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老龄化是当前全国各省区普遍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云南作为人口基数相对较大的省区,其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机制体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1] 。但就现实来看,我省老年教育虽在近30年的发展中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形式不断丰富,效益不断提升,但与“通过老年教育的杠杆联动作用促进老年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其成效对“高水平小康”和“云南梦”的建设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老年教育发展的资源配置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专业化发展问题仍普遍存在,需理性审视、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云南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老年教育道路,以通过老年教育水平的提升,全面推动我省老龄事业的深化发展。近年来,急速的社会转型和迅猛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更加剧了云南老龄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经验的累积者、社会财富的拥有者、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社会劳力的补充者,在区域安定繁荣、社会持续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近600万的老龄人口中,医疗保健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理财养老问题、代际沟通问题、信息获取及社会适应问题的多元复杂耦合,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作为社会活动的传动轴和润滑剂,其无疑能够极大地促进老年群体的量能开发,进而不断辐射成为老龄事业发展的动力源和老年多元问题求解的主渠道。
2. 云南省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
2013年11月,借助云南省老龄委委托编撰《云南省老龄工作志》的契机,我们围绕“老年教育从业者、老年教育受教育者、老年教育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云南老年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调查,归纳呈现云南省老年教育基本现状如下:
1) 基于从业者维度的云南老年教育发展状况
一是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总体数过少。当前云南全省老年教育从业人员仅为13,000余人,总体上与老年教育现实发展需求间存在明显差距。二是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超过98%的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属于“高中/中专”以下,高学历(研究生学历)的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比重不足0.01%。三是老年教育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超过98%的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在进入老年教育机构工作前不具备老年教育从业经历,专业化程度极低。四是老年从业人员中年青群体所占比重偏低。当前的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总体上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为主,年轻人群体对老年教育的介入和参与还明显不足[2] 。
2) 基于受教育维度的云南老年教育发展状况
一是接受老年教育的意愿总体不甚高。近80%的受访者觉得老年教育是件可有可无的事,仅有17%的受访者愿意参加老年教育活动。二是老年教育投入意愿总体较低。仅有5%的受访者愿意每年在教育方面投入1000元以上,超过60%受访者的老年教育投入意愿在200元以下。三是对参与老年教育的目标不明确。超过半数的受访老年群体对接受、参加老年教育总体上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属盲目的跟风和从众行为[2] 。
3) 基于社会支持维度的云南老年教育现状分析
一是硬件支撑方面,当前的云南老年教育机构,在规模和数量上远未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以每所老年大学能提供给400个老年人学习机会为计算标准,全省所有老年大学能提供的学习机会仅为80万个,与近600万老年群体相比存在巨大离差。二是软件支撑方面,老年教育从业人员、老年教育学习者获得家人支持的力度总体不高,仅有18%的老年教育学习者家人对他们的父母参加老年教育持有支持的态度;在随机受访的老年群体中,仅有9%的老年者家人支持其参加老年教育[2] 。
3. 云南省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
调研反馈数据和现实资料整理表明,当前我省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供给不足、教育质量总体不高、参与意愿不够”三个方面。
1) 老年教育机会供给不足
老年教育供给不足是当前云南省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供小于求的情况显著。在当前云南省仅2000余所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的现实条件下,按每所学校平均可提供400个/年(云南的学校校均学习者规模/老年大学数为参考标准)老年教育机会的标准计算,尚有近520万的老年人无法获得接受进入老年学校参加老年教育的机会。尤其在怒江、迪庆、文山、普洱、大理等市州,老年大学(学校)数量总量偏少,与区域内老年教育学习机会的需求总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见图1、图2。
2) 老年教育参与意愿不够
一是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参与老年教育的意愿不高,直接造成了老年教育结构从业人员的短缺;二是业已加入老年教育学习队伍的老年人群对于参加老年教育意愿不高,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较低的满意度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年教育发展的质量;三是随机受访者的老年教育参与意愿不高,表明社会群体对老年教育的关注不够,尚未参与老年教育的群体对老年教育的意愿不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老年学习者群体的扩大,制约了老年教育的规模发展。
3)老年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一方面,老年学习者对其所接受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水平”不甚满意;另一方面,老年教育的实际学习效果明显低于预期。不仅如此,从老年教育从业人员的角度看,从业人员缺乏老年教育专

Figure 1. Distribution map of students of colleges for seniors in Yunnan province
图1. 云南省老年大学(学校)在校生分布图

Figure 2. Distribution map of colleges for seniors in Yunnan province
图2. 云南省老年大学(学校)分布图
业知识,青年群体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注入不够,此外还表现在老年教育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水平总体不高,从随机受访者的情况看,其对老年教育多持“人数少且水平一般”、“师资匮乏”、“设备不齐全”的印象。可见,从尚未加入老年教育的群体来看,我省老年教育总体水平一般、师资匮乏,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 云南省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
提升老年教育水平,推进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就如何解破解现实难题,加快推动老年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1) 鼓励高等学校发展老年教育,支持现有老年教育机构发展,创造多元并举的老年教育局面
针对我省老年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首先,建议省委、省政府专项发文,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积极创办和发展老年教育,并明确要求省教育厅将老年教育列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特色考评项目。引导高等学校积极增设老年护理、老年教育等专业,组织开展老年从业人员培训、老年教育管理人员研修等,借助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助推老年教育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其次,将老年教育统筹纳入桥头堡建设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中,加强对现有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老年教育机构创建的行政审批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放宽,在老年教育机构的人事编制上给予适当增加,在老年教育机构的经常性事业拨款方面给予相应追加,在老年教育机构的融筹资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再次,革新单一依赖政府资源供给的老年教育体制,协同整合社会各相关老年教育资源要素,吸纳非政府组织、公益机构、志愿者团体、社会工作者等多元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切实满足我省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2) 引导老年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强化老年教育质量监测评估,营造科学规范的老年教育环境
针对我省老年教育专业化不高的问题。首先,建议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云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云南省老干部局”的教研及相关涉老资源,在省哲社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单列老年教育研究专项,通过纵向申报、横向委托、软科学资助等不同形式,协同组织开展老年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切实提升我省老年教育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水平。其次,由省教育厅牵头,统筹省教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的优质教育研究资源,构建老年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中心,针对现有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监测,依据评估监测结果,对现有老年教育机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指导和拨款。再次,由云南老年大学牵头组建“云南省老年教育机构联盟”,横向贯通省内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间的联系,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空中老年教育等方面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 加强老年教育的政府宏观调控,树立老年教育发展的产业观,走政府与市场双轨的发展道路
针对老年教育参与意愿不高的问题。首先,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云南省老年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云南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刚要》,对省域内老年大学(学校)的整体布局、规模概况、人员编制、收费标准,以及相关的结业认证进行宏观统筹,以使我省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老年教育机构逐步形成规范有序、持续发展的局面。其次,在老年教育发展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让市场在我省老年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决定作用。树立积极的老年教育产业观,构建一个兼容国有产权、集体产权及股份制为一体的老年教育产权结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创新发展模式,明确界定政府、老年教育机构和市场在老年教育中的权能边界,有意识地在老年教育招生、拨款、师资配置中引入竞争机制。再次,坚持我省老年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和相对公益性,做到收费教育与补贴教育相结合,学生缴费与政府拨款相结合,尤其在州(市)级老年大学的建设上,力使做到社会多元投资与政府主导投入相结合,协同管理与主体监管相统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