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实现成为了老年工作的重要目标导向,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中,国家也注重到推动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1]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兜住兜好民生底线,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制定的政策。那么社会保障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提升是否起着重要作用呢?又该如何使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呢?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幸福感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中一个颇受重视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学术界对于居民生活中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因素的理论和实证问题的研究已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丰硕成果。就幸福感的宏观和社会的两个层面而言,学者们主要是围绕幸福感的经济发展形势、社会稳定以及其政策和法律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微观的层面,李林,郭宇畅认为其居民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过高等教育的程度、政治面貌等因素及其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是直接影响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而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的研究学术界多从社会支持层面通过定量方法实证,如姚若松等(2018)发现社会支持、希望和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 ;邓敏(2019)发现夫妻、代际、邻里和亲戚关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5] 。目前较少有学者从社会保障这一层面来研究其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保障在保障我国居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Ruut Veenhoven (2000)研究发现在一些高福利国家,人们并不会比同等经济水平但具有更少的国家福利计划国家的人们更健康或者更幸福,增加或减少社会保险开支并不会影响公民的健康或者幸福的不平等 [6] 。而国内关于社会保障与居民幸福感的内在关系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即社会保障与人们的幸福感是正向相关的。宣烨和余泳泽使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与230个城市统计资料,得出社会保障类的民生性公共支出是低收入人群幸福感上升的主要来源 [7] 。孙远太(2015)通过对河南省875份城市农民工生活状况问卷的分析探讨,得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8] 。殷金朋等(2015)结合2013年CGSS数据,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水平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特征及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得出了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均有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9] 。陈望(2018)在控制个人特征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医疗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得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对人们幸福感的作用程度不同这一结论,二者虽然作用程度不同,但是对人们的幸福感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10] 。张洪源、周海川、苗润莲(2018)在研究社会保险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时,将农民按代际划分为新老两代,研究现有的社会保障措施对新老农民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新老两代农民的幸福感均有积极影响 [11] 。杨秀丽,谢文娜(2019)认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居民幸福感为正相关,但是养老保险更有效的作用于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更有效的作用于农村居民 [12] 。
综上文献回顾,学术界关于社会保障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是其目标群体多为城市移民、农村居民,有关社会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提出理论假设: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3. 数据与模型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7),CGSS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执行的一项对除海南、西藏及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10,000多户家庭进行的大规模的抽样调查项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老年人,即户口登记在农村、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人群,在对样本进行筛选并排除掉关键变量无效或者缺失之后,最终得到样本数据1828个。
3.2. 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状况对其生活水平和质量进行的一种总体衡量和评价 [13] ,它是源自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主观感受。在CGSS2017问卷调查中,“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一问题是关于询问幸福感的,答案分为“非常幸福”、“比较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五个基本级别。在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将其赋值1~5,数值越大,表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
本文的自变量为社会保障。根据以往研究,参加社会保障的标准是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CGSS2017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问题“您是否参加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来测量。在数据处理中,将回答“参加”的赋值为1,回答“没有参加”的赋值为2。
有研究显示,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与其幸福感有相关性。因此为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情况和收入水平作为控制变量以减少估计偏差,并对上述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上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 模型构建
3.3.1. OLS模型
本文使用OLS对模型进行回归,OLS模型设定如下:
(1)
式(1)中,happinessi代表农村老年人幸福感,securtiyi代表农村老年人是否参加社会保障,xi代表控制变量,β1和λ是待估系数,εi是误差项。
3.3.2. Oprobit模型
本文采用O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将回归结果与OLS回归进行对比,用来检验OLS回归的稳健性。本文的Oprobit模型设定如下:
(2)
式(2)中,happinessi代表农村老年人幸福感,securtiyi代表农村老年人是否参加社会保障,xi代表控制变量,α1和γ是待估系数,εi是误差项。
4. 实证分析
4.1. 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描述统计
首先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直接看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分布状况。这其中感到“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比重55.96%;紧接着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占比19.6%;“比较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分别占比8.22%和2.42%,这两者的比例相对而言是很低的;“说不上幸福不幸福”占比13.8%。根据表格直观而言,老年人的幸福感总体上是较好的。

Table 2.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N = 1828)
表2.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状况(N = 1828)
4.2. OLS模型回归结果
4.2.1. 基准回归
本文为研究社会保障是否会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产生影响,利用Stata软件采用OLS模型对因变量“农村老年人幸福感”进行回归。为了解决样本之间的异方差问题,本文选择使用稳健标准误以便增强回归的可靠性。根据表3的基准回归的结果,不论使用哪一个自变量,回归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由于“幸福感”为反向计分,因此回归系数为负意味着不参加社会保障会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也就是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养老保险均会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产生显著性影响,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假设。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上显著。
4.2.2. 纳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
为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状况和婚姻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减少估计偏差。根据表4中带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知,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以外,其余自变量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也进一步增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即基本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养老保险会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Table 4. Regression results with control variables
表4. 带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上显著。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在采用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的同时,采用O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从表5的Oprobit模型结果来看,商业性养老保险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变得不显著,这主要是受到样本不足的影响,在所有农村老年人中仅仅只有28人选择了参加,信息量过少、变异程度不足。除开这一结果,其余结果与OLS模型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前面OLS模型的回归结果,稳健性得到了检验。
注: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上显著。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数据,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1828份样本中,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82,接近“比较幸福”的状态,这说明农村老年人对当前的生活态度较为积极,对其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幸福感也较高。
第二,社会保障是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不管是基本医疗保险还是商业性医疗保险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再加上老年人患病几率也比年轻人大,参加医疗保险能够大大减轻老年人就医的负担,给他们晚年生活一个良好的保障,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而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提升没有显著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留守老人较多,他们比较孤独,相比于养老保险来说,有子女陪伴才是更为重要或者关键的因素。
第三,根据实证分析也可知,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收入状况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只有婚姻状况不具有显著影响。
5.2. 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分析,最后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首先,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均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自身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身体健康的影响,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断扩大该保险的报销规模和比例。要完善和建立医药服务价格谈判机制 [14] ,对过高的医药费用进行控制,坚决保障医疗费用的增长处于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区间。同时给予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更多资金支持,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等问题 [15] 。
其次,由实证结果可知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因而建议各地政府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督促年轻人多花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这种陪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要努力倡导子女多抽出空闲时间陪伴老年人,进一步促使老年人幸福感的增强。
最后,推动经济发展的脚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仅是需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的保障,还需要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等因素的作用,进而从多个方面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