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来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而创造出来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思想曾深深地感染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前辈,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原因。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它不仅是引导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导向,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在红色文化视角下,研究高校如何对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加强他们的民族自信与骄傲,使他们对祖国产生一种深厚而热烈的情感,能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凝聚力。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2.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的一个关键的价值构成成分,是各类文化物质资源的载体,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标准引领、道德情操示范培养等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2]。
2.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上的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国民归属感,它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理想信念教育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深入培育,以实现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让学生在拥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精神上的自我升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3.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
第一,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与主要载体。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的辉煌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辉煌和真实的反映,它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支柱,也是一个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根基。学习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明确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容易引起共鸣。从一个民族的独立到一个国家的富强的百余年的奋斗过程,让红色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相融合,它具有明确的内涵,对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由此引起了情绪上的共鸣。通过对其进行的宣传,可以让现代的大学生们通过其自身的精神文化,来培育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理想信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得到了增强,达到了价值目的。
第三,红色文化的内涵与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统一的理论指引、立德的统一的价值追求,“教育人”的统一的教育作用。所以在高校中,红色文化具有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天然条件。
3.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3.1. 助力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把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的研究中,可以让大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许多感人的革命事迹,领略到浓郁的红色精神文化,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好的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3]。
3.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思想观念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倾向。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对当前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红色文化迎合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精神期待,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并逐渐形成一种深受大众喜爱和认同的文化。它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3.3. 促进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育人功能,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的不断进步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不断前行,承担起担当时代新人的使命。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利用好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成为时代新人。
4. 红色文化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4.1. 对红色文化进行当代价值的发掘,使其优化分配
第一,要用红色精神去感染、激励大学生,保证红色文化的精髓不被歪曲。在对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发掘的时候,要针对各个红色作品、红色人物、红色旧址遗物等资源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对其进行分类、合理地开发,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当下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把红色文化转变成一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也能够引起情绪上的共鸣。
第二,因地制宜,把地方特有的红色资源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一些有地方特点的红色故事进行宣传,使其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从而使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无形中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红色文学”进行激励和扶持,让高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代需求,进行一些关于“红色”的艺术创作。例如,在校园内编写一些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编排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红色戏剧或者是舞蹈等,让学生们逐渐地喜欢和接受红色文化。大学生对独特的红色文化更有直接和浓厚的兴趣,可以与之产生精神上的共振,进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第三,学校要加强与有关机构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通过对有关红色文化的纪念馆和博物馆的活动,开展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培养。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建立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运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可以与红色志愿服务基地进行共建,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员更多的同学了解红色文化,使他们在亲身所见、亲耳所闻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4.2. 健全红色文化融入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科学的开展相关工作。要做好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把它列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一个学习体系,对有关红色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加强对基层老师的教育培养,为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教师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和推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红色文化注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理想与信仰是人的灵魂,唯有理想与信仰牢固,我们才能拥有战胜困境的勇气与动力,持之以恒、永不灰心、永不动摇。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关概念融入到实践中,并通过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来体现。通过亲身经历,同学们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才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二,要健全学校的教学体系,要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大学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并制作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此外,还要构建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估系统,以此来制订一套科学、高效的标准,全面、有目标地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才可以从上到下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三,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养成”工作体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要强化对学校的红色文化的管理,各个部门要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策划,制定学校规划的路线图和预计的时间表。通过互相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红色文化的环境,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完善,以此来推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4.3. 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宣传途径的创新,提高其教育人的作用
第一,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进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红色文化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宣传手段是必须的。将其转变成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材料,与思政课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红色文化的精品课堂。在德育课程中,通过对红色情境的重现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红色”的品质进行激发,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含义进行深入的阐释,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5]。
第二,构建“第二课堂”的红色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将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变化等鲜活的材料,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竞赛活动等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让红色文化的教育停留在表面,一定要内化于行,与大学生的日常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第三,要发挥好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推广。大学要充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大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建立一个富有时代性的红色经典网站,创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将红色文化板块的内容进行推送。与此同时,要将虚拟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主动开通红色文化的直播通道,举办多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红色文化秀”,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通过对先进典型、先进事例的传播,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理想信念教育的要素提炼出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把他们培育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可以从上到下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4.4. 建立“红色文化融入”的学校氛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建立“红色文化融入”的学校氛围。在学校环境中,可设立革命前辈雕塑,悬挂红色主题标语,并设立红色文化走廊展示等。在人文氛围中,提倡同学们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主动选择我国的典型的红色人物和历史故事,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展示。在学校里,要创造出一种红色文化的环境,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以此来获得对红色文化的认可。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在无形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获得红色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要强化高校的“红色”专题文化领域。在构建校园精神文化领域时,应把“红色精神”与学校具体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注重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培养,并根据具体的具体条件,创造出符合本校的“红色”专题。其次,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把“红色”的优秀品质和“红色精神”的基因特征,纳入到理想信念教育中来。要通过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的协作,使其在高校中获得更多的红色主题资源。同时,也要将学校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主题演讲等方式,对这一百多年来的奋斗过程进行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
5.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当代社会,国内外思想纵横交错,媒体网络畅通发达,所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红色文化具有先天性的天然优势,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让他们的爱国情怀更加深入,从而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高校利用好红色文化,帮助大学生以国家为坚实的靠山,尽力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终身致力于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与繁荣,从而推进国家的发展,助力中国梦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