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8月27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委党组扩大会,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而珠海作为珠三角的城市之一,斗门又作为珠海的一个大区,正处在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位置,而产业发展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1] 。
从全国宜居城市排名而看,珠海从2016年到2019年荣冠榜首,可见珠海的城市品质建设有很大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珠海市及斗门区的城市品质、产业升级还有很长的路可走。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广东省及珠海市的相关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珠海市统计年鉴》及斗门区统计局发布历年经济公报以及相关城市的统计年鉴。
2. 珠海斗门区产业的现状分析
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是珠海市3个行政区之一,位于珠海西部,东、北连中山,西、北接江门,毗邻港澳。下面从珠海市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人口及人均GDP来分析珠海市斗门区的产业发展状况。
2.1. 斗门区产业的发展情况
2.1.1. 斗门区历年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斗门区第一产业中,其中农业总产值占了区产值10.4%,畜牧业占了7.0%,农林牧渔服务业占了8.8%,渔业占了73.8%。针对渔业发展情况分析,淡水养殖占了67.5%,海水养殖为32.5%,对2019年增长值进行分析,发现林业减少了92.11%,畜牧业减少了−54.6%,说明斗门区未来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农业、渔业,如表1。
如图1,斗门区第二产业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专用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出现了产值增长率为负的趋势,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无到有,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率达到了78.74%,47.83%和31.98%。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output valu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Doumen district from 2018 to 2019 (Unit: 10,000 yuan)
表1. 2018~2019年斗门区第一产业产值分布情况(单位:万元)

Figure 1. Bar chart of growth rates of secondary industries in Doumen district
图1. 斗门区第二产业各行业增长率条形图
珠海市服务业增长较快的为房地产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次为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说明珠海市的人口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需求正在提高。
此外,该区的造船、化工、建材和塑料制品制造业等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斗门区的轻工业正在蓬勃发展,而重工业由于多方面原因出现了递减。
按国家划分高技术产业标准,斗门区高技术产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2019年分别占区总产值的0.82%,36.26%,0.27%,高技术产值不到总产值的40%,相对而言,斗门区的第二产业的产业发展有待升级。
2.1.2. 斗门区历年三大产业产值分析
如图2,斗门区产业产值从2009年到2020年,整体呈现上涨的趋势,第一产业发展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呈现上涨趋势,第二产业产值一直高于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一产业产值,和珠海市的产值发展情况不同,如图3。从2010年到2020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均为12% (因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增长,此以算数平均数统计)。可以看出,斗门区整体经济在增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趋势相近,说明产业具备升级的空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珠海市其他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

Figure 2. Comparison chart of Doumen district’s output value from 2009 to 2020
图2. 2009~2020年斗门区产值对比图
如图3,斗门区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比重在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出现了较为平稳的趋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趋势,可以说明,斗门区的产业升级出现了发展的趋势,但是并不是太明显。
2.2. 斗门区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斗门区实际吸收外商投资总额在2009年到2017年每年以较为平稳的投资额进行,到了2017年直接产生阈值效应,导致外贸进出口总额比2016年翻了近5番,而后几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一直维持较高点,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稍微有所减少,但是前期的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功效不可忽视。

Figure 3. Figure of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Doumen district from 2009 to 2020
图3. 2009~2020年斗门区三大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比例图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oumen district from 2009 to 2020
表2. 2009~2020年斗门区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统计表
2.3. 斗门区人口分布现状调研
从珠海市统计局发布的珠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可以看出,斗门区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区总人口比重的20.72%,65岁以上的占8.37%,居各区之首。斗门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23,相比其他区,受教育水平较低。
通过查询珠海市统计年鉴,并和珠海市整体人口和斗门区人口进行对比核定权重,初步得到斗门区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数据。可以发现,斗门区农业就业人口在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在增加,2019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有所减少,但整体增加趋势,这是由于产业的升级,产业人口将逐步呈现一二三趋势发展。
2.4. 斗门区人均GDP分析
通过统计审核计算,得到斗门区及相关地区的过去10年人均GDP统计数据,如表3。可以看出,斗门区人均GDP在表中大多数年份排名倒数第四,甚至2011年排倒数第二,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从2012年开始,斗门区人均GDP有所提升,但是基本稳居第10位,相对珠三角等城市而言,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并在2020年人均GDP为71,278元,低于全国水平。但是斗门区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故该区第三产业正处在高质量产品及服务的供给阶段。

Table 3. Per capita GDP of Doumen district and related regions from 2011 to 2020
表3. 2011~2020年斗门区及相关地区人均GDP
3. 斗门区及与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3.1. 斗门区城市品质现状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斗门区目前的经济质量发展现状,借鉴任保平(2019)等学者的做法 [2] ,利用2000~2018年珠三角各市的数据,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珠三角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然后利用熵值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线形加权得到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因斗门区很多数据缺失,故以珠海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指标分析。如下表,珠海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珠三角区排名第三或第四,处于深圳市和东莞市之后,并相差较大。历年来,珠海市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但相对趋势较缓,由于广州市高速发展,珠海市的经济高质量排名被踢出第3位,位居第4位。

Table 4.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of various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表4. 珠三角各市高质量发展指数
3.2. 斗门区产业现状对比分析
3.2.1. 斗门区产业高级化指标对比分析
本文参照本文借鉴焦勇(2015)的成果,利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T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该指标不断增大,则表明产业结构处于升级状态。表5为统计的珠三角各城市2001~2020年产业高级化指标 [3] 。
从表5来看,珠海市历年的产业高级化指标在珠三角排名比较稳健,并稳居前三名,但斗门区居于后三位,说明斗门区的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Table 5. Industrial upgrading indicators for majo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from 2011 to 2020
表5. 2011~2020年珠三角主要城市产业高级化指标
3.2.2. 斗门区产业合理化指标对比分析
泰尔指数(T2)又称泰尔熵,最早由泰尔(1967)提出,多用于收入差距程度的衡量。后来干春晖等人用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本文按照干春晖(2011)的处理方式进行度量 [4] ,如公式(1)所示:
(1)
其中T2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n表示产业部门数(n = 3),i表示第i产业,Y表示总产值,Yi表示第i产业产值,L表示就业总人数,Li表示i产业就业人数。Yi/Li表示第i产业的生产率,Y/L表示总生产率。Yi/Y表示产业结构,Li/L表示就业结构。
如表6,纵向来看,斗门区泰尔系数总体变化不是太明显长期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是珠海市整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仅次于上海,说明斗门区在三区当中无疑处于较差的产业发展阶段。
从横向比较而言,斗门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说明斗门区的产业升级还有一段路可走。

Table 6. Indicators for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Doumen District and some other regions from 2010 to 2019
表6. 2010~2019年斗门区及部分其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
3.2.3. 斗门区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对比分析
对斗门区三大产业全区人口人均劳动生产率进行对比发现,斗门区可以看出斗门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整体出现上涨的趋势,但是第一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如图4。
而通过2020年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工业企业三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斗门区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连另外两区的一半都不到,说明斗门区的产业急需升级。

Figure 4. 2011~2020 total labor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for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Doumen district (Unit: yuan/person)
图4. 2011~2020年斗门区三大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单位:元/人)
3.3. 相关性分析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对珠海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回归系数分别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对珠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比较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系数的绝对值可以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更大,见表7。

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table of Zhuhai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表7. 珠海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相关性分析表
3.4. 国内外标杆城市品质提升的经验
3.4.1. 国内标杆城市品质提升的经验
广州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激发实体经济创新和提升“亩均绩效”作为导向,推动城市品质更新。另一方面,通过“亩均绩效”指标,引导要素配置体制性障碍的深度矫正。三是以城市更新和功能疏解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做优,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杨绍波,2019)提出上海要创建“共享之都”,提升共享品质 [5] 。上海的城市品质建设要统筹空间、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底线,然后人本化的去规划,主义留白和产城“生态”,注意产城共生化、产业高级化,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创新。城市品质要从要素驱动变为创新要素驱动。宁波在各种小规模的低技术含量制造业逐渐消亡的形势下,一方面要对宁波传统制造业进行积极的转型升级,挖掘传统制造业的潜力;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引进或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核心制造业,打造宁波制造业的自主品牌,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宁波提出发展制造服务业相对含金量较高的服务业来提高城市品质 [6] 。
3.4.2. 国外标杆城市品质提升的经验
欧美、伦登等城市在城市规划和更新中,重视城市历史面貌的整体保护,同时注重凸显个性和风格。美国于2012年出台“完整街道政策”,在街道设计中通过公共交通停车位置、改善照明、设置交通减速措施、设置中央岛来提高行人及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旧金山通过“步行道活化计划”,将街道步行空间重新还给步行者。大部分国外城市品质提升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规划和以人为本。
4. 对策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斗门区产业合理化指标、产业高级化指标相对其他地区不是太合理。故针对斗门的产业实际情况,根据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产业升级成功经验,针对不同产业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4.1. 第一产业的升级建议
在产业结构推进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发展现代化农业,释放农村劳动力,填补二产和三产的劳动力缺口。另外,应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改变目前农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式方法,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好的结合5G技术、物联网和互联网+等。从上面统计资料可知,斗门区渔业和农业相对发展较好,林业和畜牧业未来可以适当地引资发展,促进本区各业均衡发展。一要更新斗门生态农业园。考虑升级迈向“第六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二要升级斗门农业科技园站在珠三角区域战略和国家最新发展趋势和高度,重新审视园区的价值与机遇,寻求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协调融合。先立足农产品的基本质量、产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搞好生态 + 旅游 + 农业逆袭,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生态精品园。三促进斗门水产的升级。
4.2. 第二产业的升级建议
政府应致力于培育高精尖制造业,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要盲目的推动,应遵循市场变化的规律,以技术进步推动就业人口由一产、二产向三产自然转移。从产值贡献率来看,斗门区第二产业为斗门区的支柱产业,2018年之前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均超过50%,然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逐年提升,逐步接近第二产业。所以斗门区的重点之一仍是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斗门区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如食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家具生产等传统制造业,这不仅受限于斗门的发展历史,也受限于斗门各科研院校及一流高等院校的不足。因此,斗门一方面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积极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需要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制造业 [7] 。
4.3. 第三产业的升级建议
从2019年斗门区的规上服务业人口分布情况数据来看,斗门区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卫生、社会工作就业人口占比40%,教育占比16%,卫生、社会化工作占12%,其次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7%,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到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仅不到千分之十。说明大量人员集中在政府组织发展的第三产业,相对而言,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口相对占比较低,应注重发展此类新兴技术服务业 [8] 。
同时,提高服务业质量,谨防产业结构“虚高级化”。建议政府针对不同的服务业,进行不同的规划。在旅游方面,斗门区目前没有转化为龙头的旅游产品。珠海市具备良好的生态优势,但珠海的旅游收入在珠三角一直徘徊不前,斗门区大部分旅游产品老化,目前无龙头效应的项目,希望宋城的建设投产会带来斗门区旅游经济的腾飞。
4.4. 人才方面的建议
通过上面数据分析,斗门区人才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老龄化严重,同时,本区产业发展过程中高层人才较少,人才在分布方面也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对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政府应通过积极实施差别化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三产业所需人才的进入。
4.5. 外商投资方面的建议
外商投资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使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抑制作用 [9] (刘茂华,2021)。但是斗门区外商直接投资(FDI)出现了产业偏离,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推动斗门的城市品质提升,需进一步加大FDI引入力度。在FDI引入过程中,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经济命脉部门的,需要根据自身竞争能力和监管能力而采取渐进式开放。同时,应逐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及对外资股占比限制的放开。
总体来说,产业升级要以激发实体经济创新和提升绩效或劳动生产率作为导向,推动城市品质更新,同时要积极引入新兴产业带动区域产业未来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