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Visual Analysis of School Managem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Decade Based on CiteSpace
摘要: 在当前学校教育变革的背景下,了解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管理的研究动态至关重要。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地梳理了2014年至2023年间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领域的近2700篇核心文献,揭示了学校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演变。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策略和本质是四大核心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在文献分布、合作网络和热点聚类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研究领域存在关注度不强、定量研究和本土化研究有待丰富、作者及机构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此外,结合研究现状,未来国内学校管理研究应聚焦于乡村学校师资培训、“双减”政策有效实施以及先进管理技术整合。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dynamics of school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he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combs nearly 2700 cor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school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14 to 2023, revealing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volu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rge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rategy and essence of school management are four core issues. Through the visual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ol management research in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hot spot cluster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field,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localization research to enrich the authors and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In ad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 future domestic school management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of teacher training in rural school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文章引用:刘佳慧.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8): 249-25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400

1. 引言

在校园欺凌、性侵和学生自杀等社会热点问题频发的当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学校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好的学校管理即高质量学校管理,等价于好学校,指学校管理活动在理想临近点时表现出来的聚集态,也包括接近和形成这一临界点和平衡态的动态过程([1] p. 7)。目前,学校管理正朝着这一好的态势发展。然而,学校管理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分布如何?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当下学校管理的研究趋势又如何?国际研究对我国学校管理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为了更准确掌握学校管理的研究现状,以促进学校管理研究的实践发展,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学校管理方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样本进行系统整合,以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学校管理研究方向、合作网络和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期望对后续该主题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为来源数据库,将检索范围限定为北大核心、CSSCI (含扩展版)和WOS核心合集,检索时间限定为2014~2023年。国内文献方面,以“学校管理”和“校园管理”为主题检索词,共检索到1892篇中文文献,再人工筛除重复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有效文献1667篇。国外文献方面,以“School management”和“Campus management”为主题检索词,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共检索到1047篇英文文献,人工剔除无关样本后获得相关度较高的1016篇有效文献。研究者将1667篇中文文献和1016篇英文文献的数据分别导入CiteSpace6.3.R1后,得到模块值(Q值)分别为0.8324和0.7718,均大于0.30,表示两个网络都有明显的社区结构,可以很好地划分成若干个社区且每个社区内部的节点相互之间有较强的联系。另外还得出两组数据的平均轮廓值(S值)分别为0.9571和0.9175,均接近1,这表示内部一致性高且群组间差异性大,意味着研究数据的聚类效果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将检索的有效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且根据可视化分析后的数据,按照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和时区图等指标对国内外学校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方向、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趋势这三个部分的定量分析。

3. 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发展可视化分析

3.1. 研究文献分布情况

3.1.1. 发文量基本情况

根据检索出的1667篇中文文献和1016篇英文文献可绘制出学校管理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见图1)。据2014年至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知网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但依然维持在50篇文献以上,而WOS的发文数量则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学校管理领域整体发文情况良好,并说明了国际对学校管理的关注度增加、研究者的发表趋向国外变化以及该领域全球重要性的提升。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s of core literature on “school management”

1. “学校管理”核心文献年度发文情况

3.1.2. 期刊分布分析

针对所选文献进行期刊分布分析可得国内外发表学校管理方面文章前十名期刊(见表1)。可以明显发现,国内发文最多的期刊是《教学与管理》,发文229篇,占总发文量的13.7%。研究重点是高等教育学校管理以及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以理论研究为主。国外发文最多的期刊是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发文259篇,占总发文量的25.5%。这些文章重点关注教育政策评估、师资培训和学校管理实践,以实证分析为主。从期刊的影响因子而言,影响因子最高的中文期刊与英文期刊分别发表了37篇和240篇文献。总体而言,国内期刊分布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和行政领域,国外主要集中在教师教育和心理测量领域。国内学者在学校管理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研究者应当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研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Table 1. Top 10 publishing journals

1. 发文量前10名期刊一览表

排序

中文期刊

英文期刊

刊名

影响因子

数量/篇

刊名

影响因子

数量/篇

1

《教学与管理》

0.264

229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6

259

2

《中小学管理》

0.609

184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1.2

240

3

《人民教育》

0.573

128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

214

4

《教育理论与实践》

0.823

63

Educational Researcher

8.2

213

5

《中国成人教育》

0.392

50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9

188

6

《上海教育科研》

0.541

46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4

145

7

《当代教育科学》

1.083

44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3

140

8

《教育科学研究》

1.140

40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9

96

9

《黑龙江高教研究》

1.239

37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6

94

10

《教育与职业》

1.536

32

Educational Policy

1.8

92

3.1.3.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通过绘制关键词时区图,可以显示出学校管理研究领域内核心文献或概念在2014~2023年间的演变进程,这对于追踪最新的学校管理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具有重要价值(见图2)。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可发现中英文献的研究视角均从宏观逐渐转向微观,但具体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Figure 2. Keywords time zone map

2. 关键词时区图

结合年度发文情况图(见图1),学校管理领域中文文献发展可划分为衰退和稳定至微增两个阶段。第一,衰退阶段(2014~2019年):这一阶段中文文献数量经历了一个显著下降的趋势,从高峰的284篇减少至159篇。该阶段见证了学校管理领域内对早期研究主题的深度挖掘与饱和,如“分类管理”“影响因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易于探究的主题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讨论,比如,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框架下,可以通过分类监督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路径来促进地区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和民办教育的发展[2]。在学校管理中,学校民主制度会调节校长权威领导对学校管理中民主参与的影响路径[3]。第二,稳定至微增阶段(2020~2023年):这一阶段中文文献的发文数量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到2023年时略有上升。这表明,国内学术界增加了对研究质量和创新性的关注,而不是单纯的数量输出,这也导致了发文数量的一定减少。从中文关键词时区图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研究方向,如“三全育人”“双减”“优质均衡”及“课后服务”,反映了对国内教育政策更新的适应。例如,从2019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4],到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颁布,再到2023年《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里提出义务教育要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而英文文献的发展可划分为稳步增长和快速增长两个阶段。第一,稳步增长阶段(2014~2018年):这一阶段英文文献的发文数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并指向了全球教育研究领域内广泛关注的议题——“学业成就”“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等。如,学校安全和学术期望的提升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相关[5]。第二,快速增长阶段(2019~2023年):这一阶段英文文献的发文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个趋势与全球性挑战,如疫情带来的“在线学习”“危机管理”等议题的研究变化紧密相关。这段时间的文献聚焦于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应对教育挑战并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比如,在线教学管理整体执行良好,但计划、监测和评估方面仍需改进[6];学校管理者和学习者可能不了解灾害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因此包括地理、科学、社会研究或公民教育及生活导向或技能培训等课程中应包含灾害管理内容[7]

3.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学校管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时,数据处理设定以1年为时间切片,时间跨度为2014~2023年,节点类型选择作者可以得出(见图3):中文文献作者共现图共有78个节点、1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3;英文文献作者共现图中共有58个节点、3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94。这意味着国内学者相对孤立,合作较少,而国外学者的合作紧密度较高,合作普及性更广。从生成的词频分析,国内学者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张东娇,发文9篇,重点研究校长胜任力与领导力、学校组织文化改进与发展,其中关于学校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原理和策略分析。国外学者中发文量最多的为Spillane,发文6篇,重点研究政府政策与教师和行政人员实践之间的关系、学校组织领导和变革,致力于将组织领导概念化为一种分布式的实践,其中关于学校管理的研究侧重于政策和实践变革。

Figure 3. Post author map

3. 发文作者图

3.3. 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管理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可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绘制出2014~2023年间学校管理领域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与其中介中心性,并剔除掉非关键节点(见表2)。根据表2,国内学校管理领域以宏观层面的各级管理为主,而国外学校管理领域热点关键词有“影响”“课堂管理”“认知”“专业发展”“经验”,相比国内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研究则更为聚焦。

Table 2. Top 10 keywords with the frequency and their mediation centrality

2. 频次排前10位的关键词与其中介中心性

排序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

中介中心性

频次/次

关键词

中介中心性

频次/次

1

学校管理

0.34

155

management

0.14

179

2

高校管理

0.23

124

students

0.25

108

3

学校治理

0.14

24

impact

0.1

73

4

高校

0.12

20

classroom management

0.29

62

5

教育管理

0.46

18

teachers

0.42

58

6

高等教育

0.13

18

perceptions

0.14

57

7

教师

0.17

1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0.22

39

8

中小学

0.66

15

experiences

0.33

39

9

管理

0.26

14

leadership

0.1

38

10

基础教育

0.17

14

knowledge

0.42

37

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将检索文献聚类为不同的组,可以有效揭示潜在的研究空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聚类图谱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绘制国内外前十关键词聚类表(见图4)。根据表2图4,可以将学校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凝练为学校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策略和本质四类。通过系统梳理研究热点,可以了解中外文献在学校管理四个方面研究的主要差异。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

4. 关键词聚类图

第一,学校管理的目标,主要关注学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或预期成果。关键词质量、专业能力、心理健康、成就、公平等可被归纳为学校管理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8],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地完善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宏观层面上,张东娇提出,学校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单位,需要跟随国家战略脚步,主动参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并采用演绎推理结合哲学研究范式,从多个角度深描好的学校管理的认知轮廓和行动框架([1] p. 8)。West Martin R.等研究强调,在学校质量改善系统中纳入社会情感技能测量,有助于学校和教育者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9]

第二,学校管理的组织架构,聚焦于学校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或受影响群体。关键词高校、乡村教师、大学生、校长实务、中小学、教师等可被归纳为学校管理的组织架构。1998年《高等教育法》颁布,自此以后高校管理成为高居不下的研究热点。而高校管理中大学生的参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曹辉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范围和要求,不仅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也有利于形成创新高校管理的新机制[10]。在中小学学校管理方面,许玉新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基本内涵、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11]。另外,在“撤点并校”政策背景下,中国乡村学校的有效管理和教育质量提升亦成为重要议题。容中逵提出将乡镇中心学校建设成为“一体四统一”的乡村学校管理机构以解决权责不明、师资分配不均等管理问题[12]。国外学者Grissom等研究强调了校长对于学生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上,还包括教师满意度、学生出勤率和减少不良纪律等方面[13]。并且Maral等研究提出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学校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冲突,而交易型和自由放任型领导风格的学校管理者则反之[14]。而Goldhaber等研究揭示出需要采取行动来缩小教师质量差距,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术成功[15]

第三,学校管理的策略,主要关注实施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关键词委托管理、分类管理、学校文化、信息技术、产教融合、赋权增能、大数据可被归纳为学校管理的策略。马随成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出学校管理需要实现的两重转变,即由制度管理转变为人本管理和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并指出了包括强化管理评价、改革管理形式、加强党建支撑等路径[16]。同时,张东娇等通过对北京市106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实地调查,提出管理标准化建设应持续化、运用专业方法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分类分层教师培训等建议[17]。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普遍认为技术变革对学校管理有重大影响,管理者和教师需要更多培训以适应技术的使用,而技术在学校的实际运用还存在不足[18]。楚江亭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重视动态的操作过程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涉及的技术有社区环境的PEST认识、学校现状的SWOT分析等[19]。同时,有学者(Min)通过利用Apache Spark、Apache Hive和SPSS等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质量的评估模型,为评估学校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20]

第四,学校管理的本质,主要涵盖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属性或核心特征。关键词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协同创新、学校变革等可被归纳为学校管理的本质。推进依法治校是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万华研究并提出了依法治校的基本目标、误区与提升学校管理理念、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改善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治理措施[21]。民主管理旨在以人为本,高翠欣等认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以生为本”,提出高校管理在学生权利、学生需求、现代治理、教育叙事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而实现“完整的人”的培育[22]。同时,国外也在进行着城市教育的学校变革。Golann认为包括KIPP、Achievement First和Uncommon Schools在内的高绩效“无借口”(no-excuses)的特许学校的学生表现在某些领域提高了,但可能会出现在其他领域上的不对等,例如社会和行为技能方面[23]

4. 结论

通过对过去十年间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领域近2700篇核心文献的分布情况、发文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热点进行剖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在文献分布情况方面,国内外学校管理领域的研究均展示出一定的活跃度,并在多个子领域有所进展。具体来看,国外文献发文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且研究主题更为细致全面,其研究成果频繁出现于高影响力期刊。然而,国内文献的发文量呈总体下降趋势,研究聚焦于理论分析,定量研究的比例较低。这也导致国内在高质量期刊中发文较少。不过2023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文献数量有所回升,预示着国内学校管理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正在增强。

第二,在合作网络方面,尽管国内外学者及机构间存在合作,但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合作网络凸显出不够紧密的特点,这点在作者合作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此外,国内外均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研究者,如,国内的张东娇、国外的Spillane。因此,为了打破国内孤立研究的尴尬局面,国内学术界应更为积极地推动研究者间的合作,可通过学术论坛或者跨学科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交流,以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科研团队。

第三,在研究热点方面,学校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策略和本质四类议题均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国外研究的视角却更为微观。在学校管理的目标和本质上,国内外研究差别不大,都聚焦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而在管理组织架构、策略和本质方面,国内外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国内在研究学校管理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和乡村学校建设,以分类管理、师资培训、学校文化建设为主要策略,探讨学校管理的未来变革。但国外研究更侧重于分析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实务,探讨校长领导力、管理风格、教师质量、大数据技术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东娇. 好的学校管理的原理、状态和组织本领[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6): 7-13.
[2] 姚昊, 叶忠.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J]. 教学与管理, 2019(4): 38-41.
[3] 孙雪连, 褚宏启. 学校管理中民主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10): 76-81.
[4] 张烁.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5] Kraft, M.A., Marinell, W.H. and Shen-Wei Yee, D. (2016) School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Teacher Turnover,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3, 1411-1449.
https://doi.org/10.3102/0002831216667478
[6] Futra, D., Primahardani, I., et al. (2021) Online Learning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Covid-19 Pandemic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Indones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earch, 20, 351-383.
[7] Bhebhe, S., Runhare, T. and Monobe, R.J. (2019) Strategic Approaches for Developing a Culture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Schools: Indications from Literature Studies. Jàmbá: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tudies, 11, a694.
https://doi.org/10.4102/jamba.v11i2.694
[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19(002).
[9] West, M.R., Buckley, K., Krachman, S.B. and Bookman, N. (2018)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Social-Emotional Surveys in the CORE District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5, 119-129.
https://doi.org/10.1016/j.appdev.2017.06.001
[10] 曹辉.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生参与: 动因、路径及其实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2): 48-55.
[11] 许玉新.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 基本内涵、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J/OL]. 当代教育论坛, 1-11.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0319.002, 2024-08-12.
[12] 容中逵. 乡村学校管理如何高效运行[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8): 71-78.
[13] Grissom, J.A., Egalite, A.J. and Lindsay, C.A. (2021) How Principals Affect Students and Schools.
[14] Maral, M. and Hamedoğlu, M.A. (2021) ¿El estilo de liderazgo de los administradores escolares afecta la gestión de conflictos? Apuntes Universitarios, 12, 268-287.
https://doi.org/10.17162/au.v11i5.933
[15] Goldhaber, D., Lavery, L. and Theobald, R. (2015) Uneven Playing Field? Assessing the Teacher Quality Gap between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44, 293-307.
https://doi.org/10.3102/0013189x15592622
[16] 马随成. “双减”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3): 57-60.
[17] 张东娇, 赵静, 张晴晴.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基于北京市106份学校达标验收调研报告的文本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22(9): 31-35.
[18] Yıkıcı, B., Bastas, M., Altınay, F., Dagli, G. and Altınay, Z. (2019) The Role of Technology for Schoo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Revista Inclusiones, 6, 100-115.
[19] 楚江亭. 学校发展规划: 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J]. 教育研究, 2008, 29(2): 81-85+105.
[20] Min, G., Lin, M., Liu, Y., Yang, N. and Li, Z. (202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School Management Quality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Sustainability, 15, Article 9987.
https://doi.org/10.3390/su15139987
[21] 万华. 中小学依法治校的误区及其消解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8): 10-15+50.
[22] 高翠欣, 姜伟, 喻芒清, 等.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73-74+77.
[23] Golann, J.W. and Torres, A.C. (2020) Do No-Excuses Disciplinary Practices Promote Success?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42, 61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