1. 引言
联合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全世界范围看,妇女将时间更多地进行无偿的家务劳动,因此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程度较低,结果是女性的经济收入比男性少23%。由此来看,广大女性的经济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较难实现有效治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妇女权益,提出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1]。有学者在调研中注意到,农村贫困人口中有一半为妇女群体,但扶贫政策的执行参考大都是农村男性的参与及脱贫结果为准,农村妇女参与社会经济的部分机会被男性剥夺,政策的实际惠及度远低于男性[2]。在家庭中,传统的男女分工直接导致了性别不平等。女性长期在资源分配中没有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资源,尽管造成妇女的贫困问题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经济因素仍是决定因素之一。同时妇女因缺乏知识技能导致可选择的工作较少,加之部分妇女对改变现状的积极性不高,受教育水平低更是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妇女就业水平。实际上,妇女会主动或被动地放弃自己的机会和资源,将其让渡给其他家庭成员,所以女性对于改变自身现状的意愿不强烈是阻碍妇女脱贫的重要原因。
全国妇联问卷显示,近四成妇女认为创业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投资本钱”,而小额贷款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救济方式。经济学研究表明,小额信贷通过增加女性对收入和资产的控制权,使得妇女可以在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已有的研究表明,小额信贷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使妇女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以此增加收入[3]。针对妇女的小额信贷计划不仅增加了女性借款人的收入和消费,使她们在经济上保持稳定,而且为整个当地社区创造了新机会。但也有研究证明,小额信贷没有惠及最贫穷妇女[4],也因宣传不到位、不深入,资金去向等多元化的问题影响小额信贷的实效[5]。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探究妇女赋权的指标主要是妇女的收入和消费[6]、妇女个人素质技能的提升、妇女在家庭中参与决策以及妇女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世界银行将赋权定义为“加强弱势群体在经济生活、政治决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提高群体影响力的行为”,这也表明解决妇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被帮助妇女要主动参与自下而上的赋权活动。但小额信贷是否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何种程度地提高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已有研究结论尚不明确。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并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分别探究是否申请小额信贷的妇女在可支配收入、消费、素质技能、参与决策、精神状态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小额信贷的数额是否会使结果存在差异。以“小额信贷”作为理论基石,着力剖析农村小额信贷对妇女经济赋权的作用,为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妇女、改善贫困妇女的经济状况,使其摆脱边缘化的地位提供理论参考。
2. 实证分析
2.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在小额信贷和女性赋能方面,有诸多理论不断涌现,其中赋权理论强调通过资源获取和能力提升,使个体或群体获得决策权和行动力。Naila Kabeer提出赋权是“通过资源、能动性和成果的互动过程,使个体获得选择和追求目标的能力”,该理论强调赋权不仅是经济独立,还包括社会和政治参与权的提升。本文基于赋权理论,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村妇女经济赋权影响,提出小额信贷能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水平、提升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
2.2. 样本和数据
为了深入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村地区妇女经济赋权的影响,比较是否申请小额信贷的妇女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异,本文分别以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妇女为样本,总计回收23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96.5%。
2.3. 信效度检验
本文检验效度的方法是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取样适切性量数及巴特利特检验显著性表明适合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数据适合两个维度,如表1所示。
Table 1.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1. 总方差解释
成分 |
总计 |
初始特征
值方差百
分比 |
累积% |
总计 |
提取载荷
平方和方
差百分比 |
累积% |
总计 |
旅转强荷
平方和方
差百分比 |
累积% |
1 |
3.826 |
54.663 |
54.663 |
3.826 |
54.663 |
54.663 |
3.808 |
54.401 |
54.401 |
2 |
1.066 |
1S.230 |
69.893 |
1.066 |
15.230 |
69.893 |
1.084 |
15.492 |
69.893 |
3 |
0.933 |
13.329 |
83.222 |
|
|
|
|
|
|
4 |
0.376 |
5.377 |
88.599 |
|
|
|
|
|
|
5 |
0.323 |
4.62 |
93.219 |
|
|
|
|
|
|
6 |
0.251 |
3.584 |
96.803 |
|
|
|
|
|
|
7 |
0.224 |
3.197 |
100 |
|
|
|
|
|
|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七组数据都通过了效度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样本对现状的满意度、是否感到孤独和压力大、是否认同男主外女主内、是否认为现在的生活有价值、借贷后是否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能这几个题项属于维度1,根据调研的内容,可知维度1为受访者生活满意度、精神状况、掌握技能情况以及价值实现的自我评价;与配偶相比自身的消费和收入这两个题项属于维度2,根据调研的内容可知维度2是小额信贷对妇女经济赋权的影响。
将题项进行可靠性统计,科隆巴赫Alpha系数为0.5,较为可信。而在删除了“我认为我现在的生活是有价值的”这一题项之后,科隆巴赫Alpha系数为0.906,表明数据通过信度检验。
Table 2.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
成分1 |
成分2 |
对现状的满意度 |
0.896 |
|
感到孤独、压力大 |
0.884 |
|
认同“男主外、女主内” |
0.878 |
|
认为现在的生活有价值 |
−0.870 |
|
信贷后学掌握更多知识技能 |
0.832 |
|
用于自身消费与配偶相比 |
|
0.759 |
收入与配偶相比差距 |
|
0.697 |
2.4. T检验
首先将题项“您用于自身的消费与配偶相比如何”以及“您的收入与配偶相比差距如何”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将两题中低于配偶的编为“1”,高于配偶的编为“2”,并将新变量命名为“E”(消费)以及“I”(收入)。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设定“E”和“I”为检验变量,将是否申请过小额信贷设定为分组变量,定义组1为申请过,组2为没有申请过。校正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Table 3.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表3. 独立样本检验
主要变量 |
t |
Sig. |
E |
8.641 |
0.000 |
I |
8.577 |
0.000 |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申请过小额信贷对受访者的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检验是否申请过小额信贷对妇女其他方面的影响,主要变量包括:当前状态满意程度、是否孤独压力大、掌握了知识技能、感到生活有价值。对以上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Table 4. T-test for other aspects of microcredit for women
表4. 小额信贷对妇女其他方面T检验
主要变量 |
t |
Sig. |
当前状态满意度 |
0.933 |
0.352 |
感到孤独压力大 |
0.223 |
0.141 |
掌握知识技能 |
19.591 |
0.000 |
感到生活有价值 |
0.565 |
0.267 |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申请小额信贷对妇女当前状态满意度、是否感到孤独压力大以及是否感到生活有价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妇女掌握知识技能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了探究小额信贷是否惠及最贫困妇女,对样本的税后年收入进行重新编码,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编码为“1”,其余各项编码为“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Table 5. Income level: Whether to apply for microfinance T test
表5. 收入水平对是否申请小额信贷T检验
|
|
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 |
T检验Sig. |
是否申请过小额信贷 |
假定等方差 |
0.002 |
0.103 |
|
假定不等方差 |
|
0.224 |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最贫困对是否申请小额信贷没有显著性差异。
为了验证是否申请小额信贷对与样本是否参与村事务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Table 6. Microfinance T-test for participating village affairs
表 6. 小额信贷对参与村事务T检验
|
|
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 |
T检验Sig. |
您参与过什么村事务吗 |
假定等方差 |
0.000 |
0.061 |
|
假定不等方差 |
|
0.000 |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申请小额信贷对是否参与村事务存在显著性差异。
2.5 描述统计
根据频率表,有73.1%的受访妇女存在生病不能接受及时治疗的情况,健康状况有可能会影响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或是丧失工作机会;有85.7%的受访妇女需要照料老人或小孩,有30.9%的妇女需要同时照料老人和小孩,在家庭中存在大量的无偿劳动。
表7,表8表明,申请小额信贷以后有59.2%的妇女与配偶的收入差距缩小,42.2%的妇女用于自身的消费有所增加,小额信贷可以使同一样本提高在借贷后对经济的支配权。
五级量表“是否同意男主外女主内”的平均值为3.8,中位数为4.0,表明受访妇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大多数持男女平等的就业意识,参与劳动的主观意愿较强。
Table 7. Whethe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you and your spouse narrows after applying for microfinance
表7. 申请小额信贷以后您和配偶收入差距是否缩小
|
频率 |
有效百分比 |
缩小了 |
87 |
59.2 |
基本不变 |
60 |
40.8 |
总计 |
147 |
100 |
Table 8. Used for your own consumption after applying for microfinance
表8. 申请小额信贷以后用于自身的消费
|
频率 |
有效百分比 |
有所增加 |
62 |
42.2 |
基本不变 |
85 |
57.8 |
总计 |
147 |
100 |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申请过小额信贷的妇女与申请小额信贷的妇女之间,她们与配偶相比的收入及消费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参加过小额信贷的妇女,用于自身的消费有明显增加,超半数妇女与配偶的收入差距缩小,表明小额信贷可以缩小妇女与配偶的收入、支出差距,有利于提高妇女在家庭中对经济的支配权。对于经济状况不同的妇女来说,小额信贷也惠及了最贫困妇女。此外,小额信贷对妇女的精神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但使参贷妇女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小额信贷也使更多的妇女参与到了村事务中去,有利于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有45.7%的妇女表示,配偶不支持其使用贷款,小额信贷不能真正用于妇女自身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对于小额信贷要求的利率,有76.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接受,但是其中54.7%的受访者认为利率较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未申请小额信贷的原因是“担心还不上”,因此,利率也是阻碍妇女申请小额信贷的重要原因。小额信贷总体上对妇女经济赋权产生了正向作用,并且妇女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能,但对于改善妇女精神状况和自我评价方面短期内还没有明显的成效,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2. 建议
3.2.1. 优化金融借贷市场,构建“监管–信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改革框架
正规金融机构受限于LPR四倍上限,而民间借贷机构因监管缺位,实际年利率常突破24%,形成制度套利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妇女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面临双重困境——既因征信空白难以获得正规信贷,又对民间借贷的高息风险存在强烈畏惧心理,导致“不敢贷”现象普遍。为此,需构建“监管–信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改革框架:一是推动民间借贷机构纳入统一监管体系,明确利率红线与信息披露规则;二是依托妇联组织建立妇女信用档案,通过“政银保”风险共担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开展性别平等主题教育,破除“借贷羞耻感”,激发女性群体的信贷参与意愿。
3.2.2. 打破性别角色固化,构建“意识革新–制度供给–服务配套”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
农村妇女经济赋权面临社会性别角色固化与代际照护责任挤压的双重挑战:尽管受访农村妇女有较强的劳动参与意愿,并希望通过小额信贷改善生产生活,但经济决策权缺失现象显著——配偶对贷款用途的干预导致信贷资源无法转化为妇女自主支配的生产资本。这表明,若仅聚焦妇女单方面的能力建设,而未触及家庭权力结构的改革,则普惠金融政策可能沦为“玻璃门”。因此,需构建“意识革新–制度供给–服务配套”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其一,通过社区工作坊,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推动性别平等价值观的代际传递;其二,建立家庭内部信贷协商机制,将妇女经济参与纳入家庭决策议程;其三,在县域层面搭建普惠型老年照护中心和托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轻妇女的代际照护负担,释放其劳动力价值,最终形成“信贷可得性提升–劳动参与度增加–家庭经济地位改善”的良性循环。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华女子学院校级青年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女性就近就业研究”(项目号:2023QN-0205)和中华女子学院校级课题“我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体系协同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号:2024ND-03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