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工智能的迅猛进步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包括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薄弱、硬件设备建设不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即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新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备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措施,旨在为当前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的见解和路径。
Abstract: The rapid progres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this context, the dilemmas of e-commerce talents cultivation are analysed, including the ambiguous positioning of cultivation objectives, irr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weak teaching staff, in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equip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etc.,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a targeted manner, i.e., clarifying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dovetailing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optimis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troducing new technolog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equip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some of the measures aimed at providing innovative insights and path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重塑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还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推动了电子商务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智能推荐系统到虚拟助手,从自动化库存管理到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电子商务行业在效率、精准度和用户体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传统电子商务人才一直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具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期望他们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因此,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对于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2. 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机遇
2.1. 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
在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政策文件,以促进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例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加强高级工作者以上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建设,以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2]。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也明确了技能人才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电子商务领域,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特别规划。例如,到2025年提出的《“十四五”跨境电商发展规划》,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相关员工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仍高达300多万人,凸显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国家鼓励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联手的重要性。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电子商务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2. 人工智能引领人才培养新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依据。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智能推荐系统、聊天机器人到智能物流、自动化库存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改变着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便捷的购物体验。第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岗位和职业,如智能客户服务培训师、数据标注专家等。这些新岗位的出现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的电子商务岗位内容也在不断重塑,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在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系统中应用AI辅助教学功能,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内容创作的核心技能。AI技术通过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势和劣势,还能为每个学生创造一条独特的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教学。
2.3. 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3]。这一逻辑起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课程和教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仿真系统和实践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逼真生动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第二,人工智能技术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定制和智能化评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AI技术开发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法,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三,AI技术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AI技术智能化地评价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AI技术开发的激励和奖励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创造力,促进其对卓越和创新的持续追求。
3. 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3.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成为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4]。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因此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和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还要求他们精通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然而,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涵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社会经济、商务管理等多个层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过于宽泛,缺乏专业性,因此对培养目标的追求往往大而全面,导致许多领域的学生陷入缺乏深入专业技能的困境。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困境。在课程体系方面,许多高校仍然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战斗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传统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而且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环境下,专业课程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契合度不足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但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等领域,未能及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的新环境。
3.3. 师资队伍薄弱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教师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困境,这是由于许多高校电子商务发展历史较短,在引入电子商务教师和电子商务培训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由于许多教师缺乏电子商务行业的实践经验,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运营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5]。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不足也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具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许多高校电子商务教师缺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这使得他们难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4. 硬件设备建设不全
实验室、实训设备等硬件设备建设不足是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困境。在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具备复合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缺乏硬件设备建设,难以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一方面,实验室建设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中缺乏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设备老旧、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使得学生难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现有设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设备过于老旧或简陋,无法模拟真实的经营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习技能和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3.5.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
理论与实践并不紧密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困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校外实习、技能指导薄弱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培养机会。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安排上缺乏与企业的密切接触和合作,导致学生在实习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技能指导和培训,这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重点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应用。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
4.1. 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应,以确保人才培养的相关性和有效性,高校应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明确制定培养目标,并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培养目标。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定期举办商务研讨会、市场调研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如培养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培养目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高校应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6]。
4.2. 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新技术
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应优化课程体系,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内容,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电子商务课程。一方面,高校应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电子商务课程中,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7]。高校还应加强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培育,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电子商务课程。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校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开发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融入课程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相关性[8]。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9]。第一,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访问学习企业、参与项目研发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企业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接着,高校应引入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教师,这些教师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些教师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外人士,如企业家或企业高管来学校演讲或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的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使学生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运作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
4.4. 完善硬件设备建设
硬件设备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为了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应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备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和实践的学习实践环境。一方面,高校应建设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商实验室和实践培训设备,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培训设备应配备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功能,能够模拟真实的电子商务运营环境,通过在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培训设施中的学习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运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践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校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10],从而建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4.5.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培养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校可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现实、实践的实践环境。高校还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能够获得有效的技能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应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高校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气神。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空间[11]。
5.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学生应转变思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致力于终身学习,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问题。应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共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社会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