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今天,创新创业对于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创业活动,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但这些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并未显著缩小我国与西方国家创业发展的差距,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参与率和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当下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除却创业能力、创业动机等个人因素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学生创业起着制约或促进作用。在创业环境中,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维度。纵观已有研究成果,诸多学者对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文化环境与创业的关系,但大都以普通意义上的创业文化、创业氛围等为主要变量,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角的创业文化研究还不多见。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这样拥有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的东方文化体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历史不断发展、时代不断更迭,传统孝道皆能够融会各种文化长久流传,可以说中国孩子是在孝道教育下长大的,其行为模式不可避免会受到孝道文化的影响。反观当下我国创业研究,多数研究者皆延续了西方研究范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充分,过多地强调了经济和制度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力量的存在。也正因为此,本文以传统孝道文化为背景,选取方便接触和进行调查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个人特质,来分析传统孝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此探寻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本段是用来说明为什么选择孝道文化。
2. 文献回顾
2.1. 传统文化与传统孝道文化
传统文化是由各种文化演化聚集而成的一种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汇聚了我国历史上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观念,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维视野,内涵构成及其复杂。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认为适合本文研究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中的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教纲常伦理、孝道文化为中心,以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等为制度规范,包容各家所言的一种文化。
传统中国社会,是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所以孝道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孝既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石,又是中国政治、法律形成的精神基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当代思想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人的行为、情感的产生、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孝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维系家庭的和谐、团结和幸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观念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为了功名利禄或光耀门楣的个人成就思想。刘汶蓉(2012) [2] 研究发现,孝道观念让,子女更加表现出“显亲”的观念,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关爱,也承受了更高的期许,所以表现出来的回报父母的意愿就更为强烈。综上所述,子女赡养、尊敬其父母是传统孝道强调的行孝之基础,子女不仅要给父母提供基础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让父母感到荣耀。
2.2. 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虽然国内外关于创业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自研究视角和研究需要的不同,学术界并未形成创业意愿的统一界定。意愿原是心理学词汇,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是指心意、心的方向;愿是指愿望、原动力。因而,意愿就是指想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用尽自己的能力去达成那个目标和方向。创业意愿的产生是创业研究与心理学研究融合的产物。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创业意愿逐渐被用来衡量创业个体或组织对创业的志向。在个体创业研究领域,创业意愿通常是指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
创业意愿的形成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特质、先前的创业经历等内在因素,也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外部因素。Wilken (1979) [3] 等人通过分析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个性差别发现,自我实现需要、个体具有的自信和欲望对创业意愿有着显著影响,个体的自我实现需要、自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积极的创业意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很多。个性特征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与心理思维相结合的综合体,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创业意愿的产生。同时,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会体现在个体个性特征的形成方面,所以个性特征作为连接传统文化和创业意愿的桥梁,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意义。根据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本文将个性特征归纳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和冒险倾向三个维度。
3. 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假设
3.1. 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传统孝道文化包含奉养、敬养和继志述事等不同层次。奉养是最低层次的孝,是对孝的基本要求,保证了父母的物质需求,但奉养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不能体现孝的人文特质。因而,孝不仅是能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敬,尊重父母。继志述事是孝的最高层次,是对合理之政应当之事的传承,我们常说子承父业便具有此意。已有的创业研究也表明,父母是创业者的子女将来更可能创业。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的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促进创新创业、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对创业的态度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如今,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而且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创业也已经成为一种光宗耀祖显亲的方式。马云、刘强东、许家印等成功创业者均受到了国家、社会和父老乡亲的认可和尊重,为各自家族带来了荣耀。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孝道的大学生,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为父母增光添彩,更愿意尝试创业。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正相关。
3.2. 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个性特征
成就动机作为一种内部推动力量,会激励个体不断努力取得成功。传统孝道对于人们道德修养、行为准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孝依然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行为准则和衡量人的重要标准。《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反映出传统孝道所宣扬的重要思想之一为“显亲”,即个体要不断努力拼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立业扬名、光耀门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想要获得成功以显扬父母的渴望会较为强烈 [4]。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自我效能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心和期望,是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自我评定。传统孝道除了宣扬要尊亲、养亲,还强调继亲,即子承父业,主张子女继承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受到孝文化熏陶的家庭教育,充斥着功名思想,强调学习的目的就是光耀门楣,导致大多数父母都以社会地位、名利声望来定义一份工作的好坏,这会在无形中提升子女对完成某一工作的信心和期望。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b: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正相关。
冒险倾向是指个体在做决策时对于风险的一种接受程度。传统孝道一直宣扬基于血缘关系上的养亲,而赡养父母最基本的是在经济物质层面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所形成的善事父母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中。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和生活环境的想法,对于个体冒险倾向的形成具有正面作用,会让他们不畏风险,勇于并且敢于挑战各种各样的困难。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b: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冒险倾向呈正相关。
3.3. 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创业意愿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主动坚持不懈地完成某项活动的内驱力。成就动机越强的人,往往更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也更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和革新,并尽自己所能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成就和荣耀。刘芳(2016) [5]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创业效能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大学生所具备的内在动机可以诱导他们做出某种行为。张艺等(2005)研究发现成就需要对个体创业意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吴皖林(2018) [6] 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会使他们萌生创业的想法,更乐于投身于创业。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a: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自我效能是指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顺利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高的人,在完成众多类型的任务方面都可产出较高的工作绩效。大学生在创新效能以及机会识别效能上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在高自我效能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占怡(2008)研究证实,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丁明磊(2009) [7] 等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愿具有正面、直接的联系。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b: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冒险倾向是指个体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做出冒险行为的倾向。具有高冒险倾向的个体,更加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他们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接受而不是选择规避。创业作为一项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活动,如果个体愿意承担创业所带来的高风险,那么他将有机会获得创业所带来的高回报,他会从事创业活动。Glaeser (2009)认为创业者就是敢于冒险的人。Chye (1996)等调查发现,具备冒险倾向、创新精神能够接受不确定性的个体,更加具有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H3c:大学生冒险倾向与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3.4. 个性特征在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传统孝道对于促进家庭和谐、支撑精神信仰有着很大的作用。孝道信念可以引导个体根据孝的内涵和原则做出某种行动。在孝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学生渴望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就导致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因而具备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虽然传统孝道一直以来都宣扬家长本位思想,但也不提倡愚孝,对父母的指令无论对错都要无条件服从,而是讲究“有策略的孝”,子女可以对父母的命令提出谏言,对于一些家庭重大事项可以与父母共同商讨。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决策往往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导致他们充满自信、积极作为,使得他们对于创业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创业积极性较强。同时,传统孝道强调立身扬名以显扬父母给大学生带来的使命感,使他们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具有较高的冒险倾向,更愿意进行创业活动。由此可见,个性特征在传统文化与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成就动机在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间具有中介作用;
H4b:自我效能在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间具有中介作用;
H4c:冒险倾向在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间具有中介作用。
4.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4.1. 变量测量
在测量传统孝道文化时,本文借鉴了吴彩荣(2012) [8]、蒋海燕(2013) [9] 的研究成果,设置了三个题目对传统孝道进行测量。关于成就动机的测量,本文借鉴了占怡(2008) [10] 研究结论用了四个题目对个体的成就动机进行测量;对于自我效能的测量,本文参考了汤明(2009) [11] 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设计出了六个题目对个体的自我效能进行测量;关于冒险倾向的测量,本文借鉴了钱永红(2007) [12] 的研究结论,采用了四个题目对个体的冒险倾向进行测量。关于创业意愿的测量,主要借鉴了蒋海燕(2013)和钱永红(2007)的研究成果,设置了三个题目(详见表1)。

Table 1. Variable dimensions and measurement items
表1. 变量维度与测量题项
4.2. 数据收集
在确定了变量测量题项的基础上,本文编制了调查问卷对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添加了性别和年级两个变量,用以测量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在发放问卷时最大程度上保证调查对象在性别、年级等方面保持均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为90.7%。
5. 信效度检验
5.1. 信度检验
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数指标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
表2. 问卷信度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各变量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8,达到了统计学要求,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5.2. 效度检验
在通过信度检验之后,接下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创业意愿,下面对其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题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题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KMO值为0.736,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92.4693,自由度为3,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1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79.004%,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9.004% > 50%,意味着题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的提取出来。基于此,可以认为创业意愿效度分析通过。

Table 3. Validity test results of entrepreneurship willingness
表3. 创业意愿效度检验结果
采用同样方法对其他变量的效度也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均达到了统计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6.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1. 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Person系数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其结果以r来表示,r值越高,代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越高。当r值为负时,表明变量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当r值为正,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上述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水平下,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要求,且均为正值。说明各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据此,假设H1、H2a、H2b、H2c、H3a、H3b、H3c皆得到验证。
6.2. 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为了研究个性特征在传统孝道文化与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Baron和Kenny (1986)所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对个性特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6.2.1. 成就动机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为检验中介作用,本文对传统孝道、成就动机、创业意愿三者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对自变量传统孝道文化和中介变量成就动机进行回归分析;再对中介变量成就动机和因变量创业意愿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加入中介变量成就动机,再对自变量传统孝道和因变量创业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在加入成就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后,传统孝道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依然显著,但显著性明显降低,说明成就动机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表5. 成就动机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
*p < 0.05,**p < 0.01。
6.2.2. 自我效能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同样方法,对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在加入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之后,传统孝道对创业意愿的作用系数由原来的0.877降低为0.461,影响依然显著,但作用路径系数和显著性都显著降低,说明自我效能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Table 6.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betwee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表6. 自我效能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
6.2.3. 冒险倾向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效用检验
为了验证冒险倾向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与上述5.2.1相同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在加入冒险倾向这一中介变量后,传统孝道对创业意愿的作用系数由原来的0.877降低为0.467,影响依然显著,但作用路径系数和显著性都显著降低,说明冒险倾向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Table 7.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risk-taking tendency betwee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表7. 冒险倾向在传统孝道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
*p < 0.05,**p < 0.01。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创业既是一项个体实践性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会受制于社会环境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价值观、思维理念和行为,是创业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所有华人的思想和行为,立足中国文化环境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本文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孝道文化,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孝道与大学生个性特征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孝道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产生高的成就动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越渴望获得成功;也会具备更高的自我效能,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也更具有信心,会激励自己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还具有更高的冒险倾向,会更倾向于从事具有冒险性的活动,不惧怕失败,也不畏惧风险。
本文的实证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和冒险倾向等个性特征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个体,对于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具有更高的期待,他们更愿意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而他们就更容易成为创业者,希望通过创业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更加具有自信,在完成众多类型的任务方面都可产出较高的工作绩效,从而他们的创业意愿也就更高。具有冒险倾向的个体,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不畏惧风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也更具有创新能力,因此他们会产生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通过上文的多层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孝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既具有直接作用,也具有以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冒险倾向等个性特征为中介变量的间接作用。如果大学生透彻了解传统孝道文化,并对之认同践行,那么他们就会有更高的创业意愿。同时,传统孝道文化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和冒险倾向,进而作用于创业意愿。因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可以适当增加传统孝道等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强大文化影响力,进而推动其形成积极个性特征。这样不仅会正向作用于创业意愿,而且对大学生从事其他工作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B673; 2018SJDI115),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B-a/2018/01/03),淮阴工学院高教研究课题(2018XGJ03),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LX201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