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师范教育走向制度化开始,师范生教育体系便不断的发展与变革,各国重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实施,国际教师培养以开放式为主,将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分开。美国政府制订了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解决办法计划,如置换实习经历,取消规定的实习时长,以及免除特定实习要求等 [1] 。中国的师范生实践教育经过从“学徒式”和“理论–应用”模式并存到中国师范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主要采取混合式培养师范生 [2] ,自2020年疫情开始,关于师范生线上教育实践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学者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疫情期间的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各地、各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实践意见精神,并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3] 。该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地和各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 [4] 。
2020年至2022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以及新冠疫情过去后的时期,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急剧发展,师范生的教育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师范生需要适应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趋势和背景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宿迁学院等地方性高等院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师范生线上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方式及教学,然后通过对宿迁学院18、19、20和21级8个师范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实践开展的困境,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因其影响所带来的显性和潜在的困境进行量性和质性研究,以便于探究在新形势下有效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的对策,给予师范生一定的启示,促进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推动师范生教育实践机制的完善,为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围绕项目研究目标,多渠道、多方法(如CNKI、万方、超星、师范教育专题等学术文献数据库;知乎、百度文库等APP)查找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师范生教育实践机制的理念以及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采用摘要记录和做读书笔记的整理方法保存分类,利用科学的分析框架,明确分析现阶段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不足。该方法主要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访谈调查法
为了深入了解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情况,我们采用了访谈法。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并进行了8次访谈。这包括了来自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的师范专业学生、宿迁学院的教职工,以及中学教师,共计42人。
在每次访谈中,通过与受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师范生在新形势下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真实挑战。其中根据采访对象不同,访谈内容的重点也不同。如下所示:
宿迁学院师范生:
1) 你认为教育实践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是什么?
2) 你认为目前宿迁学院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教师:
1) 你认为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2)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访谈,切实了解他们对师范生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中的真实情况以及对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实践问题的看法与见解,记录他们的建议和看法,从而分析出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都方面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2.3. 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前选取宿迁学院,共874名对象通过问卷星统一发放问卷,填写结束后,分析所得数据,得出有关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问题。
2.3.1. 样本
该研究的样本(N = 874)是宿迁学院2018级、2019级、2020级、2021级8个师范专业部分师范生,就性别分布而言,样本包含了110名男性受访者和764名女性受访者。
2.3.2. 问卷数据处理
运用EXCEL、SPSS、Sea Table等分析手段认真处理分析所得数据资料,本项目获取了有关新形势下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开展的现状,通过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因疫情影响所带来的显性和潜在的困境进行量性和质性研究,探究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对策。
3.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总结得出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困境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认知、师范生教育实践知识与技能和师范生教育实践实施中外部影响。
3.1. 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信息分析
表1为基本信息统计表,由表1可知,本次被调查者中,大都数被调查师范生为女生,男生仅占比12.6%,在年级方面,2019级占比居多,为38.2%;2021级占比最少,为16%;在专业方面,汉语言师范、数学师范、音乐师范的人数占比共达到52%,而其他专业的占比在9%左右;被调查者中有占比91.5%的师范生有过教育实践经历被调查者中有800人有过教育实践经历,仅有极少部分师范生人没有过教育实践经历;有过辅导班的教育实践经历,占比44.5%,一半以上的师范生是学校安排的实践经历。据统计和对比发现,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时间短,与师范生期待的教育实践时间期望相距甚远,超过一半的示师范生期望每次教育实践时间可以延长为8~18周。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statistics table
表1. 基本信息统计表
3.2. 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现状分析
3.2.1. 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认知的困境
师范生对于教育实践存在思想认知上的偏差和不全面性。由表2可知,大部分师范生对线上实践教育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访谈中,他们提到,线上实践教育的效果并不大,不能做到认真观察并学习线上实践视频,因此往往敷衍了事。以宿迁学院为例,疫情期间线上实习的主要途径是观摩优秀老师的讲课视频。学生大多数的时间作为旁观者在观看而不是作为“主角”在实践。而且,在线下的教育实践中,学生们可以进入真实的课堂,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感受到真实的教学气氛。但是,在线上的教育实践中,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无法将自己融入到教师的角色中去。同时因为一些师范生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他们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进行线上教育实践的时候,他们没有按照安排去观看视频,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学习。根据调查,部分学生对教育实践持畏惧态度,在问及师范生为什么觉得线下教育实践是多变的、困难的时候,他们表示,他们不愿意到实践基地进行,只求掌握好理论知识。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dilemma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thought cognition
表2. 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认知的困境统计表
3.2.2. 师范生教育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困境
由表3可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范生实践知识与技能存在明显不足:第一,教学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不对等,大部分师范生表示在学校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程中并不适用于真正的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第二,师范生基本知识理论不扎实,教师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模糊,教育目标无依据,同时无法把握课堂时间,不能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甚至偶有基本知识或概念上的错误。

Table 3. The dilemma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ducation practic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表3. 师范生教育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困境统计表
3.2.3. 师范生教育实践过程中受外部影响的困境
由表4可知,师范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授课机会少、教育实践时间短、教育实践评价机制落实不全、任务繁重琐碎、教育实践资源平台有限等问题。外部因素的限制对师范生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制约和打击了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不利于师范生提高教育实践能力。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包括学校的教学安排、教育实践环节的设置、教育实践资源的配备等。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可能会打击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进程。

Table 4. Statistical table of external dilemma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表4. 师范生教育实践过程中外部的困境统计表
4. 提高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的对策
新形势下,应采用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来提高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教育实践是师范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
4.1. 增强教育实践思想认知,端正师范生教育实践态度
首先,师范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汲取经验,充分认识线上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师范生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与策略,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4] 。因此,师范生应早日进入教师角色,以一名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其次,师范生应该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如备课、批改作业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师范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还需要他们将其视为一项事业来完成。“实践性是教师教育的第一属性,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需要在职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和铸就” [5] 。因此,师范生应该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
最后,师范生应利用宝贵的教育实践机会认真观摩优秀老师的课堂并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同时,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解决疑惑,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也对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4]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 [3] 。
4.2. 调整教育实践课程结构,提升师范生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设置要按照师范生职业的发展特点,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同时也不能与教学实践相脱离,要坚持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基本要求;其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要有联系性,让师范生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6] ,建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知行统一”,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知识与技能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并重不可忽视其中一个,想要教学实践有良好的效果,必须有足够厚实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支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师范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师范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名优秀的教师自己需要很强的综合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或者有能力却没有爱岗敬业的情怀,都无法令学生信服,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师范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保证每位师范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 [6] 。第四,延长师范生教育实践时长,师范生教育实践应融入教学全过程,深入到每个学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他们的重点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要进行四个星期以上的现场观摩,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他们的重点是在教学中的实际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进行了补充。
4.3. 构建教育实践协同培养,完善师范生实践评价机制
高校应加强与教学实习院校的交流与协商,推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办学。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开展“网上教师评课” [7] 。中小学的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对师范生的模拟教学进行观察,并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将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可以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师范生教育实践平台,将师范生的模拟教学视频上传上去,各地的一线教师可以在视频下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将视频同步到各师范院校,师范生可以同步观看和学习。其次,要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评估体系,学校要与教育实践单位一起制订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估标准,在实践评估的过程中要有教育实践单位的介入,还要保证师范生教育实践评估体系的执行 [8] 。
5. 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需要和当地教育部门共同协作,勠力同心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其教育实践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高校和当地教育部门需要积极合作,共同推进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需求。
基金项目
2022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形势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困境”(202214160053Y)。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