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劳动教育在幼儿期起着关键作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也与幼儿的德、智、体、美教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教育制度。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1] 。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劳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幼儿园劳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构建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至关重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2]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更多地停留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幼儿园,因此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以及拓宽对劳动教育的视野。
2.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劳动教育对大班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的认知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建构中,这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使大班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独立活动,还能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技能。
2.1. 有利于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精神
现如今一些幼儿园及其教师都重视幼儿劳动品质的培养,大多数教师在劳动活动中仅仅观察幼儿劳动任务是否完成,重视劳动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其实大班幼儿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劳动的价值观初步形成。劳动过程最能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劳动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一个艰辛的过程,并不是一两次的劳动活动就能使大班幼儿真正的理解劳动内涵、掌握劳动知识和学会劳动技能。因此,幼儿园的大部分劳动活动应该是持续、长久的,比如: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大班幼儿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由此便容易形成坚持这样的劳动品质和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2.2. 有利于提高大班幼儿的角色认知
大班阶段,要注重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不仅能促进大班幼儿身体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大班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学会劳动,还要培养大班幼儿对各行各业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引导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亲自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劳动中。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利用生活机会和条件,帮助大班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机构和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机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理解劳动人员在劳动中的不易。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与生活相关的经验,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劳动人员交流,参与其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班幼儿的认知,从而促进其角色认知的发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阶段,为他们制定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措施。
2.3. 有利于促进大班幼儿的综合素质
劳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劳动不仅能促进大班幼儿大脑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身体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比如大班幼儿自己系鞋带。大班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其体力、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面对劳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能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也促进了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团体规则。活动前教师可协助大班幼儿进行分工合作,怎样分工、怎样合作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劳动活动;活动中,大班幼儿通过与同伴分享、合作、沟通交流获得成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大大地提高了大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大班幼儿在劳动中与大自然和实物接触,都是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去解决,给幼儿带来了丰富的直接经验,相比于教师的口头施教,意义更重。当幼儿在劳动教育中掌握了相应的认知与技能后,教师还应注重在幼儿了解劳动意义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就是教育意义 [3] 。
3.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劳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价值。大班幼儿在劳动活动中锻炼身体又磨砺意志,身体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强壮,还能够发展出健康的审美情感,促进大班幼儿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改善,所以本研究针对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某市幼儿园教师121人发放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劳动教育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3.1.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目标制定不明确
劳动教育目标应该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教育实施的三大文件都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引领性的作用,然而这几个文件没有明确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和目标,不能发挥其在劳动教育方面应有的作用,这导致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特征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幼儿园中,教师常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对劳动的理解去制定劳动教育目标,且多以提高劳动技能为主。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而教师忽视了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不利于大班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以及培养大班幼儿对劳动的热爱,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幼儿对劳动产生厌倦心理。
幼儿园大班中劳动教育活动多以片段式的活动贯穿在一日生活中,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应该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例如,教师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时,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动教育目标雷同 [4] 。在实际中也发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随意性很大,教师制定的小年龄班劳动教育目标会在大年龄班出现,甚至大班的劳动教育目标会在小班中使用,再或者大中小班开展重复的劳动教育活动,这无疑会降低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情感。
3.2.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内容选择不全面
教师正确、全面的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是顺利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劳动教育活动包括为集体服务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种植手工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大部分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仅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不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且一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容理解片面甚至曲解劳动教育的内容,这都会影响劳动教育的质量。

Table 1. Contents of labor education considered by teachers
表1. 教师认为劳动教育的内容
由表1 (多项选择)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是自我服务劳动,其次是种植手工活动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最后是为集体服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主要是指服务幼儿本身,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密不可分,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大班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包括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整理床铺、自助进餐、收拾玩具等活动,教师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时,也以提高大班幼儿的这些能力为主,缺乏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意识。大班劳动教育要由自我服务性劳动转变为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在调查时发现教师在选择劳动教育内容时多以自我服务性劳动为主,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劳动和劳动活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单纯地让大班幼儿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甚至用劳动来惩罚幼儿。惩罚在幼儿园是绝对禁止的,这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幼儿出现排斥心理,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心。还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不具有教育意义,在幼儿园中幼儿不必参与劳动活动,于是劳动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缺乏一定的可行性。
3.3.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活动实施不完善
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应灵活多样又有趣味性,且要渗透在幼儿园活动的每个角落,这才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幼儿园主要组织大班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活动,基本没有组织复杂的脑力劳动,且多侧重于大班幼儿劳动技能的获得和劳动习惯的形成,让幼儿每天机械地重复相同的劳动。事实上,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目的除了培养劳动习惯,还涉及劳动情感、劳动思维、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等方面 [5] 。实际上大部分针对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仅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只有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才有所涉及,这反映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实施不全面的事实,只停留在教会幼儿怎样学会劳动,严重地忽视了幼儿对劳动的态度和情感。

Table 2. Reasons for poor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表2. 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欠佳的原因
由表2 (已省略不适用的选项)可以看出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欠佳主要原因首先是幼儿园的不重视,其次是一部分幼儿教师表示活动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师不能在一日生活中抓住劳动教育契机灵活的开展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表示大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家长们都格外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假期基本都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占据。最后,家长们认为幼儿的年龄过小,劳动能力差,害怕幼儿受伤,所以父母会把幼儿的事都包揽到自己的身上,以至于幼儿丧失了自我照顾的能力。
3.4.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不丰富
教学评价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督促幼儿不断进步提高。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幼儿的劳动结果,仅对幼儿的劳动成果作出评价,从而缺少对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合作和坚持的良好品质作出评价,没有关注幼儿劳动能力是否提升,忽略了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和专注度,以及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内在的发展等,这种评价方式也违背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初衷。

Table 3. Teachers’ ways of encouraging and affirming children
表3. 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的方式
评价包括多种方式,有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家长评价等。然而在实际中教师选择评价方式以教师自评为主,由表3中可看出教师对大班幼儿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评价会使用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这两种方式,教师大多通过给予幼儿小贴纸的方式来奖励幼儿,并且引导幼儿利用贴纸的数量进行比赛,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并不十分公平,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要求时高时低,导致大班幼儿为了奖励而进行劳动活动,这改变了大班幼儿的劳动动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4. 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劳动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教师能够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来改善自己的劳动活动,大班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感悟美好生活的本意。反观当下劳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属于薄弱环节,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其质量。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4.1. 明确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教学目标
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为将来的成人劳动做准备”,而是经由劳动教育萌发幼儿强烈的劳动情感 [6]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还要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标的制定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在短时间内幼儿能达到要求,还要考虑幼儿的长期发展,注重幼儿劳动情感和劳动素养等的发展,这都比短期内习得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重要。劳动教育目标的制定要能够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清楚地知道一个主题活动需要大班幼儿从中获得哪些发展,根据具体的内容制定具体的目标。
教育目标还要有可操作性,目标是否能够实施是幼儿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部分教师由于其专业素养的缺乏,不能很好地了解幼儿,制定的目标过于空泛笼统和含糊不清,在活动中难以实施,因此不能准确地评判幼儿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教师需要提前对活动进行预设,根据幼儿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判断该目标是否可行。教师制定目标要从三维目标出发,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需要,制定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情感目标,让大班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4.2. 优化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教学内容
为使幼儿的劳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选择与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容既要在其现有发展区内进行,还要使幼儿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或在成人的帮助下达到。劳动教育的内容应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入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技能的发展,劳动教育的难度也会随之变化,即使是在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幼儿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由于年龄及身体发育的原因,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得到足够的发展,因此,大班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精神,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比如值日生活动、植树节活动等。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佳途径,并且渗透在五大领域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所以在对大班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仍然要把劳动教育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逐步培养大班幼儿对集体劳动的热爱,对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劳动。幼儿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正确区分劳动和游戏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通过劳动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劳动充满尊敬 [7] 。
4.3. 完善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大班幼儿的劳动积极性,但是教师不能将游戏视为无所不能的工具,应充分发挥主题、区域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大班幼儿在劳动知识、情感和技能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既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也可以根据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种主题教育和不同类型的区角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大班幼儿的交际和协作能力,并使其获得基本的劳动技能。游戏活动也是实践路径之一,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园内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模拟劳动的各种游戏 [8]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也能了解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在种植饲养活动中懂得关心爱护动植物。
幼儿园要积极地从多方向、多角度与家庭、社区沟通和交流。及时与家长共享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的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社区活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丰富课程资源,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提供了很多劳动教育的便利,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劳动教育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幼儿园中开展的一些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利用家长资源向幼儿普及劳动教育的知识。
4.4. 丰富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幼儿劳动行为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其进行评价,才能激发其积极性。教师应意识到对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的评价不是仅对大班幼儿劳动的成果进行评析,而是要体现在劳动态度是否良好、劳动价值观是否正确上面,更多地注重大班幼儿自身的发展,而能力则是其次,因此教师要逐渐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渡到过程性评价。并且教师的评估应当综合化、多元化,能够区分出大班幼儿的活动行为是否具有功利性和自发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奖励来指导幼儿获得劳动成就感,而非单纯地追求物质奖励,如果大班幼儿仅仅为了得到物质奖励而从事劳动,这将对大班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以口头表扬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教师可以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幼儿了解自身劳动情况,自觉查漏补缺,由此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劳动教育价值,驱动幼儿有效发展 [9] 。
除此之外,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在手工活动中浪费材料、故意使用剪刀伤害他人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加以批评,让大班幼儿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并且教育他们要认真地对待劳动,这能够逐渐帮助大班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劳动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一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幼儿园的多方共同努力。劳动教育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做起,教师和家长应放手让幼儿去感受,从而使劳动兴趣逐渐被激发,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