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国的发展已经步入新阶段、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人不能缺席,这是青年应有所担当的时代。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突然爆发,并且在全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面对突发事件,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特别是以九零后为首的青年一代,在和病毒的短兵相接中,不眠不休、悍不畏死,做出了傲人成绩,这批曾经被质疑为“垮掉的一代”的青年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展现出了责任和担当,他们是抗疫前线的主力军,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青年医师的力量”。但是,疫情仍然没有过去,关系着亿万人民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21年以来,由多地多点的小爆发,到逐渐蔓延,至陕西疫情严峻,西安封城,延安这座充满红色烙印的革命圣地也未能幸免于难。11月以来,延安疫情接连告急,人们再次看到了以“住陪医师”为代表的青年医师逆行而上,抗击疫情。一份份真挚的请战书,一个个红色的手印,一个个无眠的夜晚,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无不彰显着青年医师的责任与担当。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全球战“疫”,给广大青年平静的生活带来了震撼和冲击,同时也是对青年的挑战和考验,让青年加速成长成才。“战疫”一线,他们的青春正在闪闪发光 [1]。
2. 延安精神灌溉的青年医师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疫情当前,身先士卒、风雨同舟是广大青年需要自觉践行的,也是青年奉献青春和才智的特殊时期。大力培养新时代青年医师,是适应人民卫生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疫情发展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 [3] [4] [5]。在本次延安抗疫战争中,以“住陪医师”为代表的青年医师也不负期望,自觉扛起重担,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攻坚战中。
1) 卫健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再发动作用
在疫情中勇担重任,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更是检验青年医师能力的平台 [6]。全面贯彻落实卫健委的抗疫政策,积极宣扬青年医师抗疫的职业素养,调动青年医师的职业热情,正是各住陪部门的优势;详细解读卫健委政策,合理安排抗疫工作,指挥青年医师具体实施,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在延安疫情防控的号角吹响后,延大附院的各位住陪医师争先恐后,全员请战,核酸检测志愿者、后勤保障志愿者、协调调度志愿者、统筹安排志愿者等各司其职,统一行动。
2) 发挥担当能力的青年突击队作用
突如而来的疫情,考验的是青年医师的快速反应,考验的是青年医师的果敢英勇,更考验的是青年医师勇于担当的必胜信念 [7]。青年医师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勇敢坚毅,有很好的行动能力,越是在紧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越需要青年医师勇于担当,勇于突击 [8]。从12月15日延安确诊第一例新冠开始,一批以“住陪医师”为首的青年医师突击队第一时间出列,开始自主学习防护操作、核酸采集登录及取样,随时投入抗疫一线。12月26日,延安气温急剧下降为零下16度,达到2011年延安最低气温,然而延大附院的青年医师不畏严寒,坚守岗位,遍布在延安市203个核酸采集点,这些采集点几乎都在户外,甚至简陋到只有2张桌子,再无任何遮挡之物。采集核酸的青年医师们双脚冻到麻木无法挪动,双手冰冷到无法使用手机扫码,冰冻天气致使手机接连故障,而他们依然咬牙坚持,克服一切,直至完成核酸采集任务。事实证明青年医师们有担当、有责任,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刻,他们仍然奋勇而上,在延安这场战役中,以青年医师为主体的突击队员功不可没。
3) 运用科技产品的创新服务作用
毛主席眼中的青年,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8] ,延安战疫中,以“住陪医师”为代表的青年医师挺身而出,正是青年“四最精神”的最好体现。首先,延安疫情爆发期间,正是延大附院更换新医疗系统后的攻坚时刻,青年医师们率先掌握新诊疗系统的各项流程操作,并且承担着科室系统培训的任务,帮助科室医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会新系统,不但提高了医院的疾病诊治效率,而且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其次,青年医师与护理部配合默契,熟练操作各种软件,对疫情防控的所有人员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新科技新手段提升效率,筑牢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和“防护墙”。最后,在核酸检测中不会使用手机的人、尤其老年人和孩子相当多,青年医师们在核酸采集过程中手把手教学、亲自示范登记信息,帮助他们获取自己、老人、孩子的健康码,从而大大提升核酸采集效率。青年医师的创新服务,极大地促使延大附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诠释延安精神的志愿服务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时指出,延安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忠于祖国、勇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始终用延安精神育人,勿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信仰 [9]。作为革命圣地最大的三甲医院、唯一的教学医院,延大附院始终以“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教学育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将延安精神贯穿于住陪医师培养全过程。在本次延安抗疫中,延大附院青年医师们听从命令,身先士卒,逆行而上,圆满完成各项抗疫任务,这无疑是延安精神的深刻体现。在抗疫中找准青年的定位,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深刻发扬了青年医师的志愿奉献精神。
延安战疫,青年医师们有责任和担当,不畏艰险,逆行而上,让延安人民看到了延大附院培养的青年医师的青春面貌,看到了党旗飘扬下的青年医师的纯洁党性与积极工作的热情,看到了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然而,历史上“危”和“机”从来都是并生的 [10]。此次新冠战疫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青年医师的付出之美,也照出了一些不足。
3. 延安新冠抗疫中发现的问题
1)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较低。虽然此次延安新冠疫情中青年医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许多不足。例如,相比于第一批次的全员请战,第二批次、第三批次、越到后面批次,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人数越来越少,青年医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在逐渐下降。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被放大,畏惧病毒,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较低,缺乏职业使命感和人文情怀,艰苦奋斗精神不够。
2) 青年医师诊治病人的临床能力和应对危重病情能力有待提升。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从制度培养逐步转化为质量培养 [11]。北京协和内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的青年医师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而延大附院的青年医师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严把医院各门口,查看进出人员健康码;上发热门诊,筛查疑似病人;进行核酸采集及登录;负责后勤保障等。尽管青年医师有很高的抗疫热情,都想战斗在抗疫一线,但深刻反思,目前青年医师的传染病学与预防医学知识匮乏,还不具备应对危重病情,处理危重病人能力,也缺乏正规的诊治新冠病人培训,更缺乏抗击新冠的经验,甚至青年医师自身都没有安全感,无法完成抗疫一线新冠病人诊治工作 [13]。
3) 医院后勤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在此次延安抗疫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多次出现接班医护人员无法按时接替,甚至没有人接班的情况;采集核酸的医用棉签不够、条码不够、防护服不够及破损等问题;医护人员采集工作结束后没有交通工具,无人接送,无法回家等问题。这些都反映出延大附院后勤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和改进。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所有青年医师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也带给了人们许多深刻的反思。严峻的疫情,对青年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延大附院住陪医师的培养给出了新的方向。
4. 新冠疫情带来的深刻反思
当前的严峻形势,医疗机构的作用居功至伟。守护健康是广大延安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完善延大附院后勤保障体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契机。人才是第一位,医院发展的关键措施便是人才战略。青年医师作为医院发展的储备力量,承担重要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是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11]。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一批批高素养、高科研能力、高质量的青年医师。
(一)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关注心理健康,培养青年医师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发挥革命老区和红色热土的优势,帮助青年获取红色文化的智慧滋养和精神浇灌,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青年医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在青年住陪医师培训过程中,一般以临床技能和医学理论知识为主,通常会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一项关于上海医学生的职业认知调查表明,因医生救死扶伤而选择从医的人仅占3.85%。另外,这项研究中,89.18%的人认为临床技能是医生这一职业的核心能力,81.13%的认为是医学知识,都比人文素养所占比重大 [14]。此外,对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名规培医师基于新冠下的职业认同调查,95%的规培医师存在焦虑情绪 [15]。而疫情期间调查临床医学博士后和专硕研究生的职业认可度,认可疫情加深了他们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理解均超过85%。职业认可和心理健康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6]。这说明医院需紧抓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多多关注青年医师的心理状态,大力培养青年医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初入临床的青年医师有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无论在何时都始终具有医者精神,医者职责和医者使命,从而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具体路径如下 [17]:
1) 坚定理想,树立信念
新冠疫情使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殊时期更要加强以延安精神为主的爱国主义学习,强化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延安精神。在抗击新冠这场战斗中,医务人员以医术为枪,以必胜的信念为弹药,勇往直前,不畏生死,以实际行动为所有青年医师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 [18]。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培养青年医师用实际行动发扬延安精神,践行初心与使命,展现大爱无疆的医者风貌以及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延安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的强心剂,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青年医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奋进斗志,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
2) 讲好延安革命故事,始终牢记历史使命
延安革命故事是延安精神的真实写照,是革命历史的最好见证。了解延安精神的途径之一就是讲好延安革命故事。故事中蕴含的延安精神能够培养新时代青年医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人生无常。医师作为生命的守门人,死亡教育 [19]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对紧急疫情事件,无论对于普通民众,还是对于医务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据各种报道,只要不解除新冠疫情,仅仅从制度方面干预心理压力,效果不太好 [20]。毕业后进入临床的青年医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常见问题。延安精神可以培养青年医师在面对重大医疗卫生公共事件中沉着面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讲好延安革命故事,有助于青年医师始终牢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成为有情有义、勇于担当、不怕困难的白衣天使。
(二) 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临床研究,培养青年医师科研能力
此次疫情对延大附院的青年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大多医生相比于搞临床研究,更喜欢发表论文。所以延大附院需正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关系,积极鼓励医师开展临床研究,以促进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这也是三甲医院的责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附属医院开展的百名“研究型医师”和百名“临床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工作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21]。延大附院也需聚焦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力的提升,以科研促临床,以临床反哺科研。
就医院缺乏青年临床科研人员这一问题,需大力开展各种各样的科研培训活动,从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统计能力等各方面切入,切实提高青年医师的科研技能。同时为青年医师提供各种科研平台,促使他们与科研优秀人才进行交流学习。有研究显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创办的“青年科研论坛”,在规培医师轮转中,对其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可行且有效 [22] ,同时强化奖励措施,给予一定的津贴和科研经费,提供科研创作假期,保障科研创作后勤。大力支持青年人才的培养,激励他们心无旁骛、专注科研,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从而提高延大附院的综合实力,为延安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三) 落实住陪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高质量青年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我国大力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制度安排,更是整体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更加证实医疗行业需要一批批临床功底亢实、综合诊疗能力高、高职业素样和人文素养的高水准住培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是住培质量建设之基石 [23]。以培促建,支撑质量改进。希望延大附院院沿着质量建设之路继续前行,主攻“学”与“教”这两个主要矛盾,进行重点突破。
1) 教与学这一对主体中,“教”是决定因素
认真落实住培各项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各项住陪政策。需要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地位和素养,营造全院支持住陪的良好环境,激发带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措并举,提升带教质量。同时每个带教老师都要会教,这是质量合格的底线要求。会教,前提要熟练掌握住培标准和规范。严格落实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等教学方法 [24] [25] [26] [27] [28] ,普遍运用Mini-Cex、DOPS、SOAP等考核手段强化出科考核。然而,住陪医师在各种病例讨论中仅仅进行病例汇报,更多的是静静听着,或者记录讨论意见,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住陪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甚至成为了住陪医师的一种负担。因此,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病例,增加住陪医师的自主学习性至关重要。一般可以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病例用于教学讨论 [29]:常见典型的病例、多种相关联之疾病、名气较大的少见病、依靠循证医学决策的病例。上面列举的这些病例都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名好的住培代教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要有仁爱之心、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高尚的职业精神;要有热心教学,投入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学工作,还要具备教学能力。
在肯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清醒地意识到,随着住陪工作的常态化推进,一些住陪医师滋生懈怠情绪。某三甲医院对196位住培医师采用电子问卷形式调查 [30] ,发现住培医师的职业倦怠率较高,为19.9%。而研究生住陪医师是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要提高住陪医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掌握教学病例讨论的引导技巧。第二,讨论中的鉴别诊断排序应遵循符合原则、预后原则、实效原则等 [31]。第三,促进住陪医师在讨论中发表看法。
2) 教与学这一对主体中,“学”是主要因素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要为梦想和事业而学,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学,这应该是青年学习的初衷,也是青年学习的不竭动力。住培医师要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临床实践“干”中学。患者是临床医生最好的老师,相同的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有其不同的临床特征。要从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特征梳理总结该类疾病的诊治原则和临床思维。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参与许多临床工作,写病历是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拉钩扶镜是观察手术技巧的难得机会,是培训手术技能的第一步。
推动线上教学共享资源,促进教学的拓展、深华。要积极参加各种临床培训,争取和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参加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可以了解医院和科室的文化;参加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能够培养临床思维。此外,医院的各种比赛,是青年住陪医师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青年医师要积极参与,抓住各种机会和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 助力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制度,增强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青年住陪医师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医院需加强院感知识、三级防护相关知识等培训,保护所有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另外,传染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本就是住陪医师培训的规定内容之一 [32] ,在抗击疫情中将防护理论付诸于实践,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医院需时刻分享新冠相关的各项资料,安排住陪医师集体参与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冠防治课程、呼吸道疾病指南、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等。各轮转科室需承担相关培训任务,把关培训质量,切实提高住陪医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3] ,继而提高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公交停运,饭馆关闭,医护人员温饱、核酸采集接班及医生正常上班等重要问题,医院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由医院提供餐食供应、按线路派专车接送,合理统筹,全面安排,确保所有核酸检测点医师按时接班,切实解决医护人员吃、行问题。
保存医护人员体力,保持战斗力,确保医护人员以充沛的精神抗击疫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持久战。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助力延大附院及时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继续疫情防控及以后及时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驾护航。
5. 结语
相比于西安,延安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这次延安抗疫中,充分体现出了延安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与能力。但本次新冠肺炎带给了人们许多反思,诸如延大附院将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此疫情大环境下又将如何培养青年医师等问题。笔者作为延大附院的一名住陪医师,积极参与延安疫情防控工作,并在有限的信息下,总结讨论此次疫情中,青年医师践行延安精神积极抗疫的作用,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得到重视和反思。期待延大附院培养一批高素质、高科研能力、高质量的青年人才,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医院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医院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前的青年医师将会是目前医疗事业的后备力量,未来医疗行业的中流砥柱,更会是社会或者国家遇到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关键人才储备。
基金项目
本文由延安大学2022年研究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编号:YCX2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