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生语言技能要求中的写作要求提出了要求,如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1]。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技能的综合体现也是《课标》对于英语活动教学观和学生学习活动观的最直观的载体。目前,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以应试为导向,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重视语言文字层面,学生靠记忆高分词汇、句型和范文来提高写作成绩,无法适应读后续写新题型。传统的“重字词轻篇章”、“重语言轻思维”的“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用[2]。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融入写作教学,为学生搭建恰当的阅读和写作支架,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支架逐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写作的能力。
2. 相关定义
2.1. 支架
美国学者Wood,Bruner & Ross (1976)给“支架”的定义为一个成年人控制超出学习者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的要素,然后利用这些要素集中学习进而完成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3]。何克抗(2002)认为英语写作中支架策略的应用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正确地处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4]。
2.2. 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源于外语写长法。王初明(2012)指出读后续写操作简便,通常是从外语读物中截留一篇结尾缺失的材料让读者读后写全内容[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试用) (第一版)》(以下简称为《考试说明》)给出读后续写题型具体的要求,“给考生提供一段35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的段落开头语和所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使之成为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3. 国内外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系统综述是指把某一个领域中根据PICOS原则来制定检索的策略来检索文献,筛选出相关文献后再对文献进行逐一评价,提取关键的信息和摘要,最后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传统的文献综述是对某一个方向的课题搜集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出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描述前人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作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和系统综述在目的和范围、数据来源和筛选标准、文献筛选和数据抽取、分析和总结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笔者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支架策略进行传统的文献综述,主要是为了了解英语读后续写课堂中教学支架策略使用的现状。
支架式教学由Wood,Bruner & Ross (1976)提出,一个成年人控制超出学习者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的要素,然后利用这些要素集中学习进而完成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3]。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日渐得到重视,不少学者进行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写作教学的研究。从支架搭建的形式来看,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形式,例如垂直式支架和连续式支架[6];提示、暗示、叙述、提问、讨论和建模[7];交际支架[8]。从支架搭建的教学效果评价来看,教师的支架搭建对学生的写作有积极影响[9]-[12]。
何克抗(1998)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13],张国荣(2004)探讨了教学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4]。从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来看,教学支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5]-[19]。从教学支架策略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影响来看,教学支架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20] [21]。从教学支架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来看,教学支架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22]-[24]。
以往关于教学支架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写作能力、读写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进行行动研究。然而,关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支架策略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学生对教师在阅读后写作后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支架策略的态度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教师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使用不同教学支架策略的现状和效果,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这些策略的认知和态度,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 常态课与优质课高中英语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支架策略的类型和特点是什么?2) 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4. 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采取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旨在调查某高中的英语读后续写中教学支架的使用现状。观察量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教学支架对内容的部分的使用频率;二是教学支架对语法与词汇的部分的使用频率;三是教学支架对衔接与连贯的部分的使用频率。通过对学生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两次读后续写的文本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支架策略使用对学生写作的具体影响。访谈法旨在调查学生对教学支架策略使用下的英语读后续写课堂的看法。
4.1. 常态课课堂观察
首先,从表1可知,四位教师使用问题支架策略共176次,占31.3%。4名教师被使用44次、52次、36次、44次,比例分别为34.6%、36.1%、23.1%、32.4%。数据分析表明,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最常使用问题支架策略。问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确认信息,解释知识(Long & Sato, 1983 [8])。另外,实例支架共使用140次,使用比例为24.9%。这4位教师使用了36次、32次、40次和32次,分别占28.3%、22.2%、25.6%和23.5%。
Table 1. The frequencies of scaffolding strategy types used by four teachers in common class
表1. 常态课四名教师使用支架策略类型的频率
类型 |
H老师 |
Z老师 |
Y老师 |
C老师 |
总数 |
问题 |
44 (34.6%) |
52 (36.1%) |
36 (23.1%) |
44 (32.4%) |
176 (31.3%) |
建议 |
20 (15.7%) |
28 (19.4%) |
32 (20.5%) |
24 (17.6%) |
104 (18.5%) |
举例 |
36 (28.3%) |
32 (22.2%) |
40 (25.6%) |
32 (23.5%) |
140 (24.9%) |
图表 |
12 (9.4%) |
16 (11.1%) |
24 (15.4%) |
20 (14.7%) |
72 (12.8%) |
图式 |
3 (2.4%) |
8 (5.6%) |
8 (5.1%) |
4 (2.9%) |
23 (4.1%) |
工具 |
4 (3.1%) |
4 (2.8%) |
8 (5.1%) |
8 (5.9%) |
24 (4.3%) |
情境 |
8 (6.3%) |
4 (2.8%) |
8 (5.1%) |
4 (2.9%) |
24 (4.3%) |
总数 |
127 (100%) |
144 (100%) |
156 (100%) |
136 (100%) |
563 (100%) |
同时,四位教师使用建议和图表的支架策略总数分别为104次和7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18.5%和12.8%。以Y老师为例,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中,建议策略和图表支架策略的使用次数分别为32次和24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0.5%和15.4%。研究表明,这两种支架策略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虽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确实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最后,四位教师使用工具、情境和图式的支架策略共24次、24次和23次,分别占4.3%、4.3%和4.1%。这表明四位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上很少使用这三种支架策略,但它们确实有辅助作用。就教师的具体支架策略类型而言,可以实现不同的支架策略意图,如内容、词汇和语法、衔接和连贯。随后,笔者根据课堂观察收集的数据,对支架策略类型的频率进行了分析,并解释四位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中使用的支架策略的意图。
从表2可以看出,四位教师的提问、建议、举例、图表、图式、工具、情境等支架策略以提高内容部分为主,辅以提高语言部分。内容部分和语言部分的总数分别为275次和156次,占比分别为48.8%和27.7%。
Table 2. The features of scaffolding strategy types used by four teachers in common class
表2. 常态课四名教师使用支架策略类型的特点
支架意图 |
问题 |
建议 |
举例 |
图表 |
图式 |
工具 |
情境 |
内容 |
120(68.2%) |
48(46.2%) |
46(32.9%) |
15(20.8%) |
13(56.5%) |
15(62.5%) |
18(75%) |
语言 |
33(18.8%) |
32(30.8%) |
65(46.4%) |
14(19.4%) |
3(13%) |
3(12.5%) |
6(25%) |
衔接与连贯 |
23(13.1%) |
24(23.1%) |
29(20.7%) |
43(30.4%) |
7(30.4%) |
6(25%) |
0(0%) |
总数 |
176(100%) |
104(100%) |
140(100%) |
72(100%) |
23(100%) |
24(100%) |
24(100%) |
表2数据表明,四位教师的提问、举例和建议支架策略服务于英语读后续写的三个重要意图。首先,从内容上看,4位教师分别使用了120次、46次和48次问题、例子和图表的支架策略。以问题搭建支架为例,使用了120次,比例为68.2%。问题支架不仅在内容上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结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向学生提问,使英语写作具有更真实的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读后续写的兴趣。其次,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问题、举例和建议的支架策略分别使用了33次、65次和32次。4位教师使用实例最多,比例高达46.4%。笔者观察到,例子策略在语言方面有三个目的:1) 在英语读后续写中使用语言实例来学习目标语言。2) 举一些词汇的例子,增加写作中语言使用的多样性。3) 从原文中抽取一些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语言准确性。第三,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看,提问、举例和建议三种支架策略的使用频率分别为23次、29次和24次,呈现出相似的频率。数据表明,四名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上注重衔接和连贯。这些支架式策略主要服务于衔接和连贯的三个方面:1) 语言衔接;2) 语义连贯;3) 结构清晰。
图表支架在内容方面使用了15次,在语言方面使用了14次,在衔接和连贯方面使用了43次。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上使用图表有三个目的。首先,给出一个内容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其次,通过语言中的图表,学生可以获得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知识。第三,展示结构图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组织,这有助于他们在英语读后续写中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图式、工具、情境支架的总次数分别为23次、24次、24次。数据表明,4位教师有使用这些支架策略的意识,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使用的支架策略少于其他的。情境支架策略在衔接和连贯方面的运用值得重视。因为情境支架策略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来服务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进入课堂,并在课堂中习得语言用法。
综上所述,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上使用的各种支架策略在常态课堂上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支架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4.2. 优质课课堂观察
根据表3数据显示,教师运用问题、建议、实例、图表、图式、工具、情境等支架策略,从内容、语言、衔接和连贯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水平。其中,支架策略在内容部分的应用达到50.2%。
Table 3. The features of scaffolding strategy types used by four teachers in demonstration class
表3. 优质课教师使用支架策略类型的特点
支架意图 |
问题 |
建议 |
举例 |
图表 |
图式 |
工具 |
情境 |
内容 |
124(59%) |
102(62.6%) |
33(26.8%) |
38(39.2%) |
26(54.2%) |
28(48.3%) |
21(50%) |
语言 |
45(21.4%) |
35(21.5%) |
47(38.2%) |
23(23.7%) |
13(27.1%) |
12(20.7%) |
15(35.7%) |
衔接与连贯 |
41(19.5%) |
26(16%) |
43(35%) |
36(37.1%) |
9(18.8%) |
18(31%) |
6(14.3%) |
总数 |
210(100%) |
163(100%) |
123(100%) |
97(100%) |
48(100%) |
58(100%) |
42(100%) |
数据还表明,问题支架策略在英语读后续写课中主要起到三种作用。首先,教师在预期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后,适当设计问题支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第二,在学生没有掌握原文词汇和语法的情况下,使用问题支架策略。第三,它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清他们对结构的想法。
同时,教师使用建议和实例的支架策略总数分别为163次和123次。关于建议支架策略,主要有两个目的:1) 当学生不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给出一些建议;2) 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更流利地写读后续写。此外,教师在语言方面使用的例子支架最多,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语言例子。它有三个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范文的概念。2) 为学生提供一些高级词汇和短语。3) 给学生这个主题的标准提纲。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使用图表支架策略的次数达到97次,占到支架策略总数的13.1%,可见图表在英语读后续写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教师使用的图表支架策略主要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英语读后续写的结构,构建写作结构框架。其次,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图式、工具、情境三个支架式策略的总使用次数分别为48次、58次和42次,分别占支架式策略总使用次数的6.5%、7.8%和5.7%,可见图表在英语读后续写中也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内容上主要采用图式支架策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启动背景知识。第二,工具支架策略多用于内容部分,引导学生获取内容知识。第三,运用情境支架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开启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4.3. 学生文本分析
为了探究脚手架策略对学生连续写作的内容、语言表达和结构的具体效果,笔者选取了6篇作文进行分析。这6篇文章来自学生A、B和C,他们分别代表了高、中、低语言水平组。三位学生在学期前、和学期后的英语续篇写作成绩如下表4:
Table 4. The score of three students in English continuation writing
表4. 三位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成绩
|
学期前 |
学期末 |
学生A |
15 |
18 |
学生B |
8 |
16.5 |
学生C |
7 |
14 |
4.3.1. 教学支架在内容上的有效性
根据英语读后续写的评分规则,在写作内容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丰富性。逻辑性是指内容与阅读材料一致,具有高度的协调性,符合故事的发展。丰富性是指故事的内容要有环境、情节发展、任何人物的情绪和行为等相关细节。通过对学生文本和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将教学支架策略应用于读后续写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丰富性。
节选1选自学生C的学期前作文,其内容的主要问题是设计的情节与原文不协调,逻辑性不强。描写的内容也缺乏丰富性,都是平铺直叙的描写。节选2是学生C期末的作文,能对人物进行细节描述,写作内容逻辑性和丰富性取得了进步。
节选1
Frank asked my mother,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about the letters this Christmas?”…
After delivering all the letters, I stopped to buy some chocolate cookies, which were delicious as old.
节选2
Soon after the leader dived into the pool, Tara did too. … Her face turning red, she did one frog kick and drew her arms under the water for the freestyle, feeling like sitting on pins and noodles.
4.3.2. 教学支架在语言表达上的有效性
写作表达主要考察学生写作语言的准确性和适当性。语言准确是指所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准确,在时态、大小写等方面没有问题。恰当性指的是根据语境适当地使用语言。将教学支架策略应用于读后续写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选段3选自学生B的学期前的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语和谓语的使用一致以及固定搭配的使用。节选4是学生B的期末作文,其中主谓一致使用得当。此外,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正确使用非谓语、形容词、副词作状语。
节选3
Frank asked my mother,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about the letters this Christmas?” Both mom and I was lost in thought, feeling at a loss what to do. My mom reminded of father’s kindness, tears of sadness rolling down her cheeks…
节选4
Soon after the leader dived into the pool, Tara did too. … Having known the freestyle order and practiced it day and night, Tara managed her all might to do well every movement, guilt shifted into motivation, leading the second rank in the pod…
4.3.3. 教学支架在结构上的有效性
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的结构要求是上下文衔接和全文连贯。段落要有自然的过渡,句子要连贯。学生被要求在阅读后写作。为了提高续篇写作与原文的协调性,学生要注意句子和段落的连贯。此外,通过对学生读后续写文本的分析,发现学生读后续写衔接连贯词使用有所增加。
节选5选自学生A的学期前作文,没有充分考虑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一致性。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二段的第一行衔接得不好。节选6选自学期末,这篇文章很好地处理了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联系。此外,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也更好。
节选5
Frank asked my mother,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about the letters this Christmas?” Sadness gradually swept over my body, I couldn’t utter any word. Hearing my explanation, they were all shocked and sad.
I remembered Dad was busy delivering piles of letters before Christmas each year.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with letter’s owners, I found…
节选6
Soon after the leader dived into the pool, Tara did too. …Fortunately, it was after a little time the leader reached the final line that Tara arrived soon.
Tara looked at her teammates, who were celebrating their second-place finish. All her teammates were equipped with board smiles and twinkled eyes. The moment Tara…
综上所述,本节主要分析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的数据和文本。教学支架策略与读后续写的结合对学生续写的内容、语言表达和结构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访谈也发现,教学支架策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阅读后的写作信心,培养了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策略和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5. 讨论
5.1. 教学支架策略使用类型的特征分析
从课堂观察来看,问题、例子,建议和图表支架是被使用最多的,这也表明这三类教学支架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问题支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范例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取文章中重点的词汇,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语言框架,利于后续的英语写作。建议支架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是否能达到目标,并且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去缩小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建议支架可以减少学生的不确定感和焦虑,让他们觉得目标是可达到的,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图表支架的使用可以帮助理清写作的思路并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构思,学生在英语读后续写时可以紧扣主题。
图示,工具,情境支架使用的频率相对少一点。图示支架的使用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支架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沉浸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英语读后续写。工具支架的使用主要是利用实物直观来加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可以强化对该工具背后的知识点。
5.2. 启示
第一,教师应该确立“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和英语读后续写水平,定位好最近发展区,以便搭建合适的教学支架来帮助学生发展到潜在发展水平。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需求,在学生的发展区内搭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提高读后续写能力。比如,当学生对读写语篇中情节理解有误,教师应该利用问题或者建议等支架来帮助学生了解续写语篇的内容。
第二,教师中要创造机会促进师生、生生间互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引导者作用,创造机会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教学支架的使用一种很好的方式加强师生的互动,同时也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搭建以学生为主题的问题支架,以学生的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让学生对于续写任务有代入感,更会发挥主动性来建构续写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活动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英语读后续写比赛,英语故事大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并且也能侧面提供范例支架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水平,进而发展到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的阶段。
第三,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当在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来丰富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仅限于教师评价,评价的方面仅为内容、语言和结构方面。教师可以设计适合本班学习情况的读后续写评价量表,多维度地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续写文章。在学生进行自评后和互评后,教师应该给出更为专业的评价,加深学生对该主题下的英语读后续写的理解。
6.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支架策略运用情况。研究发现,问题、建议、范例支架使用频次最多;图表支架使用次之;图示、工具和情境支架的使用较少。本研究能为高中英语教师提出读后续写教学方面的建议,帮助高中教师更好地运用支架策略,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只选取了某一所学校的四位英语老师及其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范围及数量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样本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则研究结果会更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