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al Ulcers
DOI: 10.12677/tcm.2025.144239, PDF, HTML, XML,   
作者: 严丽涛, 熊敏超, 周 青*: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中医治疗Recurrent Oral Ulcers Oral Sor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摘要: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粘膜疾患,其病因颇为复杂。西医治疗此病多以激素为主,但长期使用易带来较大副作用。相较之下,中医治疗在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加速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等方面均彰显出独特优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文章概述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Recurrent oral ulcers are a common oral mucosal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ts etiology is quite complex.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uses hormones to treat this disease, but long-term use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In comparis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relieving symptoms of recurrent oral ulcers, accelerating ulcer healing, and reducing recurrence, with minimal side effects and high safe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recurrent oral ulce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文章引用:严丽涛, 熊敏超, 周青.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5, 14(4): 1590-159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4239

1. 引言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是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变,常发生于唇、舌、颊及软腭等区域,溃疡局部常伴灼热疼痛感,且具有复发性、周期性和自限性的特征,除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外,患者还常伴随流涎、口臭、口干等不适症状[1]。ROU的发病率,一般人群不低于10%,而在特定群体中则高达60%。ROU无年龄限制,多于10~20岁起病,青壮年较常见,且女性患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为多发[2]。中医治疗ROU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还具有副作用小的优势。中医治疗ROU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本文将对中医治疗ROU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临床治疗口腔溃疡提供一些治疗思路和参考。

2.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ROU,认为其发病根源在于“火热内生”,且虚实皆有,饮食不节、外感邪热、情志不畅及体质禀赋不足均可成为该病的诱因。《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创口色红……阴虚火旺,亦口糜。”这些均表明ROU的发病与“火热”密切相关。因此,进行中药治疗时,无论外治还是内治,多数医家认为治疗ROU应从“火热”入手。陈荣[3]教授指出,无论是火毒热盛还是虚火上炎,其病机均为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治疗应兼顾其虚实夹杂的特点,滋阴降火与清热泻火并重。李乾构[4]教授认为,ROU的实火包括心脾积热、肺胃热盛,虚火则涉及阴虚火旺、阳虚浮火,均可从“火”论治。治疗实火宜采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法;治疗虚火则应扶正祛邪、清降虚火。由于口疮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故治疗时应攻补兼施。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针灸医家则会将其发病部位与经络循行相联系。陈洁[5]主任从脏腑辨治ROU,提出本病病位在口,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少阳胆经在两颊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足厥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足少阴肾经“挟舌本”,故认为ROU发病与心、肾、脾胃、肝胆关系密切。

3. 中医治疗ROU

3.1. 中药治疗ROU

在中药治疗ROU中,医家或因经方的配伍严谨、运用广泛而选择,或根据临床经验自拟方剂,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徐娟等[6]选取104例阴虚火旺型RO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维生素和葡萄糖酸锌的基础上,加用玄麦愈疡汤(玄参20 g、麦冬20 g、牡丹皮20 g、太子参20 g、五味子20 g、山茱萸、蒲公英20 g、黄芪20 g、金银花15 g、山药15 g、大枣15 g、生姜3片、甘草6 g)。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复发率仅为13.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2% (P < 0.05)。同时,治疗后TNF-α、IFN-γ、IF-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张克邪等[7]选取80例ROU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轻者局部使用金霉素药膜,重者使用2.5%醋酸强的松龙1.0 ml和1%普鲁卡因1.0 ml,浸润注射于口腔溃疡下方的组织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石斛12 g、地黄10 g、枳壳10 g、黄芩10 g、天冬10 g、麦冬10 g、炙枇杷叶10 g、玉竹10 g、茵陈15 g)。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同时治疗后TNF-α、IF-8、IF-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陈志明等[8]选取100例辨证分型为脾胃炽热、阴虚火旺、虚实夹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片、华素片及罗红霉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则根据证候加减使用泻黄散合导赤散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0%,复发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

3.2. 针灸治疗ROU

针灸治疗ROU,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取经穴、奇穴进行对症治疗,以起到疏经通络、调和阴阳、清热祛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加速溃疡面的修复。针灸疗法多样,包括针刺、刺血疗法、穴位贴敷、火针等,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王菊艳[9]等将13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片,观察组则采用针刺地仓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61.54% (P <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观察室指标(CD3+, CD4+/CD8+)及炎性因子指标(IF-2, IF-8, TNF-α)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余道信[10]等,将160例湿热蕴滞型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双侧合谷、足三里、天枢、丰隆穴。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2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0%。同时,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愈合时间、炎性因子(TNF-α, IF-2, IF-6)、补体C3、C4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胡妮娜[11]等将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瓜霜喷剂涂抹及西地碘含片和多维元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刺、穴位贴敷配合刺血疗法进行辨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复发率为4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 (P < 0.05)。

3.3. 局部治疗ROU

中医局部治疗ROU的方法丰富多样,包括利用中药制品进行漱口、敷贴等,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梁润等[12]将120例RO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博美欣、患处点涂碘甘油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漱口液(藿香10 g、白芷10 g、荆芥10 g、金银花30 g、连翘10 g、土牛膝20 g、薄荷6 g、黄芩10 g、大青叶30 g、甘草6 g)进行治疗。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75.0%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8.3% (P < 0.05)。此外,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 < 0.05)。张金龙[13]将90例RO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于患处用复方青黛贴片(青黛、冰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充血面积缩小幅度及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CD8+)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李代庆等[14]将90例RO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腔溃疡散(青黛、雄黄、寒水石、冰片、麝香白矾、朱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 (P < 0.05);同时,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炎性因子(TNF, IF-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4. 总结与展望

ROU在中医典籍中多被记述为“口疮”或“口糜”等。该病发病率高,其引发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语言交流和进食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病因错综复杂。中医认为主要以“火热”为致病主因,与心、肾、脾、胃关系密切。西医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力低下、口腔微生物、系统性疾病、微量元素缺乏以及遗传性有关[15]。西医治疗ROU大多从抗炎、抗菌以及提高系统免疫力方面出发,大多使用激素类药物,作用机制明确,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当前,中医在ROU的治疗领域,于分型论治、中药治疗、局部施治以及针灸疗法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尤其在长期疗效的巩固及预防复发方面,中医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显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随着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中医作用机制的不断阐明,相信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疗效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通过深入研究病因病机、优化治疗方法、探索中医治疗以及加强临床研究,中医有望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 李保双, 刘启泉, 等. 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1): 5284-5290.
[2] 王明帅, 张宗宝. 转移因子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口疮93例[J]. 青岛医药卫生, 2003(6): 436-437.
[3] 李婷, 高彦斌, 陈荣. 陈荣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15): 83-84.
[4] 李享, 沈晨. 李乾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经验[J]. 环球中药, 2024, 17(2): 269-272.
[5] 杨俊, 陈洁. 陈洁从脏腑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7): 28-30.
[6] 徐娟, 胡勤妮, 叶建青, 等. 玄麦愈疡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21, 56(12): 900.
[7] 张克邪, 涂泽耀. 中药治疗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33): 100-103.
[8] 陈志明, 任虹. 泻黄散合导赤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4, 46(5): 108-110.
[9] 王菊艳, 吴晓东. 针刺地仓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2(3): 67-69.
[10] 余道信, 程梦. 针刺治疗湿热蕴滞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3): 363-368.
[11] 胡妮娜, 陈会君. 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3): 17.
[12] 梁润, 刘莉, 桂壮. 中药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2): 61-63.
[13] 张金龙.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复方青黛贴片治疗对溃疡状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干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14): 134-136.
[14] 李代庆, 徐晓霞, 金鹏飞. 口腔溃疡散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1, 53(12): 133-135.
[15] 吴海潮, 黎宗杰, 刘懿卿, 等. 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33): 188-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