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以郑日昌为代表的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到:所谓的职业期望,就是指个体对某一职业上的渴望,是人们对待职业态度的具体体现(郑日昌,1994)。这不仅显示了人们的价值观,还对职业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职业期望是决定个体职业选择的核心要素,是个体对于某一职业的具体意向,这既显示着人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代表了人们对某一职业的态度(谢延明,2011;李飞,2008)。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自由快乐的工作方式,忽视了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等。同时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看重自身能力在工作中的发展(竺辉,林海芳,2006)。中职生职业期望的现状是:缺乏工作进取心、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但是同时又对未来职业抱有较高的期望,忽视了自身能力与职业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忽视了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现实的需求。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Taylor & Betz, 1983),它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生上,针对高职、高专、中职群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仅占总量的8.8%(时培芬,孙健敏,2013)。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对提高学生职业规划信心和制定合理目标有积极作用。对中职生来说或许更加需要家庭的支持来增强其职业选择的信心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Hargrove et al., 2002)。在性别方面,在五个维度上,男生的决策效能得分要高于女生的得分(陈琰,王国梅,2011)。有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期望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就业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具有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高校毕业生,其就业质量相对较好(童辉杰等,2017)。因此,关于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可以以此为理论参考。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基于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缪晨程,2015)。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学业成绩(梁亚男,2015),能够有效降低其就业压力(秦仕红,2013)。伍秀珍等人对湖南省怀化市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受社会客观现实的限制,职业期望受家长期望的影响较大。同时中职生本身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他们更重视的是工作稳定性和未来发展空间(伍秀珍,唐玉凤,2007)。中职生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中职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也就越高;无论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的中职生,他们的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缪晨程,2015)。在校学习期间,如果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支持较多,会增加其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可能,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性和职业价值,还能在无形中促进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仲懿,陈骁,2017)。
综上所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够帮助其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来职业的发展。但是如果社会支持程度低,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人格品质、处事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针对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专门针对中职生的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研究和探讨宁夏地区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同时研究宁夏地区中职生职业期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假设2: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三者,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3:社会支持在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本研究拟订的基本问题是:中职生职业期望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基本假设为:中职生职业期望会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见图1),旨在探讨中职生职业期望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期为中职生就业提供实证支持,为中职生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建议。
Figure 1. Model of the med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career aspirations and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图1. 社会支持在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向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宁夏地区的中职学校发放电子问卷825份,回收有效问卷675份,剔除无效问卷15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82%。在被试群体中,男生有451人,女生有224人;城镇286人,农村389人;独生子女166人,非独生子女509人;建档立卡贫困生83人,非建档立卡贫困生592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职业期望量表
本研究采用吴谅谅等人在2001年修订的职业期望量表(吴谅谅,李宝仙,2001)。该量表共有21个题目,包含地位声望、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三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依照“不太重要”、“一般”、“有些重要”、“重要”、“很重要”分别记为1、2、3、4、5分,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21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出总分,分值越高,职业期望越高。在国内各类研究中,该量表使用非常广泛,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719,KMO值为0.762,总体上看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优良。
2.2.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参考了Taylor和Betz的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之后编制的中国本土化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一共有39个题目,包含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没有信心”、“没有信心”、“一般”、“有信心”、“完全有信心”分别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2,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从0.68到0.81;分半信度为0.85。
2.2.3. 中职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本研究采用张婷婷(2017)在肖水源(1994)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基础之上,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特点修订的中职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量表中第1~4条和第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量表中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个体社会支持的水平由总分决定,即总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就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7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50、0.664、0.74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共同方法偏差使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本研究共有14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个因素解释了31.78%变异量,小于临界值统计量40%,可以证明共同方法偏差对当前研究结果的影响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表明共同方法偏差程度在可控范围。
3.2. 样本描述统计与人口学变量差异
对中职生职业期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此了解中职生职业期望的现状。由表1可知,中职生的职业期望的最小值为21,最大值为105,总均分为82.23,标准差为13.747,这说明中职生职业期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情况见下表1。
对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此了解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具体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最大值为195,最小值为39,总体均值为152.72,标准差为24.681,可见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s and dimensions
表1. 中职生职业期望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
N |
Min |
Max |
M ± SD |
职业期望 |
675 |
21 |
105 |
82.23 ± 13.747 |
地位声望 |
675 |
8 |
40 |
29.42 ± 6.364 |
内在价值 |
675 |
8 |
40 |
32.74 ± 5.384 |
外在价值 |
675 |
5 |
25 |
20.07 ± 3.432 |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fficacy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and its dimensions
表2. 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
N |
Min |
Max |
M ± SD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675 |
39 |
195 |
152.72 ± 24.681 |
自我评价 |
675 |
6 |
30 |
23.64 ± 3.934 |
信息收集 |
675 |
9 |
45 |
35.24 ± 5.868 |
选择目标 |
675 |
9 |
45 |
35.31 ± 5.668 |
制定计划 |
675 |
8 |
40 |
31.19 ± 5.307 |
问题解决 |
675 |
7 |
35 |
27.35 ± 4.607 |
对中职生的社会支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此了解中职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具体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中职生社会支持的最大值为64,最小值为12,总体均值为47.87,标准差为8.868,可见中职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ocial support and dimension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表3. 中职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
N |
Min |
Max |
M ± SD |
中职生社会支持 |
675 |
12 |
64 |
47.87 ± 8.868 |
社会支持利用度 |
675 |
3 |
12 |
8.51 ± 2.329 |
主观支持 |
675 |
8 |
32 |
27.70 ± 3.936 |
客观支持 |
675 |
0 |
20 |
11.67 ± 5.063 |
3.3. 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
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aspirations,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表4. 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
|
职业期望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中职生社会支持 |
职业期望 |
1 |
|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0.467** |
1 |
|
中职生社会支持 |
0.140** |
0.343** |
1 |
注:*p < 0.05,**p < 0.01。
为了研究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对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做了相关分析,具体情况见表4。通过表中数据显示,中职生职业期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467;中职生职业期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140;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343。
3.4. 社会支持在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career aspirations and self-efficacy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表5. 社会支持在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
自变量 |
因变量 |
R2 |
B |
SE |
β |
t |
1 |
职业期望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0.218 |
0.838 |
0.061 |
0.467 |
13.687*** |
2 |
职业期望 |
中职生社会支持 |
0.020 |
0.090 |
0.025 |
0.140 |
3.660*** |
3 |
职业期望 中职生社会支持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0.297 |
0.767 0.790 |
0.059 0.091 |
0.427 0.284 |
13.070*** 8.686*** |
注:*p < 0.05,**p < 0.01,***p < 0.001。
本研究以职业期望为自变量(X),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Y),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M),依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由表5可知,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 0.467X + 83.83;中职生职业期望对社会支持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立的回归方程为:M = 0.14X + 40.464;将社会支持代入回归方程以后,结果表明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由0.467下降到0.427,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 0.284M + 0.427X + 51.873。
根据温忠麟、叶宝娟(2014)判断中介的标准: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小到不显著水平时,中介变量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小,但仍达到显著水平时,说明中介变量只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职业期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起直接作用,即中职生社会支持在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a*b/c = (0.14*0.284)/0.467*100% = 8.5%。作用模型如图2所示。
Figure 2. Mediation model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career aspirations and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图2. 社会支持在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模型
4. 结论
4.1. 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
关于中职生的职业期望: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生职业期望的内在价值维度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上存在边缘显著,职业期望的外在价值维度在建档立卡与非建档立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于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水平和选择目标维度在性别上存在边缘显著,问题解决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于中职生的社会支持: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生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维度在性别、建档立卡与非建档立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2. 中职生职业期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职生职业期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中职生的职业期望越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p < 0.01)。这个结果说明,良好的职业期望能够促进增强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决策的信心。
中职生的职业期望与中职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中职生的职业期望越高,其社会支持越高。这说明中职生良好的职业期望能够促进增强其得到的社会支持。
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其社会支持越高。这样说明了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4.3. 社会支持对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讨论
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中职生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中职生职业期望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中介变量进入后,社会支持和职业期望的回归方程均显著,因此,社会支持在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职生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部分直接影响。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职生对于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已经具有一定了解,且学习了相关职业的专业技能,他们对自己已经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支持,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可能因此而降低。因此,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可以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影响。
5. 建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内容。中职院校的中职生还处在关键的职业理想发展阶段,已具备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知识,对社会及职业的理解较为深刻,已做好踏入社会就业的准备。同时,中职院校方面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包括自身性格爱好、特长兴趣、价值观等,使其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增强自信心,合理设置职业理想,将自身能力完全展示出来,适应社会需求,进而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地确立职业理想,确保职业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就业压力增大,中职生作为其中相对弱势的一个群体,得到的社会评价较低,导致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越来越低。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中职生的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依然较少,且研究的因素和内容也相对较单一,且针对研究结果的相关措施也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生对于自我和职业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于中职生的研究越来越复杂,以后的研究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后,本次研究将社会支持作为中职生职业期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以后的研究不仅要考虑现状和原因,还可以考虑相关措施和方法。
中职生尚处于身心不成熟状态,在首次就业时,必须妥善规划其职业生涯,以使形成的职业期望更科学合理,促进自我不断提高完善,并发挥出自身潜在能力,进而实现职业期望。目前,大部分中职生对现实社会了解不够,往往将创业、择业理想化,无法开展正确的自我评价,择业期望值或高或低,其状态相对矛盾。要避免这些现象,中职生应积极面对现实、正视自我,立足于实际情况,恰当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充分认识自我,有利于结合客观实际和主观愿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要以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为目的,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及自觉性,融入并适应社会创业、就业的准备。另外,要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对职业规划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科学地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以及安排职业实践等。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