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方向,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1]。安徽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虽然农业生产总产量不断创新,但是在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协调、资源效率利用等方面发展不足。因此,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研究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王静[2]从高品质农业、高效益农业、高效率农业、高素质农业四个维度,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农民收入、绿色发展等也是研究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维度[3]-[5]。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还须遵循和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共享发展等路径实现[6]-[9]。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能有效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协调、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优化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10]-[13]。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首先从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数据中选取24个指标建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熵值法评价农业农村目前的发展水平;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2. 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20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农村统计年鉴》、EPS数据库或国家已发布的权威性数据。
2.2. 指标选取与构建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经济增长质量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着全面、有效、客观和易获得性的选取原则,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共计24个指标构建安徽省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表1.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含义 |
属性 |
创新 |
科技投入 |
R&D经费投入强度(%) |
R&D经费支出/GDP (地区生产总值) |
正向 |
R&D人员数(人/百万) |
R&D人员数量 |
正向 |
科技水平 |
农业综合机械率(%) |
机耕比重 × 0.4 + 机播比重 × 0.3 + 机收比重 × 0.3 |
正向 |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
直接数据 |
正向 |
协调 |
城乡协调 |
城乡可支配收入比(−) |
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适度 |
城乡消费支出之比(−) |
乡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
适度 |
产业结构协调 |
财政支农力度(−) |
直接数据 |
正向 |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
第一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
正向 |
种植业结构指数(%) |
种植业产值/农林牧渔业产值 |
正向 |
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GDP总值 |
正向 |
绿色 |
资源消耗 |
农业增加值耗水量(亿立方米/亿) |
农村用水量/农业增加值 |
反向 |
农业增加值耗电量(亿立方米/亿) |
农村用电量/农业增加值 |
反向 |
环境污染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吨/公顷) |
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 |
反向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吨/公顷) |
农药使用量/播种面积 |
反向 |
PM2.5 (微克/立方米) |
直接数据 |
反向 |
环境保护 |
森林覆盖率(%) |
直接数据 |
正向 |
水土流失治理(%) |
直接数据 |
正向 |
开放 |
农业市场化 |
劳动力非农就业占比(%) |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就业总人数 |
正向 |
国际开放 |
外商农业投资度(%) |
外商农业投资额/外商投资总额 |
正向 |
共享 |
信息共享 |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
农村拥有电脑总数/农村人口数 |
正向 |
农村有线广播普及率(%) |
农村有线广播数量/农村人口数 |
正向 |
效益共享 |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农村住房面积/农村人口数 |
正向 |
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万/张) |
直接数据 |
正向 |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直接数据 |
正向 |
3. 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
3.1. 数据处理与权重计算
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安徽省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具体步骤如下:
① 原始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防止出现无效数据,对极差公式进行非零化处理,在0值指标后加0.001,修正后正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1)
负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2)
其中
表示标准值,
表示原始数据,j表示指标的数量(
),i表示样本的数量(
)。
② 计算第j项指标的比重:
(3)
③ 计算第j项指标信息熵:
(4)
其中,
,
。
④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5)
⑤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6)
⑥ 综合指数值:
. (7)
⑦ 确定特征序列以及母数列:
比较序列为
(8)
母序列:
(9)
其中母序列的值是选取每一项指标中的最优项。
⑧ 计算计算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和关联度系数:
(10)
其中
为分辨系数,在(0, 1)的数值之间,且分辨系数越小,两者之间的关联系数的差异也就越大,
通常取0.5。
⑨ 计算灰色关联度:
(11)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相关指标权重(见表2)。
Table 2. Weights of indicators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表2.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权重 |
贡献率排名 |
创新 (0.1647) |
科技投入 (0.0728) |
R&D经费投入强度(%) |
0.0446 |
11 |
R&D人员数(人/百万) |
0.0282 |
18 |
科技水平 (0.0919) |
农业综合机械率(%) |
0.0635 |
2 |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
0.0284 |
17 |
协调 (0.2623) |
城乡协调 (0.1128) |
城乡可支配收入比(−) |
0.0536 |
4 |
城乡消费支出之比(−) |
0.0591 |
3 |
产业结构协调 (0.1495) |
财政支农力度(−) |
0.0377 |
15 |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
0.0391 |
14 |
种植业结构指数(%) |
0.0255 |
23 |
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 |
0.0473 |
8 |
绿色 (0.2619) |
资源消耗 (0.0989) |
农业增加值耗水量(亿立方米/亿) |
0.0476 |
7 |
农业增加值耗电量(亿立方米/亿) |
0.0513 |
5 |
环境污染 (0.0783)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吨/公顷) |
0.0263 |
20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吨/公顷) |
0.0264 |
19 |
PM2.5 (微克/立方米) |
0.0257 |
22 |
续表
|
环境保护 (0.0846) |
森林覆盖率(%) |
0.0508 |
6 |
水土流失治理(%) |
0.0338 |
16 |
开放 (0.0504) |
农业市场化 (0.0244) |
劳动力非农就业占比(%) |
0.0244 |
24 |
国际开放 (0.0260) |
外商农业投资度(%) |
0.0260 |
21 |
共享 (0.2608) |
信息共享 (0.1299) |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
0.0835 |
1 |
农村有线广播普及率(%) |
0.0463 |
10 |
效益共享 (0.1309) |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0.0464 |
9 |
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万/张) |
0.0443 |
12 |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0.0402 |
13 |
3.2. 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虽前期有所回落,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10至2020年期间,安徽省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其中农林水产业的财政支出由2010年的292.52亿元增加到924.29亿元。安徽省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由2010年的0.4655增长到2020年的0.8304,年均增长率约为5.96%。2015年提出新发展理念及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业农村问题备受关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系列惠农助农政策,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推动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
Figure 1. Comprehensive scor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quality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图1.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综合得分
3.3.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分析
Table 3. Measurement results of five major development indexes from 2010 to 2020
表3. 2010~2020五大发展指数测度结果
年份 |
一级指标 |
创新指数 |
协调指数 |
绿色指数 |
开放指数 |
共享指数 |
2010 |
0.0557 |
0.1457 |
0.1207 |
0.0201 |
0.1233 |
2011 |
0.0605 |
0.1219 |
0.1452 |
0.0218 |
0.0970 |
2012 |
0.0671 |
0.1215 |
0.1419 |
0.0229 |
0.0990 |
2013 |
0.0741 |
0.1204 |
0.1208 |
0.0224 |
0.1139 |
2014 |
0.0815 |
0.1399 |
0.1244 |
0.0325 |
0.1371 |
2015 |
0.0885 |
0.1424 |
0.1442 |
0.0253 |
0.1499 |
2016 |
0.1051 |
0.1392 |
0.1282 |
0.0375 |
0.1571 |
2017 |
0.1085 |
0.1432 |
0.1255 |
0.0388 |
0.1502 |
2018 |
0.1196 |
0.1499 |
0.1354 |
0.0279 |
0.1619 |
2019 |
0.1386 |
0.1585 |
0.1804 |
0.0246 |
0.1790 |
2020 |
0.1638 |
0.2053 |
0.2289 |
0.0336 |
0.1987 |
1) 创新指数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水平得分从0.0557增长到0.1638,增长趋势明显(见表3),其中科技投入、科技水平等对于创新得分具有正向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下,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壮大农业科技研发人员队伍,为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为农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在此基础上,农业综合机械使用率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 协调指数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协调发展水平得分从0.1457增长到0.2053 (见表3),202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20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4.3%,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应充分认识到,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
3) 绿色指数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得分从0.1207增长到0.2289,增长趋势有一定的波动(见表3)。安徽省是传统农业大省,目前正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消耗程度高,秸秆焚烧、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安徽省实施了农村改水、改厕等一系列举措,使得绿色得分呈上升趋势。截止2020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8.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基本维持在28.6%左右。未来绿色发展理念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加强农村生产环境治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森林保护是今后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4) 开放指数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开放发展水平得分从0.0201增长到0.0336,增长趋势较平稳且权重小(见表3)。安徽省处于内陆省份,相较于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劳动力非农就业占比低,外商农业投资少,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农业仅为2.05亿美元。安徽省无论在地理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均弱于沿海地区,因此要形成良性农业产业群和平台带动效应,不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5) 共享指数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共享发展水平得分从0.1233增长到0.1987 (见表3)。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农业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进村入户覆盖,有效推动了农业物联网向全产业链扩展。新农合等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的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全面确立,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3.4.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表4为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由表4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增加值耗水量、农业增加值耗电量在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中排名靠前;影响因素排名靠后的是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 创新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7%,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5%,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落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政策,补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短板,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因此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是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绿色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绿色生态环境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生态环境能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指导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向。安徽省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突出抓好农药、化肥“两减量”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化肥使用量由2010年的319.77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289.9万吨,减少29.87万吨,年均下降1%;农药使用量由2010年的11.66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8.33万吨,减少3.33万吨,年均下降3.3%;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安徽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打造农村宜居环境,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Table 4. Ranking of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表4.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排序
指标 |
灰色关联度 |
排名 |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
0.6269 |
1 |
农业增加值耗水量(亿立方米/亿) |
0.6208 |
2 |
农业增加值耗电量(亿立方米/亿) |
0.6190 |
3 |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0.6188 |
4 |
城乡可支配收入比(%) |
0.6083 |
5 |
外商农业投资度(%) |
0.5982 |
6 |
水土流失治理(%) |
0.5979 |
7 |
农村有线广播普及率(%) |
0.5973 |
8 |
续表
劳动力非农就业占比(%) |
0.5915 |
9 |
R&D人员数(人/百万) |
0.5907 |
10 |
农业综合机械率(%) |
0.5764 |
11 |
种植业结构指数(%) |
0.5750 |
12 |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0.5467 |
13 |
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 |
0.5421 |
14 |
城乡消费支出之比(−) |
0.5377 |
15 |
PM2.5 (微克/立方米) |
0.5310 |
16 |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
0.5213 |
17 |
财政支农力度(−) |
0.5177 |
18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吨/公顷) |
0.5163 |
19 |
R&D经费投入强度(%) |
0.5154 |
20 |
森林覆盖率(%) |
0.5145 |
21 |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
0.5008 |
22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吨/公顷) |
0.4775 |
23 |
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万/张) |
0.4691 |
24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指数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由2010年的0.4655增长到2020年的0.8304,年均增长率约为5.96%。(2) 通过指标权重分析可知,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影响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共享程度,创新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小。(3) 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水平的表现各有差异。在研究期内,协调和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创新和共享发展趋势增长明显,开放发展水平较低且平稳,开放程度不够。(4) 从具体指标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灰色关联度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增加值耗水量、农业增加值耗电量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攻克难题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中面对的问题较多。鉴于此,提出加快安徽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对策。
1) 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农民队伍
农业技术创新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强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完善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调动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科技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增强农业农村协调水平
要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协调:(1) 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实施“藏粮到地”的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增强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2)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融入到农村的发展之中。持续推动减量、提高效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组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要素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开展技术、模式创新研发和集成推广。
4)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的对外开放程度。首先是要培育和发展开放的农业主体。坚持“建引并重”,大力发展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引进外资企业和农业对外市场;其次发展一批重点出口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扩大企业的产业链,开拓新的市场。
5) 完善农业农村共享机制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保障服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和经济成果共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福利水平。
基金项目
蚌埠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3jcjs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KJ2020A084)。
NOTES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