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V什么N不N”作为一个常用的口语表达式,经常出现在对话语境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否定评价。“V什么N”在口语对话中多为反诘语气,是说话人用来反驳听话人的话语表达。非对举的“N不N”常和其他成分共同构成表达式,吴硕官列出了四种含有非对举非并列的“N不N”的表达式,分别探讨它们的基本义及相关特性 [1] (p. 14)。“V什么N不N”从构成上看,由“V什么N”和“N不N”组成。前人对构式“V什么N不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义上,本文将从构式的角度探索其构式义及其成因、语境适切度和语用话语功能等。
“V什么N不N”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功能无法完全从其组成部分“V什么N”和“N不N”推出,Goldberg认为,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构式表达了某个构式义 [2] 。该构式主要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物的主观否定评价,并伴随着反诘或委婉的语气。在解析构式语块和构式义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说明该构式的语境适切度 [3] 。所以本文还将说明其语境适切度,剖析构式的语用话语功能。文中的所有语料均来自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
2. 构式及构式义解析
“V什么N不N”表达的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某事物的主观否定评价,并伴随着反诘或委婉的语气。如:
① “我也就是说说,你倒说个没完了。不过你说得对,到了这时候,还说什么志气不志气!谁有志气?有志气顶他妈屁用,管他妈嫁给谁,咱只管每天有班车坐。”(刘震云《一地鸡毛》)
② 柔嘉冷笑道:“你跟你父亲的头脑都是几千年前的古董,亏你还是个留学生。”鸿渐也冷笑道:“你懂什么古董不古董!我告诉你,我父亲的意见在外国时得很呢,你吃的亏就是没留过学。(钱钟书《围城》)
例①中的“说什么志气不志气”表达的是说话人主观否认“有志气”,从之后的“谁有志气?”能进一步体会到说话人的反诘语气。从②的“懂什么古董不古董”中看出,说话人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对方“不懂古董”,但又不想如此直接,于是采用“V什么N不N”的表达方式,委婉地表达否定。
2.1. 构式中的“V什么N”
在BCC语料库收集整理了相关语料后发现:构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大多为[+言说]、[+抽象]、[+存现],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音节动词是“说”、“懂”、“有”,双音节动词是“明白”、“知道”等。而名词则没有限制,“什么N不N”中的N是开放的,各种语义类型的名词都能进入 [4] (p. 8)。实际上,在动宾的搭配上,构式“V什么N不N”中的“V什么N”表达的一般都是否定义,都有对应的肯定形式“VN”表达,如:
说什么志气不志气——说什么志气(不说志气)——说志气
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有什么面子(没有面子)——有面子
谈什么责任不责任——谈什么责任(不谈责任)——谈责任
管什么鹦鹉不鹦鹉——管什么鹦鹉(不管鹦鹉)——管鹦鹉
讲求什么语法不语法——讲求什么语法(不讲求语法)——讲求语法
卖弄什么天机不天机——卖弄什么天机(不卖弄天机)——卖弄天机
对于名词的无限制性,钟应春提出:是“什么”这个代词的特殊替代功能促使“什么N不N”的广泛使用 [4] (p. 24)。本文在此基础上,还认为“什么”赋予了构式“V什么N不N”主要的否定义和主观语气。
疑问标记不负载疑问信息,或是不能很好地负载疑问信息,这称为疑问标记的衰变功能 [5] 。那么“V什么N不N”中的“什么”即表现了其疑问标记功能的丧失。姜炜、石毓智进一步指出,动宾短语之间用“什么”来表示实现否定 [6] 。但如果在构式的动词前添加上否定词“不/没”,“什么”表示的则不一定是现实否定,而是未实现的否定,具体表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消极判断。
2.2. 构式中的“N不N”
吴硕官将“N不N”划分成两大类,单独出现的“N不N”中,N多项并列,一般用于贬义;不单独出现的“N不N”,必须与其他的成分构成新的表达式 [1] (p. 15)。宗守云认为,非对举的“N不N”是联合式,即可以划分为“N”和“不N” [7] 。钟应春对“N不N”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 [4] (p. 11),运用了邢福义的“句管控”理论 [8] ,认为只有把格式“N不N”放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释。钟应春还指出了在非对举格式中,“不N”是羡余成分 [4] (p. 16),去留与否不影响原句的语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V什么N不N”中“N不N”在语用语气上的特点,发现“不N”虽然可以去掉,不影响语义,但是“不N”在语气强调上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来看例子:
③ 玉芬道:“还是那句话,从前你若是和老七感情好,一帆风顺地向前做去,当然有圆满的结果。所以我刚才说你从前办的法子不对,你又要和我名正言顺地谈什么人格不人格!”(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③中“谈什么人格不人格”中的“不人格”可以去掉,变成“谈什么人格”,即表达玉芬对听话人(秀珠)观点的不认同。但是加上“不人格”更突显了说话人要表达的话题焦点,即“人格”。所以“不N”虽不影响语义,但能突显焦点,进一步起到强调作用。
2.3. “V什么N不N”构式义解析
“V什么N不N”在语用中表达的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某事物的主观否定评价,同时伴随着说话人的反诘或委婉语气。“V什么N”在一般的表达中可以是询问、反对,“N不N”更要分为对举和非对举的情况,而且这两种情况大不相同。“V什么N不N”的构式义无法从“V什么N”和“N不N”两者中单独推测出。“V什么N不N”否定义主要来源于“什么”的非疑问功能。整个构式表现出的反诘、委婉语气与对话语境密切相关。对话双方针对同一件事进行讨论时,驳斥方为表达否定消极态度时会采用该构式。
④ 兄长沈绿村走了过来,看见妹妹,皱了皱眉头,悄悄对着她耳朵说:“别那么爱凑热闹,我对别人都说你是来走老戚的。万一不成功,我没有退路,你还有退路。”“不成功,便成仁!还说什么退路不退路!”寄客把开了锋的匕首递给绿爱,指指辫子,说:“替我割了!”(王旭峰《茶人三部曲》)
例④中“说什么退路不退路”是说话人(寄客)对兄长(沈绿村)说的话的否定,认为“没有退路”,“什么”赋予了否定和反诘意味,而“退路不退路”进一步强调了说话人否定的重点。
3. 构式的适切语境及语用话语功能
分析“V什么N不N”的语料后发现,该构式常出现在对话语境中,尤其是在对方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表达主观态度时,说话人对其观点进行否定,但并不是直接的否定,而是利用该构式进行间接甚至委婉的否定。一般情况下还体现出了反诘意味,此时的反诘同样是语气轻量的反诘,这与“什么”和“不N”的作用密不可分。
3.1. 构式的适切语境
“V什么N不N”出现之前一定出现了显性或者隐性的N,即对方引出了讨论的话题,说话人才表达出对N的主观否定态度,所以在语境中,“V什么N不N”不可能单独出现在对话的开头,只能出现在后续的接话中。
⑤ 乌天云道:“关大哥说话老是夹枪带棒,你说人家没有面子,是金厅长没有面子,还是姑娘没有面子呢?”金厅长站在一边,脸上红将起来,笑着叫了自己的名字说道:“佩书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正说着,那四个清倌,也和领家商量好了,重进饭厅,脸上都是断红双晕,喜气洋洋。(张恨水《春明外史》)
⑤中金厅长说到“佩书有什么面子不面子”之前,乌天云已经抛出了一个关于“面子”的话题,此时的乌天云用的是选择问句,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所以金厅长说的“佩书有什么面子不面子”在表达否定“佩书有面子”的基础上更多地透露出一种委婉义,因为没有所需要反驳的具体对象,而只需要表明自己的否定态度即可,但出于礼貌原则 [9] ,采用“V什么N不N”形式来表达和缓的语气。
3.2. 构式的语用话语功能
3.2.1. 否定
在对话的语境中,“V什么N不N”首先发挥的是否定的话语功能,其否定义来源于“什么”。从上文中可以对比发现“V什么N不N”、“V什么N”、“不/别/没VN”及“VN”之间的联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V什么N不N”一般情况下表示否定,其前若还存在否定词,只会使否定义加深,而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例:
⑥ 燕西道:“闹来闹去,还是要闹到登报,我认为不妥。”说时,两手环抱在胸前,昂了头,只管出神。金太太道:“你打算听其自然吗?不必说什么感情不感情了,就是敷衍敷衍面子,你也应该有点表示。”(张恨水《金粉世家》)
⑦ 金太太道:“你打算听其自然吗?说什么感情不感情,就是敷衍敷衍面子,你也应该有点表示。”
例⑥中金太太说的“不必说什么感情不感情了”实际上要表达的是“不必说感情”。去掉“不必”之后,就如⑦中的“说什么感情不感情”,表达的依旧是“不说感情”,在语义上都表达了对感情的否定,即使加上了“不必”这类否定副词,那也不影响原否定义,而是会更加突显说话人表达的主观性。正如吴淑琼所认为的:在冗余否定构式中,否定词从直接表示否定的副词变为表达言者主观性的标记语 [10] 。
3.2.2. 反诘
由于疑问词“什么”在常规用法中有表示“疑问”的功能,在“V什么N不N”中,“什么”主要的功用变成了否定,是一种语义上的否定 [11] 。但在语用上,“什么”还承担了一定的反诘功能。因此,在一些语境中,“V什么N不N”在表达否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少量的反诘语气,不仅从句子表达中可以体会出来,在书面的标点符号中也可以看出,其结尾多标示问号或感叹号以显示反诘语气。
回看例①和例②,“说什么志气不志气”之前有一段话“你长志气,你以后再去坐公共汽车,没人拉你非坐班车!你调工作不也照样求人巴结人?给人送东西,还让晾到了楼道里!”这是说话人的丈夫所说的,其中提出了“志气”这一话题。说话人(妻子)为了否定丈夫的观点,增强了反诘语气,为的是抛出并强调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例②中方鸿渐说出“懂什么古董不古董”之前,柔嘉已经抛出了“古董”这个话题,即说方鸿渐和他父亲都是古董,方鸿渐为了有力地反驳柔嘉的观点,采用“V什么N不N”的表达式,一为否定,二为反诘。这两例中“V什么N不N”后都标上了感叹号,从标点符号作用的角度也能体会到此时的反诘语气。
3.2.3. 委婉
“V什么N不N”在表达否定的基础上,根据对话语境的不同,会衍生出不同的话语功能。当人们不愿意直接否定某一事物时,常常倾向性地选择在基本的否定式上增添一些不直接表达否定的词语。在语音长度上,“V什么N不N”音节个数比“不VN”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语气,使说话人话语表达更加委婉,更容易让听话人接受。彭小球、钟应春也曾指出带“不N”的“V什么N不N”语气委婉,带有调侃性质,同时口语性质加强,更有亲和力 [12] 。
⑧ 陈揖怀一看他写了这么一幅字,顾不上说他的字又更加精到,只是说:“你这是什么,不是文徵明的诗吧,它也不是个对子啊。”“我是向来不相信什么对子不对子的,先父都知道法无法。你还记得当年忘忧茶楼时的那副对子吗?谁为茶苦,其甘如养,这哪里是对子?不过《诗经》上的两句诗嘛。”(王旭峰《茶人三部曲》)
⑨ “我呀,什么时候想找他就什么时候去,他睡得梦见外婆了,我也要把他擂醒来。我不晓得什么司令不司令,我跟他在浏阳打土豪是一个班的,平起平坐,都是一个兵。”(莫应丰《将军吟》)
例⑧中的“不相信什么对子不对子的”委婉地表达了说话人“不相信对子”,以此来和缓地否定对方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这种表达委婉语气的“V什么N不N”的动词前有否定词。如例⑨中“我不晓得什么司令不司令”,说话人认为自己那时候不认识“司令”,用“V什么N不N”委婉否定对方的想法。
4. 构式成因
对话中的“V什么N不N”在形成主观否定义的过程中,主要有交互主观化和语境推理两方面推动着构式义的形成和构式本身的发展。
4.1. 交互主观化
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写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更体现在对听者/读者的“形象”、“面子”关注上 [13] 。说话人在表达“V什么N不N”时,不仅在表达对VN的否定,还有意地关注了听话人的“需求”,增加了委婉语气,因而使表达更具亲和力,照顾了听者的“面子”。
在会话中,谈话双方为了进行有效持久的对话,一定程度上需要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话本身就会产生一种交互主观性。说话人在表达“V什么N不N”之前,对方已经若隐若现地提到了N或VN,并透露出了自己的主观肯定态度,而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又要考虑到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则采用了“V什么N不N”的格式来表达。
4.2. 语境推理和词语搭配
张晓涛、邹学慧认为,疑问句表否定的用法是建立在同语境不合的基础上的 [14] 。因为“一般否定句对命题的否定是显性的”,不需要借助语境表达,而含有疑问词的否定表达需要借助语境来理解。“V什么N不N”中没有显现的否定标记,要判断它表达疑问还是否定,需要结合语境来判断。在前文的话语功能中,我们提到了在否定的基础上,该构式还有反诘和委婉的语气。在BCC语料库统计了81条相关语料后,整理出了不同的表达形式所表达的语气的倾向。

Table 1. The tendency of the tone expressed by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表1. 不同的表达形式所表达的语气的倾向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语境的影响下,说话人会增加相关的词语来强调自己的主观否定,其中更倾向用否定词 + “V什么N不N”的格式来表达委婉,更倾向用“还” + “V什么N不N”和“哪(儿)” + “V什么N不N”来表达反诘,这与否定词、“还”和“哪儿”的语义及其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5. 结论
本文探索了“V什么N不N”的构式义及其成因,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某事物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达委婉的消极评价。构式的否定义来源主要和“什么”的疑问标记功能衰变及否定功能的主观化密切相关,“不N”在大部分情况下属于羡余成分,不影响语义,但能影响语气。在“V什么N不N”前加否定词后,语义不发生变化,从冗余否定构式角度可知,否定副词从否定义转化成了说话人的主观性。构式形成过程中,交互主观性、语境推理及词语搭配等影响推动着构式义的最终形成及话语功能的实现,话语功能具体体现为否定、反诘和委婉。但对相关表达式的委婉义、反诘义缺少仔细的溯源,这亟待我们之后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