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当今社会,口腔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牙周病作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易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1]。患者常伴随着牙周脓肿、出血、疼痛和牙齿松动等临床表现,早期阶段往往不伴有显著临床症状。因此,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许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预防和治疗的知识了解有限,导致其发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成为当前该病护理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于2022.9~2023.9期间随机抽取84例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将两组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对比
分组 |
例数 |
男性 |
女性 |
年龄 |
观察组 |
42 |
23 |
19 |
46.85 ± 2.47 |
对照组 |
42 |
24 |
18 |
46.32 ± 2.11 |
t/x2 |
- |
0.047 |
0.048 |
1.057 |
p |
- |
0.826 |
0.826 |
0.293 |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相关问卷;患者没有其他严重口腔疾病,如严重感染、牙齿缺失等;患者没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排除标准:患者同时参与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护理研究;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用药指导,并告知患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给予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介绍疾病与牙菌斑、牙石、遗传因素的关系,以及其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影响,如牙齿松动、丧失,甚至影响心脏病发病风险等,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通过鼓励等话语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目的,增强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醒他们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能的效果,激励他们坚持治疗。
指导控制菌斑方法:教授患者正确的刷牙技巧,包括刷牙的角度、力度和时间,确保彻底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牙签、水牙线等辅助工具,清洁牙缝和牙周袋,减少菌斑的积累;鼓励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强化用药指导,如患者可能长时间使用甲硝唑、红霉素等药物来控制感染,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解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可能的注意事项;术中注意医生操作,做好辅助工作,例如,在医生进行牙周袋或龈沟冲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配备好碘酚或碘甘油涂抹于患处,并避免灼烧邻近组织;术后向患者提供关于术后恢复的指导,包括饮食、口腔卫生、药物使用等,促进愈合和预防并发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治疗结束后的护理:鼓励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复发迹象;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提供长期的随访和支持性护理,帮助患者解决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2.3. 观察指标
1) 使用保健知识调查表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能够准确地描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执行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和牙间刷等相关护理措施,视为完全掌握;患者对疾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混淆,能够描述一些预防和治疗方法,但可能没有完全执行正确的卫生保健措施,视为基本掌握;患者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无法正确描述病因、症状和危害,采取的卫生护理措施不正确,对治疗的认识几乎为零,视为未掌握;认知率 = (完全掌握例数 + 基本掌握例数)/患者例数 × 100%。2)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打分,分数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强烈;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 [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咀嚼功能等多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当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表显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比较两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
经对比,观察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高于对照组,p值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84)
表2. 两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对比(n = 84)
分组 |
例数 |
完全掌握 |
基本掌握 |
未掌握 |
认知率% |
观察组 |
42 |
34 |
7 |
1 |
97.62 |
对照组 |
42 |
11 |
21 |
10 |
76.19 |
x2 |
- |
- |
- |
- |
8.473 |
p |
- |
- |
- |
- |
0.003 |
3.2. 比较两组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在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值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points)
表3. 两组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对比(
,分)
分组 |
例数 |
疼痛情况 |
生活质量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42 |
4.80 ± 1.31 |
1.52 ± 0.28 |
70.47 ± 5.36 |
91.64 ± 5.29 |
对照组 |
42 |
4.86 ± 1.25 |
2.74 ± 0.36 |
70.11 ± 5.31 |
81.14 ± 4.33 |
t |
- |
0.215 |
17.336 |
0.309 |
9.954 |
p |
- |
0.830 |
0.000 |
0.758 |
0.000 |
4. 讨论
牙周病是由于牙龈感染向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的,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菌斑控制不良、遗传因素、吸烟等都可能导致发病[5]。该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往往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察觉到问题,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患者在刷牙、吸吮或咬硬物时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龈颜色可能变为暗红或深红色。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牙齿可能会出现松动、移位,甚至自行脱落。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它会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导致咀嚼无力,影响患者饮食和生活质量[6]。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而定期的口腔检查、良好的护理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然而,在当前临床上的常规护理中,主要关注病情的监测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足,导致患者对疾病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有限[7]。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次调查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口腔保健方法,它包括了对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控制菌斑方法、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护理等多个方面。与常规护理相比,其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疾病的复发[8]。其次,通过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治疗舒适度。同时,其还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和焦虑,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结合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经过护理后,其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表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确保患者能够理解疾病的危害、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日常的口腔护理。同时,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从而减轻疼痛。其次,由于疾病原因,患者可能感到自卑和焦虑,影响日常生活,通过心理支持和相关指导,例如,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关心,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利用正念冥想、放松训练和积极心理训练等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提高咀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该护理模式还通过定期的跟踪和评估,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改善,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系统口腔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在牙周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教育、疼痛管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