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实证分析的基本情况
实证分析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受教育水平逐渐升高,根据国家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普本专科)数量达到30,315,262人,依赖于社会共识,我国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1]。大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教育浸润,已形成了独立的三观,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的理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储蓄不断上升,家庭的支持为大学生的投资行为提供有力的支持,许多有超前意识的大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有理财意识的大学生早已开始自己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行为。
随着互联网 + 金融的发展,身处于互联网世界的大学生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校园贷、“高收益、零风险”等问题屡见不鲜,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归根结底,这还是大学生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风险识别掌控水平不足以应对环境中所隐藏的风险。
我们调查大学生参与金融市场的情况以及接受的金融方面的知识程度和对金融风险认知的掌握能力等方面,借此调查来评估当代大学生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了解以及提高自己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身边的金融风险做出正确应对的措施,使自己能够有效的识别金融风险、规避风险。如何在适度的范围下进行合理、安全的投资行为,是大学生群体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不仅为大学生的投资行为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他们科学化的规避投资风险,还为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工作提供参考。
2. 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过程
2.1. 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动因层面分析
周雷等人发现大学生的投资行为动因可分为三种:风险收益因子、从众心理因子、投资策略因子。这三种因子在影响大学生的投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不管什么年龄段或者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在投资时第一步就是在脑海里对风险进行大致的评估。大学生日常的可支配收入作为单一变量,研究显示:可支配收入越少的大学生对风险的接受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大;可支配收入稳定的大学生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强,反之则越弱。这说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可支配收入较稳定却较多的大学生对投资行为的风险偏好更强。以所学专业是否为金融相关类作为单一变量,我们发现,学习金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的风险偏好更强,由于学习过相关的专业知识,相比其它同学,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更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随着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现代实施投资行为的年龄段越来越小,而占大部分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风险判断的大学生们。
有学者研究出多因子策略投资方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进行投资的学生通过对自己认为最有配置的资源进行投资行为,组合投资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例如现在市场上比较火爆的基金市场和可转债市场。大学生透过第三方软件的帮助开户,进行投资。相比股票风险来说,债券、基金类和新型的可转债门槛较低,风险较低,是他们更青睐的市场。其实对于理财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的大学生来说,在相关金融机构的引导下进行一些理财行为、投资行为,引导他们走向金融之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优化投资组合。
2.2. 分析大学生投资行为的主要方式
第一,银行定存,将闲置资金放到商业银行中做活期储蓄,以其中的利息作为收益,风险较低;第二,投资基金,现代大学生使用余额宝进行投资活跃度高,实现基金购买自由,风险中等;第三,通过第三方app进行股票交易,以投机的低买高卖获得收益,风险高,专业要求高。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会选择购买基金,一些风险偏好较强的学生也会选择进军股票市场 [3]。
除了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在校内也对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采访。本次采访的主要是以专业划分,我们采访了校内金融经济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除了一些大众的金融投资产品外,还有一些同学在艺术品方面也有投资。在男生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男生喜欢在鞋类服饰上进行投资;在女生中,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会选择收藏一些奢侈品包包或黄金首饰,他们把闲置的资金用来收藏艺术品,我们发现这样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投资意义。这样的投资行为让我们看到大学生的投资行为是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的。我们希望大学生在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更多地发展自己地爱好,培养投资审美。
2.3. 模型变量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种投资观念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受教育的程度较高,知识扩展范围较大,使他们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方方面面,其实任何一种人生观的形成,都与很多因素相关,在周围环境不断的影响和刺激下,我们会对外部刺激做出反馈,形成我们自身的思想,促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发展,使我们逐渐养成一种正确的理财观念。我们选取了其中重要的五个因素:
1) 性别
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性别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消费理念的不同、对资金的用途与意义不同,对自身资金的使用计划、投资规划也有所不同,从而使得男生和女生对是否进行投资理财产生差异。
2) 年级
大学生所在年级对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对资金使用规划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受到开放式的大学生活收到影响也没有足够的投资理财知识来解决投资理财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会提升大学生参与投资理财积极性,但是也有例外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比如毕业班,学生可能会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大,导致精力分散,也无法进行投资理财活动。
3) 专业
大学的金融课程、金融专业知识是大学生了解投资理财知识的重要途径,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可能通过金融课程了解投资理财知识,这些知识会塑造和丰富他们的投资观,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投资理财产品的了解,方便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
4) 家庭基本经济水平
家庭基本经济水平也会对大学生投资带来影响,家庭基本经济水平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对自身资金使用计划、投资规划产生影响。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可支配资金额度,可支配资金额度是指大学生可支配的资金及储蓄必要开支之外的剩余资金,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额度是进行投资活动的前提,大学生拥有投资理财的想法,加上手上掌握一定量的可支配资金往往会促使他们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从小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的形成,从小受到正确理财观念的家庭教育,会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观念,加上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行为。
5) 大学生月均可支配收入
大学生通过家长支付的生活费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只靠这部分资金生活,家长给的生活费多些,学生通过储蓄就可以每月有一些可支配收入,有些同学也会通过一些其它兼职获得更多的资金。有一定可支配收入的大学生就会有一些理财意识,想利用这些盈余获得更多的资金。这个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进行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同学对投资的欲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4. 实证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问卷星调查问卷和多因素正交分析法的方式来处理收集到的数据。由于本次研究涉及多个因素且单个因素对试验指标产生影响以外,因素之间还有联动作用,我们以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水平和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五个角度对大学生投资行为进行调查。本次数据分析还运用抽样调查,点面分析的方法。
1) 关于各关系系数的确定
在查阅许多文献和参考许多学者的文章后,我们决定采用一些普遍的数值作为各类关系系数值。在本次调查中的系数值为:
① 性别(A):
男(A1) = 0.55
女(A2) = 0.45
② 年级(B):
大一(B1) = 0.1
大二(B2) = 0.2
大三(B3) = 0.4
大四(B4) = 0.3
③ 专业(C):
金融相关专业(C1) = 0.55
非金融相关专业(C2) = 0.4
其它偏冷门专业(C3) = 0.05
④ 家庭经济水平(D):
低收入(D1) = 0.05;
中等偏(D2) = 0.1
中等(D3) = 0.2
中等偏上(D4) = 0.25
高收入(D5) = 0.25
⑤ 月可支配收入(E):
月均可支配收入少(E1) = 0.2
月均可支配收入中等(E2) = 0.35
月均可支配收入多(E3) = 0.45
[家庭经济水平(人均年收入)衡量标准为
低收入:6440元;中等偏下:14,361元;中等收入:23,189元;中等偏上:36,471元;高收入:70,604元
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标准为
低:300~500元;中等:500~800元;高:800元以上]
实证分析结果(表1)

Table 1. Multifactor orthogonal analysis result graph
表1. 多因素正交分析结果图
由数据处理图见表一可以得出,在五种因素的联动影响下,采用正交分析法,结果由Excel表格输出。大学生投资分析所得的值有大致有270种,进一步可以分析出,在不同的的因素影响下,所得值有很多种结果,于是我们设定了一个中间值作为对大学生是否可以进行投资行为的衡量标准值,假设这个值为G,G = 0.001。我们认为,当大学生的五因素乘积大于G时,具有投资能力,进行投资行为风险较低,建议投资。
确认这一标准后,我们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开始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大半部分学生所得的五因素乘积值围绕在G值上下变动,60%以上的学生都符合这一标准,8%左右的学生高于G值许多,由点推面我们证实了大学生是未来股票证券市场的潜力股这一说法、五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证券投资市场的潜力股,他们不仅人数庞大,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视野开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进行投资行为,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接近8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投资行为,不论是银行定存还是基金或是股票,他们都有意向进行此类投资活动。惊喜的是,78.43%的同学选择进行基金投资,这也是近年来基金市场异常火爆的原因之一。通过实证分析,我们为大学生进行投资行为提供了“度量衡”,通过自检,为其投资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从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分析,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水平和月均可支配收入成为影响大学生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此外,我们得知大学生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和进行课后兼职,手上可支配的自由资金有限。大学生可支配的投资金额直接影响着投资收益,二者形成正比关系,充分的资金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更多的满足感。所以,需要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冲动消费和超前消费严重影响了资本的积累,有限的资金投入也大大影响了资金的收益效果。同时,大学生还需要注意理财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收益的绝佳组合。五个影响因素的对大学生的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学生通过计算自己的G值,与实验得出的基准G值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衡量自己是否适合投资。
虽然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大学生在接受收益时也要有承担风险的防范意识,防金融诈骗意识,防范风险意识和及时止损尤为重要,所以大学生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应防范过分乐观,过分沉迷的心理,理性进行投资,科学化地投资 [4]。建议大学生们应以保值为主,多多关注市场动态,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读懂投资资产的各个率,如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等。为以后的投资理财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校园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小的投资团体,成员内共同讨论投资方案,收益平均分配,即实现了理财锻炼,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双赢局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和潜力客户,正确的投资理财行为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防范金融诈骗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知识普及工作。本次从多因素联动影响的方面对大学生的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作出合适的引导和帮助。
2) 研究建议
① 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层面
我们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投资理财价值观,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绿色消费、理性理财,不盲目、不盲从、拥有自己的判断 [4]。提升自我的金融意识。大学生应该多关注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互联网金融相关产品,积极参加投资理财活动,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积极吸取经验及教训,丰富自己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从而加强防范校园贷、金融诈骗等风险的意识。
② 从家庭教育层面
培养良好的家庭金融教育氛围。父母应该充分给予大学生们金融理财的支持,父母应该重视家庭理财,从自身做起培养投资理财正确的观念 [5],并对孩子起到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灌输积极正确的投资理财思想、积极引导大学生们正确的认识金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纠正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观、过度消费观,提高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他们识别并远离校园贷等金融风险。
③ 从学校教育层面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教育 [6]。各个学院应该积极开展金融风险防范教育讲座,学校开设的金融课程应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金融理财的方向,非金融相关专业的学院也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加强学生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纠正潜在的不良的价值观,提示身边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最终提高大学生的风险认知水平。
④ 从国家社会层面
一方面要逐步出台相关金融风险防范教育的政策,要进行对大学生、以及社会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培养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7]。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金融集资、校园贷、高利贷等打击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减少大学生们可遇到的金融风险问题。对于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整个国家的金融经济趋向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及作用。
基金项目
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省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