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类型学和汉语将来时研究已经就将来时语义范畴的基本性质达成了初步共识,即将来时是情态语义和时间参照语义的复合体,可以表现出意向义、预测义和将来时间参照义(Bybee et al., 1994 [1] , Dahl, 2000 [2] ,张希、陈前瑞,2019 [3] 等)。一般认汉语将来时表达1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absolute future time reference),即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事件发生在参照点之后,如例(1)。但在实际语料考察中,经常会发现将来时表达用于指示非绝对时间参照。如例(2)处于叙述性语篇中,该句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如果以叙述时间作为说话时间看,句中“将”所指示的事件显然是发生在过去,也就是说“将”指示的是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例(3)中的“会”处于条件句结果小句中,“会”所指示的事件并非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而是以条件前句事件的实现为参照点,即“会”所指示的事件发生在条件前句事件之后;例(4)中的“要”及其所在小句是动词“感到”的宾语小句,小句中“要”所指示的事件发生在“感到”之后,如果“感到”是过去的动作,那么“要”所指示的就是过去将来时间参照,因此“要”是以其他动作事件的发生作为参照点的。
(1) 这艘客轮夜里将开往东海里一个以“海天佛国”著称的小岛。(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 此后,国营企业家们还将为自主权的全面落实抗争十多年。(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3) “……如果你不惹乱子,我不会找你麻烦。”(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 德隆集团召开最后一次高管会议,总裁唐万新感到“末日”真的要降临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汉语将来时表达的这类相对将来时间参照(relative future time reference)用法的定性,关系到将来时语义范畴本身的界定。比如,在汉语方言将来时研究中,由于方言中常以句末助词的形式表达将来时间参照义,这类句末助词的将来时用法往往来自于体意义(陈前瑞、邱德君,2021 [4] ),因此当句末助词用于表达相对时间参照下的将来时意义时,往往会被归入体范畴(陈山青,2012 [5] 、林华勇,2014 [6] 等)。邢向东(2006) [7] 认为晋语沿河方言的时制2系统是表达先事、当事和后事的关系(相对)时制系统,不以说话时间为唯一的时间参照点,这说明相对将来时与绝对将来时一样,也是一种时制概念,但邢向东(1993 [9] 、2005 [10] 、2006 [7] 、2015 [11] 、2020 [12] )在系列研究中几次调整对晋语时制系统的表述,在邢向东(2015 [11] 、2020 [12] )中又回归了“将来时”表述,把绝对时和相对时合并处理,这说明学界在将来时的时制意义分类的问题上尚未形成确定的认识。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封闭语料3中较为典型的将来时表达——时间副词“将”、助动词“会”“要”的将来时用法进行穷尽性分析,考察其将来时用法在不同时间参照下的表现,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比较其在时制意义分类方面的异同,讨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下的将来时用法是否属于将来时语义范畴,从而对将来时语义范畴的内涵产生更加明确的认识。
2. “将”“会”“要”将来时用法的时制分类情况
“将来时”语义概念是表层情态语义层次和底层时间参照语义层次的复合,二者不是割裂的,而是通过两个语义层次的互动,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用法:一般情况下将来时表达会优先表现出表层的情态语义,如意向义或预测义,当特殊条件抑制了表层情态语义的显现时,将来时表达也表现出将来时间参照义(张希、陈前瑞,2019 [3] )。“将”“会”“要”在具体语境中都可以表现出意向义、预测义和将来时间参照义,其中将来时间参照义还可以具体为计划将来时用法、过去将来时用法和过去近将来用法。语料考察发现,这些将来时用法的底层时间参照义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时制类型。
2.1. 意向义用法的时制分类
“将”“会”“要”的意向义用法可以用在绝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中,也可以用在相对时间参照语境中,其中“要”的意向义用法还可以用在过去将来时间参照语境中。
意向义用法表达主语对将来事件的意向。一般来说其所在小句的句法组配都是第一人称有生主语与自主动词搭配的陈述句,说话人与主语重合,所述事件通常都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主语具有施动性,对谓语动词所代表的事件有掌控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主语对事件的主观性,此时说话人对未来事件的意向隐含了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绝对将来时间参照,如例(5)~(7)。将来时表达的意向义用法也可以用于从属小句中,当小句作为主句动词的宾语时,如例(8) (9),小句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相当于是第一人称有生主语与自主动词的组配,因此宾语小句中的“将”表达小句主语的意向,该意向事件发生在主句动词“表示”“发誓”之后,因此是相对时间参照下的意向义用法。当小句作为条件句的结果小句时,如例(10),小句在句法上也是第一人称有生主语搭配自主动词,“将”表现出意向义,该意向事件发生在条件前句中的条件事件之后,因此也是相对时间参照下的意向义用法。
(5) “我将尽快把检验结果通知您,您好好休息吧,需要什么营养品我叫人去给你买。”(王朔《人莫予毒》)
(6) 前海军英雄怎么能当陈世美,“我会养你一辈子。”我信誓旦旦。(王朔《空中小姐》)
(7) “我以后要少进城,少来你家。”(王朔《空中小姐》)
(8) 日方首席委员西室泰三恳请温家宝总理写下来,表示他将作为传家宝珍藏。(人民日报2010年03月19日)
(9) 在安徽省统计局的办公室里编写了第一个统计系统软件,他发誓要做中国的IBM……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0) “……如果你不惹乱子,我不会找你麻烦。”(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要”的意向义用法还可以用于过去将来时语境,从小句句法组配来看这类“要”可以处于第一人称主语搭配自主动词的小句中显现出主语的意向,也可以与例(11)一样处于第三人称主语搭配自主动词的组配中,此时说话人与主语分离,“要”既可以表达说话人陈述主语的意向,也可表达说话人对主语将做某事的预测。但这类用法往往出现在叙述语境中,叙述语境本身即带有过去时间参照,“要”所指示的事件发生在过去某一参照时间之后,且在叙述语境中通过上下文可知该事件并没有真实发生,这样就取消了说话人的预测义解读而突显了意向义解读。这类“要”往往与“正”“刚”等副词共现,表现出对事件将要发生的强调,体现出一种“迫近性”的语用功能。
(11) 吴迪迎面走来,正要对我笑,没笑出来,害怕地看着我脸问:……”(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2. 预测义用法的时制分类
“将”“会”“要”的预测义用法通常只出现在绝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和相对时间参照语境中。
预测义表达说话人对事件将要发生的预测,从小句组配上来说,“将”“会”“要”典型的预测义用法出现在无生命主语搭配自主动词/有生命主语搭配非自主动词这类主语对动作事件没有掌控性的小句组配中,如例(12)~(14),通常这类预测义用法在独立小句中出现时都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表达说话人对说话时间之后将要发生的事件的预测。但将来时表达的预测义用法也可以出现在相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中,如例(15) (16)中“将”和“会”所在小句作为“确信”“预言”这类有预测、推断意味动词的宾语小句,小句所预测的事件发生在主句动词事件之后,因此“将”“会”在这里指示的是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下的预测义;又如例(17),“要”所在的小句作为条件句结果小句,所预测的事件发生在条件前句事件发生之后,因此也是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下的预测义。
(12) “大众汽车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且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3) 一个月以后,等到骨髓里的细胞达到标准,阿依努尔就会转移到移植病床。(人民日报2010年01月31日)
(14) “坏了。”我小声对方方说,“今晚要出事,咱们得马上走。你去给亚红她们打电话,叫她们也赶快出来。”(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5) 乔布斯的广告让他确信,电脑这个工具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工作的方式,而且成本将逐渐降低。(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6) 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则预言,中国加入WTO的前5年将会出现4000万人失业,严重的就业压力将迟早把这个国家压垮。(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7) 无论其他指标完成得多好,只要突破了分配给分厂、班组或个人的目标成本,工资和奖金就要受到影响。(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3. 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的时制分类
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指示事件将要在参照时间之后发生,强调时间性,通常在将来时表达的表层情态意义受到某些条件的抑制时才会显现出来。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可以细分为计划将来时用法、过去将来时用法和过去近将来用法。
“将”和“要”具有计划将来时用法,可以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相对将来时间参照,如例(18) (19)中“将”“要”所指示的事件都将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后,例(18)中“将”所指示的事件是催眠师按照其计划告知其客户即将发生的事,例(19)中“要”所在小句是说话人向听话人确认已有的婚前检查程序,即将来时表达都出现在计划性语境中,表达事件将按照计划在说话时间之后发生。例(20) (21)是“将”“要”所在小句作为“告知”“听说”这类动词的宾语小句,这类主句动词隐含着宾语事件是已经确定的计划事件,因此也是一种计划性语境,“将”“要”在此处表达事件将按照计划发生在主句动词事件之后,因此是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下的计划将来时。
(18) “再过五分钟,我将把你叫醒。”催眠师轻轻对元豹说,“……你醒来后将感到特别痛快……”(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19) “不好说……你下午要去医院婚前检查是么?”(王朔《永失我爱》)
(20) 甫抵加德满都,便被告知,代表团将受到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的接见。(人民日报2010年04月09日)
(21) 在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时,法国驻华大使对谷牧说:“听说你们要搞120个大项目,我们法国很愿意有所贡献,给我们10个行不行……”(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将”“会”“要”三者都具有过去将来时用法,即表达事件将在过去某一参照点之后发生。过去将来时用法主要出现在叙述语境中,是说话人同时也是叙述者站在对所叙述事件的全知视角下,对事件将要发生的一种陈述,这类用法中将来时表达所指示的事件都是在过去真实发生过的现实事件,因此过去将来时用法在语境中常常体现出一种“宿命感”的表达效果。如例(22) (23) (24)。
(22) 此后,国营企业家们还将为自主权的全面落实抗争十多年。(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3) 在今后的几年里还将此起彼伏地上演,一直到2004年的夏天才会有一个阶段性的了结。(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4) 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要在将近20年后的1997年才在上海打下它的第一根桩。(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将”和“要”还具有过去近将来用法,这类用法也出现在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下,表达事件在过去某一参照点之后将要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这类用法所在的小句通常可以作为后句的参照时间,如例(25)中“将”所在的小句强调的是在“张口”这件事发生之前,林一洲就自动报了喜帖子;例(26)中“要”出现在时间状语小句中,表达“斗殴”酿成之前,韩劲拉住了为首分子,将来时表达的过去近将来用法在语境中会产生一种“迫近性”的表达效果。
(25) 老婆一脸鄙夷将张口未张口,林一洲已自动报了喜帖子…… (王朔《修改后发表》)
(26) 韩劲本来没有参加同学们气不忿采取的突发行动,刚才斗殴将要酿成时,还是他拉住了为首分子(这是后来我听说的)。(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3. “将”“会”“要”将来时用法时制分类的量化分析
从上文描写可以看出,“将”“会”“要”的将来时用法虽然在整体上看,都可以分布在绝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相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和过去将来时间参照语境中,但其不同用法也对不同的时间参照表现出了倾向性。下表展现了“将”“会”“要”不同将来时用法在不同时间参照中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将”的将来时用法在整体上倾向于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但其意向义和预测义用法都更倾向于分布在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中,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更倾向于分布在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中。“会”的将来时用法更倾向于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其意向义用法较为均衡的分布在绝对将来时间参照和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中,其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只分布在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中。“要”的将来时用法较为均衡的分布在三种时间参照中,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中略微突显,但其意向义用法、预测义用法都显著倾向于分布在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中,其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则更倾向于分布在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中。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future tense uses of “Jiang”, “Hui” and “Yao” under differen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s
表1. “将”“会”“要”的将来时用法在不同时间参照下的分布
从量化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汉语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用法不仅可以用于指示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也能够用于指示以非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相对将来时间参照,甚至能够指示过去将来事件。这与传统研究中对“将来时”的认识有一些差异。
一般研究提到“将来时”往往默认是表达绝对将来时,所指示的事件是没有发生的非现实事件,但是通过本文考察可以看到,“将”“会”“要”都具有的过去将来时用法指示的是现实事件。“将”“会”“要”在将来时用法下共同表现出“指示事件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后”的时间关系。那么,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下和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下的将来时用法是不是“将来时”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将来时语义范畴的认识问题。我们想要进一步探讨:将来时语义范畴与时制分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是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的下位概念?还是包含着绝对时用法和相对时用法的上位概念?
1) 从汉语的时体特点来看。严格来说,汉语没有表达时制意义的语法范畴,即没有表达时制意义的形态变化,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无法用形态区分。宽泛的说,汉语中虽然有表达时间定位的助词、虚词等手段,如“着”“了”“过”等,但这些表达形式更加着重表示事件发生的阶段,也就是更倾向于表达“体意义”,而非“时意义”,那么汉语中对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在形态句法上的区分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从汉语时制意义的描述范畴角度来说,本文更倾向于把绝对时间参照用法和相对时间参照用法做为将来时的具体下位用法,无需将时制意义看做语法范畴,而是看做具体的语义分类,这样便于我们对汉语将来时问题的描述,也有助于对将来时语义范畴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
2) 从语言实际来看。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用法在时间参照上的分布并非以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为主。“将”的将来时用法在整体上以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为主,相对将来时间参照用法次之,过去将来时间参照用法相对较少;“会”的将来时用法整体上以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为主,绝对将来时间参照次之,过去将来时间参照用法相对较少;“要”则是三种时间参照用法分布相对均衡。如果我们把过去将来时间参照归入到宽泛的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中,就会发现,“将”“会”“要”的将来时用法都是以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为主。
以往的研究几乎不区分将来时表达的时间参照类型,往往会把“将”“会”“要”的相对时用法或绝对时用法都看做是“绝对将来时”,如巫雪如(2015) [13] ,或就将具有过去时间参照用法的将来时表达形式归入到认识情态或者体意义中。但表1的量化数据显示,将来时表达的相对时用法和过去时用法均占将来时用法的一半以上,将来时意义的相对时用法和过去时用法的共时地位不能轻易否认。从语义的角度来说,“将”“会”“要”在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和相对将来时间参照时,其意向义、预测义和计划将来时义除了因时制类型在句法形式上有所不同外,在意义内涵和句法组配的要求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基于此,我们更加倾向于把绝对时意义、相对时意义和过去时意义纳入到将来时语义范畴中,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区分。
3) 从形式表现来看。“将”“会”“要”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时主要用于独立小句,依靠小句内的句法组配来区分不同的意义类型;在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时,主要用于从属小句,依靠小句内的句法组配来区分不同的意义类型;在指示过去将来时间参照时,主要用于独立小句,依靠语篇中的时间表达、特殊句式来区分不同的意义类型。如果按照时制分类对将来时语义范畴进一步细分,可以将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的意向义、预测义、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统称为绝对将来时用法;将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的意向义、预测义、将来时间参照义称为相对将来时用法;将指示过去将来时间参照的意向义、过去将来时、过去近将来用法称为过去将来时用法,可以观察到不同时制分类下的将来时用法,在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如下表2:

Table 2. Syntactic-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s of future tense uses
表2. 将来时用法不同时制类型的句法–语篇形式表现
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因此在语篇中一般都出现在对话中,在句法上一般主语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生主语,说话人与主语重合或听话人与主语重合,能够表明一个即时对话的场景。
相对将来时间参照以非说话时间的某一时间点或事件为参照点,在句法上一般表现为从属小句用法,“将”“会”“要”所在的小句都可以作为宾语小句、条件后句,它们都以主句事件或条件前句事件作为参照点,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后。
过去将来时间参照以过去某一时间或事件为参照点,在语篇中通常表现为叙述语篇中的独立小句,与时间结构共现,这些时间结构可能是参照时间,也可能是事件将要发生所需的时间,这些时间结构一方面能够表明小句处于叙述语篇中,因为叙述者对于所叙述的时间具有全知视角,因此能够准确的说出与事件相关的时间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显性的参照时间。也可能事件本身处于时间状语结构中作为后续事件的参照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分“将”“会”“要”的将来时用法的不同时制类型,有助于更加精确的描述将来时表达的使用情况,而且不同意义类型的不同句法特点和分布情况也能够体现将来时表达的语法化程度。
4. 结论
本文对现代汉语典型将来时表达——时间副词“将”,助动词“会”和“要”的将来时用法进行了考察,三种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用法都不仅仅可以指示绝对将来时间参照,也可以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甚至过去将来时间参照。通过对三种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用法在不同时间参照下的分布频率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三种将来时表达的将来时用法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用于指示相对将来时间参照和过去将来时间参照,因此不能否认相对将来时用法和过去将来时用法的共时地位。
综合上述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应将用于相对将来时间参照语境的相对将来时用法,和用于过去将来时间参照语境的过去将来时用法也纳入将来时语义范畴。这样,汉语将来时语义范畴内部就可以从具体用法,即意向义用法、预测义用法和将来时间参照义用法(还可下分为计划将来时用法、过去将来时用法和过去近将来用法),和时制分类用法,即绝对将来时用法、相对将来时用法和过去将来时用法,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future tense category
图1. 将来时语义分类
参考文献
NOTES
1本文的将来时表达指现代汉语通用语中具有将来时间参照意义的广义语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副词“将”,助动词“会”“要”等。
2学界关于汉语是否存在时制范畴尚存争议,本文所讨论的“时制(temporality)分类”是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根据Comrie (1985) [8] 的观点,时制意义可以进一步分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本文从这一角度把“将”在具体语境中的将来时用法进一步区分为绝对将来时用法和相对将来时用法。
3本文考察的语料来自北大CCL语料库,个案“将”所考察的语料具体包括:王朔小说《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橡皮人》《人莫予毒》《千万别把我当人》《修改后发表》《枉然不供》《看上去很美》《懵然无知》《你不是一个俗人》《痴人》《许爷》;人民日报2010年1月~12月;吴晓波著《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个案“会”和“要”所考察的语料具体包括:王朔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空中小姐》《永失我爱》;人民日报2021年1月~6月,吴晓波著《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