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The Fundamental Essence, Real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Nurtur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ss.2024.13987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邓思远: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钱梦迪*:武汉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湖北 武汉;樊弟军: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保障服务部,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新时代核心素养高校辅导员政治素养New Era Core Competencies College Counselor Political Literacy
摘要: 核心素养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但目前在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中仍存在核心素养认知有待加强、职业发展机制亟待完善和政治素养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等现实困境。为加快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高校需要搭建交流平台、完善职称评聘、强化理论学习,以此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Abstract: Core competencies are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y ar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for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realistic dilemma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such a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re competencies,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th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political literacy.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of counselors, universities need to build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improve the supporting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oretical lear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邓思远, 钱梦迪, 樊弟军.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9): 785-79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9876

1. 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中国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截至2022年3月,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人数已达24.08万人,创历史新高,师生比接近1:171 [1]。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培根铸魂的着力点,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理清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是亟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

2.1. 政治素养,铸就育人魂魄

政治素养作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承担着铸就育人魂魄的沉重责任。一方面,政治素养是辅导员正确履行职责的根本保证。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辅导员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政治素养也是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核心要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政治素养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辅导员的具体言行之中。具体而言,政治素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鲜明的政治立场。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铸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3]。其二,系统的理论知识。辅导员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始终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善于将党的理论创新性地运用到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之中。其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辅导员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建立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2. 职业素养,培育匠心之光

职业素养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培育“匠心之光”,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没有精湛的职业素养,辅导员难以在工作中取得成效,更难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将提升职业素养作为立身之本,不断锤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要在职业素养方面下功夫,高校辅导员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甘于奉献,将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二是精通业务,善于引导。辅导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三是严谨细致,关爱学生。辅导员要工作严谨细致,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四是创新务实,与时俱进。辅导员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2.3. 情怀素养,点亮心灵灯火

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怀素养是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灵魂与光芒。它是一种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精神,是一种对学生真挚的爱与无私的奉献。情怀素养体现在辅导员对学生个体成长过程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觉引领上,是将关爱融入教育的每一环节,在育人过程中创造感人瞬间,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情怀素养犹如一盏灯火,照亮学生心灵的迷茫,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其一,情怀素养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体现是深沉的关爱。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通过日常的交流建立起师生间的深厚信任,维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其二,情怀素养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成长的引领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辅导员的职责不仅局限于学业进展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举办座谈会、提供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辅导员应用责任心关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其三,情怀素养还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展现出的无私敬业精神。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辅导员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四,情怀素养强调辅导员在引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关怀。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培育情怀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4. 信息素养,赋能教学新境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深刻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各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素养俨然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4]。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教育能力三个方面。首先,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强调辅导员要具备对信息快速敏感和准确处理的能力。在信息量日益膨胀的背景下,辅导员需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和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其次,信息素养要求辅导员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辅导员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工作效率、工作效果。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能力也是辅导员信息素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更深层次地凝聚学生的共识,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和利用信息。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培育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思政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5. 科研素养,引领思政航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素养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5]。科研素养不仅体现在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上,更关键的是将科研成果灵活运用于思政教育实践中,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更深刻的内涵。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应用思政理论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辅导员的职责包括“理论与实践研究”,这强调了在思政教育领域中辅导员需达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水平[6]。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的科研素养应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工作实践视为研究领域,主动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这将有助于辅导员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科研成果。辅导员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辅导员的实际情况,高校应为其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机会。除了业务培训和考核之外,应鼓励辅导员参与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组建科研团队,建立工作室,设立专项课题,并鼓励支持辅导员不断探索新的思政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3.1. 辅导员核心素养认知有待加强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部分辅导员在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差。具体来说,这一偏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不足,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以及对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和路径的不明确。关于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理解,部分辅导员倾向于将其简化为日常的工作技能或基于经验的知识,而未能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应用这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应被视为一种综合能力,涵盖了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等多个层面,而非仅仅是工作技能或经验。这些能力对于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目前的辅导员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辅导员自我成长和提升的关键,但由于缺乏这样的机制,辅导员往往无法准确识别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个人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潜力。此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和路径的不明确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部分辅导员在提升自身素养时缺乏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路径,这导致培养工作的零散和缺乏系统性[7]

3.2. 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亟待完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思政工作的有效性。然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机制亟待改进,目前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不完善的职称评聘体系、绩效考核的缺陷,以及轮岗机制的局限性。首先,职称评聘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辅导员面临晋升不明确、职业前景不透明的困境。辅导员职称晋升缺乏清晰的标准和路径,不仅限制了个人职业的成长,也影响了辅导员整体干事创业的士气和效率。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在于其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也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使得优秀辅导员无法获得应有的认可。这种考核的不完善不仅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发掘和激励,也影响了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再者,轮岗机制的不畅通限制了优秀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缺乏有效激励和认可的情况下,不利于优秀辅导员的培养[8]

3.3. 辅导员政治素养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中,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成为了衡量其专业能力的重要尺度。然而,当前部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存在缺陷,难以准确把握其精髓和实质,这限制了其将理论有效融入实践的能力。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环境时,部分辅导员仍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这一现状的成因主要是政治理论学习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学习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同时,现有的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未能满足辅导员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高校需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丰富和优化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以满足辅导员的个性化和多层次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高他们应对思想政治问题的能力。

4.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4.1. 搭建交流平台,共享育人经验

构建学习型、互助型、创新型的辅导员交流平台,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构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建立校级、院级、系级等多层次的辅导员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主题研讨会等活动,促进辅导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打造线上学习社区。建立辅导员专属的线上学习社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空间,方便辅导员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共享育人经验。三是鼓励朋辈帮扶互助。建立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机制,鼓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与新入职辅导员进行帮扶指导,促进辅导员快速成长。

4.2. 完善职称评聘,畅通晋升通道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是激励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明确职称评聘标准。在职称评聘中,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考核,注重辅导员的育人成效,引导辅导员潜心育人、精于育人。二是畅通晋升通道。建立多元化的晋升通道,为优秀辅导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鼓励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三是加强政策倾斜力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优秀辅导员给予政策倾斜,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4.3.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帮助辅导员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是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一是组织集中学习研讨。组织辅导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辅导员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开展专题培训辅导。邀请专家学者为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辅导,帮助辅导员提升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三是鼓励自主学习交流。鼓励辅导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论文发表等活动,不断拓展知识面,提升理论研究能力。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 2023年专项研究课题“系统观视角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评价及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HDHSZZX2023032);武汉轻工大学党建研究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校二级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D05);2023~2024年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和就业观念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XY2024N074);(共青团湖北省委) 2024年度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就业困境: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TSWSKL10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郦玉.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 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4, 42(2): 154-160.
[2] 王康.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路径[J]. 江苏高教, 2023(11): 120-124.
[3] 韩立宇.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 黑河学刊, 2023(3): 12-17.
[4] 唐知然. 高校辅导员数字胜任力的价值意蕴与提升方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12): 100-105.
[5] 李敏, 陶磊.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结构模型与提升路径研究[J]. 江苏高教, 2023(12): 110-115.
[6] 王海宁. 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中的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探赜[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1): 136-141.
[7] 王永圆.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 大学, 2022(13): 145-148.
[8] 赵霄雁. 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究——以长治学院为例[J]. 长治学院学报, 2021, 38(4):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