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意蕴,是深刻而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滋养。
1)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1]。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的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扩宽学生视野,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巨大冲击。此外,由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许多中国孩子更倾向于接受外来文化,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缺乏认知。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思想价值观形成阶段,应该让儿童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伟大民族人物,包括几千年来的悠久文明,包括各个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菜系还有那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以此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储藏,拓展儿童的视野,养成儿童的优秀的品德。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系统、准确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3) 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宝库,涵盖了诗词歌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教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文和知识点,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兴趣点。此外,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融入到统一编写的语文教材中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实际紧密结合,引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其创造出一个富有文艺气氛的学习氛围[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情况与特色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情况
2.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内容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划分为五类:文学作品、故事、民俗、艺术和科技。
1) 传统文学作品
主要指诗词歌赋,其包括:古诗词、文言文、古典名著以及名言警句和谚语。
① 古诗词
小学课本共选入112首古诗词,均属于传统文学作品,各个年级数量分布均匀,题材多样,体裁以绝句为主,主要出现在课文和日积月累之中。
② 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统计结果(见表1),小学中、高年级每册教材均有文言文篇目,三年级上下册各一篇,四到六年级每册各两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言文篇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学习有关的,通过学习此类文言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另一类是其他,包括赞扬人物品质、反映一定哲理等的文言文,学习此类文言文主要是要引领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小学阶段所选录的文言文篇目故事性较强且都反映出一定的道理,从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沉着冷静到实事求是,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均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古典名著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其中包含四篇古典名著篇目。《草船借箭》《景阳冈》和《猴王出世》以叙事的方式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红楼春趣》其人物的服饰、礼仪规范等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风情。快乐读书吧部分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题,向学生介绍四大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Table 1.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
年级 |
单元 |
篇目 |
三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司马光》 |
三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守株待兔》 |
四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精卫填海》 |
四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王戎不取道旁李》 |
四年级下册 |
第七单元 |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
五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少年中国说》 |
第八单元 |
《古人谈读书》 |
五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自相矛盾》 |
第八单元 |
《杨氏之子》 |
六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
六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学奕》 《两小儿辩日》 |
Table 2. Classical masterpiec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名著篇目
年级 |
单元 |
篇目 |
五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
④ 名言警句和谚语
谚语主要分布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不同单元具有不同的主题。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都是与时间有关的谚语,主要说明时间宝贵,启发学生珍惜时间;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收录的四句谚语都是天气谚语,通过观察自然变化来判断天气状况;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三句谚语都是与助人为乐有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三句谚语说明天下所有的事情都逃不过一个“理”,我们不能背离“理”;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四句谚语都与团结有关,告诉学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言较多。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说明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要及时询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名言主要与励志有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名言说明了讲诚信的重要性;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名言以“仁爱”为主题;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名言与改过有关,强调了纠正错误的重要性;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说明善于提问、向别人请教的重要性,其他均说明了学习、提问的重要性;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名言均与培养品格有关,启示学生要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和家国情怀;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选录的名言均与珍惜时间有关;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四句名言警句与勤俭节约有关;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四句名言与君子品格有关;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四句名言主要是要启发学生具有爱国之情;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四句主要告诉学生做人要懂得变通的道理。因此,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谚语和名言大多与学习和培养品格有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包含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古代寓言以及神话故事。
① 历史故事
学习历史故事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扩宽历史视野。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历史故事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四、五年级。历史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我们可将课文部分的七篇文章大致分为两类。
Table 3. The section on historical stor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3.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历史故事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三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课文 |
《司马光》 |
四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课文 |
《王戎不取道旁李》 《西门豹治邺》 《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
口语交际 |
讲历史故事 |
五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
课文 |
《将相和》 |
第四单元 |
课文 |
《圆明园的毁灭》 |
一类主要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赞扬古人精神品质,这也是我们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另一类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反映一定道理的课文,既属于历史故事也属于寓言故事。
② 民间故事
统计结果(见表4)显示,传统民间故事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三年级,民间故事主要以百姓口头流传为主保存下来的,其所赞扬的精神和表达的道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Table 4. The section on folk stor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4.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民间故事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二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课文 |
《曹冲称象》 |
第五单元 |
课文 |
《寒号鸟》 |
第六单元 |
语文园地六 |
《鲁班造锯》 |
三年级下册 |
第八单元 |
课文 |
《漏》 《枣核》 |
一类是单纯的民间故事课文,从中折射出一些道理与启示。第二类是既属于民间故事也属于寓言故事的课文,从故事中体悟道理。
③ 古代寓言
寓言故事篇幅较短,极具趣味性,古人通过寓言故事旨在让后世领悟一定的道理,有些寓言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有些承载着古人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统计结果(见表5)显示,主要集中于二、三年级。
Table 5. The section on fables and stor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5.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寓言故事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二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
课文 |
《坐井观天》 |
二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课文 |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
三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课文 |
《守株待兔》 |
④ 神话故事
学习神话故事有利于学生了解神话人物的形象,感受其趣味性。统计结果(见表6)显示,神话故事选录于小学二、四、五年级。
Table 6. The section on mythological stor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神话故事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二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课文 |
《大禹治水》 |
二年级下册 |
第八单元 |
课文 |
《羿射九日》 |
四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课文 |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
五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课文 |
《牛郎织女》 |
3) 传统民俗
传统民俗包括礼仪、习俗、饮食、节日等,通过研究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民俗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节气知识和传统美食四个方面。
① 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共有16个,统计结果(见表7)显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主要集中于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传统节日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牢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② 传统习俗
关于传统习俗的有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剪窗花》以及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藏戏》。窗花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源于人们的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课文《藏戏》向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特点,藏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③ 节气知识
二年级的歌谣《数九歌》和《二十四节气歌》涉及节气知识。《数九歌》记录了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变化情况;《二十四节气歌》是由二十四节气组成的诗歌。这两篇文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属于传统文化内容。
④ 传统美食
二年级下册识字板块中的《中国美食》向学生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
Table 7. The section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7.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节日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一年级下册 |
第四单元 |
课文 |
《端午粽》 |
三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课文 |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课文 |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
4) 传统艺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艺术的内容涉及在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这几个领域。统计结果(见表8)显示,其集中于三年级和六年级。
Table 8. The section on traditional ar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8.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艺术的部分
年级 |
单元 |
板块 |
题目 |
三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课文 |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六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课文 |
《故宫博物院》 |
第七单元 |
课文 |
《京剧趣谈》 |
第七单元 |
口语交际 |
《聊聊书法》 |
5) 传统科技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纸的发明》,向学生介绍了造纸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2.1.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篇目统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由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习作、综合性学习八部分构成,根据统计发现,除汉语拼音和作文以外,其它六部分涉及传统文化内容。
1) 识字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识字部分分布在小学一、二年级,一年级上册识字数量为10,一年级下册识字数量为8,二年级上册识字数量为4,二年级下册识字数量为4,由于汉字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识字部分均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上,识字部分传统文化所占比重为100%。
2) 课文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统计结果(见表9)显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部分传统文化所占比重为22.1%,占比较高。
Table 9. 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xt
表9. 课文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
年级 |
课文总数 |
传统文化课文数量 |
百分比 |
一年级上册 |
14 |
0 |
0% |
一年级下册 |
21 |
4 |
19.0% |
二年级上册 |
24 |
7 |
29.2% |
二年级下册 |
25 |
5 |
20.0% |
三年级上册 |
27 |
3 |
11.1% |
三年级下册 |
28 |
8 |
28.6% |
四年级上册 |
27 |
9 |
33.3% |
四年级下册 |
28 |
3 |
10.7% |
五年级上册 |
27 |
6 |
22.2% |
五年级下册 |
23 |
8 |
34.8% |
六年级上册 |
28 |
5 |
17.9% |
六年级下册 |
17 |
6 |
35.3% |
总计 |
289 |
64 |
22.1% |
3) 口语交际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口语交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统计结果(见表10)显示,部编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均有口语交际板块,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口语交际数量占教材中口语交际总数的6.4%,占比较低,其分布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
4) 语文园地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部分包含的板块有:识字加油站 、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词句段运用、我爱阅读、查字典、展示台、写话、我的发现等。通过研究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语文园地数量占语文园地总数的100%。
5) 快乐读书吧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快乐读书吧有助于扩宽学生阅读面,部编版小学语文每册教材均包含1个快乐读书吧,三、四、五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涉及传统文化内容。因此,涉及传统文化的快乐读书吧数量占快乐读书吧总数的33.3%。
6) 综合性学习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只有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具有综合性学习,共计4篇。通过研究发现,其中有2篇为传统文化内容,因此,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数量占综合性学习总数的50%。
Table 10. 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al communication
表10. 口语交际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
年级 |
口语交际总数 |
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数量 |
百分比 |
一年级上册 |
4 |
0 |
0% |
一年级下册 |
4 |
0 |
0% |
二年级上册 |
4 |
0 |
0% |
二年级下册 |
4 |
0 |
0% |
三年级上册 |
4 |
0 |
0% |
三年级下册 |
4 |
0 |
0% |
四年级上册 |
4 |
1 |
25% |
四年级下册 |
4 |
0 |
0% |
五年级上册 |
4 |
1 |
25% |
五年级下册 |
4 |
0 |
0% |
六年级上册 |
4 |
1 |
25% |
六年级下册 |
3 |
0 |
0% |
总计 |
47 |
3 |
6.4% |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特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内容和数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蕴含诸多优点。
2.2.1.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覆盖面广,类型多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由八部分构成,即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习作、综合性学习。其中有六部分均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同的部分有其特殊的呈现方式,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也会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名字的由来中就涉及到了传统文化,云帆来自故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口语交际主要以交流的方式扩宽学生视野,同时,有助于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带领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极具趣味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好习惯。
除了覆盖面广以外,其渗透的传统文化类型多样,有传统文学作品、传统故事、传统民俗、传统艺术和传统科技。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有助于老师和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二年级上册《姓氏歌》展现了各个民族的姓氏、《字谜》体现了节日气氛。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春节童谣》都体现了传统节日文化。《葡萄沟》《日月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2.2. 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充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以显性的板块形式出现,还会以课后扩展的形式出现,从而更好的带领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例如,二年级上册《树枝歌》的课文内容只带学生认识了常见树木,但课后拓展中出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延申到了人才培养之道。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3.1.1.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比重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好保证小学语文教材各部分所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数量占其部分总数的25%以上。识字部分均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和综合性学习几部分的传统文化均占到各自总数量的25%以上,但课文和口语交际部分的传统文化占比不足25%,汉语拼音和习作部分不涉及传统文化内容,因此,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明显不足。
学生只有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人民智慧结晶,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3]。传统文化在教材中渗透的占比,是保证教师和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换言之,只有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越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熏陶才可能越大。
3.1.2.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内容失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传统文学作品、传统故事、传统民俗、传统艺术四个方面较多。传统文学作品汇聚古人智慧,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素养;传统故事丰富有趣,学习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古代寓言、神话故事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传统民俗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通过学习与传统民俗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凝聚力;传统艺术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绘画、书法到戏剧、建筑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然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传统科技方面渗透不足,传统科技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充分体现古人的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重点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创造能力,科学技术在推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4]。因此,小学要加强对学生传统科技方面的教育,带领学生了解传统科技,部编版教材中涉及的传统科技内容不足,这是该教材很明显的一个缺点。
3.1.3.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缺乏实践性
统筹十二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六个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的部分,均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实践性。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在课后习题中请学生选1~2个节日说一说自己怎样过的,只是单纯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三年级的《赵州桥》第三段描写桥身上的精美图案,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课文中列举了不同形态的龙,可惜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缺乏实践性。四年级的《扁鹊治病》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单纯的语言表达使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心思想。在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加以实践,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获得切实成长,缺乏实践性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显著缺点[5]。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改进建议
3.2.1. 加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备内容,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文化的教学,要加大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比重,使其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总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的占比不得低于25%。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来促进学生巩固和传承中国经典传统文化,这不仅对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3.2.2. 扩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广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助于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培养小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中华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所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学生要全面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应该扩宽传统文化内容广度,均衡涉及传统文学作品、传统故事、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以及传统科技五个方面。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表层含义,要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青年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6]。
3.2.3. 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性
教师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单纯的理论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材应适当添加实践性的内容,唯有学以致用,学生才会真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7]。例如,可以优化二年级《传统节日》这篇文章的课后习题,增加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手工制作出有关节日的物品或者有代表性的东西。三年级的《赵州桥》为让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壮美,可以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名桥实际观察;四年级的《扁鹊治病》要求学生单纯复述故事,缺乏实践性,教材可以给老师以提示,使其组织学生表演故事,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加以实践,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获得切实成长,缺乏实践性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显著缺点。
4. 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与魂,文化软实力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在比重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只有不断地进行优化,才能切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不断关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真正领悟中华传统文化,担当起时代大任,让青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