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孟连县边民互市贸易现状研究——以孟连县勐啊村为例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Border People Trade in Menglia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of Law—Taking Meng’a Village in Menglian County as an Example
摘要: 随着近年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啊村与缅甸邦康之间的边境贸易活动也随之日益活跃,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然而,随着边民互市贸易的快速发展,边贸活动也伴随着跨国交易复杂、贸易不规范、跨境犯罪、贸易纠纷、法律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而相关法律的运用成为了保障边民互市、维护边境稳定的关键。以勐啊村及周边地区边民互市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目前边民互市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border trade activities between Meng’a Village, Menglian County, Puer City, Yunnan Province, and Bangkang, Myanmar,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providing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order trade, bor-der trade activities are also accompanied by many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irregular trade, cross-border crimes, trade disputes, and difficult legal supervi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laws has become the key to guarantee border trade and maintain border sta-bility. Based on the relevant leg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order people’s trade market in Meng’a Villag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border people’s trade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文章引用:何正江, 魏元银, 周小喜, 李碧云. 法治视域下孟连县边民互市贸易现状研究——以孟连县勐啊村为例[J]. 法学, 2024, 12(9): 5834-5839. https://doi.org/10.12677/ojls.2024.129830

1. 研究背景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1],边贸地区作为国家边界附近的特殊经济区域,其法律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际合作。边民互市贸易作为跨国贸易的一种形式,在跨国贸易合作、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协定与条约1等各方面均受到国际之间的影响。中缅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条约,也为边民互市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便利条件,在法律保障体系下,这些都为边民互市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在国家政策与法规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促进边民互市贸易。例如,《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2等文件明确了边民互市贸易的范围、形式、交易主体、交易地点、交易模式和监管方式等。除此之外,为了鼓励边民参与互市贸易,中国政府还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3。在地方政策与实践方面,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在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对边民互市贸易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边民互市贸易的规范运行。

2. 边民互市贸易的概念

2.1. 概念

根据《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路边境二十公里以内[2],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2.2. 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的区别

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是两种不同的贸易方式,边境小额贸易遵循“互利互惠、富民兴边、互通有无、引缺泄余、增进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原则,并且参加边民互市贸易的单位和边民都需要遵守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3]。其主要区别如下。

2.2.1. 参与主体不同

边民互市参与者是指持有能够证明其边民身份证件的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且必须人证统一,证件不得转让、出租或出借;边境小额贸易的主体是按规定由各边境省、自治区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的,具备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其涉及的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其主体为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这种贸易形式通常涉及更多的商业活动和更广泛的参与主体,不同于边民互市贸易主要针对边境居民的交易活动。

2.2.2. 税收征管上的不同

边民互市中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而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照章征收后享受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政策,并按一般贸易出口退税办法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2.2.3. 主要区别

边民互市贸易更侧重于边境居民之间的日常商品交换,而边境小额贸易则涉及更广泛的商业活动,两者在参与主体、交易目的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3. 孟连县勐啊村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3.1.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缅甸、老挝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共有16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90个边民互市通道以及103个边贸互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推进,云南边境贸易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多个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显著增长,边民互市贸易推动口岸经济成为重要突破口和全新增长点,为云南省对外贸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额从2013年的7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58亿元,2023年边境贸易额增长51.5%、边民互市贸易增长55.3% [5]其中边境贸易功不可没。

3.2. 孟连县勐啊村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

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素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牛油果之乡”等美誉。这里聚集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孟连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及气候条件,盛产牛油果、橡胶、咖啡等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之地,也是边地历史上著名的“茶盐古道”之一。而勐啊中缅口岸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便是中国与缅甸邦康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在促进边贸发展、维护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具有重大优势,对于研究法治社会下边贸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意义。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边贸规模持续扩大,贸易额稳步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简化通关手续改善口岸设施,为边贸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2024年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第一批)》中明确了对边民互市贸易的支持措施;在资金扶持方面,对边民互市贸易中涉及的报关报检、物流运输、仓储等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降低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成本;在税收优惠与免税政策方面,对边民互市贸易中的税收进行减免,进一步减轻边民的负担;边民互市贸易享受免税政策,免税额度随着政策调整而提高。在这些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的推动下,勐啊口岸的边贸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边民收入水平逐年稳定、边贸商品种类繁多、边民互市交易频繁,在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但在法律方面也存在了诸多问题,中国与邻国之间边贸政策不对等,市场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勐啊中缅口岸边贸的政策执行仍缺乏联动性,在法律建设方面的扩容步调不一致,存在了诸多边贸方面的法律漏洞。

4. 边民互市贸易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现行法律当前有关边民互市贸易法律法规规范的文件有《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56号)《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负面清单》《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清单的通知》以及《对外贸易法》。这些现行法律在对维护边贸秩序、促进边民增收、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推进了边民互市贸易的繁荣与发展,为我们的兴边富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了解勐啊村边民互市贸易相关法律的具体实施情况时,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勐啊中缅口岸边贸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如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文件、边民的法律维权意识不强、逃避税收现象仍存在、监管资源不足、违法犯罪率较高、缺乏法律性人才等等,此类问题会给边境贸易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所以解决这些困难十分有必要。其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文件[6]。勐啊村边民互市贸易中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文件作为支撑。一般是以《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56号)文件为主。

第二,边民的法律维权意识不强。部分边民对边贸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度不够,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申报等。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第三,逃避税收现象仍存在。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边民采取隐瞒交易、虚报价格等手段逃避税收。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加剧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第四,监管资源不足[7]。勐啊村地处偏远,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加之边民互市贸易具有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有效覆盖所有交易行为。监管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部分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

此外,在边贸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解决以上问题,而且还要注重跨境贸易的合规性、边民互市管理办法、税收与关税问题、走私与非法贸易、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使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

5. 完善边民互市贸易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8] [9]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法律交流与合作;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加强与邻国的合作,明确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机制,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边民互市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补充法律法规的滞后。

5.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边民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当地部分边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深入了解和学习边民互市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当地边民以傣族、佤族、拉祜族为主,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对于相关法律文件需要进行翻译,延缓了边民对法律文件的接受与了解。

5.3. 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共享、与邻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犯罪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和逃税行为,与周边国家协调关税政策,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在必要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合力。其次,建立法律交流平台,加强与法律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跨境贸易中的法律问题,推动国际合作。

5.4. 完善边民互市管理制度

优化边民身份认证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边民身份认证的效率和准确性。合理设定贸易额度与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监管能力,合理设定边民互市的贸易额度和商品种类。

5.5. 加大打击走私与非法贸易力度

加强执法合作,与周边国家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活动。提高监管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和查处走私和非法贸易行为。

5.6. 推动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

加强环保法规宣传,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边贸企业和边民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7.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制定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跨境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边贸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5.8. 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与法律人才的培养

加强法律机构的布局和服务,提升边境地区的法律服务水平,为企业、边民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法律咨询渠道。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构,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确保法律服务的安全和可靠,为边贸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跨境贸易、法律、税务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智库平台:建立跨境贸易智库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6. 结语

综上所述,边民互市贸易是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法规是边民互市贸易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边境稳定的关键。云南边贸地区的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加强法律交流与合作、完善边民互市管理制度、优化税收与关税政策、加大打击走私与非法贸易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云南边贸地区的健康向上发展。今后,希望国家和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会更加重视边民互市贸易中法律运用,加大对边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服务体系,边民互市将在规范化便利化法制化道路上越走越好。

NOTES

1国际条约与协定特指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协定,按照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凡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协定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

2海关总署. 《边民互市贸易的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56号[EB/OL].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1996/03/id/24974.shtml, 1996-03-29.

3《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清单的通知》(财关税[2024]7号)。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巴克图口岸的调查[J]. 全国流通经济, 2024(12): 133-136.
[2] 李春艳, 王纤纤. 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3(17): 45-47.
[3] 张燕青, 冯鑫瑶. 昆明关区边民互市问题与对策[J]. 中国市场, 2015(12): 148-151.
[4] 谭启英. 云南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6(30): 31-32.
[5] 光明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云南: 2023年边境贸易额增长51. 5% [EB/OL].
https://share.gmw.cn/politics/2024-05/31/content_37356902.htm, 2024-05-31.
[6] 穆沙江∙努热吉, 张妍. 新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提档升级路径研究[J]. 商业经济, 2023(2): 84-87.
[7] 李隽波, 赵约翰. 中国-东盟边民互市贸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 2019(10): 16-18.
[8] 刘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及相关法律配套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8): 103-104.
[9] 李光辉, 谢东丹. 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演进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多阶段演化博弈视角[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3(2): 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