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涴米河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滨临长江,上接宜昌下连荆州。镇内主要河流——涴米河则南北纵贯本区,是集纳污、灌溉用水及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河流。涴米河在涴市镇的河岸线总长7.5 km,最大水深约为1.7~1.8 m。涴市镇镇域无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其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涴米河,导致近10年来涴米河污染严重。目前,部分居民以涴米河为取水地,随着涴市镇的人口不断增长和工农渔共同发展,涴米河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为配合涴米河沿线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初步调查湖区河流——涴米河水体水质现状,调研组对涴市镇涴米河的水体进行采样,并对被调查水体进行水质状况调查,希望能为控制该地区水体污染加剧和保护涴米河水环境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布点
调查布点划定在水系密集、人口稠密的区域。由于涴米河纵贯南北,居民多为沿河居住,河岸两边人口较为集中。按照河流取样布点原则,分别在生活区,闸口,河中央及下游鱼塘等进行布点。水质调查及测定的具体采样点为:养猪场、涴市中学、魏家巷、原镇供销社、涴市社区口、江南西街、屠宰场、镇政府堰塘、大众澡堂等11个取样点。为使样品均匀、合理,能有效反映河水污染状况,沿着上游到下游,笔者通过河流断面分布在河中采样4个点,另在污染严重的河道闸口、桥洞附近、澡堂等处取样(表1)。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sites
表1. 不同监测点位置分布
2.2. 水样采集与分析
2.2.1. 水样采集
在各个水样点进行5次重复采样。参照《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1] 用干净聚乙烯瓶,采集河流表面水样550 ml,贴好标签并置于阴凉处作暂时保存。
2.2.2.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于现场60CSx定位,并记录坐标,在采样点利用便携式仪器,对该点位水深、温度、pH、溶解氧、叶绿素a、电导率等进行实地测定 [2]。取水样本送往实验室后,分别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等4项指标进行测定。现场读数及实验检测结果数据用5次重复的平均值。
各项指标的分析方法如下:电导率在采样时由电导率仪直接测得;高锰酸盐指数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 (表2)。

Table 2.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water quality
表2. 水质分析方法
涴米河水质状况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 [3],富营养化计算采用综合营养指数 [4] [5] [6] 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分析。
其中单因子指数分析法,即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水体水质类别 [3]。该方法简单明了,可直接了解水质状况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即:
单项指标污染指数:
(2-1)
或者
(2-2)
式中:
——某一评价指标的相对污染值
——某一评价指标的实测浓度值
——某一评价指标的最高允许标准值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标准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小于“1”,表明水质参数可以满足实用功能的要求,并且标准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优。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质调查结果
3.1.1. 总磷
由图2可看出,除了C6与C7两处,其余监测点的总磷含量均超过0.2 mg/L。江南中街A1的T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表明其水质相对较差。监测点中,总磷含量最高可达0.7206 mg/L,对应《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 [3] 劣V类水质。
3.1.2. 总氮
如图3所示,各监测点的总氮含量均在1.5 mg/L以上,对应《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 [3] V类水质。从A1江南中街开始,总氮含量急剧上升,最高达到7.0542 mg/L,原因在于该段河流的两岸有澡堂、宾馆等建筑,其所产生的全部生活污水和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入涴米河。
3.1.3. 氨氮
由图4可看出,上游监测点的氨氮含量变化比较平缓,基本在0.15 mg/L上下波动,对应《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 [3] II类水质。从镇政府堰塘开始,氨氮含量波动较大;其中A3镇政府堰塘处的氨氮含量最大,为0.4498 mg/L。
3.1.4. 高锰酸盐(CODMn)指数
如图5所示,高锰酸盐指数峰值出现在A1、C4和C6等点。监测点的高锰酸盐指数在9.9342 mg/L上下波动,且均超过6 mg/L,对应《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 [3] IV水质。A1的有机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点,表明其水质最差。

Figure 5. Changing trendence of IMn
图5. 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图
3.2. 水质状况分析
各指标单因子标准指数变化见图6。各监测点氨氮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0,基本符合II类水质标准。CODMn单因子指数为1.3~2.9,基本符合IV类水质标准;A1、C4和C6 CODMn单因子指数高是因为河两岸有宾馆、澡堂等,其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涴米河,导致河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超标。24个监测点中,有22个监测点总磷单因子指数超过1,A1江南中街的总磷单因子指数最大;上游监测点的总磷单因子指数普遍偏高,主要由于该段河流有人进行水产养殖,且两岸分布养猪场。TN单因子指数变化波动较大,主要在下游区域;大部分单因子指数均超过2,而下游取样点的指数均超过4,该段污染程度明显比上游严重,这是上游来水水质、下游的植物消长、饵料投放、沿河两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综合作用的结果。夏季水产动物新陈代谢剧烈,相应投饵料与排泄物增多,加上周边生活污水仅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附近受纳水体 [7],使水体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合物含量增加,导致生物和微生物大量繁殖。

Figure 6. Single factor standard index change every index
图6. 各指标单因子标准指数变化
一些点位总氮含量高,而氨氮含量不高,可推测涴米河遭受有机污染的时间较长。氨氮是氮元素的不稳定形态,当其在类湖泊自然状态下存在较长时间时,氮元素的自然氧化基本趋于稳定,进而不易氧化的有机氮含量较高。
4. 结论
依据评价富营养化标准,选取TN、TP和IMn指标,采用综合营养指数进行富营养化评价 [4] [5] [6]。
式中:TLI ≤ 30,贫营养;30 < TLI ≤ 50,中营养;50 < TLI ≤ 60,轻度富营养;60 < TLI ≤ 70,中度富营养;TLI ≥ 70,重度富营养。具体评价结果见表3。

Table 3. Eutrophication index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sites
表3. 不同监测点富营养指数
由表3可见,涴米河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地段富营养化程度不同,上游与下游富营养化程度明显高于中游。在湖泊富营养化中,ρ(TN)/ρ(TP) > 10,主要为磷限制;ρ(TN)/ρ(TP) < 10,主要为氮限制 [8]。涴米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与湖泊类似;按上述标准来分析,上游和中游段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氮限制,在下游段主要为磷限制,故分不同区域,重点控制其对应指标,对减轻涴米河富营养化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涴米河属于劣五类水质,不满足水产养殖等要求,且养殖鱼受到污染,人食用后可能会出现健康问题 [9];水体TN、TP已严重超标,CODMn已超标,表明涴米河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其中,水产养殖区因缺乏水草对营养盐的固定吸收作用,加上鱼类活动使得富营养盐释放加剧,导致蓝藻大量生长繁殖 [10],生态系统抵抗力减弱;大量残饵、鱼类排泄物、生产生活污水等长期沉降,使表层沉积物中的N、P、有机物增加,底泥释放成为重要的内源负荷 [11] [12] [13]。
5. 建议
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根据污水调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处理计划 [14];合理控制水产养殖规模,严格控制养殖污染,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5];完善水质检测系统和水系安全预警系统,限制磷和氮排放;利用生物浮岛技术 [8],种植芹菜、紫罗兰等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