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目前我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位于世界前列。除此之外,我国也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共有一个湖泊与两个河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河流湖泊作为自然中不可缺少的自然物质,其保护方法以及手段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中的水域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近年来,各国就水域污染的问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由于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水域污染程度较大。为了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我国采用各种科技手段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虽然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以及水域开发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促进我国水域保护技术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经验,取长补短,保证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世界遗产中水域型遗产概况
水域型世界遗产包括河流湖泊及海洋,全球共有江河湖泊类型的世界遗产约有30项,海洋世界遗产50项,本文主要选取其中15项进行概述(详见表1与图1)。

Table 1. World heritage sites of global waters
表1. 全球水域型世界遗产
注:表格数据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官网http://whc.unesco.org/en/35/。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共有55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作为我国唯一入选的湖泊型遗产,其申遗经验对我国湖泊水体的治理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我国拥有众多的水域型遗产,但我国水域型世界遗产主要以江河与湖泊为主,目前仍然没有海洋遗产。
世界水域型遗产主要分布于欧洲与亚洲,其中欧洲水域型遗产集中于西欧,主要以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为主,亚洲水域遗产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其主要以自然遗产为主。海洋遗产主要分布于大洋洲与美洲。截至目前为止,共有50项海洋遗产,本文由于篇幅原因,主要以湖泊水域保护与防治为主。
注:底图来源于https://bajiu.cn/ditu/。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water-based world heritage sites
图1. 水域型世界遗产示意图
3. 国内外水域型世界遗产水域保护现状
3.1. 国内水域型世界遗产水域保护现状(以西湖为例)
国内水域型世界遗产采用以工程技术为主,其他方式相辅助的治理模式,通过先进的设备,人为对污染水域进行净化,以此来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其中,西湖就是水域型世界遗产保护的典型例子。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其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其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以及其综合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西湖在2011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世纪末随着西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湖水体遭到了严重破坏。施心路等人对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城区段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西湖水质中TP (≥0.4 mg/L)与TN (≥2 mg/L)含量均超标,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2] (具体数据详见表2)。

Table 2. West lake water quality index
表2. 西湖水质指标
注:表格数据引自《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城区段水质对比研究》。
为了保护并且改善西湖水体质量,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鼓励保护老城区并且将发展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新城区。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保护了西湖水体。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采用“引水入湖”的治理模式来净化西湖水体,通过兴建两座大型处理设施,运用沉淀、絮凝等工艺手法,将钱塘江水引入西湖。经过几年的处理与净化,西湖水体的水质TP含量均小于等于0.02 mg/L,TN含量均小于等于0.2 mg/L。其水质已经符合I类水的标准。
3.2. 国外水域型世界遗产水域保护现状(以贝加尔湖为例)
国外水域型世界遗产主要以政治与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为主,通过设立用水制度,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贝加尔湖作为世界遗产,其治理与管理模式对水域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淡水容量最多和最深的湖,储水量占俄罗斯湖水总量的85%,位于西伯利亚地区靠近蒙古边境,容量达2.36万km3,超过北美五大湖的淡水总量,全世界非冰淡水储量的1/5位于贝加尔湖,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动物资源,贝加尔湖及其周围分布有2500种稀有动植物,约有600多种植物和1200多种动物 [3]。尽管贝加尔湖动植物与淡水含量十分充足,但是由于工业、纺织业等废水排入贝加尔湖,贝加尔湖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将贝加尔湖生态保护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并且先后出台了《保护贝加尔湖与合理使用贝加尔湖域资源》等法规。同时在废水排放上,俄罗斯建立了严格的排放标准。此外,为了有效地管理水资源,俄罗斯运用用水许可证与合理化水价制度的方法,合理并有效的调配水资源。最后为保证贝加尔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俄罗斯创立了水文实验室并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任何人进入。
4.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水域型世界遗产概况及对比
中国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截至2020年为止,中国淡水总量为28,000亿吨,位于世界前列。虽然我国淡水含量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多数的主要水域水质都遭受到了污染,可利用水含量不足。其中水体富营养化就是中国水域最主要的污染之一。2005年,在水利部重点评价的49个湖泊中,I~III类湖泊有17个,IV~V类湖泊有15个,劣V类湖泊有15个;其中营养湖泊有15个,富营养湖泊34个 [4]。洱海、太湖、巢湖是中国最主要的三个湖泊,由于当地政府“重开发、轻保护”的政策,三个主要湖泊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为了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中国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污染水域进行环境治理。报告显示2020年10月,监测的111个重点湖(库)中,I~III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75.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为5.4%,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4.1.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水域型世界遗产概况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共有60项遗产,其中自然遗产共有17项;文化遗产有24项;文化景观遗产有3项;混合遗产有16项。在17项自然遗产预备名录里,水域型自然遗产有3项(详见表3)。

Table 3. Preliminary list of Water-based world heritage in China
表3. 中国的水域型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注:表格数据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官网http://whc.unesco.org/en/。
其中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该湖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阳光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其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根据初步调查,湖中共有浮游植物25科,共近100种。而五大连池作为我国国家级名胜区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五大连池现代火山喷发的痕迹是最为典型和完善。由于其特殊的火山地貌,与火山有关的矿泉水也是五大连池的奇迹。目前为止,五大连池发现了五个矿泉水带。最后,青海湖作为内陆盐碱湿地,且位于中亚和东亚航线的十字路口,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候鸟的重要中转站,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鸟在迁徙过程中栖息在该地区。
4.2.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水域型世界遗产申遗对比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水环境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技术不完善与宣传力度不足的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水域保护存在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中国水域保护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需要结合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取长补短,创造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同时鄱阳湖也是中国侯鸟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于1996年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人类活动的增加,近年来鄱阳湖水体遭受到严重破坏。近20年西湖水质与鄱阳湖水质对比详见表4与图2~5 (图表数据由《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估杭州西湖综合治理效应》整理)。
西湖是位于杭州城区内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其水质治理是杭州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20年以来,西湖主要以N;P综合治理为主。杨俊等人在《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估杭州西湖综合治理效应》中通过分析不同阶段西湖水质指标,对西湖综合治理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5]。根据表4可见,西湖2018年时,其TP;TN;CODMn与NH3-N分别为0.02 mg/L;1.85 mg/L;2 mg/L;0.09 mg/L。与199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5%;30%;65%与87%。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West Lake and Poyang Lake
表4. 西湖与鄱阳湖水质对比
注:表格数据由《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估杭州西湖综合治理效应》与《鄱阳湖水质变化特征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整理。

Figure 2. Comparison of CODMn of West Lake in 1999 and 2018. Unit: mg/L
图2. 西湖1999年与2018年CODMn含量对比。单位:mg/L

Figure 3. Comparison of TN of West Lake in 1999 and 2018. Unit: mg/L
图3. 西湖1999年与2018年TN含量对比。单位:mg/L

Figure 4. Comparison of TP of West Lake in 1999 and 2018. Unit: mg/L
图4. 西湖1999年与2018年TP含量对比。单位:mg/L

Figure 5. Comparison of NH3-N of West Lake in 1999 and 2018. Unit: mg/L
图5. 西湖1999年与2018年NH3-N含量对比。单位:mg/L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Lake Baikal and Lake Poyang
表5. 贝加尔湖与鄱阳湖管理模式对比
注:表格数据由《俄罗斯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管理》与《推进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立法的几点思考》整理。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由于其拥有丰富动物资源而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有效管理与利用贝加尔湖的自然资源,俄罗斯采取管理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贝加尔湖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由表5可见,在管理贝加尔湖上,俄罗斯政府采取划分经济带与自然保护区方法对贝加尔湖进行分区。为了保证贝加尔湖周边生态,俄罗斯政府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经过了多年有效管理,贝加尔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巨大进展。
5.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水域型世界遗产申遗启示
通过上文鄱阳湖与西湖水质对比以及鄱阳湖与贝加尔湖在管理模式下的对比,可见西湖与贝加尔湖在水域开发与水域治理上取得巨大成绩。
5.1. 鄱阳湖申遗问题总结
与西湖不同的是,鄱阳湖是位于城区以外的湖泊,其主要污染为农业污染。由于大量含N;P较多的农业废水排入,造成鄱阳湖氮与磷含量超标,产生富营养化现象。这也是鄱阳湖水质氮磷含量高于西湖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控制水体当中氮与磷含量是鄱阳湖水质治理的关键。由表4可见,鄱阳湖TP满足Ⅳ类水标准,TN满足V类水标准。降低鄱阳湖TP与TN含量,作为政府来说首先需要控制含氮磷废水排放量,制定严格排放标准。其次,加强对农业废水乱排乱放行为的监察与监督。最后,在水体水质治理上采用相关先进技术,例如采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
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采用河长制与湖长制进行管理,鄱阳湖虽然与贝加尔湖同为淡水湖,但由于缺乏详细且精确的规划,导致鄱阳湖水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鄱阳湖与我国大多数湖泊一样,存在区域划分不明确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俄罗斯治理贝加尔湖的经验,在鄱阳湖水域开发与利用上进行详细规划:鼓励退耕还湖;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督;明确区域分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
5.2. 国外遗产保护主要措施总结
5.2.1. 德国:民众参与监督,加大培养人才力度
在德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约国之后,为了履行缔约国职责,德国政府采用地区自治的管理模式对遗产进行保护,并将相关信息向民众公开,以便于接受民众监督。为了培养遗产保护的创新型人才,投入大量资金,鼓励学生创新,并开设世界遗产保护相关学科与专业 [8]。
5.2.2. 英国:利用解说促进遗产保护
英国在遗产保护方面拥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与治理模式。以英国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为例,哈德良长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宣传遗产保护的价值而采用了解说策略,通过解说哈德良长城与各事物的联系以及其地理位置、存在价值等基本信息,加强遗产与社区之间联系,以此来促进遗产保护 [9]。
5.2.3. 澳大利亚:合作管理,建立严密行动计划
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20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为大堡礁建立一套完整且严密的行动计划。其中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分区计划、地点计划、管理计划以及25年战略计划。通过对大堡礁景区进行规划,进一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为方便管理大堡礁,与其利益相关者合作管理大堡礁 [10]。
5.3. 我国水域保护与管理模式具体建议
5.3.1. 加强监察制度,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现如今,我国水域保护存在着政府为追求利益与政绩而使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不惜将可利用水域工业化与商业化,这也进一步导致水域周边生态遭受摧残,而由于监督履行不到位的缘故,乱排乱放现象也在逐渐增多。为了解决政府为追求利益与政绩而使信息公开不透明问题,可以借鉴德国在遗产保护上的经验。当地政府加强监督,并且及时将信息向民众公开,鼓励民众参与监督,以便实现信息公开透明。
5.3.2. 进行详细规划,加强合作管理
为了避免水域过度开发,可以参照澳大利亚对大堡礁的管理经验,政府需对开发水域进行一个详细且完整的规划,在管理水域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寻求合作,并建立合作机构或相关平台。
5.3.3.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水域与社区、民众之间联系
实际上,水域保护与民众有着紧密联系,因而英国在遗产保护上的经验值得借鉴。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水域保护管理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仍存在缺陷。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我国在水域保护上与民众脱离,这也是我国水域保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我国要推进水域保护进展,需通过运用媒体、网络等载体加大水域保护宣传力度,以此加强水域与社区、民众之间联系。
5.3.4. 鼓励退耕还湖,保证周边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耕地的不断增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政府不得不采取减少湖泊水域面积来增加耕地的措施来缓解人口剧烈增长的人口压力,虽然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所带来的压力,但由于湖泊水域面积的减少,湖泊周边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以鄱阳湖为例,鄱阳湖在1949年至1998年间,湖面积由原来的5053 km2减少至3210 km2,为了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2018年江西省政府在鄱阳湖实施了退耕还湿的措施,总共退还湿地2000亩。因此,为了保护湖泊周边生态,政府需要鼓励退耕还湖,恢复湖泊水域面积。
6. 结论
江河湖泊以及海洋由于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其保护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一些江河湖泊被列为世界遗产后,政府在其保护与开发上加大资本投入。我国作为一个多遗产国家,尽管没有濒危遗产,但其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仍然缺少海洋遗产,而且大多数江河湖泊都不同程度存在富营养化与水质恶化的现象,包括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三个水域型遗产。因此,为了解决水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世界遗产申遗与保护经验,结合国情,创造一套完整的管理与治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该权衡得失,加快海洋遗产申遗进程,在开发水域前建立一套详细规划,通过媒体等进行宣传,合作管理并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以便接受民众监督。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域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愈加重视,水域开发与保护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致谢
本文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和项目助教李江涛老师指导下完成,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