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依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13.50%,超越了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的统计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9.3%)。根据在202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我国老龄化问题会更进一步加剧。“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是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巨大现实挑战。积极地解决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是我国为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明显的压力加剧,如何确保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公平理论,着重探讨人们工作积极性与收入是否匹配的关系,他认为人们的工作努力程度会随着收入满意度的提高而增加,人们会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付出和收获,甚至和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比较。因此,一个长期运行的养老保险机制应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被其保护范围所覆盖,努力实现机会公平。经济学家马歇尔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被经济学家庇古发扬,并形成了一个重要观点:经济福利的程度受到国民总收入的影响,并且与其在社会成员中的平均分配程度相关。可以说,社会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总量以及平均分配程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因此,增加国民收入总量,推动收入分配平等化,这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优化的途径。社会保险是政府进行再分配的手段之一,这种分配不仅限于当代,也包含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分配,这种再分配应更均等、更合理,差距逐渐扩大将带来不良后果。
从现有的文献梳理可知,沈燕、邓大松(2015) [1] 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养老金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不同地区养老金差距水平非常大,并且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养老金水平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的结论;夏珺、李春根(2016) [2] 整理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制度发展与变化的四阶段,并且从各方利益冲突以及总体成本供给两方面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阻碍点,提出制度的变迁成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其中的问题焦点所在;薛惠元、郭文尧(2017) [3] 分析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更为复杂和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近年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隐性债务规模巨大、基金区域不平衡日益严重、扩面工作难度增大、养老金连年上调、费率降低等风险,为此应该建立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通过参数的改变、政策的优化来化解风险,并且可以考虑征收社会保险税;周心怡、蒋云赟(2021) [4] 以大规模人口跨地区迁移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两期异质性行为人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只有中央政府合理调整中央调剂金政策,地方政府积极提出配套措施,才能通过由跨区域人口流动带来的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的差距,达到缓解区域不平衡的效果;曹信邦、阙梦香(2021) [5] 从系统性整合的角度出发,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省际流动频率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也出现了省级不平衡的问题,对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制度进行系统性整合,防止各方为了利益博弈而导致更加不平衡;付文林、周珂(2021) [6] 从“费改税”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费改税的可行性,并且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关博、王雯(2021) [7] 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在提高统筹层次和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地方责任主体约束效应弱化、参保约束松弛、地方待遇攀比等一系列风险,要化解这一风险,可以通过两步走的战略措施,完善制度框架并深化制度改革整合;朱小玉、施文凯(2022) [8] 分析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面临新挑战与旧约束并存的现状,提出需要从基金运行与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完善预算、责任分担以及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的机制,并且积极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边恕、王子龙(2022) [9] 肯定了中央调剂金制度在初步确立职责分担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全国统筹打下了经验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再次审视,更加明确两方的责任划分,来构建全国统筹工作的推进;从国际上的研究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较早,并拥有众多理论和实际的成果,对中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美国是全球首批设立养老保险体系的国家,实行了社会保险税制度。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例如利用税收的特性,发挥其正向调整的作用。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面临日渐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保险的坚实基础正在一点点被庞大的养老需求侵蚀。因此,日本通过动态改革养老金的发放、缴费条件、运营和投资,构建了职业养老保险、国民年金和雇员年金和三层结构体系,既确保了全民的养老保险需求,也满足了不同阶层的个人需求,保障了养老制度的持续发展。然而,外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开始就实行全国统一的管理,但也有少数研究对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并实施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学界围绕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展开了较多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也包括了部分的实证研究,与此同时,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目前缺少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先运用DEMATEL方法确定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再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厘清和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和科学地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参考,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构建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梳理,筛选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Table 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overall planning o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表1.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
3.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DEMATEL-ISM方法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DEMATEL方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DEMATEL方法是进行因素分析与识别的有效方法,它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来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帮助减少系统要素的构成,简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素关系不确定的系统更为有效 [10]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是美国J·华费尔教授于1973年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建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ISM属于概念模型,它可以将模糊不清的思想和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11] 。DEMATEL方法能够在众多因素中识别出关键因素,而ISM模型则能够将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的展示,两者结合能够将复杂的因素清晰化展现。DEMATEL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直接影响矩阵M。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所研究系统的影响因素aij,即
。其次确定各因素的二元关系,常用两两比较,量化各因素之间的强弱关系。关系强弱的度量方法较多,其中最为常见采用5级标度,即0~4方法度量,见表2所示。
第二步: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N,通过归一化处理原始关系矩阵。其关键要取一个最大值作为标准,
常用的方法为:矩阵每一行求和,再取最大值,
,即
,见表3所示。

Table 3. Specification direct impact matrix
表3. 规范直接影响矩阵
第三步: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自乘,表示因素之间增加的间接影响,即
,其中I为单位矩阵,
是
的逆矩阵,见表4所示。

Table 4.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matrix T
表4. 综合影响矩阵T
第四步:综合影响矩阵加减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tij为综合影响矩阵T中的值,各行之和为影响度
,各列之和为被影响度
;中心度
;原因度
,Ri大于0为原因要素,Ri小于0为结果要素,见表5所示。

Table 5. DEMATEL calculation index value
表5. DEMATEL计算指标值
第五步:绘制中心度–原因度图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还可以对不符实际情况的计算进一步处理,见图1所示。
第六步:确定可达矩阵。首先,整体影响矩阵E为任意单个因素与自身影响相加所得,公式为:
,其中I为单位矩阵。为了更加清晰的划分层次结构,减少主观影响,在此引入阈值
,
采用统计分布的均值(
)与标准差(
)之和计算阈值,之后使用阈值对整体矩阵E中的因素进行处理后可
以的到可达矩阵K。公式为:
。
第七步:确定交集。根据可达矩阵,获得可达集合R,和先行集合Q,行与列互相到达的集合为交集
。根据交集A可以得到第一层影响因素集合L1 = {S2, S3, S4, S7, S9, S10, S11},第二层影响因素集合L2 = {S6, S8},第三层影响因素集合L3 = {S5},第四层印象因素集合L4 = {S1}。第五层印象因素集合L5 = {S12}。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Figure 1. Centrality-cause chart of national overall planning of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图1.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中心度–原因度图

Table 6. Reachable and prior and their intersection table
表6. 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及其交集表
最后根据分解可达矩阵得到的L1、L2、L3、L4、L5五个层级并绘制层级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因素之间的层次与关系,进而构建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见图2。

Figure 2.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diagra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overall planning o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图2.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图
4. DEMATEL-ISM模型结果分析
由DEMATEL方法计算得出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结果图,首先根据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分析每个因素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影响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所有影响因素中,影响度排名前三位的是S12老龄人口占比、S1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政策、S5区域不平衡,这三个因素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主要影响因素;被影响度排名前三位的是S9养老保险结余程度、S10区域发展水平、S4中央调剂金制度,这三个因素属于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
中心度可以判断影响因素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中的重要程度,中心度代表了该因素在系统中起作用的大小。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所有影响因素中,中心度排名前三位的是S9结余程度、S10区域发展水平、S7养老保险基金运营。
根据原因度大小来看,原因度大于零的是原因要素,原因度小于零的是结果要素,原因要素的特点是稳定性高,不容易被改变。结果要素的特点是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图1可知,S12老龄人口占比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极易影响其他因素的因素,S9养老保险结余程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属于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
ISM模型能够反映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并且能够厘清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所有的因素被划为五层阶梯系统,主要有三个层次: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其中老龄人口占比为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到了关键的影响作用,第二层、三层、四层为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影响因素具有间接性的影响,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区域不平衡、监管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表层影响因素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直接性影响关系,包括了养老保险完善程度等七个因素。
5. 建议与结论
本文运用DEMATEL-ISM综合分析方法,DEMATEL分析首先将众多影响因素的关系厘清,并识别了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ISM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其中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等七项因素为直接因素,这几项因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监管体制、经济发展程度、区域不平衡、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等中间层影响因素比表层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更深且有一定的约束力。而老龄人口占比这一深层次影响因素的影响是基础和深远的。通过DEMATEL-ISM综合分析方法的分析,对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推动发展。
1) 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的人口特点以及老龄人口的数量来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再分配体系,并不断健全现有的体制与现状相结合,从制度上完善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针对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的情况,可以通过灵活的延迟退休方案来缓解养老金的压力,完善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政策与法规,引导退休人员合理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于在职人员和企业,可以通过推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计划来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自身的养老规划中,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推出更多个性化的产品,来吸引年轻人购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统一化管理养老保险的经办体系,规范地方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营行为,并努力提高基金的可持续运营和使用的能力;要积极落实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国统筹发展。要缩小养老保险在各地区之间的收支差异,对水平较低的地区进行提升,对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合理调节,鼓励参保,努力提高基金的结余程度,不断优化缴费基数和比例,完善待遇计发办法。加快落实划拨部分国有资本以充实基本养老金划转国有股权到地方社保基金理事会,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分红机制。
3) 要努力保证完成县市统筹、省级统筹以及中央调剂金制度,作为改革的第一步,为后续全国统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稳步推进前一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大中央调剂金的力度,在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以及分担水平之后,完善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且加强信息互通以及信息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