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对物质、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是个体对现实生活各方面主观体验的感受 [1]。对于全球来说,都在逐步地进入到一个“老龄化”社会中,我国也不例外。因此,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亟待解决,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手段之一。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我国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据已有数据调查统计,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人心理健康率为30.3%,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率为26.8% [2]。而基本医疗保险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减轻其子女负担等。但是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否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尤其是对收入差距较大的老年人的实证分析研究不足,健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
2. 文献综述
“幸福感”这一名词,已经成为在社会中耳熟能详的词语,我国国民都在为提升幸福感而努力 [3]。对于如何提升我国国民对生活的幸福感来说,一直都是我国社会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生活幸福感指数。一个社会若要良性健康运行发展,单单地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从主观上研究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指数。不仅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还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充分的向西方国家汲取经验,对提升国民生活的幸福感高度重视,让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老年人是否对生活感到幸福的重要指标,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老年人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之一。
2.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文献记载,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证明了其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存在相关性。其中,有学者重点关注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学者认为基本养老保险让老年人每月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对生活能产生幸福感。基本医疗保险让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病有所医,病有所药 [4]。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学者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甚至是负向影响。
因此,提出假设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
2.2.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不同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
对于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在老年人的群体中也不例外,也存在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和高收入的老年人。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产生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研究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劫富济贫”的功能 [5]。很明显,这会对低收入人群的农村户口老年人来说更为有利。相对来说,这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作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基本医疗保险对是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影响会明显高于是高收入的老年人。而高收入老年人的生活与其退休前的生活状态差距较小。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之一,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老年人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相反,反而更容易满足是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因此,提出假设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
提出假设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高收入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比中低收入人群的老年人的显著性低。
2.3. 社会信任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仅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对老年生活阶段获得确定性福利,还能调节收入差距和缩小群体差异。这种趋同性和预见性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身份所引致的标签效应,重构身份认同,促进人际信任,而信任又能发挥塑造积极价值判断和提升互惠交往的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因此,提出假设四:社会信任在基本医疗保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基本医疗保险通过社会信任影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
3.1. 数据来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开展,调查抽样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问卷结构合理,调查样本真实,调查题项涵盖居民整体社会生活变迁,能充分反映我国居民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CGSS所建立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库。在选取本研究所需变量的基础上,剔除问卷答题不完整及存在缺失值的样本后,共获得有效样本5028个,使用stata 14.0版本。
3.2. 变量操作化
研究的因变量是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采用CGSS 2017问卷中“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自变量是基本医疗保险,采用问卷中“你目前是否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中介变量是社会信任,采用问卷中“你同不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信任?”控制变量包括性别、收入(取ln)、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政治面貌、身体健康、宗教信仰、户籍、区域、阶层认同。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3.3. 描述性统计
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3.4. 研究模型
通过采用Ologit模型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建立基准模型
(1)
Happinessi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participatei为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controli为相关控制变量。
为待估计参数。中介效应机制认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不是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而是通过相关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因此,为进一步检验社会信任在参加医疗保险对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作用机制。
(2)
4. 实证分析结果
4.1. 基本医疗保险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
为了研究基本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和异质性效应,本文构建了三个分析模型,表3和表4分别反映回归系数和边际效应。
表3中的模型一结果显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所有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222。表4中模型1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如果老年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那么“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不知道”显著降低0.22%、0.17%、1.3%,而感觉“比较幸福”与“非常幸福”的显著上升1.3%和2.9%。因此,假设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假设成立。
表3中的模型二结果显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092。再根据表4中模型二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如果中低收入老年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那么“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不知道”显著降低2.1%、1.9%、1.4%,而感觉“比较幸福”与“非常幸福”的显著上升1.5%和2%。因此,假设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升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幸福感。假设成立。
表3中的模型三结果显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高收入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估计系数为0.090,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根据表4中模型3的边际效应估计,高收入老年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未显著改变他们各幸福感次序的概率。因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显著提升高收入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假设三成立。
4.2. 社会信任的中介效应
本文的检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模型四检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否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第二步,模型五检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否显著影响社会信任;第三步,模型六检验社会信任是否显著影响主观

Table 3. Ologit return results of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表3.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Ologit回归结果
Robust t-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01, **p < 0.05, *p < 0.1.

Table 4. Estimate of the marginal effect of participating i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表4.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边际效应估计
幸福感;第四步,模型七检验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信任能否同时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以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是否减弱。如果上述条件均满足,就可证明中介效应的存在。
在表5的模型四中,基本养老保险的估计系数为0.176,表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表5的模型5中,基本医疗保险的估计系数为0.128,表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社会信任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在表5的模型六中,社会信任的估计系数为0.176,表明社会信任显著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在表5的模型七中,基本医疗保险的估计系数为0.172,社会信任的估计系数为0.151,表明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信任能同时显著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并且与模型四相比,模型七中基本养老保险的估计系数和显著性下降。综上所述,社会信任在基本医疗保险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4证明成立。

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of intermediate effect
表5. 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
Robust t-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p < 0.05, *p < 0.1.
5. 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矛盾也开始变化,由物质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着力点。综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总体而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第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幸福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中低收入老年人居民幸福感,缩小了中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幸福差距,但对高收入老年人的影响微弱。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但无论是与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还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都还有一些差距 [6]。特别是农村地区,虽然已经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在报销比例、保障力度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角度看,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基本医疗和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农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能力,促进城乡公共基本服务均等化。
二是社会保险政策要精准化识别、定向性实施。目前,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老年人。因此,国家应通过顶层设计逐步解决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
三是收入分层是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幸福感效应的重要因素 [7]。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低收入的老年人依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家需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医疗服务过高、医疗保障门槛提升等诸多问题作出回应。与此同时,国家还需要对因病致贫、幸福感水平停滞甚至下降的老年人进行保护与保障,避免产生社会排斥效应;对于中低收入老年人来说,应继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工作,做到“应保则保”,使得这一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全社会营造同舟共济、凝聚融合的氛围,助力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四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福利。应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积极引导居民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