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大学生翻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就业市场日趋饱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优良的英语翻译水平是增加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绝佳砝码之一。但现实是,大学英语教学一贯强调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译”处于一种几乎被完全忽视的地位 [1] 。而且,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大纲还是英语教材安排,都没有重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 。自2013年12月考试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了局部调整,其中翻译部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这次调整说明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现状来看,加强其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势在必行 [3] 。然而,目前很少有高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单独开设翻译课程,学生的翻译水平普遍不高,常见错误很多。事实上,十多年前就有专家呼吁要重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扈明丽(2002)曾就大学英语教学“需不需要开设翻译课”,“翻译是否重要”及“翻译教学的满意度”等问题在武汉理工大学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论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译是重要的,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翻译课程,而且他们对目前翻译教学的状况不满意 [4] 。
因此,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本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意识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诉求,从而对症下药,进一步提高其翻译水平。
2. 调查对象及研究内容
我校公选课《实用英语翻译》(一年级及英语专业学生限选)在2016~2017第2学期的选课人数为119人。因为本文主要是了解理工科学生的情况,所以问卷调查排除了法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的文科生5人。
2017年12月12日,在该课程期末考试时,我们随试卷发放了调查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11份。具体包括:资源安全消防专业17人,地测遥感专业7人,机电及材料专业31人,化工类专业28人,力学土木专业19人,数学专业3人,工商管理类专业6人。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7个问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翻译的认识、翻译习惯及翻译技巧掌握情况、提高翻译能力的努力方向,其目的是调查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意识及诉求,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些参考。
3. 调查问卷结果的描述型统计分析
3.1. 对翻译的认识调查
这部分共有4个问题,问卷及调查结果见表1。

Table 1.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表1. 对翻译的认识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88.29%的人对翻译感兴趣;96.4%的人认为翻译能力重要,但79.28%对自身翻译能力不满意,而学习翻译最主要的三个目的分别是提高考研成绩、通过四六级考试和出国深造,其中还有16人选择了其他目的:为了提高自身修养(2人),提高英语能力(2人),出于兴趣(5人),与外国人交流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1人),自我追求(1人),想了解一门新的语言(1人),看不加字幕的美剧(1人),学习翻译很酷(1人),无目的(1人),查阅外网文献(1人),阅读英文原著(1人)。
3.2. 翻译习惯及翻译技巧掌握情况
这部分共设有7个问题,问卷及调查结果见表2。

Table 2. Translation habits and skills
表2. 翻译习惯及翻译技巧掌握情况
上表统计数据显示:79.28%的人不会主动做翻译,这与学生总体翻译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89.19%的人在翻译过程中都是以直译为主;92.79%的人遇到难译的单词时会改用意义相近的词;83.78%的人遇到难翻译的句子时会套用熟悉的句型;88.29%的人在翻译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会改换一种思路。
由此可见,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但翻译过程中,选择边看边译的人数居多(32.43%),其次是看完一句译一句(29.73%),而选择充分了解大意后再译的人数最少(16.22%)。翻译结束后,选择检查与不检查译文的人数基本持平(分别占50.45%和49.55%)。这些数据又继而表明,学生的翻译习惯确实有待改进,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3.3. 提高翻译能力的努力方向
这部分共包括6个问题,问卷及调查结果见表3。

Table 3. Efforts to improve translation skills
表3. 提高翻译能力的努力方向
以上数据统计表明:70.27%人认为翻译中最困难的是词汇部分,这一点与78.38%的人认为提高翻译能力主要是通过背单词的结果一致;69.37%的人认为语言能力,包括汉英双语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要,这与63.06%的人认为英汉双语基本功同样重要的结果一致;99.1%的人认为翻译能力需要培训,87.39%的人认为需要单独开设翻译课,这与72.97%的人人为提高翻译能力需要学习翻译技巧的结果基本吻合。
关于哪种语言基本功重要的选项人数从多到少排序:同样重要 > 英语 > 汉语。关于翻译中的困难选项,选择人数从大到小排序:词汇 > 句法 > 背景知识 > 其他,其中有3人选择了其他一项,1人补充为“文字功底”,其他2人未填。提供翻译能力的途径选项,人数从多到少排序:背英语单词 > 学翻译技巧 > 读双语材料 > 做翻译实践 > 扩大知识面;翻译中最常运用得能力知识排序为语言能力 > 文体知识 > 专业知识 > 文化能力,其中后三项的比例很小,分别为12.61%,10.81%和7.2%,这是因为一方面理工科专业学生平时翻译实践少,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专业翻译实践来说,常见文体只有科技英语,涉及文化知识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这么选择的原因。
4. 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
由以上的数据统计科知,大多数学生对单独开设翻译课程有期待,以下利用SPSS 24.0对问卷中所收集的部分单选题结果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哪类学生对翻译教学有诉求。

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interests and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course
表4. 翻译兴趣度与单独开设翻译课的关系
a因变量:单独开设翻译课;b预测变量:(常量),对翻译的兴趣度。
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004,远远小于所规定的P值0.05,拒绝原假设(对翻译的兴趣度不能影响是否应该单独开设翻译课)。这说明,对翻译的兴趣度与是否应该单独开设翻译课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其次,皮尔逊相关性检验表明,两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即,对翻译的兴趣度越高,对开设翻译课程的期待越高。

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of self-translating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course
表5. 对自身翻译能力的满意度与单独开设翻译课程的关系
以上数据显示:显著性为0.935,远大于P值0.05。这说明原假设(对自身翻译能力的满意度与单独开始翻译课之间并不直接相关)成立,两变量无关。

Table 6. Correlation between necessity of training translating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course
表6. 翻译能力是否需要培训与单独开设翻译课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显著性为0.000,小于P值0.05,属极端情况。因此原假设(对翻译能力的认识度与单独开设翻译课之间无关)不成立,说明两变量之间有关。同时,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以及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对翻译能力的认识度与单独开设翻译课之间呈正相关,且越认为翻译能力重要的同学,对单独开设翻译课的需求越高。

Table 7.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on of self-translating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course
表7. 对自身翻译能力的认识度与单独开设翻译课的关系
a因变量:对翻译的认识度;b预测变量:(常量),单独开设翻译课。
由上表可以看出:显著性0.281,明显大于P值0.05,因此原假设(翻译能力是否培训与是否应该单独开设翻译课程之间无关)成立。
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 大多数同学认为需要单独开设翻译课,翻译中最困难的是词汇部分,汉英双语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要,认为翻译能力需要培训,有必要学习翻译技巧(见表3)。
2) 大多数同学对翻译感兴趣,翻译的兴趣度越高,对开设翻译课程的期待越高(见表4)。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适当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选择单独开设翻译课程,或教学中增加一些翻译相关的内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其翻译能力的目的。
3) 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目前的翻译能力并不满意(见表1),但这对是否应该单独开设翻译课没有直接影响(见表5),而且认为翻译能力需要培训对单独开设翻译课的认可度也没有直接关系(见表6)。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考研成绩和通过四六级考试(见表1),而非简单地提高翻译能力或理论水平。因此,如果为这些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翻译课,那么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所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少翻译理论的灌输,适当增加翻译技能的培训。
4) 大多数同学认为翻译能力很重要,统计结果显示其与是否应该单独开设翻译课呈正相关,即越认为翻译能力重要的学生,对单独开设翻译课的需求越高(见表7)。这说明,大家对翻译能力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但平时翻译实践量不足(见表5),迫切需要开设翻译相关课程加以深入引导。因此,在开展相关翻译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翻译能力的认识,以例证说明翻译过程是复杂的,绝不是简单的词汇问题,也不是靠几本字典和网络翻译工具就能完成的。同时,还可使用每日作业打卡的方式,来监督大家每天必要的定时定量的翻译练习,从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有效地提高其翻译能力。
5. 结语
以上问卷数据统计及SPSS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翻译感兴趣,认为翻译能力很重要,但对自己的翻译能力不满意。这类学生对单独开设翻译课程的期待度最高,希望能接受翻译能力的培训。大多数学生学习翻译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不能坚持主动做翻译实践,具备了一些翻译常识和技能,如遇到较难译的句子和单词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找相似的单词代替,或套用熟悉的句型,但翻译习惯的确有待改进。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考虑为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单独开设翻译课或实行翻译模块教学,对这类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考虑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相关翻译习惯的引导,鼓励学生平时多读英语文献,多积累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多收集实用句型,以便在翻译实践时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其英汉双语语言文化转换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