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ssue-Based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ve.2025.14520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玉珠, 刘铭赜*: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高晓丽: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四平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sue-Based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或主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社会热点为主线构建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阶段,会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且具有开放性、思辨性以及综合性的议题。同时,教师还会进一步创设出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助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为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Abstract: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key course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t is a comprehensive and activity-oriented discipline. Issue-based teaching is a problem or theme-driven teaching model that emphasizes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quiry, initiative, and autonomy. By constructing issues around common life problems or social hot topics, it cultivates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During the lesson preparation phase, teachers design issue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are open-ended, thought-provoking, and comprehensive. Additionally, teachers create inspiring teaching scenarios where they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This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guides them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moting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to better solve problems. Furtherm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helps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is discipline.
文章引用:杨玉珠, 高晓丽, 刘铭赜.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5): 111-11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5203

1. 引言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本课程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的活动体验,并指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1]。议题式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

2.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意义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选定恰当的议题,以议题为纽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辩论、实践等活动,通过对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3]。“议题式教学”是广大教师、学者在广泛调研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思想政治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创新性理论[4]。议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思政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化培育与提升

高中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多种手段、多样方法、多方力量的相互协调。因此,议题式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更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参与。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思考,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5]。比如在学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章节时,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模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为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以及公共参与素养。

2.2. 有利于助推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持续推进与优化

议题式教学是全新教学模式[6],也是教师普遍认为比较有难度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敏锐的对时事政治的洞察力以及关心国家最新的政策等[7]。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法了解不到位,对相关理论储备不足,可能会导致教师所设计的议题式教学课堂在学生看来单调乏味,进而削弱他们对于思想政治学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据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能够推动教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促使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紧跟时事政治的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2.3. 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创新与完善

现如今,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部分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将教育目的聚焦在高考的应试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教学模式,为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该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更好地落实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议题式教学以生活化的议题为切入点,根据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搭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起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推动学科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改变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知行脱节的问题,加速了课程建设的现代化进程[8]

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教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时,更注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并且,该教学法注重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促进知识的建构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议题式教学有利于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

3.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为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增强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嵌入社会系统”[9]。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要推动社会的发展[10]。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与社会学理论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他们都着眼于社会现实问题并针对社会中的时事热点以及争议性话题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性、情境性以及社会互动性,对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的知识建构性强调学生应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而议题式教学就是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建构主义的情境性强调知识的建构需要搭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而议题式教学的开展也强调构建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性强调开展交互式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文化背景是知识形成的重要条件,议题式教学则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与合作探究,进而建构新知识[11]

这些教育理论为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引,确保了正确的教学方向。

4.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4.1. 思政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理解尚有欠缺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不喜欢采用议题式教学是因为他们认为议题式教学操作步骤较复杂,并且不太了解议题式教学应怎样有效开展[12]。这一现象表明,高中政治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议题式教学理论的理解不足,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尚未建立起对议题式教学方法的系统性认知,缺乏对教学设计要点的准确把握和相关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法投入产出比存在顾虑,认为议题式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但不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有部分教师表示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方法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导致备课效率不高[13]。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教师在实际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开展议题式教学实践。

4.2. 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参与度有待加强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是当前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有部分学生表示不愿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而导致学生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参与度不高[14]。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部分议题式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上课前,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搜集相关资料并与同学进行探讨;上课时,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提炼后进行复述和总结,学生大都专注于做笔记,很少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也很少与教师交流自己对某些观点的看法,有时甚至在课上讨论时进行闲聊,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得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此外,也有部分学生担心回答错误后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在自主发言时选择回避,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会出现无人发言的情况,最终成为了教师“一言堂”,就又重新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5. 解决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5.1. 教师应确立议题式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想要树立议题式教学理念,应该深化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理论认知,系统地学习议题式教学方法的理论体系,增强对议题式教学概念的认识,明确议题设计的重要性。政治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重要传授者,应当走在教育发展的前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积极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重点推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更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努力促使其落地和发展[15]

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思维。部分教师容易安于现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教学方法抱有逃避心理,甚至只将议题式教学用于公开课,在日常讲课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政治教师应当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学、多问、多思、多练、多讲,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为日后熟练运用议题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要积极参加与教学技能相关的竞赛。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能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的机会比较多,教师应当珍惜每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在备赛过程中,教师能有机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改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教师也应当学会教学反思。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将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如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有哪些不足,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是否突出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否合理等,方便后期进行回顾,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5.2. 应当增强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对于议题式教学的参与度,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更具有本体性意义。政治教师应当建立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认可本门学科的价值。

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议题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安全、包容、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消除学生由于害怕回答错误而受到教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的心理,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地予以正向的反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讨论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质疑,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并告诉学生答案,如果教师遇到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课下应当认真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也可以在议题式教学中设计辩论赛,例如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中,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哪个更重要?”进行辩论,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议题式教学中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搜索相关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会得到调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过这种议题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与他人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交流,继而会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持续发展[16]

6.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6.1.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心议题分解为子议题系列,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为例,进行议题式设计。

主议题:从《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看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师播放视频:《哪吒2》电影片段。

教师提问:你们看过《哪吒2》吗?你们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哪吒2》的爆火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引出主议题。

子议题一:《哪吒2》为什么能够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

课前,学生以政治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成两组各自搜索《哪吒2》的相关资料。

课上,学生分享交流相关资料,思考并讨论:《哪吒2》爆火的原因。

学生交流讨论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子议题二:从《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看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教师展示图片:《哪吒2》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教师提问:结合《哪吒2》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地讨论交流想法,教师适时的引导、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

子议题三:《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利用AI生成哪吒形象演变的动态图谱,展现不同时期的哪吒形象,并对各时期的形象特征进行收集整理,并请班级中对《哪吒2》了解较多的同学主动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哪吒2》背后制作团队的匠心追求,学生听完后,结合所学课本知识,思考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6.2. 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言,通过选择当前社会比较热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作为议题切入点进行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学生们踊跃地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同时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也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强化了教学理论功底。此外,通过尝试利用AI技术展现哪吒不同时期的形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建设文化强国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7. 结语

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中重点强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需要广大的教师充分重视,并对其进行不懈的学习和研究,将议题式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议题式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基金项目

2024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JGJX24D027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余国志. 议题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径——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0): 26-28.
[3] 韩宝丹. 议题式教学研究综述[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7): 79-80.
[4] 朱明光. 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 4(4): 4-7.
[5] 赖雪玲. 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6] 李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1): 35-3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8] 鲍宇超.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9.
[9] 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 15.
[10] 孙其昂, 张洁.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社会学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5, 41(1): 49-54.
[11] 叶孟.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12] 郑玉丹. 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13] 李欣宁.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3.
[14] 关欣爱.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20.
[15] 岑京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设计分析及优化对策[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16] 汤晶晶. 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