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体育教学 [1] 是当前学校在教育活动系统中所不能缺少的内容,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同时成为培养中小学正确“生命价值”、终生体育运动思想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处在青春期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是建立正常生命观的关键,在这种发展阶段,学校运动教学不但具有强化体格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压力,进一步体现了学生教育、家庭、社区文化教育相互融通的特色。2007年、2017年,中央《增强中小学生身体体质的若干意见》、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校体育教学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更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大计的重中之重,对积极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有能力和负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县区的城乡学校教育等各项事业正迅速发展,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深入实施与开展中 [2] 。在一系列内部外部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相互竞争、相互支持、补偿,大力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在教学环境、生源结构上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目前更多家长青睐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从计划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时期,我国将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也就为城乡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条件。同时,青岛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又地处我国东部最具活力的平原经济圈核心地区,青岛市被誉为“东方瑞士”。长期以来,青岛市城乡经济、人文、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差距,地方学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地方优质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依然凸显。在新颁布的“双减”政策下,青岛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尤其对学校体育教学是更好的机会,也更好地发展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但同时在“双减”政策下,对一个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教育硬件、教学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市城区学校与乡村中学之间也有着很大差异,以下通过青岛市城区和乡镇中学的对比,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学校有哪些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以挑战为机遇的合理化建议。
1.2. 研究意义
虽然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很多,但目前对初中体育的研究过于宏大。给出的建议和对策大同小异,但各地区初中、乡镇、乡村体育的比较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主要是根据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情况,以及学生状况,场地设施等。同时,查找实际问题,丰富理论架构,为初中学生体育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主要思路
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体育运动动机、场地设施、师资队伍、运动氛围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普及现状,进而阻碍学校体育教学限制性因素,提出相应建议。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以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为主要调研对象。以青岛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在校生为调研对象。问卷调查的中小学校主要有:(6所城区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市第三实验中学、青岛市超银中学、青岛市嘉峪关小学校、青岛市福林小学校、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乡镇学校有4所;胶州市胶东镇小学、莱西市河头店镇宏东小学、胶南经济开发区袁家村小学、青岛市十九中学)。
在“双减”政策下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众多挑战,尤其对于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师更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青岛市中小学不同地区,主要包括城区和乡镇地区教师教学经历水平,以及学校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如何将这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将对提高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我校图书馆,检索了大量关于体育运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基本原理等方面的有关图书,做了理论梳理。得到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为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利用万方数据库等专业图书馆网络资源,检索了二零零零-二零二零年的关键词,如全国中学体育状况、中国城市高校体育状况调查、体育比较研究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1) 问卷的设计
在获取了搜级相关数据的情况下,针对本论文调研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制定“双减”的措施下,《青岛市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机遇的学生问卷》并加以发放、收集有关数据,再加以综合整理,以资料验证了调查分析的准确性,且结果很有说服力。可以更好的得出结论。
2)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在发放调查正式开始以前,向所有被调查的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说明了此次调查情况的目的,并告诉学生所有正在进行的事情都将被保密,不要对他的学业和工作产生影响不良的影响。并在研究或调查时,耐心的帮助研究人员对问题正确的回答。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对青岛市内十所中小学校三十名体育教师和三百多名中小学生一共派发了三百三十份问卷,并收回了答卷三百零二张,根据具体派发和收回的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naires for this study
表1. 本研究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Table 2. Questionnaire recovery for this study
表2. 本研究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2.2.3. 数据分析法
通过城区与乡村中学合作,对城区和乡村中学校体育运动教学情况中的学生发展基础情况、教师情况、学校体育设施、体育教学的观念、方法,和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等方面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实际调研问题中获取的数据,并在大数据分析中从总结中找出差异,从而深入地分析了其根本原因,为未来提供的指导意见和对策更具有可行性提供基础。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体育作为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二零二一年度7月24日,共产党中央政府办公室厅、国家国务院办公室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体现加快推动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 。体育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能体现综合性教育,并肩负实现了透过体育锻炼让中小学生“获得快乐、强化身体、完善性格、锤炼意志力”。毋庸置疑,体育教育快速发展要“定准位”,强化生命教育的属性,把握体育促进生存保障、提升生活质量、彰显生命意义之价值;体育教育快速发展要“把好向”,体育课程需要一体化建构与改革,体育有自身逻辑并体现着科学育人。注重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的快速发展要“掌起舵”,人人离不开体育,通过多元发掘体育运动的功能与价值,体育必将一路领航 [4] 。
“双减”政策措施的实施期盼着转“向、改变、转型”的合作。体育教学需要发展,社区、家园、校园协调促进。“双减”后,校园文化教育工作怎样转化为全面育人,社会教育机构怎样加强素质培养,教育育人主体怎样转化为持续稳定价值观,社会问题渐渐成为焦点。校园文化教育需要“健康发展第一”,但“教学第一位”思维观念根深蒂固,转向更全方位地教育育人,才能加强体育教学健康促进。社会教育机构面对变革的发展,唯有从提高分数向强素养转化,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体育素质培养贡献突出。 [5] “双减”后,社会家庭育人观念要转型,鼓励子女在校园参与各类运动,家庭体育也要成为可有可无的家庭教育工作。唯有校园、社区、家里快速走向、转化、转化形成的合力,高校才能切实重视和优化家庭体育教学,以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除“双减”政策外,教育部近日颁布《义务教学运动与保健项目国家标准(二零二二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计划将从二零二二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执行。在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基础体育教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章 [6] 。
体育超越外语成为第三主科。按照我校教学安排,从今年九月起,在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的各年级均设置了“体育与健康”必修课,占总学时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一,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从学科设置上来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类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将重点涉及基础体育技术、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体育技术,以及跨学科主题课程。我的三个课程的总目标。了解和使用体能与运动技术,掌握有关增强人类体育运动能力的卫生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法并积极进行体育课外活动,以养成优秀的运动品质 [7] 。
政策来看,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我国越来越重视了体育,这为青岛市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下面是对青岛市第三实验初级中学对学生是否了解国家体育教学政策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

Table 3.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 survey and research
表3. 体育教学政策调查研究
通过以上的政策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于体育教育这方面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证我们国家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我们国家出台的体育政策并不是很了解。
3.2.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3.2.1.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分析
1) 据调查显示,目前的青岛市体育教师中基本上以男性教师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中小学观念相对保守,与体育老师的特点有着重要联系。体育教师的工作太累,因此很多男女体育老师都无法担负教学工作,另外学校教师对孩子体育课的不注重也有一定关系,由此造成了学校男女间性别关系的严重失衡。
2)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的构成情况
优秀青年老师所占比例比较少,而中老年师所占比例很大,这对我校体育未来的教学发展可能会形成相当不好的现象,因为我校体育教学若想取得较好的发展就得重视学校内体育老师的年轻化问题,而现在看来体育老师配置很一般,可能再过几年后中年老师就会逐渐转为中老年师资,到那时候我校的体育教师也会产生老龄化问题,对我校体育的发展将非常不利,并且逐年还会产生恶性循环,因为我校的年轻人老师数量较少,又缺乏新鲜血液,对我国新课改将相对不利,同时学生最新的运动知识层次也会明显欠缺。所以学校若想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就得重视新体育人员的引进,并规范了我校内体育老师的年轻分配体系。有统计资料表明三十以上的农村体育老师占了百分之七十八,如果按照本科毕业算,从二五年参加教学工作,并一直在同一所高校上班,那么教学工作超过五年的已占了绝大部分。从中也可发现农村体育老师的工作流动性相当大。而工资待遇不对等也增加了农村体育老师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导致了不少农村体育老师没有安心的工作。
如表4,可以发现,青岛市城乡男体育老师分别占百分之六十六点七,百分之七十二点二;城区体育老师占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乡镇女体育老师占百分之十八点八。不管是城区还是乡村中学,男、女体育教师明显失衡,男老师比率超过女生;乡村中学和城区初中的女体育老师都偏少,我分析认为教育部门在招聘时候没有转变以往的观点,认为体育教师的任务和职责,男性可以更胜一筹。其次我认为体育专业女生比较少,所以导致体育教师这份职业女性要少。

Table 4. Gender survey of urban and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Qingdao
表4. 青岛市城乡体育教师性别调查情况
3.2.2.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分析
教师学位水平代表了正规高等教育的接受程度,是师资力量与教师学识水准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能够体现教师的学识理论水准与发展潜力 [8] 。
经统计分析,中专院校和大学本科教育师资仍占据很大比重,研究师资则相应较少,国家对城镇中小学校师资标准及具有普通中等学校文凭的要求均符合此规范。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批体育教师已迁出校园,造成了该校的大批体育人才流失。其主要因素是由于经济限制,在乡村中学里很难留下专业学历体育老师。而农村思想比较守旧重文体育,只注重升学率更是主要原因。但这也是学校今天工作的重点,在一些大城市,像深圳,上海等等一线城市,对体育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所以这些大城市体育老师的学历要高一些。
如表5,对青岛市城乡中小学30位体育师的学位状况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可以得知,中心城区体育教师专科及以下的学位约占百分之二十二点二,研究生学位的占百分之五十五点六,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占百分之二十二点二;而乡镇的体育老师专科及以下文凭占百分之二十五,高等院校本科生文凭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6..7%。仅此对比,乡村老师与乡镇教师之间在学历上仍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Table 5.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Qingdao
表5.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所以,乡镇中小学体育老师学历亟需提高,必须引入高学历体育教育人员,才能深入推动镇体育老师队伍建设,改善教育。
3.2.3.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安排
按照《义务教学课程试验方法》(教基[2001] 28号)明文规定的社会义务教学学习阶段体育(体育与卫生)学时占总学时的比率,即1~2年级体育课相当于一周四学时,3~6年级体育课和七负九年级运动和卫生体育课等于一周三学时 [9] 。青岛市在制定学校体育运动教学的实施规划时,应当确定学校体育运动与中学运动和卫生课程之间的周学时要求,并保证学校开足体育课。通过对青岛市中小学的调查,青岛市在这个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青岛市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每周的课时量,抓好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素质教育,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我认为青岛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保证学生的体育课课时:
1) 青岛市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2) 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
3) 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 + 基本运动技能 + 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
3.2.4. 青岛市中小学场地器材情况
对各类学校而言,体育教学工作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能缺的重要部分,日益受到学校重视。尤其是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下,对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青岛市各级学校在开发和利用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利用工作方面做出了成绩,但仍面临某些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从目前青岛市部分学校体育馆和器械资源利用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还面临工程质量不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等一批明显现实问题。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在国家大力推行“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历史条件下,要注重对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器材资源利用的合理利用,积极探索新型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更合理地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器材文化资源。
总体而言,青岛市的各类学校,不管城区学校还是乡村学校,都具有良好的校园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水平,对提高校园运动教学水平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学校整体提高了较优秀的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水平,在深入分析了当前青岛市校园体育场馆设备与器材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目前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 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根据目前青岛市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资源状况分析,尽管这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资源基本完好无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教学的需要,但目前仍面临着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由于不少学校在场馆建设和运动器材采购问题上并未将教学质量置于首位,从而导致学校场馆建设和器材资源的品质不高。在实际利用过程中,出于安全因素,以及最近在全国各地出现的“毒跑道”等事故,成为了目前-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资源品质不高的主要表现。不但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资源的正常发展与使用,同时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危害。在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利用中,最关键的是促进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发掘和利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开发的寿命,同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各个高校在进行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发掘和利用的实践中,要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2) 存在不平衡问题
青岛市的校园体育场馆设备和器材资源虽然总体状况较好,但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均衡。这个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也因此,从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考虑,大部分的乡村学校场馆设备与体育器材等资源都面临着品质不高、数量小、种类较少的问题,不少乡村学校甚至固化了最低限度的体育场馆。通过对城乡学校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体育设施方面青岛市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的结论,这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青岛市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利用,各区要做好协调努力,积极推动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资源发展。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各学校场馆和器材资源利用情况作出统一的安排和部门。
3) 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
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而言,科学开发利用究竟有多么重要,总体而言,尽管学校对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都进行了科学开发利用,但效益相对较差的利用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例如,目前,一些城市学校在体育装备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大量闲置现象,这些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把这部分的闲置资源赠送给乡村学校以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才能得到更良好的利用。各学校在进行校园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都应当将提升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效能当作首要任务,并努力提高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效益。在各级学校校园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调查老师、学校学生的需要状况,并针对学校的需要状况和未来体育发展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3.2.5. 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体育质量,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们付出更多的力量,用更专业的技术去教育学员,虽然目前,体育质量还是亟待提升,但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要尽力地去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准,教学质量,一般而言,城市要比乡村质量要高。其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城市要比乡镇发达,体育人才更愿意去城市教学,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迎来了机遇,我国政府对学校体育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基础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作出了保证。
3.2.6. 青岛市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校内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是学校现代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主要补充。运动和卫生课,是以体育课为提高中小学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目标的途径,课堂之外的体育锻炼更是不容忽视的。“健康第一”是《课程标准》的指导,《国家教育部有关保障实施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实施中小学每周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管理工作,进行了十分明确的具体的规范 [10] 。
如表6,从统计来看,青岛市第三实验中学学生每天的课外时间非常充足,活动时间在半个小时只有36人,只占了18%,活动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同学有52人占据了26%,活动时间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有112人,占据了5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市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充裕,学生可以享受自己的体育爱好,这对于发展我们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Table 6. Survey o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y time of students of Qingdao No. 3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表6. 青岛市第三实验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占课情况比较严重。青岛城市中小学校虽然基本均能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开设体育教学,但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单调,且仍然普遍存在学生挤占课堂的现象。在乡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职业较县城中学为严重的城镇,乡村初中也将建立并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
2) 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调。青岛市城乡中学的体育教师性别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调,乡村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调较县城教师更为严重。城市教师年轻结构较合理,而乡村教师队伍则中青年化;因此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在学位、职称、职后科研能力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乡镇高校教师的学历与职务亟待提升,后期研究创新能力亟需提高。在工作评价方面,城市老师的工作评价超过乡村老师。
3)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青岛城乡初中很多学校都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因为在学习动机方面对体育课的认识还不够准确,中小学生们总是片面地以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和满足升学要求为目标,而强调掌握基本运动技术和培养终身运动意识。
4) 基础设施不足。青岛市中学与乡村小学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出现明显差距。城市中学的物质条件比乡村中学好,但没有必要的室内体育场馆。县城体育设施的投入大于乡村,城镇中学领导对体育运动的关注程度不如乡村。
4.2. 建议
1) 强化体育教育观念。在中考体育教学变革的环境下,青岛市初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运动课堂教学理想。学生在运动课程中,必须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学生对于运动实施简陋、不满意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革新精神,结合自己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资源优势,创设更有利于自身的体育运动。
2)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鉴于青岛市中小学校的体育老师资源分配不平衡,城区中学教师的总体综合素质高于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同时鉴于城市体育老师性别结构情况,城市中学要加强女师资引进力度,同时改善体育老师的工资制度待遇,城市中学还要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并积极深入基层自我提高。
3)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城乡初中学校体育课有学习动机、满意度、运动技术掌握以及学校课外活动组织等问题,从如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进一步充实初中学校体育课程,以充分发挥成都地区的优势发展学校体育内涵。例如发展象棋、太极、足球、排球、柔道等运动项目,同时利用学校地理位置的优越,适当发展定向运动、轮滑、休闲登山等课外活动。其次,学校根据初级中学生理心理特点,适当设置差别化的体育考试评价内容。再次,通过安排体育教师的“倒班”方式,在学校要多安排学生课余时间的情况下,开展指导培训。
4) 増加体育经费,完善体育物质条件。领导重要性程度决定着其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青岛部分高校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研究表明,青岛市政府应该针对各高校特点脱颖而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青岛地区城市和乡村高校的软硬件能力,实现区域制。
致谢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最后,当然要感谢一直默默努力的自己,曾经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子,无数个自我治愈的瞬间,无数个为自己加油鼓劲的时刻,一直努力热烈。
寥寥数语,难诉衷肠。总之,感谢所有评阅我拙文的各位老师。
在这生活学习中给子过我微笑的人。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默默阅读全文已不陌生的字符,内心感慨颇多,希望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行文终有收笔时,执笔至此,思绪万千,感恩所有的经历,感谢所有的遇见。
附录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青岛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的大四学生,为深入调查“双减”背景下,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特精心设计了此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获信息仅用于调查研究,请放心填写。
1. 你的性别:
男( ) 女( )
2. 你是否愿意主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是( ) 否( )
3. 你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
每周三次以上( ) 每周一至两次( )
0次( ) 每年低于十次( ) 每月一至三次( )
4. 你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篮球( ) 足球( ) 排球( ) 网球( ) 乒乓球( ) 羽毛球( ) 跑步( ) 游泳( ) 健美操( )
瑜伽( ) 跳绳( ) 跆拳道( ) 武术( ) 太极拳( ) 其他( )
5. 你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
30分钟以下( ) 31~60分钟( ) 61~90分钟( ) 90分钟以上( )
6. 你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后身体的状态:
无感觉( ) 微微出汗( ) 中等出汗( ) 大汗淋漓( )
7. 你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是什么组织形式:
自己( ) 和朋友、同学( ) 专业老师指导( ) 俱乐部( ) 社团( ) 其他( )
8. 制约你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什么:
懒、怕累( ) 缺乏场地( ) 没兴趣( ) 上网时间过多( ) 洗澡麻烦( ) 没人陪伴( )
学业压力重( ) 缺乏指导老师( )
9. 你对“双减”政策了解多少:
非常了解( ) 了解一些( ) 不了解( )
10. 你认为一周的体育活动时间能否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
能( ) 不能( )
11. 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是否存在?
严重存在( ) 偶尔存在( ) 不存在( )
12. 你对青岛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