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虞永平曾说过“园本课程就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21世纪以来,幼儿园办园特色一直风靡于我国各级层次的幼儿园当中。在特色办园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开发自然也被格外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过度追求特色,忽略了“园本”课程的真正内涵;园本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零散;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够充分;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足,能力不够。就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Abstract:
Yu Yongping once said, “The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s a curriculum constructed with the guidance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relevant policies, taking the kindergarten’s actual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as the background, the children’s actual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opular among kindergartens at all level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characteristic kindergarte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has naturally received extra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excessive pursuit of characteristics, ignoring the true connot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the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structure is single, and the content is scattered;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not sufficient; kindergarten teachers lack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幼儿园课程作为连接幼儿与教育之间的桥梁,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纲要》中也对幼儿园课程建设作了一系列的要求,旨在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撑,足以可见课程建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幼儿园园本课程则是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孩子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在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园的教育理念、实际情况及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和开发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这包含着三层含义:园本课程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南》中课程建设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要求,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条件。其次,园本课程还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幼儿园的内外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协调各方面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园本课程还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园本课程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方面,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园的优势条件,开发各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其次,园本课程并不是外来的课程,而是在幼儿园内部逐渐形成的课程、因此,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中坚力量不仅包括园内人员,如园长、教师、保育员等,还包括园外其他人员的参与,如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1]。
2. 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首先,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在开发园本课程时需要与本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本园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如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办园历史文化等,这些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外环境,环境的文化背景如何,源于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幼儿,都将会影响园本课程内容的取向。如幼儿园的地理位置接近大海,幼儿园可以利用“海洋”元素来开展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若比较接近森林,“森林”就成为开发园本课程的宝贵资源。同时,若幼儿园的历史越悠久,文化底蕴就越丰厚,相应地园本课程资源也会更加丰富。其次,还要考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状况,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关键。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建设与开发园本课程是必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支撑点,同时还需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最后,还要考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对于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是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否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等。总而言之,在开发园本课程时,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合适的园本课程主题,开发富有实效的园本课程。
2) 生活化原则。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于认知与经验的获得需要直接感知得到,如亲自看一看、摸一摸等。这就要求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应贴近幼儿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对幼儿生活的重视,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幼儿生活的一般理解上,而是要将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途径,无论是从教育观念层面还是教育行为层面,幼儿的生活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都应该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生活化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还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还应该兼顾社会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幼儿生活全面性的特征,适应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总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只有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了解的人和事,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有价值的发展。
3) 主体性原则。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开发课程时不仅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要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落脚点与出发点,这样才能确保园本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开发园本课程过程中,应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内容,设计的图片与视频也应该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活动过程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点和随机事件所隐含的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生成与开发园本课程的资源。之外,坚持主体性原则,也有利于确保教师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关注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灵活地运用园本课程资源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 过度追求特色,忽略了“园本”课程开发的真正内涵
“以特色求发展”这一理念在幼儿园当中盛行,部分幼儿园会将“特色课程”与“园本”课程混淆,一味地去追求课程的特色,凸显课程的与众不同,而忽略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特色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自身的优势及办学理念等,开展的一系列独具特色,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色课程”是建立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如某一幼儿园本身音乐领域方面的课程做得比较好,那么这个方向就成为本园优势所在,可以借用这个优势来开展音乐相关的园本课程。于是其他幼儿园便纷纷效仿,开展具有艺术特色的园本课程,但却并未考虑这一领域是否为本园的优势所在,忽略了园本课程应该要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忽视了课程开发以幼儿发展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很多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将“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课题研究”“编写教材”等比较有难度的内容,再加上幼儿教师自身还要教学的负担,这就导致园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园将园本课程都看作是“特长课程”以及“本土课程”等,这些观点其实都不够准确。园本课程虽然要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园本课程就等同于特色课程。园本课程还必须要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发展的需要[2]。
2) 园本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零散
其一,从园本课程开发资源来看,一方面,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教材资源,又包括非教材资源,但大多数园本课程开发者考虑到教材资源有简单、易得等优势,更多地是把开发的重点放在教材资源上。另一方面,因为园本课程是建立在幼儿园实际情况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大多数园本课程开发者所利用的资源大多数来自幼儿园内部,并未充分利用一些社会性课程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等来助力课程开发。其次,从园本课程开发内容上看,一般来说,园本课程的开发应该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系统,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领域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园长与教师在开发课程时更多地将五大领域割裂开来,重视各个领域的课程资源开发,忽视各领域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与整合,并且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距较远。最后从园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园本课程时因欠缺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支撑,导致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系统体系,会出现一些“东拼西凑”的情况,从而使得课程目标、内容等比较零散。还有些幼儿园为了招生需要,甚至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监督与检查,会将课程进行简单的“贴牌”等。
3) 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虽然当前幼儿园十分倡导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但这种开发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充分地去挖掘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开发的理论陈旧,不符合现代教育实践,个人开发内容和园本课程思想脱节不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况且开发的形式单调,没有采取相应的分类措施。有些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在解决问题时,忽视了把几个不同群体的幼儿教师选择课程模块进行重组;对幼儿的需求变化没有建立长期开发机制。致使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没有一定的针对性。
4) 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弱,缺乏必要支持
首先,从幼儿园角度来看,没有形成对课程开发的完善体系与奖励机制,没有一定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支持,无法营造开发园本课程的良好氛围,也无法为幼儿教师开发园本课程提供一定的条件。其次,从园长角度来看,园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幼儿园园长应该具备相关的经验与能力,能够起到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引领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园长并不清楚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及理念,这就导致了很多盲目追求“理论前沿”“国际视野”的现象出现[3],不能没能将园本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可能使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脱离原本的方向,扰乱本身的课程体系,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难度与负担。最后,从幼儿教师角度来看,他们课程开发意识较弱,对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还不高。他们本能地认为课程开发应该是由专门的教育专家或者科研人员来完成,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从而也就降低了他们参与到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他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也较弱,无法更好地将园本课程理念内容融入教学实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4]。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都在面临着专业化程度欠缺的处境,无法支撑他们开发课程。如很多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理解不清,这就可能导致在开发具体的课程时丢失了大方向与大目标,再者若教师对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果。特别是对“家长资源”的选择与挖掘,很多教师仍然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未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
4. 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 完善园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保障
一方面,园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每一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但仍有部分园本课程质量不达标,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一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伪园本课程”的产生,地方各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监管与管理,如可成立一些专门的课程领导小组,不仅起到监督作用,保证各幼儿园的课程符合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还能够对一些理论不足、资源缺乏的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协助。另一方面,幼儿园应该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开发,并设置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开展相应的工作。
2) 提高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内涵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主动性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实践者,要想做好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提升幼儿园课程开发能力是关键。首先,幼儿园要定期开展一些有关的培训与讲座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参与集体的谈论与学习,发表和分享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升个人理论知识水平,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对课程建设与开发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一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位甚至某几位老师的事情,而是幼儿园所有人员共同为之努力的事情,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要有园长、幼儿教师等人的参与,还应该要联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幼儿,共同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
3) 合理开发社会性课程资源,整合五大领域教育资源
一方面,幼儿园不仅仅要关注到教材资源,还应该要开发些非教材性资源。比如说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这不仅为园本课程开发注入了新的力量,还能够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园合作。另一方面,在开发园本课程,要能够促进五大领域之间的整合,使得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个较为完成的园本课程系统。
4)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发幼儿园课程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阶段,以游戏、一日生活等为载体,使其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学习体验更加真实丰富,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 结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园本课程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园本课程能得以开展与实施的基础与前提,是幼儿园教育特色的表现,更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以及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要重视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