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
Th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Empowe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摘要: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关键力量,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演进注入了创新活力。本文依托其所具备的高科技、高效能及高质量特性,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基础设施升级及市场多元化布局,推动跨境电商在技术渗透、物流优化、支付安全等领域的突破。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重构了供应链效率,智能物流与数字支付生态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本地化运营与精准营销策略则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然而,跨境电商仍面临技术投入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及产业链脆弱等挑战。对此,需构建“技术–管理–模式”三维创新体系,强化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并完善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同时跨境电商在规模扩张中暴露出的产品同质化、智能化渗透率低等问题,印证了技术赋能与产业转型的紧迫性。未来,通过深化新质生产力与数字贸易的融合,推动制度创新与全球协作,我国跨境电商将加速向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高阶形态跃迁,为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注入新动力。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s a key force in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has injected innovative vitality into the high-quality evolu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Relying on it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promotes breakthrough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areas such as technology penetration, logistics optimization, and payment securit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pgrading of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and diversified market layout. Specifically,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lockchain have restructure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digital payment ecosystem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while localized operations and precise marketing strategies have enhanced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cross-border e-commerce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 shortage of compound talents and fragile industrial chains. 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technology-management-model”,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improve policy support and industrial ecosystem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during its scale expansion, such as product homogeneity and low penetration rate of intelligence, confirm the urgency of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future, by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digital trade,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will accelerate its transformation towards a high-level form that is efficient, green and sustainable, injecting new impetus into the reshaping of the global trade pattern.
文章引用:许瑨东.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6): 2869-287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62063

1. 引言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生产力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引擎。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不仅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关键突破口,更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步演变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跨境电商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拓展国际市场中的关键作用,为其提供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但近些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我国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贸易出现疲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1]。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力量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何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 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与此同时,其发展亦面临多种严峻的挑战。从发展现状来看,跨境电商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交易总额稳步攀升。以海关总署数据为例,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6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8% [2],预计到2029年总体交易规模将突破31万亿元。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跨境电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跨境电商在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技术、人才、产业链、制度四大结构性瓶颈严重制约新质生产力赋能,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技术层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由于资金匮乏、技术薄弱,难以承担智能化改造成本,供应链智能化程度低,仍依赖人工管理。且技术研发资源集中于头部企业,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应用上严重滞后,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难以提升。其次,人才方面,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尖锐。行业急需兼具跨境贸易、数字技术和小语种沟通能力的人才,但缺口巨大。现有从业者技能与需求脱节,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企业自主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加剧了人才断层。同时,产业链存在“低端锁定”风险。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弱。跨境物流依赖第三方平台,仓储配送网络不可控,物流成本高、时效差。产业带数字化转型慢,电商平台与制造业协同不足,产业链整合困难。最后,制度环境上,跨境支付监管区域政策差异大,资金流动受阻;数据安全合规成本高;知识产权纠纷频发;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不统一,国内跨部门监管协同不足、数据互通难,企业合规风险高,运营难度和不确定性增加。这些瓶颈若不突破,将持续阻碍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亟待各方协同解决。

3.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的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由“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构成[3]。新型生产力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不同于传统生产模式,打破了固有的经济增长及生产力发展路径,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同时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有着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以及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征,这也使得它在当今科技更新迭代迅速的环境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4]。因此,新质生产力能够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3.1. 新质生产力的内在优势与作用逻辑

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特征通过技术创新直接作用于跨境电商的生产工具升级,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高效能特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如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实现的去中介化效率提升;高质量特征则通过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定制化满足全球市场多元化需求,如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模式。这种“技术–效率–质量”的三维作用逻辑,构建了跨境电商竞争力提升的底层框架。

3.2. 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工具的变革,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技术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推动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升级,还有力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跨境电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新质生产力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使得技术创新的周期大大缩减,创新的持续性大大加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持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此外,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应用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还提高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同时跨境电商以数字订购贸易为主导,是融合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以及数字产品贸易等发展起来的贸易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跨境电商引领着贸易方式、贸易渠道、贸易手段等贸易发展范式的产业革命,使得跨境电商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精准的市场定位。

3.3. 新质生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跨境电商已进入数字基建与实体贸易深度融合阶段,但中小企业智能化渗透率较低,未来需构建技术、产业、制度协同的创新生态,方能实现跨境电商向“实时全球可达、零摩擦交易”的高阶形态跨越。而新质生产力恰恰是通过数字技术革新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进而重构全球贸易生态。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重塑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形态:人工智能通过京东物流智能仓储的自动分拣、顺丰的AI路径规划,以及支付宝智能风控系统,实现物流与支付的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服务;区块链借助马士基跨境物流平台,以及USDT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构建起可信的供应链和跨境交易体系;物联网则通过满帮集团智能货运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与场景的数字化升级,三者的融合应用更是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开辟新路径。在此基础上,跨境电商通过“产业带 + 数字化”模式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柔性制造转型。

3.4. 新质生产力推动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变革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生产力在时空和要素上的限制,推动跨境电商市场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演进。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和地理壁垒导致市场结构单一,以大宗商品和标准化产品交易为主。而新质生产力催生出的跨境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全球贸易网络,降低交易成本,打破地域界限,使企业得以直接对接全球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同时,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在线购物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跨境电商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增大[5]。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本地化运营并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文化习惯等,再进行个性化营销和服务。同时新质生产力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精准的市场推广,形成“需求洞察–产品定制–精准触达”的闭环赋能模式。

4.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的实践路径

4.1. 构建创新驱动体系,强化技术–管理–模式三维创新

在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创新驱动体系并强化技术、管理和模式的三维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跨境电商企业能够实现精准营销、智能物流、供应链溯源等功能,从而提升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管理创新则聚焦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智能客服与售后服务质量,以及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科学性。模式创新方面,C2M模式、新零售模式、跨境电商 + 产业带模式以及全托管模式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运营选择,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竞争力。此外,政策支持和产业生态建设也十分重要,通过政府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生态圈,可以为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6]。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跨境电商行业能够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转型升级,为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2. 技术渗透与全链智能化升级

在跨境电商领域,技术渗透与全链智能化升级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跨境电商企业能够实现从供应链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还通过智能合约功能保障了交易的高效执行。在物流环节,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商品的实时跟踪和智能仓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此外,智能客服系统的引入使得企业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客户服务,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3. 产教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跨境电商领域,产教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多语种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应对这一现实需要,可以加强政企校协同、多学科协同、教学与技术协同以及思教协同。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这四个层次的协同合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有效推动跨境电商语言服务行业与课程体系的衔接,培养符合市场导向、具备跨境电商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且具有特色专长的跨境电商语言服务人才,进而推动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7]。此外,文件还强调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从而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产业链协同与本地化适配发展

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可采取“技术赋能 + 本地化适配”的融合发展措施。在智能物流与数字支付环节,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跨境物流与支付生态体系。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控物流信息,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仓储管理和运输路径,提升物流效率;运用区块链技术简化跨境支付流程,探索数字货币支付,降低交易成本,保障资金安全。例如,Visa推出的跨境B2B支付平台B2BConnect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企业间的跨境支付,交易可在24小时内完成,且交易费用远低于传统银行[8]。同时,跨境电商企业还积极探索数字货币支付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本地化运营与精准市场触达方面,企业应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法规政策,实现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的本地化定制[9]。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以Wish平台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商品推荐,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订单转化率。通过将技术赋能与本地化适配深度融合,跨境电商产业链各环节得以优化协同,既能提高物流和支付效率,又能精准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5. 跨境支付与数字贸易的制度完善

为有效解决跨境支付与数字贸易领域的制度问题,需从跨境支付监管、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三方面入手,完善相关制度。在跨境支付监管方面,应强化跨部门协调合作,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同时制定统一规则明确监管各要素,并探索沙盒监管机制推动创新。在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建立跨境电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数据安全责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快速维权机制,并推动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鼓励自主创新。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领域,我国应积极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出中国方案;深入研究国际规则动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推动建立区域数字贸易合作机制,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全方位推动跨境业务健康发展。

5. 结语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创新动力。新质生产力凭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及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的特性,不仅推动了跨境电商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突破,还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助力跨境电商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从实践路径来看,构建创新驱动体系、推动全链智能化升级、构建智能物流与数字支付生态、实施本地化运营与精准市场触达,以及加强产教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这些措施,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平台监管不严等问题。因此,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产业生态,是推动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协作,构建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将为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 王子月.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企业现代化转型的要求与路径[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78-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0.8% [EB/OL]. 2025-01-13.
https://www.gov.cn/zhengce/jiedu/tujie/202501/content_6998286.htm, 2025-05-01.
[3] 余超, 李泉宏, 刘英基. 新质生产力、消费结构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2(5): 19-29.
[4] 王磊.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价值链重塑视角[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4, 22(5): 110-118.
[5] 保虎.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4): 113-122.
[6] 许文静, 万正发. 新质生产力助推湖南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4(4): 16-19.
[7] 张玉洁, 马刚.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 32(4): 86-90.
[8] 燕文文. 电子商务新质生产力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业, 2024(23): 64-67.
[9] 曹孟熙. 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增“数”提“质”的策略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17):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