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思政教育成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信息科技课程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的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本文通过分析明确了课程的思政内容,结合信息科技课程实际案例提出了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讨了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培训路径。通过一系列分析研讨让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走新”更“走心”。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s facing new situations and new tasks, and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As a disciplin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rifies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 ideology and politics, puts forward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cas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nd discusse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paths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ll realize the “going new”, more “going heart”.
1. 引言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上有新气象新作为。信息科技课程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的学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其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2]。本文旨在围绕“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三个主要问题探讨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信息科技课程在新时代教育中创新发展,让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既“走新”更“走心”。
2. 教什么——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内容
信息科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明确“教什么”是关键。信息科技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它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信息科技课程思政内容的核心。将这一思想融入信息科技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核心理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信息科技课程思政内容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信息科技课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影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看待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以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内容支撑是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科技课程通过各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的力量根基[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撑。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5]。信息科技课程通过古代科技成就和现代科技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3. 怎么教——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科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明确“教什么”,还需要创新“怎么教”的方法。教学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由此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6]。教师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7]。
3.1. 采用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而内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主导角色,学生主体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获得实际操作经验。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8]。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项目任务确保项目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通过定期反馈和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和自觉。2022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也指出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用项目式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学习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中。以2023浙教版《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在线学习》这一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发在线学习平台”的项目,学生全面参与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到技术实现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过程中理解科技实现的复杂性并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线学习平台的社会影响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讲话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9]。
3.2. 利用信息科技平台
利用信息科技平台增强教学互动和学生参与是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这种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使教师能够利用多种媒介传递信息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思政教育中信息科技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讨论。例如通过在线讨论板、即时消息和虚拟实验等工具学生可以在课中进行安全可控的实验和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在课后继续交流探讨课程内容深化知识理解。信息科技平台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帮助学生以多感官的方式增强记忆和理解。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平台设置有意义的互动活动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讨论相关的思政内容。例如在《电子支付》一节中教师可以模拟支付平台让学生体验从注册账户、绑定银行卡到完成支付的全过程。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学到了电子支付的科技原理并了解了网络支付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教师结合国家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信息科技平台还可用于评估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政教育效果。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3.3. 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
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是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中一种更具人文色彩的策略。教师通过将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将地方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体验到本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并与信息科技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内容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此外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的教学策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对于本地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教师通过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和积极。例如在《在线协同》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设计一个在线协同工作平台,学生在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4. 生活化情境教学
生活化情境教学旨在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生活。这种策略不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情境任务使其具有现实性和教育意义。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和讨论相关的思政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例如在《数据备份与加密》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家庭数据保护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庭电脑中的重要数据并理解数据备份和加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结合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生活化情境教学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此外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平衡技术应用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
4. 谁来教: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师的建议
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现“让信息科技课程思政走新更走心”的目标必须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政治强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首要要求。教师的政治素养不仅影响其教学内容的政治方向,还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情怀深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特质。教师应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关怀真诚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教师的情怀体现在对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上。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0]。思维新是思政课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能力。信息时代教师应持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并善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融入教学中去。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视野广是思政课教师站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的重要素质。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科技前沿动态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将其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和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自律严是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要求的严格标准。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自律做到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人格正是思政课教师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做到诚信正直、公正无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总结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1]。本研究通过对“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三个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动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使信息科技课程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项目式教学、实际应用、地方文化和生活化情境的结合等方式学生在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12]。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信息科技课程思政必将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