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MIDI音乐制作,是指通过数字音频技术进行音乐创作、音频编辑和效果处理。MIDI,全称为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这项技术的发明,统一了不同厂牌乐器、合成器及相关电子音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规格和标准,标志着正式进入用计算机谱写音乐的时代。计算机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同步影响着现代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地方高校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相继在其院系开设了MIDI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然而,由于不同地方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性,因此该专业的课程名称也有些微的差别。例如,在西南民族大学该课程名称为MIDI电脑音乐(后文将统一使用MIDI音乐制作作为课程名称)。西南民族大学作为地方高校之一,拥有较强的综合教学实力以及充足的生源 [1] 。然而,该校开设MIDI音乐制作专业已有多年,却未有显著的教学成果。因此,院系也在不断努力地推进和助力MIDI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 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
现阶段,MIDI音乐制作专业隶属于音乐学理论专业方向,是只针对本科音乐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对一专业课程。该校注重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利用MIDI音乐制作技术开展音乐教学的能力,因此更注重MIDI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而非其课程的专业性。
该专业是以申请考核制对学生进行选拔。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大二下学期进行申请,通过专业考核后,方可进行为期三学期的系统学习。专业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谱例制作和单声部旋律创作。谱例制作的考核,是为检验学生是否已具备基础的软件操作能力;单声部旋律创作的考核,是为测试学生对于音乐创作的敏锐性和创意性。
3. 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现状
西南民族大学为开设MIDI音乐制作专业课程,配备了独立的MIDI音乐制作教室、配套的教学硬件设施和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其中硬件设施包含台式电脑、MIDI键盘、声卡、电容话筒、监听耳机、监听音响等;音乐制作软件包含专业打谱软件Finale、编曲软件Logic Pro X。教学设备设施的具体配置需要基于不同地方院校的自身情况做适当调整,因为不同院校之间存在地域、经费预算以及专业设置上的差异 [2] 。
依据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音乐学理论主修专业方向分为视唱练耳、MIDI音乐制作,合唱指挥、民族音乐学方向,每年共招收两名学生,按成绩排名先后顺序依次录取。因此,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从2020年至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MIDI音乐制作专业共招收三人。其中一人为2018级,两人为2019级。由于招收人数受限,因此学生作品数量的产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从而导致MIDI音乐制作专业在音乐学科中的专业影响力严重不足。
4. 地方高校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理念
1)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虽然地方高校侧重于MIDI音乐制作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对不同音乐的创编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每学期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内容,都会包含不同音乐题材和风格的创作,具体内容如下:
① 第一学期:扒带作品和改编作品各一首,风格不限。
② 第二学期:原创歌曲三首,含基础混音,风格不限。
③ 第三学期:完成不低于30秒的视频配乐、5分钟的纯音乐创作,风格不限。
以上的教学内容,会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作业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基于这个教学内容的开展,学生在三个学期内的作品创作数量可以到达至少五首歌曲、一首配乐、一首纯音乐作品。同时,作品创作的质量,也是随着音乐题材难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例如从流行乐队配置的歌曲创作到管弦乐配置的纯音乐创作。
第一学期的考核,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模仿能力。通过对歌曲的扒带和改编,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制作技术对不同音乐教材进行创编,不仅可以展示个人的专业优势,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地顺利进行 [3] 。第二学期的考核,是注重学生音乐的创作能力。通过展示原创音乐作品,会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在应聘音乐教育相关工作时的优势。第三学期的考核,是提升音乐创作能力的专业性。由于创作题材难度的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也就越多。这个阶段是为学生拓展音乐制作领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方向。
2) 注重学生音乐作品的产出
音乐作品的产出需要注重质量同时追求一定的数量。一首音乐作品的质量是检验学生创编、录音、混音、母带等技术的标准。音乐作品制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但在专业老师的引导和带领下,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作品不断地积累后,学生是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个音乐作品的制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作品产出的数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后者(数量)与前者(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在不断创作新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创作的思路和音乐制作的能力都在同步提升和进步。
3) 音乐作品的多元化推广
音乐作品的推广,即为音乐作品生命的延续。其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曝光度,还能检验作品是否顺应当下音乐市场的发展。音乐作品通常是线上、线下的推广相结合。线上推广是目前最为便捷和热门的推广方式。随着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数字音乐逐渐成为人们获取音乐的首选方式,因此在线上推广能做到辐射不同听众群体。而线下的推广方式,例如演出、音乐会等形式,听众对于音乐作品的参与感、体验感更强。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下的推广更加直观地了解听众对于作品的真实评价。但线下推广成本较高,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较多,实现起来也相对困难。
以西南民族大学2019级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们为例,该届学生在2023年通过QQ音乐平台发行了原创音乐数字专辑《INFINITE》(见图1)。专辑中共有7首曲目,均为学生的原创音乐作品,风格包含但不限于流行、电子、民族、管弦等。截止2023年10月,专辑累计播放量已达24,885次。同时,为结合线下推广,他们也发行了限量的实体专辑,并于2023年5月在西南民族大学新星剧场举办了同名专辑的原创音乐会《INFINITE》(见图2),剧场上座率高达90%。

Figure 2. The concert poster of INFINITE
图2. INFINITE音乐会海报
作品的多元化推广,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作品的曝光度,也是个人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音乐专辑和音乐会可以分别作个人作品集和实践活动,写入学生的履历,以在就业时充分展现个人的专业优势。
4) 建立跨专业的合作模式
地方院校的所开设的音乐专业中传统音乐专业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相对独立、单一。然而,这往往会导致专业之间缺乏横向的交流和联系,并不利于当下社会音乐的发展现状 [4] 。因此MIDI音乐制作专业作为新型音乐专业,更要打破专业之间的隔阂,加强与传统音乐专业的交流和合作,充分整合和融合教学资源。
在前期筹备INFINITE原创音乐会的过程中,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邀请了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的同学加入到他们原创作品的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之间学生就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与声乐表演的同学交流时,他们会提出使用何种演唱技巧会更好地诠释歌曲,从而对歌曲的人声部分进行二度创作;与器乐表演的同学交流时,他们会指出原作品中器乐演奏可能存在的演奏技巧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如此一来,通过与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密切的交流和联系,音乐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也会逐渐完善和提高。
除了学生层面的交流和合作,指导老师之间更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5] 。在这场音乐会的节目排练过程中,分别邀请了音乐系声乐、钢琴、器乐专业的老师们对不同的节目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时在彩排过程中,还邀请了院系领导对整场音乐会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如此一来,跨专业的合作不仅使专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加强了院系之间的交流。
5. 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西南民族大学MIDI音乐制作专业教学现状和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实现该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在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建设中,MIDI音乐制作专业并不属于核心课程。地方高校通常以结合自身情况为主,会对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进行会一定程度上调整。现阶段,MIDI音乐制作专业在西南民族大学的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招收人数受限,课程开设的学期较少,从而导致该专业在院校中的影响力严重不足且未能有显著的教学成果。
为有效改善当下的教学现状,教师需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并从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对MIDI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第一个方面,是注重当下MIDI音乐制作专业学生的音乐作品的产出。不仅要提高作品的质量,同时要追求一定的作品数量,做好充分的资源储备。第二个方面,是注重学生音乐作品的推广。例如制作原创音乐专辑、举办原创音乐会,这些不仅是提升专业影响力的有利手段,也是个人的专业能力优势的体现。第三个方面,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和联系。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切入,与其他音乐学科进行充分密切交流和合作,以凝聚音乐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当下科技与文化高度发展和融合的时代,MIDI音乐制作专业作为一个前沿的技术性、高度融合性、知识全面性的新型音乐学科,可以携手传统音乐学科一起,有效促进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