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ESG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框架,用于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概念和企业评估标准,通过整理并分析企业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表现等“非财务因素”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我国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大环境下,以ESG为基本准则的企业评估新标准迅速崛起,2023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共有2099家企业,同比增长19.60%。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也在稳步地提升,中证指数ESG评级在B+ (含)及以上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为乳制品行业,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将近占据总量的六分之一,这一比例反映了对乳制品行业进行绿色减排、打造绿色理念势在必行。本文对伊利集团的ESG表现进行分析研讨,从不同的维度比较分析其基于ESG的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企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建议。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文献回顾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全球步入低碳之路,ESG等绿色环保理念应运而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R E Freeman (1984) [1]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广泛界定,张倩等(2023) [2]梳理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理论基础和理论逻辑,丰富了ESG理念的内容;陈欣怡(2023) [3]、马玉梅(2024) [4]以伊利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践行ESG管理的路径举措,杜凯钰(2024) [5]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机制的要素;Choi S W等(2024) [6]揭示了ESG感知与成员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杭任(2024) [7]阐述了娃哈哈在绿色低碳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优秀表现;闵天伟(2024) [8]通过莫兰指数法探究环境对ESG指标影响机制;王珍贵(2022) [9]指出ESG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给出相应的行动建议;周玉婵(2024) [10]以腾讯控股为对象,从纵横角度深入分析ESG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尤万民(2024) [11]以再生橡胶生产企业为例,明确践行ESG理念的重要性;刘菊(2019) [12]构建了一套乳制品行业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从不同层面给出了建议;Ademi等(2022) [13]对面板数据使用STATA运行固定效应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模型探究ESG表现与公司市场估值之间的关系;王晓庆等(2024) [14]运用杜邦分析法对伊利集团的财务绩效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Veeravel等(2024) [15]、Chen等(2023) [16]以多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证明了ESG信息披露、ESG绩效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李乾杰等(2024) [17]对伊利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进行分析并评价;简冠群等(2024) [18]探究了乳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以及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指出这对乳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强群莉等(2024) [19]对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ESG表现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Li W等(2024) [20]基于资源与能力视角,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
2.1.2. 文献评述
乳制品作为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消费,研究者着眼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文献上来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ESG的研究集中于概念介绍、实证以及对社会的作用。我国社会经济稳进发展,仅从单一的E、S、G方面对乳制品行业的价值表现进行实践讨论,是难以得出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分析的。虽也有部分学者探究了ESG理论对公司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利用绿色理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起来对乳制品行业进行评价与分析。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ESG理论为分析基础,从不同维度对乳制品行业两大巨头和未披露ESG治理信息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得出一些启示,丰富乳制品行业ESG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理论参考。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斯坦福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提出“若没有这群关键的人,企业就无法生存”,引出利益相关者概念。Freeman (1984)进一步阐述,定义任何一个会影响组织或受组织行动、决策、政策、行为与目标所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组织的利害关系人[1]。这个理论与传统的企业应该以股东利益至上的思想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平衡好各个与企业经营目的有着紧密联系的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从而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降低企业的潜在经营风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利益方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当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获取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双赢的目标。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们在观念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不断反思,在行动上对过度工业化的警醒而逐渐形成的,最早可追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研讨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随着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谋求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选择。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行经济的发展[2]。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参与者,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承担起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3. 伊利集团ESG表现
在消费升级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伊利集团的绿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运用数字化建设新的发展战略,在品牌建设、市场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表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乳业市场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伊利集团是行业内最早关注可持续发展并投身于ESG实践的企业之一,“十大ESG案例”是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自觉的缩影[3]。ESG评级体系是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衡量企业绩效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最新公布的ESG评级结果中,伊利集团评级由BBB级升至A级,位列A股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中MSCI最高评级。此外,伊利控股子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澳优乳业评级达到AA级,为香港上市乳企最高评级[4]。因此本文以伊利集团为例,根据伊利集团对外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分析伊利集团ESG表现。
3.1. 环境表现(E)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伊利集团长期坚持“因绿而兴”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保总投入。通过制定“WISH 2030”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牧场建设,积极打造“绿色工厂”“碳中和工厂”,全面推进“碳足迹 + 水足迹”的“双足迹”全链减碳环保方案,进一步加强了资源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电力、化石燃料和水资源的消耗;伊利集团积极传播并践行“三位一体”的绿色理念[5],通过“生产倡导消费、消费促进发展”的方式全面推进集团的绿色转型,并将其作为严守产品质量安全的红线,在2023年伊利成为了第一家获批联合国《水行动议程》(Water Action Agenda)的中国企业,成为第一个承诺和获批加入《为人类、自然和气候转变粮食体系:共同行动倡议(CTA)》的中国食品企业。此外,伊利还携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零碳联盟”,扩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朋友圈”,助力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目标。近五年来,伊利集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见表1),能源消耗量降低了约119 tce,单吨产品碳排放量降至170 t,中水回用率提升至12.72%,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
Table 1.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Yili Group from 2019 to 2023 (E)
表1.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环境表现指标(E)
指标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环保总投入(万元) |
17,476 |
18,943 |
12,270 |
20,391 |
20,571 |
能源消耗量(tce) |
459030.79 |
435188.67 |
422842.41 |
418177.74 |
339957.27 |
单吨产品碳排放量(t) |
213.98 |
222.00 |
185.00 |
181.00 |
170.00 |
中水回用率(%) |
- |
0.82 |
6.95 |
12.58 |
12.72 |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3.2. 社会表现(S)
在内部,伊利通过优化企业文化、工作体验等实际行动将全体员工视为集团最为宝贵的资产与财富。伊利集团打造“活力计划”和“春雨计划”双品牌牵引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支持,建立规范化、多元化的沟通机制和平等的薪酬体系,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和多元福利,着重保障员工、妇女的合法权益,激发员工的活力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幸福感,共同构成对员工全面关怀的温暖体系,实现“员工价值领先”的目标[6]。近几年伊利员工总人数最高达到6.7万人(见表2),女性高管比例呈上升趋势,2023年上升至17.65%;同时,伊利始终将食品安全与生产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明确“零事故零伤害”目标,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为员工以及进入伊利工作场所的相关方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7]。在外部,伊利集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编织“七个利益联结”串起的“共富链”,致力于与养殖户、农牧民等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多赢”机制;2023年伊利集团对外捐赠2.8亿元,发起多项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旨在开展营养物资捐赠、健康知识普及和梦想关爱守护三大行动,累计服务人数近7万人,伊利集团用实际行动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儿童和家庭,用营养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梦,促进了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Table 2. So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Yili Group from 2019 to 2023 (S)
表2.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社会表现指标(S)
指标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员工总人数(人) |
59,052 |
59,159 |
61,598 |
67,199 |
64,305 |
女性高管比例(%) |
14.63 |
12.99 |
14.67 |
16.49 |
17.65 |
安全生产投入(万元) |
20,041 |
6144 |
4709 |
6975 |
6096 |
对外捐赠(万元) |
7142 |
34,880 |
10,381 |
22,631 |
28,266 |
支持合作牧场(户) |
556 |
578 |
504 |
407 |
268 |
支持供应商(户) |
520 |
639 |
531 |
882 |
906 |
支持经销商(户) |
3061 |
3731 |
4082 |
4704 |
4849 |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3.3. 治理表现(G)
伊利集团始终注重企业治理的有效性和制度的透明性,成立了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形成自上而下“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由部分到整体“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了公司的内部管理效率,持续推进公司治理工作和低碳转型的有序开展[8];伊利集团通过融入“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风控管理理念,保障了集团运营的合规性和稳定性;同时伊利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维护诚信透明公平的商业秩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价值驱动模式,加快集团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伊利集团还注重科研技术的开发(见表3),从量到质,其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研发总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行业内首创三级研发体系:开放式创新平台、集团创新中心和事业部应用创新平台,各级研发平台相互配合,持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9]。
Table 3.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Yili Group from 2019 to 2023 (G)
表3. 伊利集团2019~2023年治理表现指标(G)
指标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专利授权量(件) |
285 |
406 |
380 |
416 |
443 |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件) |
49 |
116 |
141 |
160 |
112 |
研发总投入(万元) |
54,180 |
63,635 |
60,120 |
82,155 |
85,10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
26.38 |
25.18 |
25.59 |
19.23 |
20.20 |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4. 伊利集团ESG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ESG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本文选取与伊利集团存在强烈竞争关系的蒙牛乳业和未对外披露自身ESG治理信息的贝因美作为比较对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比较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而对伊利集团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10]。
4.1. 总资产回报率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的总资产回报率逐年下滑(见图1),由2019年的15.67%下滑至2023年的9.85%。当前乳制品行业市场环境竞争激烈,液体奶面临由奶业周期带来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伊利集团上游的农牧民原奶供应过剩,另一方面伊利集团下游整体的购买力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供需失调引起净利润降低的连锁反应。随着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伊利集团积极将ESG管理体系融入产品生产中。在集团内部,为扩大业务规模、满足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伊利加大了用于扩大产能、优化绿色产品质量和环保效应结构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增加了企业的长期资产支出,而将实际收益放到未来绿色产品的销售收入中,短期内会引起集团净利润降低,进而导致总资产回报率下降[11]。从行业整体来看,尽管伊利的总资产回报率在下降,但相比于总资产回报率保持平稳的蒙牛乳业和变化频繁的贝因美,仍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1. Return on total assets by dairy sector from 2019 to 2023
图1. 2019~2023年各乳业总资产回报率
4.2. 净资产回报率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的净资产回报率呈现“减–增”交替的结构(见图2),总体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其中,2022年伊利集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近五年最低,为19.23%。伊利集团在国内婴幼儿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下,收购了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的澳优乳业有限公司,增加了集团的资产规模,但同时也提高了负债比例,加上奶粉业务的未来存在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会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产生负面影响[12]。尼尔森IQ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1.6%、液体乳消费量同比下降3.7%,这直接影响了伊利的液体乳业务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了伊利的净资产回报率。此外,伊利集团为了在未来网络交际更加成熟完善的大趋势下,将绿色环保的品牌打造成乳制品企业竞争的一项优势,把集团的利润大多都消耗在了销售费用上,这也是伊利净资产回报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两家乳制品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与各自的总资产回报率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整体来看,伊利集团的净资产回报率表现优异。
4.3. 每股收益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的每股收益逐年升高(见图3),由2019年的每股1.15元一路上升至2023年的每股1.64元。首先,伊利集团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连续三十年的正向增长,其营业收入增长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始终保持为正数,2023年伊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仅为2.44%,营业收入却达到了1262亿元,这种持续且稳定的增长趋势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伊利集团构建了一套考虑员工和买方利益的分红政策体系,近年来,伊利在分红方面的调整十分出色,2023年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已达到每10股派息12元,直接增加了股东收益,间接表明了伊利对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以及发展能力的极大信心。最后,伊利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融合ESG发展理念等方式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也是伊利集团每股收益增加的重要推动力[13]。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蒙牛乳业的每股收益先增后减,未披露ESG信息的贝因美变化更为明显,而伊利集团的每股收益势头强劲,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和稳定性较强。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2. Return on net assets of each dairy industry from 2019 to 2023
图2. 2019~2023年各乳业净资产回报率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3. Earnings per share by dairy from 2019 to 2023
图3. 2019~2023年各乳业每股收益
4.4. 资金利润率
伊利集团近五年的资金利润率先由下降后趋于平稳(见图4),最低降至17.22%,但其在同行业中有相对较好的企业资本使用效率,处于上游水平。资金利润率主要受到企业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伊利集团资金利润率下降的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全球的商业、社交和物流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供需不平衡,使整个乳制品行业大环境低迷,盈利空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压缩[14]。大量乳制品企业都出现了产品库存过剩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损失主动调整价格策略,以吸引消费者,同时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绿色产品,企业需要加大在产品质量安全、包装清洁以及宣传绿色理念等方面的投入,导致企业加大了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进而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下降。不过从整体来看,蒙牛乳业的资金利润率保持在10%上下,贝因美的资金利润率正负交替、大起大落,而伊利集团的资金利润率虽下降,但仍在17%以上,可见伊利集团的经营效益在行业内比较优秀。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4. Profit margin of each dairy industry from 2019 to 2023
图4. 2019~2023年各乳业资金利润率
4.5. 资产负债率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的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5),主要原因在于上游原奶经销商原奶供应过剩、经营困难,伊利通过贷款给这些上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随着ESG发展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ESG理念积极融入到企业的核心战略和经营活动中,作为一名“双碳”承诺的践行者——伊利集团也不例外,坚持并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项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逐年增加[15]。近年来,行业有息负债逐渐增长,借款“压力”也不断增强,但伊利集团的财务费用却没有因此水涨船高,主要是因为其拥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通过借款获取较低利息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集团的债务规模[16]。相比于另外两家未披露ESG信息的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显得更为平稳,但需要重点关注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乳制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在54%~63%的范围内上下波动,蒙牛乳业和贝因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改善了市场策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5. Asset-liability ratios of each dairy industry from 2019 to 2023
图5. 2019~2023年各乳业资产负债率
4.6. 资本保值增值率
伊利集团2019~2023年的资本保值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见图6)。自2020年来,伊利集团的资本保值增长率均大于100%,表明伊利的股东权益较上年相比均有增长,其中2023年股东权益增长率仅为5.91%,总额却达到了573亿元,可以间接看出伊利集团通过自我发展实现持续扩张的能力较强。2021年伊利集团资本保值增长率大幅升高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股权结构的调整,伊利以每股37.89元的价格定向增发120亿元,意在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战略需要[17];另一方面得益于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绿色品牌建设等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益,实现集团资本的增值。而近年伊利集团资本保值增长率下降主要是因为伊利制定了以自有资金进行回购并注销的计划,以维护企业的投资价值。从总体来看,这五年伊利集团的资本保值增长率先大增后大减,而蒙牛乳业相对稳定、贝因美“减–增”交替,虽然它们的资本保值增长率变化路径截然不同,但是其资本保值增长率的“终点”都是近似相同的,可知伊利集团需要加强资本保值增长率变动的稳定性。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国泰安数据库。
Figure 6. Capital 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rate of each dairy industry from 2019 to 2023
图6. 2019~2023年各乳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4.7. 小结
通过选取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另一大巨头蒙牛乳业和未对外披露自身ESG治理信息的贝因美与伊利集团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伊利集团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可见,通过运用ESG管理、对外披露ESG治理信息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带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而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全球绿色低碳的发展需求。
5. 经验与结论
5.1. 倡导绿色化持续生产
伊利集团始终将“以生产高品质产品,带动员工、农牧民、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为国家分忧,为民生担责”作为自身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进行ESG信息披露是伊利集团保持长远发展的必然战略的实践先导。伊利集团致力践行绿色承诺,通过融合ESG理念进行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推广,加大对环保资金和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着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打造融入绿色持续理念的产业链共同体,持续优化环境管理[18]。
5.2. 践行精细化社会责任
通过强化社会责任和开展慈善项目,能够在绿色发展与社会福祉之间建立有效连接,将各类责任精细化:对员工要关注健康安全和权益保障,对客户要保障产品质量和个性需求,对社会要实践公益行为和慈善捐助活动,对监管机构要信息公开和诚信透明,对政府要遵纪守法和响应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员工权益,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者和引领者[19]。
5.3. 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
健全企业ESG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实现管理的“快速、高效”,全面地了解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提高战略决策的灵活性和战略性;系统推进“严格高效、合作共进”的数字化ESG治理,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数据驱动企业内外部运行,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为公司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
6. 结论
本文通过在ESG视角下对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进行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得出,近年来企业从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渐过渡为对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效益平衡,实现绿色经营理念。同时,坚持绿色可持续经营是每个企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乳制品企业更应该坚持绿色生产、低碳减排,加强ESG信息披露,使其完善化、体系化,通过披露绿色数据使消费者买得安心、喝得舒心,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活力与动力,确保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论文受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ESG的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