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校园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当中爱使用的语句,它往往沿袭自网络,带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体现一定社会思潮,有相当的趣味性。但不能不说,校园流行语在学生当中的风行,体现了学生修辞的贫乏。校园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区别并不大,非说区别的话,主要是使用语境的不同。校园流行语经常用于调侃校园生活,体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已势不可挡。
2. 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2.1. 新潮奇特
说起校园流行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新潮奇特。校园群体的文化最容易裹携一些新奇的,追随潮流的精华,校园流行语的新潮奇特性得益于这群善于突发奇想而且又乐于攀附潮流的“筒子”们 [1] 。例如,
1) 吓死宝宝了!
“吓死宝宝了”是指吓死我了,吓死人,把我变成宝宝,吓死自己的意思,就是指你自己受到了惊吓。女生受到惊吓时常用此语来卖萌,后来有好事者神回复:好大一只巨婴。有人批评,大学生理应都是成年人,心态却显得如此幼稚。有人又说,萌化是当今大学生主要特征,卖萌普遍化,不必少见多怪。
2) 我也是醉了!
“我也是醉了”表现一种无奈,郁闷,无语的情绪。在校园生活中经常被学生用于互相吐槽自拍等情形。奇怪的是,女生不爱用,糙汉爱用。
3) 主要看气质。
主要看气质是迎合了网友们发自拍的刚需,特别是容貌稍次者,借此网络流行语风靡之际,纷纷祭出此语自我解嘲,是屌丝,全民的狂欢。
4) 我去年买了个表。
“去年买了个表”起因是一位网易网友用拼音缩写回复,因为是粗话,所以用的拼音缩写WQNMLGB,结果被楼下的网友翻译成:我去年买了个表。这句话骂人不带脏字,成了众多网友的口头禅,同时也衍生出了:我去年买了个表表情包!
5) 你咋不上天呢?
你咋不上天呢?是一个网络用语。该用语来自微信朋友圈上的段子“如何教训东北人”,其中一句“给你厉害坏了,你咋不上天呢?”。此句一出现便引发不少网友围观并模仿,大面积的疯转便引来了不少关注。
6) 老司机。
“老司机”意为在各个网站、论坛里接触时间较长,熟悉站内各种规则、内容以及技术玩法,并且掌握一定资源的老手。
2.2. 诙谐幽默
诙谐幽默是校园流行语的另一特点。幽默在调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待我长发及腰,遮住一身肥膘”、“我带着你,你带着钱”等调侃式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诙谐幽默作为校园流行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特点,不断地吸引人的注意,让校园流行语更易于被接受。例如,
7)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这句流行语的出处是一首诗:“春天来了,我们去旅游吧!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三亚也好,长江也罢!横穿唐古拉山口,暴走 腾格里沙漠。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带着你,你带着钱!哪怕是天涯,哪怕是海角!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你一定要带着钱啊!”这句流行语带着暴走式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8)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穷”。
有句老话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到了幽默的校园流行语中,却被活生生改成“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穷”。
9)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此流行语来源自贾玲,某著名相声喜剧演员,她旧照被翻出,清丽可人,与现今泼辣的形象气质全不相符。此语常被各学院众老师引用,用于吹嘘自个当年风华绝代,却毅然决然踏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每每听闻此语,学生唯有拜倒。
10) 吃土。
此流行语盛行于双十一期间。众所周知,学生是冲动购物的主力军,在双十一纷纷剁手,每每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而生无一技之长,无力开源,故每每在月末,高呼吃土,以期谋取父母之粮草早日拨下。
11) 单反穷三代、苹果毁一生。
单反与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对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价格高昂的,为此同学用此句来吐槽那些,为了炫晒而负债购买的同学。
12)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最近主流社交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友谊小船最早的说法来自英文friendship,而说翻就翻的说法来自微博上曾经流行的一张恶搞配图“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说翻就翻。”真正火起来的是韩剧《太阳的后裔》,调侃剧情的段子“说分就分耿直无双”衍生出来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一系列内容。
13) 求某某心里阴影面积。
最近看娱乐新闻,有一则醒目的标题党:“刘恺威和郑爽吻戏时伸舌头?求杨幂心理阴影面积”。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类似新闻也尝尝出现求某某心里阴影面积,一时间这种阴影面积的调侃流行起来。那么求心理阴影面积是什么意思呢?求心理阴影面积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因为心理阴影根本就不存在,怎么可能有心理阴影的面积呢,常用来调侃或是刺激某人,因为某事必然会对其造成打击,在心里留下阴影,至于阴影面积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吧。
14) 不作死就不会死,你为什么就不明白。
此句的源起,为动画片高达所赐。这句话甚至被翻译到了国外:no zuo no die. 同学们经常使用此句来吐槽许多矫揉造作的女同学,为广大男同学所喜爱使用,但是此句也反映了一种犬儒的,苟且的心态。
15) 洪荒之力。
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指的是如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2016年8月8日,傅园慧代表中国队参加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赛后,在接受采访之时,傅园慧表示:“哇!太快了,我打破了亚洲纪录了。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快速走红网络。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友调侃的常用语。
2.3. 简洁
校园流行语的第三大特点是简洁,这也是最明显的特点。把“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村还没有通电”缩写成“村通电”。诸如“何弃疗”、“请允悲”等简洁的词不胜枚举,使用起来还真是如诗一般有气势,省时间,这也是追求简洁的价值所在。不过在简化后的校园流行语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的不规范性,所以校园流行语不能占据文化主流地位,这也算是为求简洁而付出的代价。例如,
16) 然并卵。
这句流行语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写,学生每每用此调侃自己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也用于在四六级后,望着厚厚的备考资料,和不忍猝视的成绩,只能高呼一声,看了这么多书,还是然并卵。还有追女孩的男生,在千方百计用尽后,心爱的姑娘还是拥在他人怀里,只能在心中默叹一声,然并卵。
17) 断舍离。
“断舍离”一词来源自日本的一本畅销书,该书宣扬了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将无用的东西都扔掉,自然之后,自己只会被喜欢的东西所包围。这种生活方式在众多文青之中风靡,奉为圭臬。这体现了外来的文化思潮,特别是国外先进的生活方式对广大大学生的巨大影响。
18) 城会玩。
我伙呆。
喜大普奔。
创作者把“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简化成“城会玩”,作为一句调侃的活。“我伙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缩写。“喜大普奔”是一个典型的缩写,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曾风靡一时。
2.4. 形式多样化
总的来看,校园流行语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随着校园流行语的进一步发展,多样化日益明显。例如,
19)“教主”。
“狗带”。
“我想静静”。
“教主”一词在校园流行语中指其他社会组织的创始人或领导者,这些都是典型的旧词新意。“狗带”一词是采用了英文“go die”的发音,用了汉字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中西结合体。“我想静静”原意是“让我静一静”,在校园流行语中被刻意曲解为“我想念静静(女子名)”。
3.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功能
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以他自身特有的姿态起着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他也具备文化的一般特性,与普通语言相比,他也没有三头六臂,同属芸芸众生 [2] 。
然而校园流行语也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承载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的是一种“闷骚”文化。高校处于城市,极易受其熏陶。“闷骚”一词第一次使用是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这本小说,可以说开创了校园流行语的先河。笔者在读此书时,曾不止一次被书中男主角出色的语言能力折服,难怪后来此书被无数少男少女奉为网络文学开山之作。书中开创了无数为后来人引用的金句。而闷骚文化,它正如她本身的意义那样,不显山不露水地被校园流行语承载起来。当校园中的男男女女口中随时随地喷出“傻白甜”、“小鲜肉”、“菌男”、“霉女”,“老司机”等词时,外表矜持,骨子里奔放“闷骚”特质被用艺术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3] 。
4. 语言变异现象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交流工具和文明符号,语言的意义、形态,规则,表现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演变 [4] 。校园流行语所蕴含的语言变异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音节变异
1) 同音迁移
所谓同音迁移,就是原来的汉字发音没有丝毫变化,但由于被迁移到了另外相同读音的汉字上,而使其意义变得不同。例如:“杯具”一词,它是存在的,但它是借用了“悲剧”之音而产生的迁移。这种迁移,往往使原意改变了,现在“杯具”成了“悲剧”的校园流行语版。类似的还有“墙裂”,“鸡冻”,“菌男”等。迁移之词,语音迁移到了别的汉字上,是一种最简单最能被联想到的语言变异现象。
2) 音节的改造
校园流行语中有很多是把音节进行改造和糅合而生的,这也可以称作谐音,往往利用相近的发音或连续或方言化的发音方式把音节以新的方式读出来。例如“偶稀饭你”是由“我喜欢你”的音节改造而来的。“表酱紫”是“不要这样子”的连读,“酱紫”最初是在台剧里的发音,被创作者发现并由此传开。
4.2. 词汇的变异
1) 引进外词
近年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一批新词,丰富了一批现代汉语词汇,有些词汇就是由校园流行语发展起来的,但大多数词汇都没有被收录。词汇变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引外词,中西结合的最为普遍,像“你out了”,“小case”这类词在词汇变异中屡见不鲜。
2) 创新词
校园流行语更新速度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创造力,这个群体能以各种方式对校园流行语进行创新,“给力”一词已被现代汉语词典认可。其他形式的创新也有很多,就像有密码一般。“拜拜”等同于“88”,“9494”意为“就是就是”,这些词是以数字为创作灵感的。“PLMM”意为“漂亮美眉”,这是取其首字母组合而成 [5] 。
5. 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心理
大学生是使用校园流行语的一个庞大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热情有增无减,为何会有如此一群经久不衰的校园流行语大军呢?根据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分析,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寄托式心理。
5.1. 求异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人,是时尚的代言人,他们善于突发奇想,当一种潮流初露头角时,这个群体会有很大的引领欲望,校园流行语所带来的时尚,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异心理,校园流行语的新潮奇特与幽默诙谐和这种求异心理一拍即合。于是大家不仅要争先恐后地使用,更要争奇斗艳地去创造,在求异心理的驱使下,校园流行语极易被接受并继承下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流行语精致简洁,十分具有创造力和娱乐性,符合传播学,具有巨大的辐射力,也往往体现了创作者的才思 [6] 。
5.2. 从众心理
大学校园是一个微型的群体社会,大学生也不是孤立生存的。校园流行语的时尚性对“合群”文化提出了要求。大家都怀着好奇心去探索时,必然会有种不自觉的追随,因为风尚如此,不跟风就落后了,大家都是如此交流的,如果个人不融入这种交流文化,就会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与他人的交流。退一步来说,就算是一个不跟风的人,也总得搞清楚别人跟它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吧。所以在从众心理的催化下,受众就越来越多,校园流行语大行其道也在意料之中了。但是从众新历下,往往会使人生出审美疲劳之感。比如说,校园BBS中,留言一水的我也是醉了等话,这无疑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贫乏,只会拾人牙慧,而且明显对于如何正确地表达知之甚少。话语体系中缺少了正常的,传统的,高级的词汇,这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7] 。
5.3. 寄托式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经历了十几年马不停蹄的学习和考试之后,大学生本以为可以在大学校园获得一片自由天空,可是在新的环境中,学习,考研,就业等压力扑面而来,焦虑与压抑等不良情绪滋生得很快。校园流行语的特殊含义和轻松幽默的味道正合他们口味。一句“我也是醉了”道出了多少意外之事,却又在情理之中。“我竟无言以对”,“呵呵哒”表达了多少无奈的接受与妥协。“白骨精”、“宝宝”、“十动然拒”,“单身狗”这些铺天盖地的文体看似滑稽,但滑稽的背后,又埋藏了万千学子内心深处无法释放的压力。“喜大普奔”,“你开心就好”承载了多少寄托。在这种寄托式心理的影响下,校园流行语逐渐深入人心并且被不断更新发展 [8] 。
6. 校园流行语与社会的互动性
校园流行语作为新时代屡见不鲜的文化产物,自然是对社会现实和校园现实的一种反映。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动态交流中,也对外界社会释放出校园的信号。在互动交流中,要把握校园文化的脉搏,对校园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引导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9] 。
6.1. 社会现实为校园流行语提供了生动创作题材
社会现实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社会文化就会很大程度地将其体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这一变化自然也波及到了校园中,娱乐产业多元化,社会文化多样化,生活方式大变迁等对青少年的成长形成了很大冲击。校园里的追星族越来越多,网吧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游戏玩家也越来越多。社交媒体,商业计划把学生也当作一个重要受众。在接受了各式熏陶后,校园群体的潜力被激发了出来。随口冒出几句“萌萌哒”,“好心塞”,“小鲜肉”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从社会现实中汲取了题材和灵感。这是社会为校园流行语运行提供的燃料动力。
6.2. 社会对校园流行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思教育刻不容缓
校园流行语越来越劲爆,外界社会对其关注度日益提高已成必然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要评出年度十大校园流行语。如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使用校园流行语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也对其发出了抑扬顿挫的褒贬之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反思,担忧。这一切都见证了社会对校园流行语信号的捕捉与回应。社会也是时候采取有力措施来引导学生了。把握规律,辩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是反思的前提。对待校园流行语文化,绝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综合分析其产生条件,了解学生心理,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学习发展理念,实现教育应有的价值,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 [10] 。
6.3. 校园流行语大多来自网络流行语
综合看来,大部分校园流行语都来自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正是社会思潮的集中体现。通过网络流行语,校园流行语与社会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互动。例如,
20)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4日一早,河南某中学一教师的一封辞职信引发网络热评,辞职的理由为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网络,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同时,这句话在校园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万千学子用它来表达着突破学校禁锢,寻找自由的渴望之心。
21)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它源于动漫《潜行吧,奈亚子》的用法:“记得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就好了,会有神奇的效果发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随后,在各大校园中风靡到现在,大有经久不衰之势。
7. 结语
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现象。只有在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和文化功能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其中所蕴含的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做出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发掘其潜在危机与价值,促进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加强对教育的反思,并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