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在《辞海》中,作业设计指的是:确定作业的内容、类型、形式、完成要求和批改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相结合所形成的。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形成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也要联系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设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其发展的作业。因此,作业设计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之一,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绩。“高质量作业设计”是作为“双减”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出现的,政策中明确提出坚决杜绝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鼓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灵活性的作业。同时,上海市教委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出台了《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指南中强调了作业设计质量是高质量的体现,教师要科学设计、规范设计,要明确设计质量标准。
1.1.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早在2010年国家就教育改革问题发布了相关文件,文件中明确将“减负”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要提高质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等课业负担。近年,国家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印发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依据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情对作业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指南,帮助英语教师设计高质量作业。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究“双减”政策下高质量作业的设计,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1.2.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1]中提到,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情境,也要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设计作业给学生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且课标中还提到,英语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础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学习活动全面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并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而作业设计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需要提高对其的关注,要通过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内的新授知识来加深理解和运用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也能得到有效的延伸。
1.3. 基于英语学习的需要
作为一门非母语的第二外语,英语是一门需要保持长期积累和练习以发展语言能力的学科,良好的作业设计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英语课堂学习,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教学成果,从而调整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作业设计也是进行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校外学习情况,只有与学生保持沟通与联系,才能综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当下学习情况的作业。根据国家“双减”的要求,7~9年级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需要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门学科的作业,对教师俨然是一个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高质量作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不减质的前提下,提高英语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作业设计依据和挑战
2.1. 理论依据:遵循课程标准的指引
课程标准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权威理论支撑,是教师理解教学目标和教材,进行导学、导教以及导评的准绳[2]。此外,课程标准也为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技能培养设计作业提供参考,保证了作业的科学性和适宜性[3],能够使作业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切,与学生的能力提高及素养发展同步。一方面,从现有政策出发,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作业设计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4],以此保障作业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从其特点来看,课程标准作为学科与学段划分、教学内容制定的依据,阐明了各阶段学生须达到的具体目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清晰的导向作用,为作业设计提供了理论与逻辑上的目标参照点。因此,基于基础政策导向与课程标准自身特点,以课程标准为理论支撑开展作业设计,是当下确保作业科学合理的必然要求。
2.2. 现实依据:立足学生学情分析
了解学情是作业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能有效保障作业的可行性。学情分析作为教育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证自明的[5]。在教学中分析学情是为了达到“以学定教”的效果,教师可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状态及效果,提高教学针对性。此外,学生是作业练习的主体,作业为学生发展而设计,因此准确把握学情可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发挥育人本体功能。“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高质量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兴趣的创新性作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其核心在于精准分析学情,即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掌握其个性特征与共性规律,熟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为教师设计层级分明的作业寻找现实依据。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遵循认知规律及学科知识逻辑,设计科学合理、开放创新、生动有趣的作业,构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质量作业体系。
2.3. 当下挑战:有效落实教育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双减”工作有关要求,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解决部分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
根据指导意见,作业设计须基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现课程性质。教师要把握预习、课堂、周末、单元等不同学习时间(环节)的作业功能与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时间,7~9年级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校要建立作业统筹机制,平衡各学科书面作业,7~9年级控制在4科及以内。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丰富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选编质量、体现个体差异原则、加强作业批改反馈、提高作业管理水平等。各校则要设立作业每天公示制度,选用经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作业资料,研究并使用好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各学科《作业本》。学校只能要求家长协助而不能代做学生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3. 研究方法
为收集中学英语教师对作业设计素养的看法,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包括59个五点李克特量表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教师被要求指出他们对作业设计的同意程度以及作业设计实践的频率。调查问卷被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测评素养量表和作业设计量表。问卷以线上形式进行发布,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学英语教师共有115名,共收到115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调查表信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在测试对象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测试的信度越高,那么在不同情境下测试的个体能力就越倾向于一致和稳定。通常采用克隆巴赫系数来表明受试者对所有题项作答的一致性程度,系数大于0.6则说明信度高,越接近系数1.0则信度越高。如表1所示,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69,接近系数1.0,表明此问卷信度较高。
Table 1.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
可靠性统计 |
|
克隆巴赫Alpha |
项数 |
0.969 |
59 |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简而言之,效度就是要测验所基于的判断和决定是否有效,数据分析中通常以KMO值为测量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KMO值越接近1.0则表示研究变量间共同要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将问卷数据输入SPSS26.0,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KMO值为0.862,且显著概率为0.000,问卷的效度大于0.8,说明该问卷效度较高,可对此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Table 2. Validity test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2.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结果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
|
0.862 |
|
近似卡方 |
7165.741 |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
自由度 |
1711 |
|
显著性 |
0.000 |
4.2. 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问卷调查了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教师年龄、教师性别、任教年级、任教年限、任教地区等方面。从教师的性别方面来看,中学生英语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差距巨大,女教师有101名,比例高达84.9%;英语男教师只有14名,占比仅为11.8%。因此,由表3可明显看出,中学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均衡,英语作为语言学,男女教师比例不均现象较为明显。
Table 3. Gender of teachers
表3. 教师性别
性别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男 |
14 |
11.8 |
12.2 |
12.2 |
女 |
101 |
84.9 |
87.8 |
100.0 |
总计 |
115 |
96.6 |
100.0 |
|
通常教师的任教年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和经验的多少,教师的教龄越高,教师师资水平越稳定,越有利于中学生英语教学。从表4可知,在115名教师中,教师占比最多的是拥有21~25年任教年限,占总人数的22.7%。工作年限6~10年及11~15年和具有16~20年及26~10年教龄的教师占比相差不大,各为13.4%、12.6%、14.3%和16.8%。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5年、31~35年及36~40和42~45年的教师相对来说较少,各自仅占7.6%、6.7%、1.7%和0.8%。总体来看,中学英语教师的教龄较高,表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Table 4.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表4. 任教年限
任教年限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1~5年 |
9 |
7.6 |
7.8 |
7.8 |
6~10年 |
16 |
13.4 |
13.9 |
21.7 |
11~15年 |
15 |
12.6 |
13.0 |
34.8 |
16~20年 |
17 |
14.3 |
14.8 |
49.6 |
21~25年 |
27 |
22.7 |
23.5 |
73.0 |
26~30年 |
20 |
16.8 |
17.4 |
90.4 |
31~35年 |
8 |
6.7 |
7.0 |
97.4 |
36~40年 |
2 |
1.7 |
1.7 |
99.1 |
41~45年 |
1 |
0.8 |
0.9 |
100.0 |
总计 |
115 |
96.6 |
100.0 |
|
本调查还统计了问卷参与者的任教地区,任教地区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英语教师的作业设计。由表5可知,在115名英语教师里,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有47名,占比最高,是总人数的39.5%;而在乡镇和城市任教的教师人数次之,各为36名和32名,占比30.3%和26.9%。
Table 5. Teaching regions
表5. 任教地区
任教地区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城市 |
32 |
26.9 |
27.8 |
27.8 |
农村 |
47 |
39.5 |
40.9 |
68.7 |
乡镇 |
36 |
30.3 |
31.3 |
100.0 |
总计 |
115 |
96.6 |
100.0 |
|
教材是落实课程理念、体现课程性质和反映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最主要的资源。不同教材的理念和内容等会有不同的体现,这些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作业设计。见表6,经过统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教材的教师人数相差不大,各为59人和57人,占比48.8%、47.1%。而使用其他版本的教师人数最少,仅有5人,占比4.1%。人教版和外研版教材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教材,因此本研究数据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Table 6. Textbook versions
表6. 教材版本
教材版本 |
个案数 |
百分比 |
个案百分比 |
人教版 |
59 |
48.8% |
51.3% |
外研版 |
57 |
47.1% |
49.6% |
其他版本 |
5 |
4.1% |
4.3% |
总计 |
121 |
100.0% |
105.2% |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布置的便利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练习册应运而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名师面对面》、《学英语报》、《英语双语报》、《自主高校练》、和《全优方案》是中学英语教师选择用作给学生布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练习册。由表7可见,选择使用《学英语报》的英语教师人数最多,为56人,占总人数的26.8%;选择使用《名师面对面》的英语教师人数次之,为53人,占比25.4%;紧接着是选择使用《英语双语报》的教师人数,为31人,占比14.8%;选择使用其它练习的教师有27人,占比12.9%;选择使用《自主高校练》和《全优方案》的教师人数相同,都是21人,占比10.0%。
Table 7. Selection of exercise books
表7. 练习选择
练习选择 |
个案数 |
百分比 |
个案百分比 |
《名师面对面》 |
53 |
25.4% |
48.2% |
《学英语报》 |
56 |
26.8% |
50.9% |
《英语双语报》 |
31 |
14.8% |
28.2% |
《自主高校练》 |
21 |
10.0% |
19.1% |
《全优方案》 |
21 |
10.0% |
19.1% |
其它练习 |
27 |
12.9% |
24.5% |
总计 |
209 |
100.0% |
190.0% |
4.3. 教师的测评素养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英语测评持模糊的态度。具体而言,在核心素养方面,对于问题7的回答表明,问卷参与者一致认为自己不太清楚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测评学生的核心素养(M = 3.60)。关于教师会不会在英语教学中测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现象在问题8中也得到了不太肯定的回答(M = 3.72)。究其原因,可以从问题6中得到答案,教师不清楚如何在英语测评中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原则和具体路径(M = 3.53)。在项目式测评方面,对于问题9的回答表明,教师不清楚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设计项目式测评(M = 3.42)也不懂得如何在英语教学设计中设计项目式测评(问题10,M = 3.41)。在大单元测评方面,教师的回答表明他们对于大单元测评的了解比前面几项略微深刻,他们较为清楚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大单元测评的原则和方法(问题11,M = 3.74)且较容易付诸于实际(问题12,M = 3.86)。
在形成性评价方面,问卷反馈的结果为教师较为清楚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问题13,M = 3.84)且会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问题14,M = 3.89)。而在增值评价方面,得到的结果不甚理想。教师们不甚明白教学中如何实现增值评价的路径(问题15,M = 3.32)和方式(问题16,M = 3.34)。但通过教师们对问题17和问题18的回答可以知道,他们对于诊断性评价的认知更为清晰(M = 3.60),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更得心应手(M = 3.70)。而对于电子档案评价的了解(问题19,M = 3.35)和运用(问题20,M = 3.10)就有些差强人意。在表现性评价方面,教师们的认知(问题21,M = 3.34)和电子档案袋几乎相同,而使用(问题22,M = 3.54)却比电子档案袋的回答反馈要高。
教师对于如何命制跨学科试题的认知(问题23,M = 3.17)和方法(问题24,M = 3.09)也持有不确定的态度。但对于如何在英语测评中运用开放性试题的认知(问题25,M = 3.69)和方法(问题26,M = 3.67)却较为乐观。在任务的真实性方面,教师们对于如何实现测试任务的真实性(问题27,M = 3.76)和选用真实性测试任务(问题28,M = 3.73)的回答更为积极。在综合性试题方面,教师们较为同意优先选用听说读写结合的试题(问题30,M = 3.77)。
4.4. 教师的作业设计实践报告
问卷参与者对于英语测评的看法相对一致,且他们报告的做法也没有显著差异。就作业布置而言(问题41,M = 4.01),57.39%的教师表示“同意”利用现有的资料进行作业布置,这表明有一半的教师不会自己去设计更加多样化的作业。但是有67.82%的教师却一致表示会根据学生的弱项技能布置针对性的作业(问题43),这表明教师虽不会主动去设计别出心裁的作业但也不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面对问题44时,有53.04%的教师表示对于学生已掌握的技能,他们还是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这种做法不缺乏教师希望学生巩固知识且活用知识的目的在里面,表明教师们注重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的掌握。在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方面,有62.60%的教师表示“同意”,20.87%的教师表示“完全同意”。从作业设计的目的来看,有60%的教师会利用各类试卷,如历年真题考卷、毕业生模拟试卷等试卷进行作业布置。这表示在大部分的教师认识里,作业是为考试而生的辅助工具,注重的是分数,而不是培养学生真实任务的实践能力。有58.26%的教师承认总是布置机械性的作业,如背诵课文,背诵美篇美句的作业。对于综合性、实践性、大单元和项目式等作业的实践回答(M = 3.17)表明教师对于这些方式的作业设计有待提高和加强。
4.5. 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困惑
在115名教师中,有75.65%的教师表示他们不经常参加作业设计的培训,有72.17%的教师表示他们不经常参加试题命制和英语教学评价的培训。有93.91%的教师表示他们希望得到英语测评的培训或者帮助,95.65%的教师表示希望得到作业设计的培训或者帮助。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师培训方面,尤其是英语测试和作业设计方面,较为欠缺。
5. 讨论
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对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持积极态度,他们对作业设计的实施存在困惑,以及在作业设计实践中遇到的挑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英语教师作业设计培训和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通常都会让学生抄写英语单词和句子,并结合各种练习题来提高实际应试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的确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也会导致学生态度不认真,甚至是互相抄袭作业的问题出现。同时,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体现出个性化特点,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很难通过做作业来提高自己,而对于学习比较差的同学来说,会因为作业太难而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引导下,教师应当适时地改革以往较为落后的作业设计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或是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由此可见,以“双减”政策为背景转变作业设计措施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控制作业任务的数量,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及时做完作业,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自信。
6.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教师们对于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对于参加作业设计和英语测评的培训的积极影响有乐观的认识,但他们对作业设计的标准和践行方式还存在困惑,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培训。
首先,“双减”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减负,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双减”政策的号召下,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其次,由于作业设计以结果为导向的性质,合理的作业设计可能需要根据实际学情和班情来决定,那么培训的内容则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异。最后,建议教育部门多组织培训关于作业设计的研讨会,鼓励中学英语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对作业设计的认识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