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领养代替购买”是这些年被很多人认可并推广的一种养宠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是通过领养的方式给被公益组织收容的宠物提供一个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领养宠物的认知和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据调查显示,在中国,43.9%的宠物狗是从宠物店获得的,领养的狗占宠物狗的比例11.8%的数字;宠物猫的来源,除了“街上捡到”占比32.6%,宠物店购买的数目占宠物猫总数的25.3%,而领养仅仅占比19.9%。
而与此同时,在美国,尤其是在大城市,领养已经成为了获得宠物最重要的途径。根据GfK Roper Public Affaires & Media发起的“大家是怎么获得自己宠物”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当问到“您是或将从哪里得到您的宠物?”时,82%的人表示根本不可能在宠物商店购买宠物。相对于购买而言,美国人更喜欢领养宠物,并且给宠物足够的关爱。
除此之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亿只流浪动物。其中,我国流浪动物数量占据4000多万只,占全球的20%。而据《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未来三年行业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复合增长率为14.2%,到2023年,我国宠物消费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我国的宠物消费市场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由此可见,在中国,领养宠物仍然任重而道远。而“领养”既能救流浪动物于水火之中,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归宿,同时又能减少我国流浪动物的数量,让城镇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在减轻救助机构负担的同时,人们也多了拥有一个贴心、忠诚的伙伴,这样的四赢局面,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因此,对于人们是否愿意领养宠物?对领养宠物持有何种态度?如何有效推行领养?等一系列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一番探讨。
2. 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是源于以问卷形式调查大城市居民——以上海市民为例对于宠物领养的认知情况与态度,其中我们的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制于60后至00后。在通过种种筛查,清除完类似于填写问卷时间过短、词不达意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后,最终统计的有效问卷数为300份。
(二) 描述性分析
我们对于收集的问卷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18至30岁的人数最多,达123人,占总体的41%,我们可以以此判断出当前领养宠物的主力军年龄在此阶段。
在我们所收集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女性领养宠物的人数远超过男性,上班族领养宠物的人数也要高于学生族,退休人士的占比最少。通过对于他们的月收入对比可知,月薪达一万元及以上的人士占比34%,其余的收入占总体比较平均。

Table 1.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1. 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喜欢宠物的人数占92%,正在领养宠物的人数占比达55.67%,认同领养代替购买这一观点的人士也远远超过不认同的人士。
但通过我们的问卷分析也能看出,人们对于宠物领养条例的熟知度不够,其中只有99人是完全了解,高达120人是略知一二,剩下的用户是完全不了解领养条例。然而,我们也能看出愿意遵循领养条例并且能够接受领养人定期回访的人数是占大比,非常不愿意的只占比3.67%。
3. 流浪宠物现状
通过宠物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在2021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城镇宠物犬猫饲养数量合计超过10,084万只,其中养犬超过6,000万只,猫数量为5,082万只。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是流浪犬猫数量超过惊人的5,000万只,并且此数据只是官方留检所和救助站统计的,并不包括由于到处流浪没有被救助而无法被统计的流浪犬猫 [1] 。因而我们能够看出,在我国流浪宠物的现状并不理想。流浪宠物的来源大部分来自被主人主动抛弃或者因走失而被遗弃。我们可以发现,菜市场、居民小区等人群集中的地带是流浪宠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正是如此宠物传染病或人宠共患病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
流浪宠物的泛滥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小区的卫生环境遭到了破坏,被流浪动物咬伤、抓伤的风险也大大提高。有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处理流浪宠物,例如烹饪流浪犬猫,进行虐打等暴力手段,对其进行肆意捕杀。
流浪动物的不妥善处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针对流浪动物管理,对其管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地方性养犬条例中 [2] 。因此,我国流浪动物法律管理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4. 对于推进领养行业的建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愿意领养宠物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但真正愿意领养的人却远低于购买宠物的人数。首先是相较于宠物购买市场的交易流程,领养方面对于领养者的保障不足,“领养骗局”层出不穷。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些宠物博主在网络上晒起宠物照片,激起了一部分人领养宠物的热情,不法分子趁机打着“免费领养宠物”的名号实施诈骗:假借运费,疫苗费,保险费等名义来收取费用。这也导致了部分人对领养的不信任,宠物领养之路困难重重。
对此,除了需要严厉打击诈骗现象外,宠物领养也应当抓住网络化的机会,如运行宠物领养相关的app来打开宠物领养市场,并加入一些特定元素来吸引顾客,如运用虚拟AI宠物技术来帮助领养人了解宠物养成的相关事项,培养领养人的责任心,与此同时,也能为宠物筛选出合适的领养人 [3] 。
其次,完善相关流浪动物救助机构,大部分流浪动物保护基地都是民间机构,官方资助较少。宠物领养基地可以和宠物相关公司进行联动,如玛氏宠物营养,以及救助基地可以与有名气的宠物博主进行联动 [4] 。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经济资助;且还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空间来建设流浪动物收容所:它不仅合理利用了废弃的空间,还给了流浪猫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那里实地体验、视频学习,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流浪猫,让每个人都有从观看到实践的良好体验 [5] 。像选址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桥公园的在废弃溜冰场搭建成功的流浪猫收容所更是一个好的开始,证实了流浪动物收容所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宠物医疗方面的人才缺乏,愿意在宠物医疗方面就业的人稀少,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工作人员占了60%以上 [6] 。因此,国家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兽医人才,并在三四线城市提供宠物医疗技术和设备,提升宠物的存活率。
与此同时,加强相关知识宣传也是必需的,对于学生群体,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以及选修课;对于普通市民,社区等可以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普及知识,增强人们对宠物的保护意识。
最后,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对比美英等国,我国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流浪动物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直到2009年《侵权责任法》颁布,才在侵权责任范围内对流浪动物造成伤害的责任作出了初步规定,确定原动物的饲养者或者管理者应对被遗弃或逃逸的动物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但是,直到《民法典》问世,这一规定仍然完好无损地继承下来,留下了一些问题 [7] 。保护流浪动物的同时,在后民法典时代,注重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对流浪动物侵权责任的认定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鉴于目前饲养的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相关问题的研究,减少部分领养人又丢弃宠物的行为。
5. 总结
该项目结合了当代社会下,宠物逐渐成为家庭中一位成员的现象和一系列流浪动物救助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在该项目创建过程中,发现关于宠物领养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很少,但关注流浪动物话题的论文很多,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促进宠物领养势在必行。
此外,该项目的问卷包含选择和主观文本问题,受访者可以根据他们对宠物收养的知识水平表达他们对概念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本项目运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来研究数据样本并进行总结,更直观地看到哪些因素是影响公众选择采用的关键,更有针对性地分析障碍和推广建议。
此次调研通过对于宠物的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回收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大部分人对于宠物领养持支持态度,但由于相关知识匮乏,对于领养流程不明确,从而选择购买宠物。以此现象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解决方法,并基于宠物市场现状,谋划如何推进宠物领养市场。最后,衷心地祝愿我国能在领养宠物方面越做越好,希望每一个流浪动物都能找到一个安心的家!
基金项目
202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210856011)。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