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在大是大非中站稳脚跟的重要课程。时政新闻作为体现时代脉搏,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体现,是当代青年学生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 。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时政新闻内容涉及面较广,时效性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将时政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中增进对国内外政治发展概况和我国大政方针的了解,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增进“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 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2.1. 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效
2.1.1. 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感兴趣程度提升
通过调研,结果表1显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之前,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喜爱程度为52.24%的同学感兴趣,44.78%的同学表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道德与法治课程,2.98%的同学表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感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之后,65.87%的同学表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感兴趣,32.14%的同学秉持“一般”的态度,仅有1.98%的同学表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感兴趣。由此可知,学校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Table 1.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表1. 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态度
2.1.2.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期望度较高
如表2所示,42.46%的学生希望每周进行一次课前时政新闻点评,39.68%的学生希望每周进行两次课前时政新闻点评,有11.51%的学生希望每月进行一次课前时政新闻点评,仅有6.35%的学生希望不进行课前时政新闻点评。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抱有较高的希望,并且有五分之二的学生更是希望经常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

Table 2. Students’ expectations on the frequency of 5-minute political news comments
表2. 学生对开展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频率的期望
2.2. 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不足
2.2.1. 部分教师对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落实不积极
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表3),仅有20.14%的教师每次都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准备工作,39.28%的教师表示自己偶尔会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准备工作,38.14%的教师在布置任务后由学生自由发挥完成活动,2.44%的教师常常忘记布置活动准备工作。由于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详细的强调播报时政新闻时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落实该项活动的细则,学生在播报时对自己准备的时政新闻内容不熟悉,出现卡顿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今天由自己进行时政播报而没有做任何准备,导致活动占用的时间过长,课程环节被扰乱,当天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Table 3.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5-minute comments on current political news
表3. 教师对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实施情况
2.2.2. 部分教师对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反馈过于浅显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表4),59.27%的老师表示在学生结束5分钟时政新闻播报后自己常常从某个方面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36.28%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采用的点评方式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点评,而4.45%的教师为节约时间,基本不对学生的5分钟时政播报进行点评。学生进行时政新闻点评播报后,绝大部分教师虽然会当场给予反馈,但是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仅从“声音红亮度”、“内容完整度”等方面进行浅显的评价,而很少对学生准备的时政热点本身进行深度评析,更没有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点评方式抑制了学生参与的5分钟时政播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活动的新鲜感,较少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准备下一次的播报,使得该活动的持续性不够强。

Table 4. Teachers’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fter 5 minutes of political news activities
表4. 教师对学生开展5分钟时政新闻活动后的评价情况
2.2.3. 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全员参与度积极性有待提升
如表5所示,40.46%的学生表示无论是否轮到自己进行播报,每次都积极参与,41.68%的同学表示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才会认真听,偶尔会参与5分钟时政播报活动,13.51%的同学表示自己不太参与5分钟时政播报活动,4.35%的同学表示不参与5分钟时政播报活动。在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中还发现,学生虽然对道德与法治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抱有较高期望,希望该活动能够多多开展,但许多学生都秉持着看热闹的态度参与该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在他人进行时政新闻播报时在座位上走神或是与他人聊天,少部分同学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很少参与到活动中,比较喜欢看其他同学的播报。

Table 5.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a 5-minute political news comment activity in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
表5.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参加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情况
3. 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1. 教师对待活动的重要性认知不充分
由于初中阶段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标教学要求较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常常感到课时不足,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秉承着应试教育思维,常常抓紧时间讲重难点,争分夺秒给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提分数,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系统的知识,但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教师由于忙于工作忘记布置、课时紧张取消活动等原因没能坚持开展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在访谈中部分教师表示时政新闻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能力较弱无法顺利开展该活动,这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判定学生无法完成活动。还有部分教师依然坚持唯分数论,认为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提分效果不如多写几道题,没有认识到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在贯彻党的方针、拓展学生视野、夯实学生时政基础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3.2. 教师的评价理念较为滞后
在评价语言上,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习惯于“好”与“不好”两个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没有就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进行深究,没有认识到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认识都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部分教师认为这样的评价节约了时间,简化评价流程,省下更多的时间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然而这些笼统而千篇一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希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播报活动时没有充分调动在场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仅凭自身完成了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得到的信息较少,对后续改进措施感到迷茫,导致学生难以提升。在评价内容上,依旧坚持应试教育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生活动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活动开始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进步和活动结束的提升方面的评价。
3.3. 时政新闻理论性强,学生准备难度较大
时政热点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载体,是特定时间内国内外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内容的重要体现 [2] ,其范围较广、内涵较为丰富,理论性较强。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时政新闻相关的练习题是他们在日常练习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析能力还不够强,对于较为理论化的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对初中学生而言,独立寻找时政热点并且进行理解和解读,最后进行播报有一定难度。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此类活动,部分学生甚至无法理解什么是时政热点以及去哪里寻找时政热点,对如何整理、如何展示更是一窍不通,在活动准备过程中较为吃力,这一进步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4.1. 端正教学态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实效性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3]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只有端正态度,率先重视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认真布置活动准备工作,积极协助学生完成时政新闻的选取、播报等工作,为学生树立起榜样,使学生明确活动的整个流程,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进行时政播报的重视程度。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告知学生如何收集新闻,主要收集哪些方面的新闻,包括查找新闻来源、新闻的时效性等;其次是制作PPT的要求,包括幻灯片的页数,内容等等。在学生完成活动准备之后,教师需要收集并批改学生每一次的课前五分钟时政新闻播报素材和点评的内容,仔细检查是否为时政热点、是否与课本知识有联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并主动联系学生,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初中道法课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每一次展示都有意义,使每一位参与展示的同学都得到重视并且在活动参与中有所收获,并满怀期待更加积极的准备下一次的展示,才能充分实现该活动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目标,充分体现初中道法课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实效性。
4.2. 革新评价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充盈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学生发散式求知需求、探究式过程参与和批判式接受心理 [4]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革新理念提升自身素养,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培训活动,邀请地区名师到校进行指导,丰富本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改革方案或阅读教育学类书籍,树立新的评价观念,坚持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估。例如在学生结束播报活动后,教师可以从材料收集过程、内容与教材的衔接度、学生的表现力、逻辑的严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全方位的评价,评价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批评,也不能一味的表扬,既要指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对其优点进行肯定,更要说明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使得学生在一次次肯定和殷切期望在增强对活动的热情,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性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淡化现有的甄别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融入到教学中 [5] 。因此教师在评价中要给予学生同等的重视,不能因为某位学生表现得不够优秀就简化对其的评价,在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中,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排名,以平等的姿态邀请每一位学生参与展示活动和评价活动,破除原本仅有教师进行点评的弊端,让没有能够上台展示的学生在点评他人的播报中融入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充实感。
4.3.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5分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的趣味性
丰富活动形式是提升活动吸引力的重要方式。针对时政热点理论性较强,学生接触较少的问题,除了目前最常用的学生以ppt的形式上台播报时政的形式之外,还可以采取更为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时政热点中选择最适合该生实际情况的热点并帮助学生制定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例如某位同学热衷于参加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协助他选择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全国首届学青会开幕式等体育类时政热点进行分享播报,播报结束后该生还可以充当出题老师说一说这一时政新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哪一个知识点相关,并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相关题目随机提问台下的同学,以此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