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优化教育效果。通过明确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内涵,本文系统分析其在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状况。通过对现状的深刻洞察,本文呈现四个重要策略,包括建立科学全面的革命资源数据库、拓展红色教育实验活动的推广区域、探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渠道。这些对策不仅有望引发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浓厚兴趣,还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通过本研究,期望为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性指导,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By clarifying the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red resourc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ent students. Through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four importa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revolutionary resources, the expansion of the promotion area of red education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the exploration of more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red resource dissemination channels. These countermeasures are not only expected to trigger students’ strong interest in red resources,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ttra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ptimiz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education.
文章引用:张小琴.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8): 936-94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504

1. 引言

红色资源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资源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英雄人物事迹、革命传统和先进典范等,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宝库。这些资源承载着党的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代表着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民族解放和发展事业英勇斗争的英雄业绩。其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青年学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信仰体系的有力工具[1]。在红色资源的范畴内,不仅包括了党的历史文献、英模人物的传记,还包括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迹、红色革命基地、红色文化景区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挖掘与传播,可以向学生们展现一个饱含英勇斗争和不屈精神的红色历史画卷。这些历史故事和背后的价值观念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逐渐形成积极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红色资源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课堂教育中体现,更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红色主题活动等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2]。通过了解红色历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党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深入分析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积极人格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 红色资源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1. 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发展

红色资源是指以中国革命历史、共产党建设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资源,通过将其纳入思政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首先,从学校课堂上引进红色资源可以有助于中小学生培养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掌握红色资料,学生们能够知道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斗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事迹和英雄事迹,能够激起学生对中国人民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并训练学生的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其次,红色资源的整合,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中国革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革命先辈和英雄,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榜样。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红色资源,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从而增强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基于对民族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更加自信。

2.2.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

红色资源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其融入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品德水平,同时也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首先,通过将红色资源渗透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学和法律教育中,将能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蓬勃发展,使广大中小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髓,继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红色文化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理念精髓,以及忠心耿耿、不惜牺牲等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可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进而培养良好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行为方式。

2.3. 致力于提高政治认同,增强理论意识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过去百年政治建设、创新理论和实践变革的生动记录,是党领导人民完成“四大飞跃”的生动写照,是党“为什么过去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的生动回答。分析党引领人民生成红色资源的历史,深刻理解党的初衷和使命,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情感归属观念,巩固青年学生对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增强理论意识是增强政治认同的价值目的。红色资源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将社会要求的一定政治目标和道德规范建立在“政治意识道德”的基础上,从而促进个人政治认同上升到理论意识和行为主动性。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将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转化为理论意识和行动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明确捍卫马克思主义,开拓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2.4. 有助于筑牢历史记忆,增强历史主动

红色资源的形成、发扬和创新,是指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活动。党领导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红色资源是中国红色历史的重要沉淀,每一个政治改革旧址,每一处革命史迹遗存都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每一个历史重大事件,都深深地记录下了中共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2021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养成历史思维,产生历史意志,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总结、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历史精髓,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历程中汲取新精神和力量。党的历史学习和教育的发展规定,我们要更全面地继承和发扬红色资源,理解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教育年轻一代加强历史信心,建立坚实的历史记忆,自信地前进。将红色精神资源渗入高校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可以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准确地抓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与主流本质,以更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党和政府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命运;又可以促进青年学子更为广泛地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思维与方式审视中共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变革过程,以更加坚定的历史信仰支持党的领导。

2.5. 有助于激发精神动力,塑造责任感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资源的精髓,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遗产,涵盖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敢于抗争、勇于牺牲伟大精神的内在凝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访问党的红色革命圣地,都感叹内心震动,精神磨炼。这就凸显了,利用红色资源不仅有助于丰富以伟人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广大青年学习者提供重要的人文滋养和精神渗透,而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纠正人们的社会态度,激发人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鼓舞广大青年学习者以更加丰富的精神武器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以更为积极的精神实践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以更大的精神精力谱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全面发掘和运用这些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既符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红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现状。一方面,学校和教育机构积极利用红色资源,通过丰富的教材、讲座和主题活动,将党的历史、英雄事迹等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在社会实践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参与志愿活动,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5]。从现实视角分析,红色资源已开始逐步渗透到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与德育课教学中,但目前仍面临着若干问题。

3.1. 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资源整合

首先,红色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性。尽管红色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一个统一的、系统化的整合框架。这导致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呈现出碎片化、零碎化的特点,难以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同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红色资源,也缺乏系统性地挖掘和整合,难以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其次,红色资源的整合缺乏科学性。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红色资源内在价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梳理,从而导致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对于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红色资源,也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实践。此外,红色资源的整合还缺乏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机制。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但整体上,红色资源的传播和推广力度仍然不够。这导致很多优质的红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也无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教育影响。

3.2.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不足

其一,许多高校思政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被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思政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这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脱节,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与教师的互动和参与。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认同。其二,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这限制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三,评价体系不完善许多高校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仍然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估。这种评价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当前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更多的多样化信息源,红色资源在信息竞争中有时显得不够吸引人,需要创新方式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其次,一些地区和学校在红色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差异,有的地方资源丰富,而有的地方则相对匮乏,这可能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6]。最后,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红色资源的认同和情感产生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教育策略。总体来看,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需要在教育内容的传递方式、教育策略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4.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融入教学过程中,它也面临一些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入的有效性。

3.4.1. 对于红色资源的价值阐释不足

关于红色资源的价值阐释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一些人认为红色资源仅仅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红色资源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已经不存在,它的政治意义在当今社会已经减弱,将历史产物作为精神财富已经过时。因此,在研究和利用红色资源时,过分强调它在当今社会的经济价值。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红色资源的政治育人功能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其次,一些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错误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念渗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导致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了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第三,认为红色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精神财富的凝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理解过于重视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对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诠释不足。因此,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简化对红色资源价值的诠释,不能有效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

3.4.2. 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契合不足

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度融合是整合成果的关键。目前,两者的结合存在不足。一方面,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缺乏契合。虽然红色资源反映在现有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科书内容中,但由于课程不清楚,由于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时间等因素,红色资源在各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合中存在差异,导致红色资源教育效果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红色资源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另外,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融合程度不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实践教学方法缺乏目的、个性化和创新。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使得红色资源的利用达不到预期目标,最终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4. 关于推进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意见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7]每一座红色的革命集体回忆地,每一个革命旧址,每一个英雄事迹都能变成活生生的革命传说。要把红色旅游文化资料中所包含的革命事迹,通过多种具体资料、事例和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展现出革命前辈们的高风亮节,从而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革命历史形象。还将红色故事融入学校相关的德育课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注重道德启蒙到着力增强中高年级的政治意识,再到加强大学阶段的政治认同和自觉实践,循序渐进。

4.1. 建立科学全面的革命资源数据库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生动的载体。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提高历史文化修养。建立科学全面的革命资源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革命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建立革命资源数据库的具体目标和覆盖范围。目标可以是保存和传承革命历史,支持相关学术研究,或者为公众提供教育和宣传资料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数据库应包含的革命资源类型,如文献资料、照片、视频、音频、实物信息等,并划定时间、地域等范围。接下来,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等渠道,广泛收集革命资源资料。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确保资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来源进行核实,避免错误信息。收集到的革命资源资料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维度进行划分,并对每一类资料进行详细标注和描述。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和鉴别,排除重复、错误或无关的信息,确保数据的精炼和准确。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包括备份和恢复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监控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和存储策略;定期检查和更新数据,删除过时或错误的信息,添加新的革命资源资料。此外,还需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变化,对数据库结构和功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革命资源数据库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和珍贵资料,因此安全和保密工作至关重要。应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限制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同时,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4.2. 扩大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推广范围

为加强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范围。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举办模拟红军长征活动、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红色历史的魅力。例如举行的“红色文化之旅”活动中,学生们深入红军长征路线,亲历当年艰苦环境,通过实地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英雄的坚韧和牺牲精神[8]。此外,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资源与互动技术相结合,设计虚拟实境展览、红色历史游戏等,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历史情感。比如说学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次穿越红色历史的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红军的艰苦征程,激发了其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除了学校内部的努力,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与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景区等合作,开展联合活动,让学生深度融入红色历史之中。比如邀请社会组织与一处红色景区合作,共同开展“红色志愿者”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将红色精神传递给社会,实现了红色资源的生动应用。

4.3.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可以引入互动式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老师们还在党史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各自饰演的各种历史角色,并采用互动谈话的形式,深入探讨红色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让学生在置身其境中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除此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微课程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红色历史知识,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红色历史知识微课程,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学习,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可以开展创意性活动,如红色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红色故事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通过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表达对红色历史的理解和情感。学校还可以组织红色文化创意设计比赛,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方式,将自己对红色精神的感悟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其对红色资源的兴趣和情感认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达。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思辨引导。首先,想要深入挖掘红色政治教育资源,就必须根据思政课探讨的话题和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例如,在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深入发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经典著作,还有党的发展历史、红军长征等重大事件,使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而红色教育资源中的许多事件,展示了中共党领导在中国长期革命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追寻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历史。正是通过这种讲述,学生们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走出自己的道路,奋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在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事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红色资源背后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比如,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案例分析或群众故事等方式,通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内容及事例引导和实践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得更深。

4.4. 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

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育效果。首先,一种创新方式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博客等,将红色历史故事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某教育机构在微博平台上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以动画、漫画等形式讲述红色历史中的经典场景和英雄事迹,这种媒体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使红色历史更加生动有趣。与此同时,可以利用互动体验式活动,创造更具参与性的红色资源传播。举办沙盘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红色历史的背景和情感。学校通过组织了沙盘模拟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红色历史事件,通过搭建沙盘场景,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刻意义。另一种创新传播方式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红色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以引发学生对红色历史的共鸣。比如说学院创作的红色历史题材的音乐剧,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将红色精神传达给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

其次,学校可以把红色教育资源纳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作用的主要媒介。毛泽东曾经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方,包括师风、学风、规章制度设计、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活动形式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资源蕴含着先进文化元素、科学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是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柱,理应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深厚的红色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浸润、环境育人作用,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使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可感、可学。充分利用了校园内电子屏、公告栏、雕塑、历史建筑物等服务设施,将校园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更加具象化,逐步扩大了校园红色人文景观的覆盖率和魅力范围,将校园构建成为学生身边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各学院都要发扬好红色的办学优良传统,“用红色校史哺育师生,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校史宣传教育融入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和校园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史都与国史、党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最后,可以将红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是发挥红色资源育人价值功能的重要方式。马克思曾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生成和理论来源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因此,用红色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应以实践为抓手,善用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课堂知识的科学性,巩固理论教学效果,加快红色精神内化进程,实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开展多样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二〇二一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之际,由中宣部重新确定的一百一十一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培育群众政治责任感、激励人民爱国热情、汇聚社会民主能量的主要场所,也为中国大学理论政治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基本教育实验场所。一方面,可以结合党团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围绕革命老区、伟人故居、遗址旧址等红色圣地、各类经典红色故事和红色场景,积极探索以体验、分享、研讨为主的实践教育活动,如走访红色地标、参观纪念馆、开展调研采访等,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实践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等方式,服务社会大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可感知的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指引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用红色精神引领思想进步,实现学思结合。

完善红色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当前,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广受大学生欢迎,红色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成为首选。然而,就红色实践活动的评价反馈来看,红色社会实践还未形成严格规范的运作模式。有些学校重视活动而轻视引领,形式大于内容的实践活动无法使学生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更无法实现“行”,大大降低了社会实践的效果。所以,我国高教体系在丰富创新实践高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思考并发挥社会实践高等教育的长效机制,以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实践体制机制,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浅层高等教育。各高校和院系应针对各自特点打造红色品牌教学示范项目和实践教育活动,与全国各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长期而稳定地融入高校的教育进程。

5. 结论

综合而言,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待完善之处。本研究通过梳理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内容,深入分析了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对策,包括拓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传播方式。上述措施不但丰富了红色资料的展示形态,而且良好地适应了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充分挖掘和应用红色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有必要继续加强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使其成为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引领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靳格格.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3(1): 83-87.
[2] 林惠蓉.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23(2): 3.
[3] 田洪圆, 贾莉, 张彦彦. 红色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路径的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4): 4.
[4] 李学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 党建, 2021(8): 33-34.
[5] 陈琳静. 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21): 13-16.
[6] 程婧. 英模榜样类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J]. 教师, 2023(8): 6-8.
[7] 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 求知, 2021(6): 4-10.
[8] 曹珠. 红色资源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 2023(7):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