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4·13”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1]。尤其是,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国家战略定位愈发突出。那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动力如何,是否能够实现国家生态战略。
2.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现存基础动力分析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工业文明是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是基本手段,市场机制是重要途径,三者构成基础动力系统。《海南统计年鉴-2021》收录了海南各市县以及开发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内容客观详实充分展现了海南现存的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机制水平。
一是是海南现存的工业文明水平。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不可否认,人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工业化在升级发展即工业1.0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电气化时代、工业3.0信息化时代、工业4.0智能化时代。随着工业化的升级,工业文明也不再是“黑色文明”,而是变成可持续的“绿色文明”,也就是走向生态化。因此,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考察工业文明水平。
由表1可知,海南工业总产值偏低,仅有2060亿元,占比37.23%。从工业结构来看,海南重工业主要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不仅利润低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破坏;汽车、航天、通信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明显落后,仅有67亿元占比3.25%。海南轻工业主要是自身的基本生活用品制造,服装纺织明显落后,整体基础薄弱。
Table 1. Main industrial data of Hainan in 2020
表1. 2020年海南工业主要数据
海南2020年工业总产值20,595,839万元,地区总产值55,323,900万元 |
序号 |
重工业主要项目 |
金额/万元 |
1 |
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 |
4,878,142 |
2 |
金属、非金属矿产开采及加工 |
2,776,437 |
3 |
化学原料加工和制造 |
1,902,585 |
4 |
专用、通用设备制造 |
54,163 |
5 |
汽车、船舶、航天、电气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
688,467 |
6 |
合计 |
9,799,794 |
|
轻工业主要项目 |
|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704,937 |
2 |
酒、饮料、茶、烟草等食品制造 |
1,005,001 |
3 |
纺织、服装、皮革、鞋类等制造 |
77,493 |
4 |
木材加工及棕、草、竹藤、家具等制造 |
185,017 |
5 |
造纸及印刷、文教、体育等产品制造 |
1,364,426 |
6 |
医药制造 |
2,424,179 |
7 |
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 |
3,231,989 |
|
合计 |
10,013,043 |
|
其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
1500 |
二是海南现存的科学技术水平。从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来看,海南2020年是366,252万元与国家拨付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76,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大体相当。其中,海南科研院所180,049万元;高等院校45,991万元,理工农医类34,805万元;企业134,408万元。从科学技术人才来看,前十行业依次是农林牧渔业2580人,建筑业2532人,金融业2386人,文化体育和娱乐1630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1107人,房地产948人,电力、热力、燃气等行业854人,交通运输业849人,批发和零售业393人。其中,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人员9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人员69人,科技农业、中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科技人才较少。从科学成果来看,国家级奖项为零,发明专利721 (全国为53万件) ([2]: pp. 441-442)。由上述可知,海南的科研经费低,科学技术人才少,国家级科学研究成果明显偏弱。
三是海南现存的市场机制水平。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能够直接反映市场机制水平的高低,资金的交易和企业数量的增减表现为该地区是否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从2018~2020年上市公司来看,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31家、31家、32家,每年平均增长0.5家;B股上市公司分别为4家、4家、4家,每年平均增长0家;净利润分别是−85.78、−14.55、−745.39亿元。从2018~2020年证券和期货公司来看,证券公司维持在2家不变,分公司每年平均增长4家;期货公司数量也保持2家不变,分公司平均每年增加2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一直是1家。海南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证券市场,都不活跃甚至低迷,其市场机制水平亟待提高([2]: p. 435)。
经过上文论述可知,海南的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市场机制水平都明显偏低,尤其是基础的工业实力严重不足:不仅缺乏中高端制造业而且处于初级原料加工阶段,附加值低、耗能污染大。
3. 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必经道路
工业文明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机制繁荣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动力核心在于提升工业化能力。由于海南工业化水平低的现状继而产生如下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必需经过工业化阶段。如果是,它将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工业化;反之,又将选择怎样的道路。
首先,需要明确生态文明的历史定位。第一种观点,生态文明应尽量保留或者回到农业文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在农业文明时代世界洋溢着自然气息,动植物多样性生长。事实上,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在生产力没有获得实质性发展时主要是通过扩大自然的开垦面积以增加自身所必需的生存和生活资料,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黄河以及黄土高原早在农业社会已然陷入生态危机之中。第二种观点,生态文明将超越工业文明,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人类在享受丰富多彩的工业文明时,同时也遭受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困扰: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因此,部分人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认为它已完成历史使命走向终结。第三种观点,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升级发展。他们指出,随着工业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人类有能力在不改变社会形态基础上,使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化。然而生态文明不完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认识到要生态发展。“尽管‘升级论’理论上不尽完善,但总体上更加接近现实,也更符合中国国情。”[3]我国尚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我们现在还不是奢谈替代工业文明的时候。
既然已经明确必需经历工业文明阶段,问题又将深入:海南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工业文明。就中国而言,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主要发展重工业进入工业文明。东北是中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之一,以石油、矿产的开发利用以及汽车、军备等制造业完成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二是主要发展轻工业进入工业文明。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利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以及全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完成工业资本积累迈向工业文明。暂不讨论,海南是否具备发展发达重工业或轻工业的条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与生态文明相违背的。重工业,高耗能、高污染;轻工业,需要人高强度的重复性体力劳动且也存在大量污染。所以,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不适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可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又必需经历工业文明阶段。因此继续追问,是否存在超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在论述社会主义新的发展路径时,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俄国“‘农业公社’不仅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这使它可以不必屈从于资本主义的活动方式而占有它的各种成果”[4]。在他看来,前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没有被现代生产方式所强迫解体,并且能够占有现存先进生产方式的各种成果,落后的生产方式可以不必重走前者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自身超越。俄国和中国革命的成功,证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新路径的科学性。必需指出,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及其各种成果,反而是充分借鉴。同理,海南现存的落后工业生产方式,也不必重走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但必需主动借鉴和占有现存先进工业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才可能完成自我改造。
4. 自由贸易港建设构建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
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实质上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能动统一。“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且强调:“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5]: p. 29)。
4.1. 不断壮大服务业积累资金技术
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海南的主导产业,2021年占比60%,其中旅游业、高端消费业、现代服务业是支柱产业,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发展产业。
第一,海南免税品将引领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业。2021年“中免集团”总营收676.76亿元,海南地区514.71亿元,占比76.05%,同比增长61.05%。2022年10月,继三亚国际免税城之后,中免集团在海口建立的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也已正式开业,增强了海南高端消费业的供给能力。贝恩公司指出,中国个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奢侈品2021年全年将实现36%的增长,达到4710亿元;海南免税购物的数字化推进,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因此,海南高端消费业不仅规模较大、增长迅猛而且潜力足,将为海南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积累。
第二,海南旅游业愈发完善与成熟。目前,海南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积达4400余平方公里,有野生动植物4200余种。除了热带雨林景观,热带海洋景观也是海南独特的旅游资源。海南岛拥有约1800多公里的环岛海岸线,现已开发亚龙湾、海棠湾等68个滨海特色港湾。不仅如此,由于滨海热带气候且生态环境良好,海南的“医疗康养”旅游也较发达。一方面,海南全年无冬,具备得天独厚的避寒气候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62.1%,8个主要森林景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4130~11,630个/立方厘米之间,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1500个/立方厘米标准,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海岸景观带长达1500公里,已探明温泉33处。总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在康复、保健、治疗、疗养等方面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海南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发展前沿医疗科学。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医疗特区”,具有引进特许药械产品的权利;在乐城先行区,允许使用国际最前沿、未在国内上市过的新药品、新器械,让更多中国人无须远赴海外,在乐城先行区就能享受国际最前沿的药物及治疗技术。
海南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8100.43万次,其中过夜游客5783.13万人次,约是全省常住人口的6倍;全年实现营收1384.3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1.4%,是海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且,2018年5月海南对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59个国家进行免签政策。海南将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海南发展积累资金技术。
第三,海南自由贸易服务与现代金融业步入快车道。“二十大报告”表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贸易强国”([5]: p. 33)。海南岛现有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清澜港等主要对外贸易港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等对外贸易机场;环岛动车和“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建成。从总体布局来看,海南现代港口建设已初具规模,航空、航海、高速公路系统较发达。海南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是新时代海洋强国的主力军。海南拥有广阔的领海面积和两百多个海岛、沙洲、海礁,具有发展海港贸易的天然优势;紧邻印度洋和南海航线,处于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位置。因此,海南现代自由贸易服务潜力巨大。另外,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离岸经济,已经开展非居民之间的离岸交易,为将来形成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业奠定基础。
4.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
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必经道路。海南跨越工业文明的“卡夫丁峡谷”不是反对工业化,而是否定“黑色工业化”,倡导绿色、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
一是发展数字经济与工业4.0智能制造相融合。海南将做优、做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数字新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品、传感器、智能装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打通产业链,推动‘整装 + 零配件’‘制造 + 维护保养’‘生产 + 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二是开发石油化工新材料。我国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到300亿吨之间,约占陆地石油资源的三分之一;天然气储量约为一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的十二分之一。2022年7月,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未来八年内将在湛江(广东南海北部)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世界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在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海南将借助世界化工先进经验以及依托南海油气资源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含东方临港产业园),加强配套建设,深化芳烃、烯烃、新材料三大产业链;深入向石化产业链下游延伸,大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高端石化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三是推进深海与航天产业。海南依托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制造业,促进高新技术与新材料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应用。2021年6月,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0万吨级、1500米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在海南陵水海域投产。海南也是中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推手:以火箭发射和运载服务为重点,为世界各国以及企业提供航天物流、航天数据、航天员训练等服务;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卫星研制及应用、航天育种等产业。
4.3. 现代科技助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农业是万业之本,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不离开农业的基础支持。此处的农业是广义农业,包含农林牧副渔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依托热带季风气候的优势,动植物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海南大力发展南繁育种科技。“三亚南繁科技城”建成我国最大的国家级育种基地。目前,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19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瓜类、棉花、高粱、玉米、水稻等育种成果显著。除了传统作物南繁育种,海南还是发展水产南繁的天堂,在全国水产育种上占据重要地位。海南管辖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拥有优良的气候、水质条件,水温常年保持在25℃以上,可以周年育苗。同时,海南拥有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南海已记录的鱼类达2321种、虾类350种、蟹类348种。据统计,2020年海南全省水产苗种产量2024亿尾,总产值近38亿元,大量外销往国内外市场。其中,石斑鱼鱼卵、金鲳鱼鱼卵、东风螺苗种全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5%。
更重要的是,随着南繁育种科技的发展,海南实现传统热带农业的变革,打造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和热带“果盘子”。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2019~2020年度,海南冬季瓜菜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总产量约500万吨,总产值约220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占种植业产值的26.8%,是海南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6]。质言之,海南通过现代科技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海南发挥自身的自然、区位、政策优势以及抢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通过不断壮大旅游消费业和服务业积累资金技术,不断推进海南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基础动力: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市场机制水平,通过分析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现存基础动力可知,海南的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市场机制水平仍有待提高。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所要实现的合力便是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即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服务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与自然生态资源的良性互动,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海南绿色生产力发展,将进一步巩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