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重叠在汉语中被称为“重言”或“复字”,它作为一种构词手段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广泛使用,是指通过词根、词干、词缀或整个词的重复来表达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方法。李宇明为重叠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重叠是使某种语言形式连续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1]。
关于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一直是语法学家比较关注并持续讨论的问题。而关于形容词重叠式的界定,在语法学界至今并未有所定论。根据已有研究,朱德熙将其分为完全重叠式、不完全重叠式和XYXY重叠式;吕叔湘认为形容词的重叠式包括单音重叠、双音重叠和单字带叠字后缀等形式;马真将形容词重叠分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式、AA儿式)、双音节形容词完全重叠式(AABB式和ABAB式)和双音节形容词不完全重叠式(A里AB式);张斌按形容词性质将重叠式分为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和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在二级分类中借鉴了朱德熙的成果。但以上各家观点都无法完全覆盖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主要的形容词重叠形式有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BBA式以及A里AB式。根据以上类型划分,《平凡的世界》中形容词重叠形式主要有AA式、ABB式、AABB式、A格BB式、A里AB式以及少量的ABAB式、ABAC式和ABCC式,本文只对前五种类型展开分析。
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原因:1) 该作品具有鲜明的口语和方言特色,形容词重叠形式丰富多样,其意义深远。以往的研究较少从形容词重叠这一角度对该作品进行深入探讨;2) 在这部小说中,形容词重叠形式以AA式、AABB式、ABB式为主,且不同形式内部又存在差异,对这些差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全面理解形容词重叠现象。
此外,关于语料,特此说明以下几点:1) 我们所使用的语料是《平凡的世界》的原版电子文本。因此,文中所有例证不再标注具体的页码出处。2) 在统计筛选出的例词数量时,我们以该词首次出现为准,后续重复出现的词汇不计入统计。3) 我们的统计方法为人工筛选后进行多次核对,以确保例词统计的准确性。
2. 《平凡的世界》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特点
重叠是汉语词类形态变化的一种积极语法手段。重叠前的形式叫基式,重叠后的形式叫重叠式。在《平凡的世界》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与重叠式形容词主要有AA式、AABB式、ABB式、A格BB式以及少量的A里AB式;其中AA式和AABB式属于完全重叠式,ABB式、A格BB式和A里AB式属于不完全重叠式。表1是我们观察、统计的结果。
Table 1. Classification and proportion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forms in The Ordinary World
表1. 《平凡的世界》形容词重叠形式分类及占比
|
AA式 |
ABB式 |
AABB式 |
A格BB式 |
A里AB式 |
ABAB式 |
词的个数 |
63 |
130 |
159 |
13 |
3 |
1 |
占总数比例 |
17.07% |
35.23% |
43.08% |
3.52% |
0.81% |
0.27% |
2.1. AA式
AA式重叠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类实词的重叠,呈现出跨词类的强大生成性。在《平凡的世界》中,AA式形容词重叠形式的数量较多,共有63个不同的词。
本文根据吕叔湘的研究,将AA式划分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和重叠后方能成为形容词两类,其中后一类根据基式A性质的不同又细分为由音节重叠而成的重叠形式和由不成词语素构成的重叠形式[2]。
2.1.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1式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我们简称为AA1式。从内部结构看,AA1式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词重叠而成,为并列结构的合成词,如“慢慢”、“紧紧”、“远远”、“细细”、“厚厚”等。《平凡的世界》中,AA1式是最多的,共有39个。如:
(1) 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2) 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
(3) 那些纵横交错的细细的水流,如同瓜藤一般串连着一个接一个的村庄。
例(1)中的“慢慢”表示缓慢、迟缓的样子,“慢”表示速度低,用的时间长,与“快”相对;例(2)中的“紧紧”形容密切合拢、牢固不易分开的样子,“紧”形容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跟“松”相对;例(3)中的“细细”表示狭窄、纤细,“细”形容横剖面窄,到物体两边的距离短,和“粗”相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A1式是由单音节成词语素重叠而成,基式A是成词语素,能单独使用,重叠后词汇基本意义不变,AA1式的意义与其基式意义紧密相关,语义程度加深。
从结构上看,A单用时不发生儿化,像“慢 + 儿”、“小 + 儿”、“红 + 儿”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不成立的,而重叠后不受此类限制,“慢慢儿”、“小小儿”、“红红儿”都是成立的。这一类型在陕北方言中非常常见,大多数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构成这一重叠式并且发生儿化,如“碎碎儿(小而可爱)、软软儿、饱饱儿”等。由此可以体现出路遥作为陕北作家,其创作语言充分展现出浓厚的口语和方言特色。
2.1.2. 重叠后方能成为形容词
根据吕叔湘的研究,AA式中有些属于重叠之后才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形式。我们根据其构成单位是否为语素将其分为两类:一类由无意义的音节重叠而成,简称为AA2式;另一类由有意义但不能单独使用的语素构成,简称为AA3式。《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现了24个词。
1) AA2式
AA2式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音节的重叠,基式A不是语素,重叠后才能成为一个语素,其中每个音节单独都不表义且不能分开使用。如“堂堂”、“款款”、“袅袅”、“濛濛”、“哏哏”、“淙淙”、“涓涓”、“湍湍”、“滔滔”、“悠悠”、“朗朗”、“索索”等。基式A重叠后形成一个单纯词。《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现12个词。
(4) 啊啊!以前人们谁敢想象,堂堂的田福堂,竟然能被冷落到如此地步!
(5) 两个人手臂相攀着在夜晚的河边上款款而行,看起来倒像一对亲密的情侣。
(6) 城市上空,袅袅地飘曳着几缕淡蓝色的炊烟。
(7) 到处都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8) 山野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
AA2式在意义上呈现出很强的整体性,音节A单独不表义,例(4)~例(8)中的“堂”、“款”、“袅”、“淙”、“哏”都只表示记音的作用。如“堂堂”重叠后形容容貌庄严大方;“款款”重叠后表示诚恳、忠实、和乐的样子;“袅袅”重叠后表示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的样子;“淙淙”重叠后用来形容流水发出轻柔的声音;“哏哏”重叠后表示狠心貌。
2) AA3式
AA3式形容词重叠形式中,基式A是不成词语素,有意义但不能单独使用,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后方可使用。如“隐隐”、“滚滚”、“匆匆”、“默默”、“凛凛”、“茫茫”、“悻悻”、“怔怔”、“怅怅”、“飒飒”、“熊熊”等。《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现12个词。
(9) 他放下碗筷,感到肚子隐隐地有些不舒服。
(10) 他看见了他的砖厂!那里,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像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
(11) 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12)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
AA3式重叠形式的词汇意义由基式A的词义生成,语素A和重叠式AA3式的意义密切相关,其重叠形式在此基础上描写性增强,同时添加了新的义项和表达效果。例(9)中“隐”本义为藏匿、不显露,重叠后形容微弱、不分明的样子;例(10)中“滚”单用表示急速翻腾的样子,重叠后形容如水般翻涌奔流,连续不断,引申出繁多的样子;例(11)中“匆”表示急促,连用形容行动急促,急急忙忙之意;例(12)中“默”表示闭口不言,“默默”不仅表示沉静不出声的样子,还用来形容心中不得意的样子。
此外,还有个别形容词重叠式由AA后加“然”组成,“然”是形容词后缀,表示一种状态,如“昏昏然”、“怅怅然”、“悻悻然”、“飘飘然”等。另外,“美美价”、“飒飒价”两例形容词重叠形式也需引起注意,即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加上“价”。在《平凡的世界》中,类似用法更多出现在“呱呱价”、“隆隆价”、“咕咕价”、“格巴巴价”、“咝咝价”、“啪啪价”、“嗷嗷价”、“哗哗价”等用例中,即“价”字多用于拟声词重叠式之后。无论是形容词还是拟声词,“价”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起一种后缀的构词作用,通常跟在一个形容词或名词后面,用来增强语气或表达某种情感。其发音,在陕北不同地县念“见”、“俭”、“紧”、“介”等,均以喉塞尾浊音收。此种情况尽管出现次数较少,但也生动地体现出陕北地区特有的方言特点,口语色彩浓,给读者以亲切之感。
2.2. ABB式
ABB式是汉语重叠式构词中的又一重要结构,通过重叠构成形容词。《平凡的世界》中ABB式共出现130个词。吕叔湘将AB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按AB成词与否加以区分[2]。据此我们将《平凡的世界》中的ABB式重叠形式分为以下三类(分别用ABB1式、ABB2式、ABB3式表示)。
2.2.1. ABB1式
ABB1式是由基式AB重叠B而成(“AB + B”)。ABB1式在AB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中数量最少,如“痴呆呆”、“红润润”、“冷清清”、“火辣辣”等。这些词的基式AB是双音节形容词,且A和B多为同义,分别为“痴呆”、“红润”、“冷清”、“火辣”。
(13) 他过了冷清清的小火车站,不由从旁边拐上山坡,向师傅王世才家走去。
(14) 他立刻感到鼻子和嘴热乎乎的,知道出血了。他只感到浑身到处都火辣辣地疼,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从意义上看,此类形容词重叠后词汇意义基本不变,但描写性增强,添加了新的表达效果。如“冷清”形容阴冷清静的样子,重叠式“冷清清”表示环境寂静,十分凄凉;“火辣”指尖锐泼辣的性格或态度,重叠后“火辣辣”还可以形容难受或疼痛的感觉以及兴奋、激动等情绪。
2.2.2. ABB2式
此类ABB式是由实义语素A后附加有词汇意义的重叠语素BB构成(“A + BB”),简称为ABB2式。《平凡的世界》中ABB式形容词大部分都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在ABB2式中,A是核心成分,决定ABB整个形式的主要词汇意义,BB的意义由于受词根语素A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虚化,在词中主要表示对事物状态或情态的描述,有些BB仍保留了一定的词汇意义。其中核心语素A根据词性可分为如下三类:
形容词性:
(15)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沟道里暗了下来,风也有些凉森森的。
(16) 但在那悬崖上面的小山湾里,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
(17) 白菜灯,绿蓁蓁。
其中“凉森森”、“红艳艳”、“绿蓁蓁”等都属于典型的附加式ABB结构,其结构中的BB本身就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比如“森森”表示阴森寒冷甚至颤栗发抖,附加在“凉”之后则更添肃杀阴郁之感;“艳艳”表示明媚艳丽貌,后附于“红”表示颜色鲜艳明丽,提升了“红”的饱和度和色泽感;“蓁蓁”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用在“绿”之后增强了绿的浓度,同时赋予描写对象生机与活力。
名词性:
(18) 参加送葬的人一个个水淋淋地在泥水地上艰难地向金家祖坟那里行进。
(19) 炕上的两桌人,吃着,说着,笑着,一个个脸上都汗津津的。
其中“津津”用来形容水流动或液汁渗出的样子,附加在“汗”之后不仅将人们出汗的情景形象呈现出来,而且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让人仿佛感受到那种湿润、热乎乎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感知效果,也增添了动感。
动词性:
(20) 徐国强满面红光,笑吟吟地摸着自己刮剃得光光亮亮的嘴巴。
(21) 炉中的炭火照出一张张醉醺醺的面孔。
其中“醺醺”描述一种酣醉的样子,后附于“醉”增强了醉的程度,也描摹出人物喝醉时的情态,更为生动。
2.2.3. ABB3式
此类ABB式中基式A是单音节形容词,BB是重叠式后缀,由不表示词汇意义的音节重叠而成,因此不承担表义功能,简称为ABB3式。按照作品中出现的BB对例词进行如下分类:
哄哄(烘烘):闹哄哄 乱哄哄 烧烘烘 热烘烘 暖烘烘 臭烘烘
乎乎(呼呼):黑乎乎 胖乎乎 热乎乎 肉乎乎 热呼呼
溜溜:黑溜溜 酸溜溜 灰溜溜
糊糊:黏糊糊 黑糊糊 麻糊糊
铮铮:硬铮铮 翠铮铮
漠漠:灰漠漠 黄漠漠
囊囊:烂囊囊 鼓囊囊
腾腾:红腾腾 热腾腾
墩墩:厚墩墩
兮兮:脏兮兮
钢钢:红钢钢
重叠式后缀BB有的组合能力较强,有的组合能力较弱。从意义上看,此类ABB式整体意义由中心语素A决定,BB基本上已虚化为一个无意义的只在音节上起辅助作用的后缀[3]。BB虽受到不同程度的虚化,但与A之间并非毫无意义关联,否则为何是“硬铮铮”而非“硬漠漠”,此类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硬铮铮”形容坚挺结实、不含糊的、实打实的以及表示人刚强坚决,而“铮铮”作为一个象声词,通常用来形容金属或其他物品相互撞击时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引申为形容人的性格或品质坚贞不屈和刚强勇猛,与“硬”有着明显且密切的意义关联,而“漠漠”用来描述广漠而沉寂的场景,因此无法与“硬”搭配。
在ABB3式中,“硬铮铮、翠铮铮、烂囊囊、红钢钢”等词是陕北方言中特有的词汇,它们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地域色彩。
2.3. AABB式
AABB式也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的重叠现象。这类形容词重叠形式在《平凡的世界》中数量最多、占比最大,据统计,小说中AAB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共出现159个词。但这种类型内部又存在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吕叔湘的研究,AABB式按照AB是否成词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AB成词的,另一类是AB不成词的[2]。据此我们将《平凡的世界》中AABB式形容词重叠式分为两类,分别称为AABB1式和AABB2式,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2.3.1. AABB1式
AABB1式是由基式AB重叠而成,是AB的完全重叠式,基式AB是双音节形容词,并且多为性质形容词,能单独使用,重叠后基本意思不变,语义程度加深。如“漂漂亮亮”、“慌慌张张”、“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忙忙碌碌”等,分别是“漂亮”、“慌张”、“整齐”、“干净”、“规矩”、“忙碌”的重叠,这些词在普通话中也很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凡的世界》中,还有一些AABB1式词汇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与方言色彩。例如:“急急忙忙”、“服服帖帖”、“利利索索”、“鼓鼓囊囊”、“瞀瞀乱乱”、“歪歪好好”。
(22) 半个月来,某些处于微妙地位的人,心里一直瞀瞀乱乱;他们的神经处于雷达般的敏感状态中。
他侄儿一天天地不务正业,不知道瞎瞀乱啥着呢。
(23) 反正行将就木,歪歪好好这辈子凑合着已经活完了。
路滑得很,你开车歪好操心些。
在陕北方言中,“急忙”、“服帖”、“利索”、“鼓囊”、“瞀乱”、“歪好”都可以单独使用,A、B的内部结构关系大多是属于同义或反义的并列关系。例(22)中“瞀瞀乱乱”在陕北方言中形容昏乱、精神错乱,也可以表示心绪纷乱或愚昧,“瞀乱”则具体指做事缺乏计划、无所事事,与“纷乱、错乱”义密切关联;例(23)中“歪歪好好”字面意思是“好好坏坏、好好赖赖”,在句中表示“无论如何、不管条件好坏”的含义。
2.3.2. AABB2式
AABB2式是由基式A重叠加基式B重叠而成,AB不成词,A和B分别重叠为AA式和BB式之后,由“AA + BB”联合在一起构成并列结构,AABB作为一个整体,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基式A和基式B的意思相近或相反。例如:“海海漫漫”、“纷纷淋淋”、“影影绰绰”、“花花绿绿”、“颤颤巍巍”等,“海漫”、“纷淋”、“影绰”、“花绿”、“颤巍”等都不成立,不可单独使用。
同样,具有鲜明方言特色的重叠式形容词在AABB2式中也有不少体现,例如:“羞羞答答”、“麻麻糊糊”、“迷迷瞪瞪”、“烂烂包包”、“松松垮垮”、“咄咄讷讷”、“咋咋唬唬”。
(24) 他尽管惦记着自己烂烂包包的家庭,可又拗不过这姑娘的一片缠绵之情,只好硬着头皮依了她的愿望。
(25) 徐治功竟然就麻麻糊糊把孙玉厚的财产也算到少安名下,总算凑够了“标准”。
天已经麻麻糊糊,村里有些人家的窗户上亮起了灯光
例(24)中的“烂烂包包”在陕北方言中形容贫困至极的家境或捉襟见肘的窘迫生活,语义程度更深,增强形象感;例(25)中的“麻麻糊糊”主要有三层含义:① 迷迷糊糊,表示不清不楚或糊里糊涂的状态;② 形容环境昏暗,看不清楚;在方言中还可以用来指③ 马马虎虎,不认真或草率。
2.4. A格BB式
这种形式是在词根A和词缀BB之间加入中缀“格”,在《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现13个词,如:“蓝格莹莹”、“绿格铮铮”、“绒格墩墩”、“软格溜溜”、“黑格油油”、“白格生生”、“花格弯弯”、“苗格条条”、“红格艳艳”、“水格灵灵”、“弯格溜溜”、“亮格哇哇”、“绿格茵茵”。
以上A格BB式大多可以简化为ABB式,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二者相同。如“红格艳艳”可以简化为“红艳艳”、“绿格茵茵”可以简化为“绿茵茵”。其中A多以表示颜色(蓝、绿、黑、红、白)或形象性较强(软、弯、绒)的词根为主。
2.5. A里AB式
A里AB式在《平凡的世界》中共出现三次,基式AB为含有贬义的双音节形容词。如:“肮里肮脏”、“流里流气”、“糊里糊涂”。重叠后语义程度加深,更能突出强化厌恶的感情色彩。
3. 《平凡的世界》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和谓语。《平凡的世界》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十分丰富,既可以作定语,又可以作状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我们将《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各类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简单归纳为表2。
Table 2. Syntactic functions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forms in The Ordinary World
表2. 《平凡的世界》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
|
AA式 |
ABB式 |
AABB式 |
A格BB式 |
A里AB式 |
总计 |
定语 |
30 |
80 |
44 |
6 |
1 |
161 |
状语 |
34 |
37 |
74 |
0 |
1 |
146 |
谓语 |
4 |
37 |
36 |
7 |
0 |
84 |
补语 |
1 |
7 |
37 |
1 |
1 |
41 |
宾语 |
0 |
0 |
2 |
0 |
0 |
2 |
主语 |
0 |
0 |
1 |
0 |
0 |
1 |
总计 |
69 |
155 |
194 |
14 |
3 |
435 |
观察此表可得,《平凡的世界》中形容词的重叠用例共有435例,其中AABB式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44.6%,其次为ABB式,约占总量的35.6%,AA式占总数的15.9%。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容词重叠式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其用例约占总量的37%;其次是作状语,约占总量的33.6%;作谓语约占总量的19.3%;作补语约占总量的9.4%;作宾语和主语的情况很少,一共占到了0.69%。下面我们将对AA式、ABB式、AABB式这三种形容词重叠形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情况作简要分析。
3.1. 作定语
观察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主要包括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两大类。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详细论述了描写性定语多用状态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形式等充当,在语义上对中心语事物进行描写或形容。限制性定语主要是为事物界定范围,表现其区别性。通过观察,我发现《平凡的世界》中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时均为描写性定语,主要描绘人、物的情貌状态,增添了表达的生动形象性,有时也对语句进行限制和补充说明。
(1) 回到宿舍以后,少平看见,那些一直咋咋唬唬的干部子弟们,此刻都变得随和起来。
“咋咋唬唬”对“干部子弟们”的动作形态进行描写,傲慢自大、聒噪的样子十分形象,增添了口语色彩和方言特色。
从作定语的功能来看,ABB式 > AABB式 > AA式。现代汉语中,ABB式形容词被吕叔湘先生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其中作状语是ABB式形容词主要的语法功能之一,但在这部文学作品中,ABB式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的情况远远超过其他语法功能。
(2) 破庙前面的追悼会场里,顿时挤满了黑鸦鸦的人群。
“黑鸦鸦”不仅写出了人多而密集的状态,“鸦鸦”又使得人们将乌鸦与密密麻麻的人群产生了颜色上的联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读音上与“压压”相同,又增添了一份压抑沉重之感,与文本场景恰到好处地吻合,可谓一举三得。
3.2. 作状语
状语是指谓词性成分之前起修饰作用的成分。形容词重叠式很少作主语、宾语,但作状语的能力大大增强。这说明,形容词重叠式指称性显著减弱,描述性大大增强[4]。
从作状语的功能性看,AABB式 > ABB式 > AA式。需要注意的是,AA式中几乎一半都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这体现了AA式的副词化倾向。比如“慢慢、暗暗、远远、轻轻、紧紧、好好”等词汇作状语的频率比其他语法成分高。
(3) 他远远地看见,那里已经闪烁起灯火,并且聚集起一大片熙熙攘攘(+1)的人群……
(4) 田福军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解开毛衣的钮扣,就慢慢地踱进了自己的窑洞。
(5) 不过,为了避免村子之间的公开冲突,防止混战一场,咱们要暗暗地做这事。
朱德熙指出,“好好儿、远远儿、慢慢儿、早早儿”这类格式基式本来是形容词,但重叠后只能作状语,是典型的副词。关于这种副词化倾向产生的原因,石锓从词汇本身的语义特征上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像“慢、快、急、稳、好、满、忙”等形容词具有表频率、方式、情状、时间等语义特征,除作定语、谓语外,有时还能直接作状语,因此它们的重叠形式也多倾向于作状语[5]。
《平凡的世界》中AA式重叠形式作状语频率较高的词其基式多数具有上述语义特征,如“慢”表示频率,“暗”、“好”表示情状等,且都可以直接作状语。所以AA式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副词化倾向与其基式的语义特征有关。
3.3. 作谓语
谓语是主语之后表示陈述的部分,作谓语也是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之一。从作谓语的功能来看,ABB式 > AABB式 > AA式。
形容词重叠式作谓语后既可带“的”的形式,也可不带“的”。其中AA式、ABB式绝大多数情况都带“的”,例如:
(6) 高鼻梁直直的,也像希腊人一样。
(7) 两只眼睛黄黄的,和你原来的那只一样。
(8) 山里现在光秃秃的。
(9) 可他现在脑子乱糟糟的,身体又有病,也急忙不知该怎办。
而AABB式绝大多数情况都不带“的”。
(10) 天气虽然晴晴朗朗,但并不暖和。
(11) 整个床铺平平展展,恢复得和妻子的脸色一样。
而且,形容词重叠形式在句中作谓语时,其后通常不带宾语。
3.4. 作补语
观察补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类别[6]。形容词常常充当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而形容词重叠形式由于突出了状态性和描写性,因此常常作状态补语。从作补语的功能性上看,AABB式 > ABB式 > AA式。其中AABB式最多,共有37例,ABB式和AA式都较少。如:
(12) 一下子把他打扮得俊蛋蛋的。
(13) 她真不愿意再把这伤口抓得血淋淋的。
(14) 他经验丰富,熟人又多,大部分事情很快就被处理得妥妥帖帖。
(15) 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
形容词重叠式在作补语时,既有“得 + 形容词重叠式 + 的”的格式(以ABB式为多),也有单独作补语,其后不带“的”(以AABB式为多)。
4. 基于对形容词重叠式的统计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4.1. 形象色彩浓厚
王力把形容词重叠式称为“绘景法”,“绘景法是要使所陈述的情景历历如绘”;吕叔湘把形容词重叠式称为生动形式;朱德熙把形容词重叠式归入状态范畴。毫无疑问,形容词重叠形式具有极强地描绘事物状态的作用,常常用于描绘小说中的环境、场景,创造出深刻的意境,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到小说中世界的独特氛围和情感共鸣;将事物更形象、更生动的表现出其状态特征,使事物、环境更富画面感;有助于丰富细节描写,人物更加鲜活立体。
《平凡的世界》中各种类型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使用更加强化了它的这一语用功能。其中ABB式形容词的形象性最强,因为BB大多是专门表示形象的成分,它一般是对性质的补充说明,将A所具有的隐性形象显性化。
池塘里已经盈满了绿茵茵的水。
例子中“绿茵茵”形容青草茂密浓厚,一片葱绿,在这里表现池塘水的碧绿清澈,而“茵”本义指垫子或褥子,附着并重叠使用便增添了如垫子般“厚”的含义,不仅使“绿”的语义程度加深,而且突出了其形象性,以便读者更好的感知。
因此,形容词重叠形式使这类形容词在原有基础上更具形象色彩,拓展了它的语义内涵,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描绘出人们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的感受,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4.2. 感情色彩鲜明
形容词重叠式还能够表达出人对于所描述属性的主观评价,在感情色彩方面,形容词重叠形式会带上鲜明的个人主观判断,即说话人对形象的肯定、否定、喜爱、贬斥等主观因素。例如:
(a) 她脸红着。
(b) 她脸红扑扑地。
(a)句“红”只表明说话人对她的脸色做出客观叙述,我们看不出说话人的任何感情色彩,而(b)句“红扑扑”虽然也指红色,但它明显带有说话人对她红红的脸蛋所持有的肯定、赞美、喜爱的感情色彩,饱含亲切之感。
在各类形容词重叠形式中,重叠式都对基式的感情色彩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基式为褒义或贬义的形容词,变成重叠式后便能强化褒义词之褒、贬义词之贬,如“香喷喷、水灵灵、臭烘烘、肮肮脏脏、瘦瘦弱弱、糊里糊涂”等。朱景松指出,“形容词重叠式具有量的意义,这是朱德熙先生阐述的最充分的”。因此,形容词重叠式会加深其重叠前的表达意义,与基式相比,重叠式的语义程度加深,感情色彩必然也会得到加强,从而起到强调作用。
4.3. 方言特色突出
《平凡的世界》中不少形容词重叠带有强烈的方言色彩,或基式形容词原本即为方言词汇(如“歪好”、“瞀乱”、“硬铮”),或重叠后的词语再创造(如“烂烂包包”、“俊蛋蛋”、“翠铮铮”),这些无不体现出作品丰富的语言活力。作为农民出身的作家,路遥先生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农村生活素材,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特别是作品中占比最大的AABB式形容词重叠式,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人们日常口语交际的习惯,使得作品更具有轻松、诙谐和生动的口语风格。通过重叠的方式,这种表达的意味更加浓烈,在作品中更具表现力。
小说除了在人物道白中多用陕北方言,还把方言融汇在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并且把古老的信天游旋律贯穿于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陕北信天游这一传统民俗形式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方言特色,其中A格BB式几乎都出自这些信天游之中,例如:
叫一声干妹子张桂兰,
你爱个酸来我就来个酸!
绿格铮铮清油炒鸡蛋,
笑格嘻嘻干妹子你硷畔上站;
绒格墩墩褥子软格溜溜毡,
不如你干妹子胳膊弯里绵……
在这首信天游中,“绿格铮铮”是对颜色的描绘,表现“清油”颜色明亮,引人垂涎欲滴,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还包括“白格生生、黑格黝黝、蓝格莹莹”等,其赋予事物图画美,给人视觉的直观感和形象感。“笑格嘻嘻”是对人笑声的描绘,“绒格墩墩、软格溜溜”描写事物的质地。这类词通常表示褒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构成了唱词和谐的音韵和响亮有力的节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作品的形象性,更加体现了陕北地区浓郁的地方特点和风俗特色。
5. 结语
《平凡的世界》中丰富多样的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运用,使形象色彩浓厚,更具意境美,富有画面感;感情色彩鲜明,引发读者共鸣;方言特色突出,展现浓郁的地方特点。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中的形容词重叠式进行了考察,以解读其语言风格。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仅通过考察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和数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作品的语言风格。要进行更全面、更科学的考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