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涵盖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育,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四方面 [1] 。阅读在英语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水平 [2] 。然而,当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知识浅层化、碎片化等问题,形成清晰的认知图式对于学生语篇内容的理解与建构极其重要。同时,核心素养导向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已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任务。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B Reading为例,尝试将不同类型的思维地图应用于阅读前、中、后三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明晰及外化阅读教学中的思考过程,体现了课标提出的以“看”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思想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3] 。
2. 思维地图名称、用途和绘制方式
自21世纪以来,思维可视化工具因其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和关注,以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等为代表的可视化工具相继成为推动教师课堂教学变革、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着力点 [4] 。
1988年,思维训练专家大卫·海勒博士提出思维地图(又称八大思维图示法),这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全新思维模式,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进而改进教与学。基于人的大脑接受机制,海勒博士设计出八种具有特定形式和用途的思维图示来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八种基本思考过程(见表1) [5] [6] ,由此可见,思维地图是一种具体思维的具体表示法。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在选择某个具体的图示时意味着选择了该图示背后隐藏的思维策略,以聚焦具体思维的方式实现对该思维技能的精细化训练。

Table 1. Names, functions and drawing methods of Thinking Map.
表1. 思维地图名称、用途与绘制方式
3. 核心素养下思维地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 语篇材料的解析
通过分析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B Reading发现,本篇阅读材料是关于Animal Helpers的语篇。教师对文本进行如下解读与思考:
1) 阅读文体:该单元的主题为volunteering and charity,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本篇阅读材料为书信文体,通过书信的方式介绍了Animal Helpers的含义及功能,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经历思考“提供帮助”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组织,进而对他人表达同情及关爱,通过绵薄之力为社会做贡献。
2) 内容主线:信件中主人公“Ben Smith”通过讲述自身与导盲犬“Lucky”的相识、相处经历,来表达对“Animal Helpers”的感激之情,对公益人“Miss Li”的感谢之情。语篇对于“disabled people”的范围进行了罗列,对“Lucky”的性格特征进行了描绘,并在文末进行了情感升华。因此,本文将根据文本内容特定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思维地图展开英语阅读教学。
3) 学习策略:本单元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理解语篇大意外,语篇还要求学生掌握词语的词性,并利用词性解读词汇意思。英语中常见的词性大致分为以下七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连词。通过让学生在语篇中寻找各类词性对应的单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2. 思维地图的应用
1) 阅读前——气泡图
在阅读前环节,教师利用文本插图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guide dog?”通过气泡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述并填写“guide dog”的特征(见图1),让其带着预测阅读语篇。将气泡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推断的思维能力。
2) 阅读中——圆圈图
在阅读中环节,教师可运用不同种类的思维地图将语篇内容进行结构化、系统化分解,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优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进而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另一方面,思维地图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梳理框架、概括信息、分析问题、灵活处理等多方面思维品质,并引导学生以思维地图为依托内化知识、复述文本、高效复习,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作铺垫。
本篇阅读中,教师利用圆圈图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帮助产生与中心词“disabled people”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根据语篇第二段大意找出相应的定义(见图2)。圆圈图既可以用来回顾学生对一个给定主题的先验知识,也可以用于代表新的学习,同时将学生的先前经验与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不谋而合。而英语阅读教学本就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将新的语言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图式并形成意义建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圆圈图,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3) 阅读后——树形图
在阅读后环节,教师呈现树形图,并在每类词性下方举出一个从文中选取的单词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思维地图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词性,学会分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树型图,还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框架,在整体上掌握作者的脉络思路,对于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3.3. 思维地图评价对照表
结合课标的培养要求,思维品质主要指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理解、分析、对比、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而思维地图对应人的八种基本思维过程,涵盖因果分析、对比与比较、特征描述、部分与整体、判断与分类、类比与创造等多方面思维活动,这与课标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可将思维地图作为思维训练工具和教学评价工具,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绘图,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以加深对文本结构及内容的理解。每次阅读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地图评价对照表进行自评,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地图作品来判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情况。每周选取3~5幅优秀的思维地图作品张贴到教室公示栏上以便师生欣赏共享(见表2)。

Table 2. A comparison table of evaluation on Thinking Map
表2. 思维地图评价对照表
标注方式:5 = 非常熟练;4 = 比较熟练;3 = 一般;2 = 比较不熟练;1 = 非常不熟练。
4. 结束语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认识与创新实践 [7] 。本文通过将思维地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现,思维地图涵盖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既可作为思维训练工具,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各种具体思维;也可作为教学评价工具,应用到进一步改善教学上,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