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承诺通常被定义为个体执着于一种活动或关系的意向,以及在心理上对它的依恋 [1] 。心理学中,对行为承诺的研究关注的是个体能否继续执行一个特定行为,从而解释个体行为的坚持性与稳定性。Scanlan等将承诺概念引入到体育运动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运动承诺模型,认为运动承诺由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约束、社会支持六个因素决定,以此来解释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行为坚持性 [2] [3] 。由于运动承诺是训练、竞赛的动机来源和潜在结果,并且对运动员心理层面影响显著,20世纪初运动承诺也逐渐成为运动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
运动承诺模型最早构建于美国竞技体育背景下,对于模型的检验最初以青少年垒球、棒球竞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展开 [4] ,随后又涌现了大批针对竞技体育领域的实证研究,部分研究针对游泳、羽毛球、橄榄球、足球、排球等多种项目青少年运动员 [5] ,有些研究针对某一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如足球 [6] 、网球 [7] 、体操 [8] 等。21世纪初,国外学者逐渐将运动承诺的研究转向身体锻炼领域。Alexandris首次把运动承诺理论应用于健身领域,并认为在不同的情景下,运动承诺影响因素的主次是不同的 [9] ;也有学者对网球参与者和舞蹈爱好者的运动承诺进行了研究 [10] [11] ;Wilson和Rodgers等在原有的运动承诺量表上,发展了一个适用于身体锻炼情境的“身体锻炼承诺量表”(Exercise Commitment Scale),并提出了承诺中想要的(want to)和必须的(have to)两个维度 [12] 。
国内关于运动承诺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首先在竞技体育领域对运动承诺模型进行了验证 [13] [14] 。更多关注体育锻炼情景下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样本展开 [15] [16] [17] ;以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18] [19] [20] 。而在大众健身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21] [22] 。
已有的关于运动承诺模型的研究,在国外青少年竞技体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研究结果与理论模型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在运动承诺的六个决定因素中,运动乐趣和个人投入是具有最强预测能力的因素,而参与选择和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的预测作用却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运动承诺模型的影响因素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国内学者更注重于身体锻炼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较多,而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各因素的特点,从而洞察每个影响因素对运动员承诺的影响情况,可以从运动员心理层面寻找到影响他们能够持续某种运动行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把握训练侧重点,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坚持性和稳定性。
2. 研究方法和过程
2.1. 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在问卷编制之前,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针对心理学中承诺的三个维度划分:吸引力、替代方案的可能性、终止活动的障碍,制定竞技体育运动员访谈提纲,收集运动承诺的影响因素。基于运动承诺理论,结合访谈所得资料和已有文献,编写初始问卷。在此基础上,请专家对问卷题项进行审定和修改,并在小范围竞技体育运动员中发放,了解其对题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加以修改和删减。最终形成运动承诺调查问卷,包括运动承诺5题(如我愿意坚持参加训练和比赛等)、运动乐趣5题(如训练和比赛会带给我快乐、我喜欢这个项目等)、个人投入3题(如我花时间参加训练和比赛等)、参与机会6题(如参加比赛给我带来了荣誉、长期的训练使我掌握了一种专项技能等)、参与选择3题(如运动员经历给予我读书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等)、社会约束6题(如为了不让我的父母对我失望,我坚持参加训练和比赛等)、社会支持4题(如我的朋友支持并鼓励我参加训练和比赛等),共32个题项。问卷计分采用Likert的5点量表法,“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其他数字代表“1”与“5”之间的不同程度。
2.2. 问卷的调查
本研究运用互联网平台、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不同项目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320份问卷,回收303份,回收率为94.69%。随后对问卷进行筛选,有漏选、基本信息不完整或真实性引起质疑的问卷全部删除,最终有效问卷为289份,有效率为95.38%。用SPSS22.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运用同质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数对问卷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74~0.917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1)。本研究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测试的构想效度。结果表明,卡方自由度比值(x2/df)为2.396,介于2.0~5.0之间;RMSEA = 0.070 < 0.08, CFI = 0.891, TLI − 0.878, NFI = 0.828, IFI - 0.892,说明构建的模型可以被接受(表2)。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reliability test of sport commitment factors
表1. 运动承诺问卷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和一致性检验

Table 2. Construct validity of sport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表2. 运动承诺问卷结构效度检验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竞技体育运动员,共回收有效问卷289份,其中男运动员144人,女运动员145人,平均年龄为18.72岁;样本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131人,大学及以上158人;样本的运动等级为:健将级运动员共10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共127人,国家二级及以下共61人,平均运动年限为8.5年,涉及田径、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艺术体操、武术等项目。
3.1.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特点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选择的得分较低(2.878 ± 0.935),而运动承诺及其他5个因素的得分都较高(3.595~4.335之间),也就是说,除了参与选择这个因素,运动员在运动承诺和其他因素方面的认同程度较高。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运动承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运动员得分稍高于女性运动员;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运动员在参与机会、社会约束、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及以下运动员的得分稍高于大学及以上的运动员;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运动承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得分稍高于国家二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3.2. 运动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为了确定六因素与运动承诺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相关分析进行判断,从而进行指标的筛选。从表4可以看出,运动承诺与六个因素的相关关系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约束、社会支持有正向相关关系,与参与选择有负向相关关系。基于相关分析,以运动承诺为因变量,以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参与选择、社会约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用逐步法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支持、参与选择、和社会约束进入模型,也就是说,这五个因素作为运动承诺的预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支持、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的预测是正向的,参与选择对运动承诺的预测是负向的(如图1)。

Table 3. ANOVA of sport commit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表3.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注:同一列的上标a表示比上标b的对应值高,且两者有明显差异。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port commit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表4.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注:**p < 0.01。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port commit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表5.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注:因变量:运动承诺;R2 = 0.616

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commit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图1. 运动承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分析与讨论
4.1.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特点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运动承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和参与机会中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运动员均稍高于女性运动员。这与Wigglesworth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研究较为一致。现代社会的观念更多的赋予男性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角色,因此男性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有较强的抗挫能力,不会轻易放弃 [23] 。访谈中,教练也反映“一方面社会对女运动员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而且现在也有一大部分女运动员被家庭溺爱,吃不了训练的苦。”但Scanlan的研究中,不同性别的运动承诺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5] ,这或许与我国的社会背景和竞技体育体制有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运动员在社会约束和社会支持中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中及以下的运动员稍高于大学及以上的运动员。社会约束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家庭、教练等方面的期望和约束,而社会支持则是来自他人对参与运动的鼓励和支持,如有运动员谈及到“在面临一些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是家人和教练的鼓励让自己坚持了下来。”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大学及以上的运动员训练年限较长,进入职业倦怠期,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后准备退役,教练的期望也会降低;而且在国内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家长将大学视为孩子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最终目标,步入大学后,他们对运动员的要求也逐渐放低。另外,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只在运动承诺变量上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国家一级运动员稍高于国家二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4.2. 运动承诺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中,运动承诺与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约束、社会支持有正向相关关系,与参与选择有负向相关关系。运动乐趣是在对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表现为愉悦、喜欢、快乐等。访谈中绝大多数的运动员最初参加训练都是出于喜欢和兴趣,也有很大一部分运动员一直保持着对训练项目的热爱。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导致较强的运动承诺。个人投入是指个体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的个人资源,如时间、精力、金钱等,如果不继续参加运动的话,这些投入是无法收回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会引起更多的运动承诺。在访谈时,教练员提到“要想取得多好的成绩,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一个成功的运动员必然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参与机会是通过继续参与体育训练,才能获得的重要机会。由于中国特殊的竞技体育体制,优秀运动员有着更多的读书机会和就业机会,运动员从事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动机更倾向于追求运动所带来的机会。当参与机会越大,或对个体来说越重要,运动承诺就越强。社会约束是指来自外部的社会期望和规范,如朋友、父母、教练等。访谈时运动员反映,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多数来自于家人和教练的期望、职业道德以及所在运动队的制度和规定。社会支持是来自教练、家长、队友等周围人的鼓励和支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得到的支持和鼓励主要是来源于家人和教练,而对于团队项目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而言,队友的支持也较为重要。参与选择是相对于当前的体育活动,可另作选择的其他项目的吸引力。结合访谈内容发现,竞技运动员中途选择从事另一项目的情况是极少数的。
在这六个因素中,只有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支持、参与选择、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参与机会对运动承诺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Casper等 [10] 、Choosakul等 [24] 的发现一致,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支持对运动承诺的预测是正向的,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对运动承诺的预测作用较强。但社会约束的预测作用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不同,其对运动承诺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访谈中运动员提到“训练和比赛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来自家庭、教练甚至体制方面的约束,反而促使我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水平,不断追求更高的竞赛目标。”因此,可以看出,在本研究情境下,较高的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另外,参与选择对运动承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这与Zahariadis的研究结果一致,即越高的参与选择将会带来越低的运动承诺。
5. 结论
1) 男性运动员的运动承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稍高于女性运动员;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运动员的社会约束、社会支持稍高于大学及以上运动员;一级及以上运动员的运动承诺稍高于二级及以下运动员。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应注重培养女运动员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敢于拼搏意志品质;教练和家长应注重社会因素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尤其加强对大学及以上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持续关注。
2) 六个影响因素与运动承诺都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社会支持对运动承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参与选择对运动承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及管理人员应注重培养运动员对所训项目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其制定更高的训练计划和目标,促使运动员加大在训练中时间、精力和情感的投入;不仅要增强对运动员的约束,给予运动员合理的期望,使其产生训练和比赛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样也要经常性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承诺,从而坚持参与训练。
3) 运动承诺模型构建于美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背景下,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应用于休闲健身方面的研究更少。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该模型在国内不同情境体育领域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关注人口学因素及其他因素对模型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择优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