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题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2020年中国的老人抚养比19.7%1,2015年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6.34岁。学者田雪原曾说过:“21世纪是关于人口老龄化的世界。” [1] 因此,对老年人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地区自主的养老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这一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城镇地区,对农村地区养老的研究却比较少。农村地区是如何执行养老的,以及农村地区的养老的这一社会现象会引起怎样的关注和怎样的社会反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了笔者浓烈的研究兴趣。
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辅之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度访谈法是本文主要的方法。本文选取比较典型的家庭,和他们确定联系之后,走进相关的农村家庭,收集他们对养老困境的看法和自身对这种经历的叙述,本文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Y村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支撑。定性的研究方法,是作为本文研究农村地区的养老困境的主要研究方法。
2. Y村地区养老的现状
Y村目前的养老现状是家庭的家庭人员流失,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庄人员流失较多,村庄变成了空心村,人员向外流失加剧,家庭的养老的不到更好的保障,逐渐增加了Y村家庭养老的压力。Y村社区留守家庭居多,家庭的劳动力大多对外转移,家庭的留守人员加剧,劳动力外流,没有相对应的劳动力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更多的依靠老年人自身的帮助和自力的生活。Y村老年人口居多,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低,在现代快速变迁的社会生活中,Y村老年人与发展的社会脱节,很难适应现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发展。Y村老年人大多不识字,对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新兴事物不感兴趣,同时还比较抵触。不能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满足自身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需求,逐步的被时代所挑战。Y村老年人的另一养老困境是Y村基础设施缺乏保障,农村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也成为了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3. Y村地区养老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Y村地区养老的困境
3.1.1. “空心村”增大养老压力
Y村的“空心村”的主要困境是空心村子应该如何改善治理,以寻求何种方式让农村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Y村需要劳动力,但是又留不住劳动力。
“空心”二字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某个物体实际存在,但是它的内部确实空的,没有可实在存在的物体。空心村也可以定义为空着的村子,空心村主要指的村子人员稀少,人口外流,村子里没有足够数量的人,村子所需要的劳动力没有留在农村,从而导致村子土地荒芜。村子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学术界有不同的学者都有对空心村进行了概念上的定义,其外乎两种定义。一种解释可把“空心村”理解为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指的是村庄的空置的土地越来越多,村庄的房屋逐步向外修建,各种款式的小洋房逐步扩张,只留出了原来的老式比较旧版的村民楼房,没人居住,空置一旁。二是“空心村”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部分向外扩输,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和农村的地区的差距变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的快速流入,留在本村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村里只留下一些妇女、儿童和老人。
难得这段时间村子人多,前段时间村里冷清的很,人都没得好多在家。这几年情况特殊嘛,从那个病毒发生之后,好多人家泡酒的都没有办酒席嘛!这段时间好多了,上面政策允许办酒,这不,那些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村里最近热闹的很,人多热闹。我前段时间天天吃酒,忙都忙不过来哦,我们村往年都没有今年热闹哦,今年确实十分热闹。说实话,年纪大了,我就图个热闹。2
从和李叔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Y村在家人口稀少,村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村民只有到了特殊的时期才会回家,村里人口少,外出人口居多,村庄里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赚钱,留在家里的人数十分稀少,留在家里的多半都是老人和小孩,村庄变成了真切的“空心村”了。
3.1.2. “候鸟式”家庭导致赡养人员的缺失
Y村的养老困境主要表现为Y村地区的农村家庭留守家庭增剧。候鸟可以从其本质上是一种鸟儿会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方生存,同时也会随着四季的季节变化而选择合适时间回归。候鸟式家庭指的是家庭成员回家的次数较少,每年都是选择一个时期回家,然后再选择时期离开家庭,这种类型的家庭被称为候鸟式家庭。但候鸟式家庭却是农村地区家庭的大多数模式。
我不要他来看我,跑来跑去就得花钱,我这个老婆婆在屋里又不需要花钱,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种点菜,够我吃就行了。我老了,出去也是拖累他们,反而花钱多。我一个人在家的话,只要我不生些怪病,又花不了好多钱。去年啊,我运气不好,腰杆上面生了一个妞子(肿瘤),去县医院动手术花了将就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回家来看我次把就行了,我在家帮他们种点菜,回家来,就不用买菜了,可以少用点钱了。3
从与李婆婆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李婆婆是一个独居老人,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只留下她一个人在家生活。从她谈到,有一次她生病花了两个多月住院,因为一个人在家,没有及时的发现,也没人在家照料,所以才使得病情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的农村家庭则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在家。家里人员又外出就业上学,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这种形式的家庭,成为了所谓的“候鸟式家庭”。家庭需要的赡养人员缺失,难承担起赡养家庭老年人的养老义务。
3.1.3. 老人难以适应变迁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会生活快速变迁,同时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方式,我们新时代的生活习惯也很大部分依赖于新兴技术的应用,这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节约了一系列不必要的开支。但在农村地区,依然有许多新时代的“独立者”。这些“独立者”他们不借助于新兴起的技术应用于生活,而是依然沿袭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从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独立出来,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新时代的发展截然不同,依然保存在原来的形式,这一部分人故把他们称之为新时代的独立者“独立者”。老年人是这一块的主要社会成员,在农村地区这样的老年人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在新时代的发展进步下,他们的生活确实让人比较担忧。
我懂都不懂什么叫为“网课”,我也不晓得手机上要囊个(怎么)看,我拿我的手机去手机店里问,那个老板叫我买个智能手机,说我的老年手机不得行看网课。我回来和儿子们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他们就寄钱过来叫我去买个智能手机给娃儿些看网课。结果花了那么多钱买来之后,一个网课都没有看完就话费扣了几十块,老天,这个才吓人,我一个月都用不到那么多钱。我又去手机店问,结果人家说,我这个卡没得流量,叫我去开通流量要么就去买张流量卡,算了,这社会变化的太快了,讲了我又不懂,专门跑去问人家,人家还不高兴了,我才不去受那个气,不懂就不看呗,反正回学校老师又不是不教了4。
和吴叔简单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在这个圈子中被慢慢的埋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自身文化的有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快速变迁的生活只会让农村地区的老人感到力不从心,无从适应。从而在这个社会生活中成了新时代的“独立者”。他们的养老越来越困难了,在互联网时代下,老年人的养老已经变得越发复杂化了。
3.1.4. 养老基本设施缺乏保障
养老的执行,不光只有养老的承担者,同时也需要最基本的养老基础设施。养老基础设施设备不齐全,不仅会影响到养老功能的发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老年人的养老权益。
我虽然觉得呆在城里花钱,可是我还是喜欢那边的条件。家里没菜了,我就下楼去买菜,吃完饭之后,没得事,我们就可以几个老婆婆一起约起去大操坝耍,一起去跳跳广场舞呀,锻炼一下身体,还可以去看别的老人唱山歌,走棋子呀,和老年人聊天呀,反正这些都比在家里好。要是村里面修个院坝,其他时间就去跳跳广场舞,走棋,吹牛,多不安逸呢。5
农村地区的主要困境就是没有根据现有的情况建立起老年人应有的养老基本设施,从而导致社会养老功能的弱化,基本设施无法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村级领导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社会主体对老年人的关注不足,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缓慢,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的急迫需求,社会基本公共设施无法齐全,老村家庭的养老压力大,社会养老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主要困境还是养老没有基本的保障。
3.2. Y村家庭养老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家庭人员流失较大
从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添了许多的就业岗位,需要大量的岗位人员,这是推动农村地区“空心村”的经济原因。农村的青年劳动力迅速加入打工的潮流,这样的社会流动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之后,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大量闲置,形成了有房屋而无人居住的情景,剩下了很多的房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家外出半年以上的户籍户数就达到了很大的比例,就占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还没有包括那些一个家庭只出去几个人等。和李叔的谈话中也发现,村里在家的人数较少。村庄里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赚钱,留在家里的人数十分稀少。

Table 1. Statistics of registered residence of Village Y
表1. Y村户籍统计表
资料来源:Y村2020年基本情况表。
3.2.2. 家庭赡养人员缺失严重
农村家庭的压力逐步增大,经济压力和社会性压力不断上升,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在家中,家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家庭需要家庭主力的支撑,但是农村地区又留不住家庭主要劳动力,没有更高的收入,反而代价较高,不能够满足家庭的支出和家庭所需的物质基础。
从表2中可以看到,村里的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村里的家庭在外打工人数居多,留在家中的人。农村的劳动力很大部分加入了打工潮流中去。社会流动比较频繁,流动的跨地区较大。家庭的人在家等待,家里人员又外出就业上学,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这种形式的家庭,成为了所谓的“候鸟式家庭”。

Table 2. Permanent population table of Y Village
表2. Y村常住人口表
资料来源:Y村2020年基本情况表。
3.2.3. 老人接受能力弱化
老年人不会使用高科技产品,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生活年代的特殊性,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文盲,文化水平有限是造成独立于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因素。其次,经济收入也是老年人独立于新时代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剩下可支出的资金稀薄,加上老年人的由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他们的思想变得算计和保守起来,给自己的闲暇之余安排家庭的琐事,打发时间。他们现如今所生活的时代与老年人曾经所生活的条件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们不愿改变,思想有了很大的固化。
3.2.4. 老人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由于比较缓慢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收入远远不够满足本村最基本的支出,更不提农村社区的基本的养老施设建设了,这些养老的建设远不够满足本村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如表3所示,Y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村里的基本设施不完善,无法给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设施所需要的器材,没办法帮助老年人完成养老的一些基本需求。Y村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但村救助的特困人数只有九个人,村没有创办属于自己的养老机构。体育场所只有一个,农民业务文化组织没有创办。在接近几千人的Y村社区,这些基础设施确实很难满足村民们的一个基本娱乐、运动等需求。

Table 3. Infrastructure table of Y Village
表3. Y村基础设施表
资料来源:Y村2020年基本情况表。
4. Y村地区养老困境的解决策略
4.1. 发展村庄产业、留住劳动人口
空心村这一社会现象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学者们也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学者刘路恒在面对空心村问题时表示:解决空心村要完善农村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同时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建立完善的乡镇企业,完善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等,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学者王凌燕提到,解决空心村问题,可以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解决空心村问题,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导致了空心村的存在,要解决空心村问题还可以从加强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土地流转制度的改善,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这样即可以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可以进一步解放农民的思想,从而缩小城乡二元结构 [3] 。
Y村可引进支撑社区发展的产业,满足村民就业岗位。稳步发展经济减少劳动力的流失留住村民在家。在家务农达不到高效率的收入,社会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压力,可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发展相关产业,解决村民就业的困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强发挥农村家庭功能的发展,在现有的养老困境下,留住农村人口,更好的解决现有的养老困境。
4.2. 完善制度保障、呼吁社会参与
学者秦加加在面对老人的问题上,强调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的补助政策,老年人失去了经济来源,在生活和养老这一领域负担严重,老年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确实影响较深。对于补助政策可以适当提高一下金额,在社会的发展中,物价上涨,老年人养老保养的最低标准可以适当向上提升,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能力。在Y村现有养老困境的基础上,除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之后,还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慰籍,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 [4] 。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留守在家,心灵上的缺乏会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失落,老年人在心灵上得不到慰籍会影响他们在社会过程中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变迁的社会更加家中他们心灵上的欠缺。学者徐东妮提到:留守老人的解决对策要鼓励社会上的各界力量参与,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精神层面和养老的基础设施都要给予足够的社会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5] 。留守老人的养好更加需要社会给予足够的关爱,在基本的物质匮乏以后,精神层面的欠缺则会让老年人难以融入这个变迁的社会。现有的养老困境中,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但要时刻关注家中老人的变化,在给予物质补偿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让老年人适应新时代的养老模式。
4.3. 加强文化教育、勇于接受创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它也深深改变了农村传统家庭下的养老模式。学者王戈在针对的是城市社区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养老发展,但依然可以借鉴其发展思路推动农村养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适应问题。学者提到在信息技术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加大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和改善现有不足的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尝试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引进高技术人才提供专门的知道学习,改变老人的固化认知,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 [6] 。社会快速变迁,互联网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我们很难独立于互联网之外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生存充满挑战,老年人必须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打工潮”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外出务工,家庭的文化认知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也变得飞快变迁,养老的发展与传统的模式也变得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改变老年思想观念,加强对老年人的知识能力认知的培养,让老年人充分树立正确的养老观,积极适应社会的变迁,提升养老的满意度。
4.4. 加大基础投入、资源合理配置
农村地区的养老,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主体对养老发展的贡献。老年人在满足了基本的养老生存之后,就会选择特有的养老基础设施寄托养老的需求。而公共养老的基本设施的缺乏则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体验。学者董惠民谈到,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基本的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对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包括许多方面,既有国家政府的补贴投入,同时也有各类的民间组织和村集体经济 [7] 。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宣传,加大社会各个阶层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汇聚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权益。学者徐学关于养老资源的发展谈到: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资源的配置十分重要,不仅要求社会各方对养老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也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资源的分配的了解 [8] 。养老不仅仅可划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同时要更好的将两种养老模式协调起来,共同发展。在社会的养老主体中,要积极筹集资金修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推动老年人的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
5. 结语
社会的快速变迁,农村地区的养老也逐渐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农村地区养老的社会现象也迅速发展。通过对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现状调查,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空心村”增大养老压力、“候鸟式家庭”导致劳动力的缺失、老年人难以适应变迁生活和基本养老设施无保障,并对这四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家庭人口的流失和社会的快速变迁是引起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主要社会因素,并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养老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将有益于今后农村地区的养老的发展,同时有益于老年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在未来的生活中老年人将会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农村地区的养老也会更加的完善,社会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协调与进步。
NOTES
1资料来源:2021中国统计年鉴。
2资料来自与Y村村干部李叔的谈话。
3资料来源于Y村村民李婆婆的谈话。
4资料来源于Y村村民吴叔的谈话。
5资料来源于Y村村民马奶奶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