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应致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1]。英语课程内容有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其中,主题和语篇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新增的两大要素,反映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方向。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正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提出而不断发展。张献臣(2019)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2]。《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量需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单靠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本研究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文本选择、课堂活动设计、评估方式等方面,旨在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本研究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了详细的群文阅读教学操作指南,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文本组合、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本研究在实践层面不仅为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支持,而且在育人价值、情感态度、家校合作等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群文阅读教学的涵义和要素
2.1.1. 群文阅读教学的涵义
群文阅读概念的界定与内涵丰富。学者们对群文阅读的概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其中赵镜中(2012)首次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强调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3]。随后,蒋军晶(2012)和于泽元(2013)等学者进一步丰富了群文阅读的内涵,指出群文阅读不仅仅是文本数量的增加,而是在特定议题下对多个文本进行整合和深入理解的过程[4] [5]。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围绕某一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建构,教师与学生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理解构建文本的意义,形成共识。
2.1.2. 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
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作用。议题设计是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关键,宋春晓(2014)和潘玲(2017)等学者强调了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中立性,认为议题应由师生共同构建[6] [7]。张宗方(2019)进一步指出,教师在课前应深入分析文本主题,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组文设计[8]。在确定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议题是否具有讨论性,该议题能在师生、文本及文本作者之间建立对话契机,提供思考与讨论的空间;需要注意议题是否具有包容性,该议题能包容学生合理的表达内容,而不是只有唯一答案;需要注意议题是否具有延展性,学生可以思考议题本身,也可能在进行过程中出现跨学科的知识;还需注意议题是否激励性,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的议题,以某个问题或多个问题呈现出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
阅读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群文是指以课本文本为主体,在议题的指导下联系课本以外的文本,从而组合成的多文本。有学者对文本选材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郑佳和国红延(2021)以及李兴勇(2019)等学者探讨了群文阅读文本选材的策略,强调了文本互文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语篇类型、阅读测评项目和语篇模式的文本分类方法[9] [10]。这些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文本选材和整合策略。多文本的选择不是随意无序的,文本之间需要有关联,文本来源可以是教材内或教材外,也可以内外结合,能满足议题,观念正确且难度适合目标学生。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育政策和教材,正确分析理解主文本,围绕议题和选择符合学生能力的文本。文本选材要求教师有丰富的阅读量和正确的教育理念等,在选择文本时,可以扩大选材范围,善于利用各种工具辅助,可涵盖多种文本形式,要考虑所选阅读材料之间是否互相关联,文本内容要能激发学生探究它们的异同点,且要便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发现,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改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呈现的互动关系,且较为灵活。李爽和王朔(2016)以及郝玲君(2020)等学者研究了群文阅读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指出群文阅读能够促进教师角色从知识灌输者向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11] [1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愈丰富灵活多变,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更明显,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还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不仅需要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还需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对群文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适当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策略并使用阅读策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思考,发出疑问并互相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个人观点,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给予学生反馈,与学生一起进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提升教学能力。
2.2. 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式
群文阅读的研究在国际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Bruner (1960)的螺旋课程和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解如何将新信息整合进已有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13]。Vygotsky (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了学习的社会背景和个体能力的发展,这为设计有效的主题阅读活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持[14]。Piaget (1986)的建构主义观点则为理解认知发展和调整主题阅读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了基础。随着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阅读研究应用于实际课堂[15]。Short,Harste,和Burke (1996)通过描述围绕探究和主题组织课堂的方法,支持了建构主义学习原则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6]。McMahon和Raphael (1997)探讨了书友会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在教室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这种形式促进主题阅读并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17]。此外,Routman (2003)进一步提供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强调了通过主题建立联系和理解的重要性[18]。Daniels和Zemelman (2004)则展示了建构主义如何被应用于整个课程的阅读中,帮助学生通过主题链接在不同主题之间建立联系[19]。
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与策略在以往的学者研究下体现出多样性。张世钦(2019)和李兴勇(2019)等学者提出了多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和策略,如精读 + 泛读模式、读写结合模式等,以及KWWLC教学策略等,这些研究为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指导。群文阅读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10] [20]。王万萌(2022)和何鑫(2022)等学者探究了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证实了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21] [22]。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筛选出适合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型,以免对教师和学生造成困扰。这些研究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合理使用理由与理论基础,也展示了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确有所帮助。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合理有效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应重新认识师生角色,教师以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向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主题语境创设相契合。此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认为通过协同合作能更好地完成意义构建。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中,这些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2. 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在主题引领下,开展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由学生结合自身背景经验,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整合语言及文化知识,从而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1]。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本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使得我们能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与分析,本研究中的群文阅读教学在课堂组织和小组活动等方面都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展开讨论,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教学设计。
4.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将结合各位学者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新课标要求的框架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阅读课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应用在实际课堂中,研究者记录课堂实际发展情况,应用后对参与师生进行访谈并记录教师与学生的反馈,结合教学反思对后续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本研究者结合课堂观察情况、阅读相关文献并分析课程标准,并结合徐晨阳(2023)的研究中所提供的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模型形成以下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23]。
Figure 1. Diagram of reading instruction design model
图1. 阅读教学设计模型图
首先,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主要阅读语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确定合适的议题。其次,教师根据所确定的议题,选择符合主题且适合学生水平的语篇对文本群进行扩充,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明确本次群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需围绕所选取议题的逻辑展开教学,带领学生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完成议题的导入、建构和拓展。最后,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形成共识。
本次英语群文阅读课设计选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科书(Go for it!)的Unit 2这一单元为切入点,根据学者们提出的文本分类方法,采取基于主题意义类型设计一堂以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群文阅读课。这本教材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制的,《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的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个范畴,其中三级主题内容要求的人与自我范畴囊括两大主题群,九个子主题;人与社会范畴囊括四大主题群,十五个子主题;人与自然范畴囊括四大主题群,五个子主题。
4.1. 分析语篇、确认议题
通过对该单元的主要语篇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开展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是该模式的首要环节。本单元的阅读主语篇是“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按照语篇研读的三方面对该文章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并确认群文议题,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该语篇所属单元主题为“Health and first-aid”,对应到三级主题语境中的人与自我这一范畴,主题群为生活与学习,具体子主题内容对应到身心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登山者Aron Ralston在2003年的一次攀登中,他的手臂被一块重达360公斤的石头压住而无法脱身,并且在被困的那五天里没有水和食物。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用刀将自己被压的右手臂切断,他用左手给自己的右臂包扎止血然后爬下山寻求帮助。在这之后,Aron写了一本书名为《进退两难》来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做出正确决定把握生命的重要性。尽管经历了这次事件,但他仍然会登山。通过作者的描述,展示了一个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普通人物。文章最后提出问题:我们是否具有与Aron相同的精神?在面临生死抉择之前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作者希望学生读完该文本后,可以了解到更多普通人的非凡经历,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学习Aron的精神。通过讨论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我们该如何使自己逃离困境的话题,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做出正确决定学会如何正确做决定,掌控自己的人生。此外,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收获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技巧,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有较为清晰的问题结构,在文章的开头介绍了Aron的背景知识,中间描述了Aron的某次经历,介绍了事件在何时、何地、为何发生,以及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结尾升华谈论Aron的精神。作者使用了记叙文常用的时间顺序对故事展开了叙述,使用了on that day,for five days,then,after that等表示时间的词来完成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使用了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用比喻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用来描述Aron遇险的真实场景,又可以用来比喻进退两难的情形,生动形象,能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作者使用一般过去式描述Aron事故的场景,使用一般现在时描写Aron的个人简介和讨论他的精神。文章用了大量的从句,如定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帮助作者更加具体描述文章人物与情节。文中包含若干重点词汇,如climber,situation,kilo,rock,knife,blood,importance,decision,spirit,death,take risks,run out (of),cut off,get out of,be in control of等,以及描述事故的表达方式。
议题和主题语境并不相同,要在主题语境的基础上把议题细化和具体化。陈伊伊(2021)指出议题的选择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即贴切性、开放性和可讨论性,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发展、进行深度阅读。研究者结合对语篇的分析,围绕单元主题“Health and first-aid”,将议题确定为“How do we make choices in an emergency?”。
4.2. 组合语篇、确定目标
在进行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时,教师要注意选择符合但又稍微高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文本。本课例在教材语篇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 (以下简称“Passage 1”)的基础上,另选取《环球阅读》第19期的A useful towel文本(以下简称为“Passage 2”)和First-aid training in schools文本(以下简称为“Passage 3”)作为补充文本,形成群文,与学生进行议题建构。
在以上语篇中,Passage 2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Debbie利用急救知识救助邻居Dylan的故事。Debbie也庆幸自己掌握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即使只是一条毛巾,也成功帮助止住了Dylan的流血。这个故事强调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迅速采取行动的价值。Passage 3这篇文章属于报道或教育新闻类文体,主要介绍了国际红十字会(ICRC)在学校中推行急救培训计划的具体情况及这一举措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文章首先介绍国际红十字会在2017年启动该教育项目的原因,以及具体实施地区;接着,通过两个具体例子阐述了急救培训的实际效果;最后总结了得益于ICRC的急救培训,许多学生和老师已经成为专业的急救人员。
Passage 2和3是对Passage 1的补充与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体裁语篇的对比学习,从中体会紧急情况的应对方式,并在具体语境下锻炼自身语言运用能力。将主语篇与补充语篇相结合,讨论以下子议题:“When 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how much do individual decisions affect the final outcome?”,“Do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learn first-aid knowledge?”,“How can first-aid education be more widely promoted globally?”。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针对议题进行讨论,从而深刻体会生命价值以及急救知识的重要。
通过对三个语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描述事故经历的单词和搭配,如climber,situation,kilo,rock,knife,blood,importance,decision,spirit,death,take risks,run out (of),cut off,get out of,be in control of等,以及描述过去经历和讨论现在的表达句式。其次学习能力目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比阅读和整体阅读掌握略读、精读的方法技巧,在多语篇学习中搭建议题结构并关联语篇细节,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价值和急救知识的理解。再者是文化意识目标,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活动,能够了解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敬畏。最后是思维品质目标,学生在读中和读后环节,能够结合议题和子议题发表自己对急救知识的见解和看法,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讨论生命和急救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4.3. 综合议题、探究主题
根据选取的教材语篇和补充语篇,形成的群文,教师需按照逻辑顺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策略的使用意识,实现主题意义的深层次探究。
4.3.1. 群文读前环节
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始,导入议题环节很重要。该环节能够创设课堂语境,帮助学生自主发掘本堂课的主题意义,为之后的议题建构作好铺垫。
教学活动:Free talk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自身运动时受伤后进行紧急处理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Do you get hurt easily?
Do you go to the hospital in time after injury?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两个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示,形成问题链,契合群文急救的主题意义并自然导入议题。
4.3.2. 群文读中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理解类和应用实践类的英语学习活动构建议题,渗透阅读策略,实现群文阅读主题意义的发掘。
教学活动1:分析主语篇结构
Read passage 1 and find out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how” of Aron’s experience and key words. Afterwards students complete the mind map.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快速抓取主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Aron经历的事故,掌握记叙文叙事手法和语篇的基本结构,锻炼学生阅读策略和结构策略的运用能力,为相关群文阅读做准备。)
教学活动2:整合群文结构
Read the passage 2, 3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hree passages and draw the mind map. Besides, the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compare the structures of the three articles.
(设计意图:在主语篇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三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比较学习语篇的异同点,发展他们的结构分析策略,锻炼学生略读和浏览策略能力,从而把握群文脉络。)
教学活动3:群文细节阅读
The teacher divides th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 and each group analyzes one text and answers the ques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text. Then exchange information groups.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帮助主题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梳理不同语篇事件发生人物的处理手段,并找出不同任务对于生命与急救的看法,深入体会主题,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积累语料,从而实现议题建构。)
4.3.3. 群文读后环节
通过活动对进行议题横向或纵向拓展,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的最大化理解。
教学活动1:群文阅读议题讨论
The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ased on the themes of the three text.
When 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how much do individual decisions affect the final outcome?
Do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learn first-aid knowledge?
How can first-aid education be more widely promoted globally?
How do we make choices in an emergency?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描述事件发生以及对事物看法的单词和搭配,并将群文中所学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学活动2:群文读后输出
Write a letter to describe your experience in an emergency and your opinion to first-aid. You can us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练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并将群文阅读中的重点搭配和句型运用其中,进一步探究主题潜在意义。)
4.4. 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教师和学生在阅读群文时,共同钻研语篇,讨论议题,深挖语篇中的主题意义,形成双方集体主题建构。在议题建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自己对主题的独到见解。为检验效果,教师于本节课末尾与学生共同讨论议题,分别邀请学生代表上台表述对主题“Health and first-aid”的看法,教师最后对其观点进行总结。教师对三个文本进行总结,学习急救知识很有必要,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大家要冷静应对,利用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处理伤口,且要即使拨打急救电话。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各部门需要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据此,学生对群文主题意义理解得到升华,共识得以达成。
5. 教学反思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依据文献综述和前期资料,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访谈提纲。随后,在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6名学生和2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转写。研究者对访谈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旨在了解目前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在使用群文阅读进行教学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了解学生对于目前阅读课的看法和对教学的建议。研究者在开展本次教学实践前对该班级部分学生进行初步访谈,旨在了解学生目前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情况,以帮助研究者完成教学设计。在本次阅读教学设计的构建与实施过程结束后,再次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研究者对访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急救知识,学生的兴趣被有效激发。自由发言环节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发表观点,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描述事故经历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了使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能力。学生学会了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深入理解细节。最后,通过对比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还了解到了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推广急救教育的意义,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态度。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活动不能顺利完成,对于文本主旨的理解不够深刻。由于群文阅读涉及多篇文章,可能会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充分展开。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提前预估每个活动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跟上进度。教师需要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支持,例如为较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材料或小组辅导。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风格,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互动和多样化的活动。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综上所述,这次基于群文阅读的教学尝试总体上是成功的,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个人成长。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并在未来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总结
教师在设计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时,需要合理科学利用资源,深入研究教育政策和理解教材设计理念,仔细分析主语篇的主题和分析学生水平及学习能力从而找到可以进行群文阅读的议题,确保议题具有建立对话契机和提供思考与讨论的空间,能让学生发挥思考与想象,合理探讨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议题本身不局限,有能涉猎各科知识的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在确认议题之后寻找合适的材料组合群文阅读文本进而进行阅读设计,选择材料可扩大范围,所选择的文本材料之间需要有联结点且能让学生在约定时间内实现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清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本文设计的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改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力,通过比较不同文本,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