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即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机统一的教育模式。
物流管理作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专业课程中包含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环境保护”、“家国情怀”、“价值观念”等等,都是一种重要的思政资源。通过对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深刻认识,对物流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产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物流管理专业不但要求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要求能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具备实际物流管理操作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物流管理课程的思政课,除了提供专业的基础理论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引导其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变革,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行业商业逻辑和价值创造方式,形成新的发展业态和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资源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不仅对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培养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改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成为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而重中之重是要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数字化技术与资源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创新传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关系和教学方式,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改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大趋势下,如何改变目前存在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改进管理方式,使课程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时代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专业发展和学生内在需求相适应,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探索创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推动优质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共享,为高等教育教学开辟新的形态,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和新任务。因此,本文将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结合数字化技术,系统探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以期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数字化技能水平。
2. 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学者已经研究了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宋佩华等提出了如何通过增设“数字化 + 智能化”课程模块以提升师生数字化能力[1]。黄莉与王雅蕾提出了如何系统地整合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并通过如何设计出表现形式多样的具有交互式教学功能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2]。韦晓丽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例,探究了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环节,以将企业实践转化为可用于教学的数字化资源[3]。王花云与周涛在物流管理行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背景下,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提出了如何改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通过探究式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4]。王长琼等基于传统教学难于满足数字化发展背景下对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困境,探索了如何基于目标导向原则构建物流管理数字化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5]。薛璟在产教协同育人的全面育人目标下,将数智化融入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6]。欧阳小迅和戴育琴研究了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三个方面培养物流管理数字化人才[7]。隋春霞等研究了数智化背景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数智化建设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8]。高明晶和纪媛等探讨了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并研究了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改革、产学研协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考察数字化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问题[9]。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对如何将数字化技术与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研究仍旧偏少。本文的研究,将尝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中,创新传统物流管理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探寻将数字化技术与资源融入课程思政中,以此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 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立足“大财经 + 新商科”专业建设,旨在培养系统把握供应链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精通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归纳总结等方式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专业教师数字化管理能力欠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大多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偏重原理、概念的解释,轻视实践环节,尤其是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供应链方案解决能力的训练不足,对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够熟练,缺乏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数字化教学的效果。
2) 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能力欠缺。从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功能不全,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教材等),难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了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来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是按照传统的商业逻辑进行组织的,缺乏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此外,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老旧,与科技前沿脱节,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难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反映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新变化。
3) 教学内容设计与行业需求脱节。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成为物流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仍旧偏重于传统物流技术,对数字化等信息技术涉及较少,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信息理论和信息技能的需要,难以让学生适应数字物流行业变革所需。
4)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思政教育元素。在传统教学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以面授为主,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讲解主要知识点,过于强调知识灌输,虽然辅之以视频和图片,但因其使用过于浅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所以课堂上学习气氛一般。学生缺乏对课程的认识,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导致上课效果不佳。现有教学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被动获取,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缺乏人生观、价值观的滋养。
5) 思政教育“孤岛化”问题严重。在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普遍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要素。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两张皮”、思政教育“孤岛化”、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要素的过程中,采用单方面灌输的方式,不能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难于达到从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另外,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存在不同老师采用相同思政要素的情况,使课程思政内容重复化、简单化,降低课程思政效果。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妨碍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满足数字化经济发展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也降低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因此,有必要将数字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数字化技术与资源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改变学生学习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本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要求,结合数字化经济发展背景以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梳理数字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提炼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与内容,基于数字化技术与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融合进行探索。本文的研究,将构建与完善物流管理课程的数字化思政教学建设路径,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的研究将为物流管理专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效仿、可复制的样本,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物流管理创新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物流管理专业一流专业的建设,对学校建设省高水平大学起到积极作用。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实践。基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对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了探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思想引领、价值传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等方法手段,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政治意识、接受道德浸润、感悟文化滋养、坚定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同时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水平。具体地,在物流数字化发展浪潮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与途径进行探索与改革。
首先,明确数字化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结合数字化经济发展大背景,全面了解数字化发展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目标,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与目标。其次,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建立与完善物流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物流管理实践技能和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锻炼学生德技并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应当全面梳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详细明确物流管理人才数字化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引导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例如,在讲授《物流运作优化》课程时,教师就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中根植爱国情怀、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拓宽国际视野、强化职业伦理。
第二,要从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入手。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专业课程思政要想取得好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思想水平、师德师风和思政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思政育人的主观积极性,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这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教师党支部的“党建 + 思政”学习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提升思政素养,探索物流运作优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思政融合点,为课程思政注入指导思想。
第三,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专业目标、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详细制定物流管理课程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学生专业专注、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开放共享的团队精神。将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标与专业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落实到课程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形成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学生的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第四,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来源。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知识和德育的载体。在物流运作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挖掘思政要素。通过对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梳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思政要求,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于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例如,《物流运作优化》课程在讲述运营管理概念发展时,可以根据物流企业发展史、物流行业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抽炼出企业家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生态文明等思政要素。
第五,在实践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实践教学中蕴含大量思政元素,也是课程思政承载量最大、融入点多的环节之一。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的教育,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训练观,发现、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物流运作优化》实践课程中,通过让同学们实地观察物流实验室的物流设备操作过程,引申到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芯片和通信技术在物流智能设备中的重要性,从而引申到华为被美国公司断供制裁等相关事件,以此分析华为被制裁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华为在制裁事件中并未妥协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扬爱国精神。
最后,将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思政教学目标,必须依赖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将通过综合调查梳理现有研究中的缺陷,尝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建设数字化资源或将课程思政元素数字化,并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视频演示法、情景模拟法等,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深入融合数字化技术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将尝试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结语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数字化经济发展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通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全面挖掘梳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内容,形成了物流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体系与架构,并将数字化技术与资源和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改进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实践,将不但有助于促进物流管理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将相应方法和经验应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中,系统提升学院和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基金项目
南京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路径探索研究”(JGY2023046);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基于校企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31227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