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凝结,是表达情意、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其中词语是反应新现象、新事物、新变化的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如今,随着网络交际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需要用一些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想,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产生了一批新的词语。一般,通过新出现的词语,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上的新变化、新发展。这类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框架,具有共同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更多的新词语,不断满足语言使用者的需求。而且,随着这类词语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对语言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语料库中搜集由“X感”构成的新词语 [1] [2] 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对词语模“X感”的了解及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 词语模概述及词语模“X感”的形成
李宇明(1999)首次提出“词语模”这一概念。他指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造词模子(简称“词语模”)一样,能批量产生新词语 [3]。我们发现,由词语模产生的新词语能够表达人们日益渐增的语言需求,因此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并开始广泛使用。而且这类词语逐渐成为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语,因此,新兴模式也比较多。如,“X霸”、“X症”、“X吧”、“X族”、“X虫”、“X感”、“X货”、“X神”、“X癌”、“X哥”、“X系”、“X病”、“X热”等。
词语模具有造新词功能,有造词框架。词语模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个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 [3]。如:“X感”这一词语模中的“感”是模标,“感”前面的“X”是模槽。从形式来看,词语模主要呈现为两种结构形式,即:1) “模槽 + 模标”形式,如:“X族”(红唇族、上班族、打工族、工薪族、拼车族) [4];2) “模标 + 模槽”形式,如:“云X”(云服务、云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盘),其中前者比较常见。词语模中的模标本来是一个独立的词,具有具体的词汇意义,但是其与模槽一起构成一个新词语时,其语义逐渐发生虚化,具有一种泛化的意义。
一般,词语模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李伟(2014)提出,一个词语模的模标意义的形成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常规意义使用阶段、词义借用阶段、词语模形成阶段 [5]。
在《汉字源流字典》(2003)中指出,“感”本义指①心受到震动、激动、触动:帝~其诚|由是~激(感动激发),遂许先帝以驱驰|令皆~恩(感怀恩德)戴义,怀欲报之心|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情|~人肺腑|~化|~动|~应。引申指②感触,感慨:善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极而悲者也。又引申指③感激,感谢:~荷君子德,怳若乘朽栈|~恩图报。由感动又引申指④感受:所谓~邪而生病也|偶~风寒|~染。又引申指⑤感到,觉得:深~不安|颇~意外|微~不适|~官。用作名词,指⑥感觉,感情:自豪~|百~交集|责任~|美~|快~。由此可以得出,以上提出的六种意义包括“X感”中的“感”表达的具体意义。也就是说,词语模“X感”中的“感”表示的是以上六种义项中的“感觉,感情”这一义项,其意义是在原有的意义基础上很早就引申出的意义。这说明,“感”一词之前就具有了“感觉;情感”之义,并且产生了一部分“X感”类的词语。如,词典中提到的“自豪感、亲切感”等。然而,尽管这样“X感”类词语并没有现在网络上使用的这么发达。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X感”类新词语不仅在原有的词语基础上不断类推,不断增加,而且迅速进入日常口语中并广泛使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中提出,“感”一词表示以上提到的六种基本意义,即:
①觉得:身体偶~不适|他对打麻将不感兴趣。
②感动:~人肺腑|深有所~。
③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谢|~恩|~激。
④中医指感受风寒:外~内伤。
⑤感觉;情感;感想:美~|好~|自豪~|亲切之~|观~|百~交集。⑥受外界某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光|~应 [6]。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中的“感”的义项中有“感觉;情感;感想。如:美感;好感;自豪感”这一义项。
该义项主要表示客观事物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也就是说,人通过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官获取的信息。在词语模“感”中,由模标“感”产生的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在原意义的基础上较多地表达具有某种情感状态的感觉词,其中各成分的位置逐渐固定,意义不断虚化,后来慢慢形成了由“X感”构成的一批新词语。
本文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收集的语料情况来看,由词语模“X感”产生的新词语数量多,使用范围广。如,使命感、责任感、惊慌感、压力感、满足感、自豪感、紧迫感、获得感、优越感、失落感、真实感、挫折感、无助感、意义感、亲切感、时代感、光荣感、秩序感、镜头感、刺激感、甜蜜感、幸福感、逼真感、层次感、使用感、冷漠感、画面感、距离感、自我价值感、自我实现感、自我缺失感等。
“X感”类词语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与其承载的内涵息息相关,该类词语结构简洁,内涵深刻,能够体现时代特色,不断满足人们记录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和使用。而且,“X感”类词语跟我们如今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通过简明扼要的新词语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各种感悟和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仪式感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幽默感是通过幽默等形式能给人带来轻松的笑声和欢乐、消减矛盾和冲突,缩短人与人之间陌生的距离的感觉;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寂寥感是指寂寞空虚,无人陪伴的感觉;宿命感是指摆脱不了命运注定轨迹走向所产生的感觉或者感觉到事情一定会产生的结局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X感”产生的新词语不仅使用在网络和日常交际中,在正式的政论文文献中也很常见。如:
1)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2020: 35)
2)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贯彻落实。要增强紧迫感,只争朝夕,紧抓快干,按照职责分工,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加快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见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2017: 414)
3) 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版,2018: 165)
4) 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2017: 352)
5) 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2017: 351)
6) 我们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基层官兵对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产生了不信任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2017: 402)
7) 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2008: 510)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最具时代感、方位感、现实感,它引领中国、治理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可以有效地解决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等问题。(《新时代党支部工作理论与实践》,2021: 59)
9) 在线教育也要有温度,有“设计感”,“仪式感”,长期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者都了解,教育过程要强调设计感和仪式感,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都要体现教育者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人民日报,2017-10-26)
10) 撸起袖子加油干颇有画面感、极具冲击力,让人联想到当年“工业学大庆”的场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民日报,2017-01-19)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到,由词语模“X感”构成的词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而且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开始广泛使用。
3. 词语模“X感”的结构分析
根据搜集的语料情况,本文对词语模“X感”中的模槽“X”的主要结构特点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根据音节的多少来分类
1) 双音节 + 感
词语模“X感”中,“X”大多为双音节,占了优势比例。如:支持感、破坏感、理智感、罪恶感、自卑感、认同感、失败感、占有感、冷漠感、空虚感等。
2) 四音节 + 感
词语模“X感”中有一部分“X”为四音节词,但是与双音节词比例相比其比例很少。如:自我实现感、自我缺失感、自我效能感、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自我目标感等。
3.2. 根据“X”的词性来分类
1) 动词 + 感
词语模“X感”中,模槽“X”为动词的词语有很多,而且比例也比较高。如:认同感、满足感、获得感、受挫感、呵护感、支持感、控制感、占有感、失败感、依恋感等。其结构中,动词一般是情感类动词。
2) 名词 + 感
词语模中的“X”为名词的词语占的比例也比较高。如:幸福感、使命感、时代感、道德感、压力感、仪式感、节奏感、罪恶感、光荣感、责任感、整体感、挫折感等。
3) 形容词 + 感
词语模中的“X”为形容词的新词语的比例相对比较少。如:神秘感、孤独感、紧迫感、冷漠感、真实感、自卑感、优越感、特别感、亲切感等。
在以上提到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加了模标词“感”后会形成具有某种心理状态特点的抽象名词。基于语料,本文对“X感”中的“X”的词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1:

Figure 1. Comparison of part of speech ratio of mold slot “X” in “X Gan”
图1. “X感”中模槽“X”的词性比例对比表
从以上图标可以看出,词语模“X感”的模槽“X”一般由动词、名词、形容词构成,其中“X”为动词的词语的比例最高,之后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
4. 词语模“X感”的特点
1) 词语模是语言类推机制的一种表现,其中含有共同词,由此产生的新词语形成一类词语,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这一类新词语的基本语义。类推造词具有简单、方便、快速、能产性高的特点,能及时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7]。一般,我们掌握同一框架下形成的某一个词语的意思后,就能推测到其他词语的意思。如:
“优越感”这个词语早就开始使用,而且成为了心理学领域中的专用名词。“汉语词典”对其的释义是:优越感是自以为比别人优越的意识 [8],在《社会心理学词典》中指出,优越感是广泛流行的术语,一般指自以为在生理方面(体形、相貌或体力等),心理方面(智力、知识、技能等)以及其它方面长于别人,强于别人的心理状态。优越感往往容易以不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如高傲、固执、自我欣赏等。优越感最先由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首先提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优越的地位。优越感就是想尽办法追求权力,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他把人的整个生命动机作用完全归结为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 [9]。
我们了解“优越感”这一词表达的含义之后,就能够以此类推,很快了解新产生的“X感”类词语的意思。因此,词语模中先出现的词对我们了解其后产生的词语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2) 词语模“X感”的内部结合在语义上是有规则的。“X感”中,模槽“X”一般是表示人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词语。如:自豪、满足、信任、幸福、认同、满意、光荣、失落、惊慌、孤独、无助、冷漠等。可以看出,词语模“X感”中模槽“X”的选择受到模标“感”意义的制约。模槽“X”有的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这也是与模标“感”所表达的人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状态上的变化有关。如:压力、失落、受挫、破坏、失败、挫折、罪恶、羞耻等。
3) 词语模“X感”的能产性比较高,由其构成的词语的意义根据模槽“X”意义的不同表示褒义或者贬义。如:幸福、信任、满意、幽默、获得等词语一般表示褒义,因此,加了模标“感”之后形成的幸福感、信任感、满意感、幽默感、获得感等词语也是表示褒义;以此类推,冷漠感、空虚感、无助感、孤独感等词语表示贬义。
4) 词语模框架的出现是语言经济原则在网络新词语中的体现。语言经济原则指在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10]。如今,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出现及交往交流的需要不断促使人们使用更新更复杂的语言单位,而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和快节奏的生活则要求尽可能地使用减少的语言单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词语模框架下出现了很多新词语,其结构简短、紧凑,会使语言表达简洁、利落,也符合我们如今快节奏生活的需求,达到需求和表达之间相对的平衡和稳定。
5) 词语模是产生新词语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能产性也比较高。通过语料库查阅,本文发现,词语模“X感”这一框架之下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而且有日益新增的趋势。如:负疚感、明晰感、拓展感、冲击感、秩序感、装饰感、必要感、奢侈感、倦怠感、分寸感、大局感、逼真感、解脱感、重要感、特别感、融通感、呕吐感、甜蜜感等。
5. 结论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其蕴含的各种信息很丰富,其中词语是表达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最直接、最快的语言要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及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及普及进程大大加快。随之,其不断满足人们传达信息及交往交流的需求,最终使人们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在现代汉语中,由词语模形成的词语日趋发达,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因此,在词语模理论视角下对这一类词语进行分析对人们了解新词语的产生、语义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加快新词语的推广普及进程,也会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