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2]。作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其中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在医疗行业中,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护理技能则是完成这一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扎实的技能操作会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体现了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仅靠扎实的技能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情感需要、人文关怀、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慎独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要让护理专业学生一开始接触护理基础知识时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护士的自身价值、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一名高质量的护理人才[3]。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作为对接临床护理工作的桥梁课,其学习成效直接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田。
2.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并非新开设的单独学科,也不是学校所组织的科研活动,而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4],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课程思政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教师只有挖掘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思政元素并结合学科发展特点,才能呈现良好的知识结构。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是培养学生护理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是对接临床护理工作的桥梁课,也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启蒙课程。因此,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具有人才培养的使命,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响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更是培养新时代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力人才的主渠道。
3.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
3.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把课程思政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学校可能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5]。尤其是中职院校把重点放在升学、管理学生等工作上,学校高层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重要性,在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不重视,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就可以培养出很优秀的学生而不愿意改变,导致没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慎独精神、爱国精神,对患者也缺少人文关怀及关爱之心[6]。但是要改革也存在着现实的问题,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重新备课、还有整个学校的教务系统都要做巨大的调整。在传统固有模式的教学影响下,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水平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教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7]。很多老教师很难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他们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8]。很多高校的教师担任着班主任、职能科室科员、专业课教师等多项任务,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老师来说很难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研究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当中,这也就对课程思政的实现产生了阻力[9]。
3.2.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思政教育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但现实中可能因师资培训不足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来学习怎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教育能力,才能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很好的融合到一起。为了实现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参加专业的课程思政培训[10]。这需要我们高校的领导与学校的教务系统全力配合来培养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另外由于现在的教师们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大量的时间来重新调整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训课只需要我们给学生演示,并且让学生们记住这一套流程就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机械化练习,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重点不仅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如何做,还要在实训课中融入大量的思政元素。如果没有好的师资力量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中,会造成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其后果自然是内容枯燥乏味,学生较难掌握,从而导致教学现状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不符。
3.3.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施等方面,思政教育可能未获得应有的资源支持,影响了教学质量。现在很多学校的教材设施与课程设置都是传统模式的教学资源,而在固有模式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思政教育可能因未获得应有的资源支持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我们的教材当中并没有致力于打造课程思政所需要的内容,所以需要引进一些新兴的教学资源。只是有普通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护理学基础实训课需要大量的医学模型、需要非常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做示范讲解、需要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的场所。如果再融入思政元素,那么师资力量、模型的配备、以及教学设施的供应都需要做大量的调整。
3.4. 评价体系设计缺陷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需要教师做示范,需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练习揣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会存在懈怠的心理,导致学完就忘。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可能更侧重于学科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评价,导致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降低。并且大多数同学练习几遍之后就不会再接触这项操作了,更不要提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这种问题会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只会僵硬的做实训课所学到的技能,但是缺少了一些软技能的实力[11]。
4. 课程设计思路与实施目标
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学基础实训的技能,同时对护理职业伦理、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有深刻理解。在技能操作方面,学生能够在实训中熟练运用护理技能,同时展现出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在情感方面,学生能够培养对患者和社会的深厚情感,具备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价值方面,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专业人才,并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运用在教学环境中[12]。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塑造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为了成为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职业责任感、人文关怀精神及社会服务意识。融入职业伦理教育:在护理技能的实训中,强调护理职业的伦理标准,如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尊严、确保患者安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这些职业伦理。强化人文关怀能力:通过模拟护理场景,如患者沟通、情感支持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其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护理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实训课中可以设计团队合作的项目,如紧急情况下的团队配合、跨专业合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训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面对复杂护理情境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5. 结合教学内容建立和完善思政元素资料库
要想把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这项教学做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挖掘和建立完善的思政元素资料库(见表1) [13]。基础护理学实训课共计92学时,包含基础操作项目20余项,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慎独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人文关怀、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敬佑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14]。这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不是与某个操作项目紧密相连,而是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但是一个操作可能蕴含多个思政元素。例如:1) 教师可以在“绪论”与“入院护理”章节中引入南丁格尔自传、分级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获得者黎秀芳等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近代护理学事业的先驱有着怎样的敬佑生命的情怀,而南丁格尔精神又是怎样传承的。2) 教师可以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章节中采用榜样示范法,讲述在新冠疫情中,医学领域的伟人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的英勇事迹,让学生除了学习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外还能领会到伟人爱国情怀、他们的专业自信、还有敬佑生命的精神。这对于他们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不仅仅只会刻板僵硬的技能操作,而会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融入到工作当中。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3) 教师可以在“病人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章节中通过对文献的分享、还有体温计的发明与电动牙刷的发明,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在临床工作当中也要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断的在科研领域进取。4) 教师可以在“排泄护理”章节介绍中国古代导尿术的起源,医者孙思邈的探索创新精神。5) 教师可以在“静脉输液”“青霉素过敏药物过敏试验法”章节介绍青霉素的发现、静脉输液包装容器演变等内容,体现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ways of integration in each practical training program of nursing foundation
表1. 护理学基础各实训项目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方式
实训项目 |
思政元素 |
案例资源举例 |
融入方式 |
铺床 |
职业认同、博爱人心 |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增进伤病员身心健康和改善环境的事迹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观看视频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隔离技术 |
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创新意识 |
我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隔离技术的应用 |
知识拓展 案例分享与讨论 布置作业 |
无菌技术 |
评判性思维、
职业道德、慎独修养 |
无菌技术的发展史及护士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无菌技术的事迹 |
实时新闻 临床感悟 话题讨论 |
生命体征的测量 |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
生命体征要按时测量临床案例 |
经验分享 案例讨论 |
导尿术 |
文化信念、科学素养 |
导尿术的发展历史 |
名人事迹:孙思邈与导尿术 课后作业 |
灌肠法 |
精益求精、严谨慎独精神 |
文献介绍有关灌肠术的
心理研究及干预 |
张仲景与灌肠法 临床案例 |
注射法 |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 |
三查七对制度的应用及推广 |
知识拓展:静脉留置针的研发 临床案例 |
心肺复苏术 |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合作意识 |
突发事件中心脏骤停病人
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案例 |
实时新闻 思考题 |
洗胃法 |
人文关怀、职业规范责任意识 |
洗胃技术的进展与
护理技术的重要性 |
临床感悟 案例分享 |
6. 思政元素融入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策略
6.1. 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挖掘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人文关怀等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实训教学中,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可以通过分析护理伦理案例,如患者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公正分配医疗资源等,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并内化护理职业伦理,并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护士、患者、家属),通过角色体验,增强其对职业伦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训模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教授学生如何表达同情、理解和支持,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在实训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让学生学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老年护理、疾病预防等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通过讲解公共卫生知识,如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定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如敬业、诚信、友善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介绍护理领域中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如南丁格尔、白求恩等,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设计复杂的护理情景,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跨专业实训,如与医生、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策略,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6.2.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在构建时要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满足护理工作岗位的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觉悟高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是将人文关怀、工匠精神、慎独精神、南丁格尔精神等思政内容与护理实训技能有机结合,以培养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通过对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护理理念分享,让学生了解她是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的典范,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特别是在讲解急救技术时,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面对意外灾害时怎样鼓起勇气和决心,怎样在关键时刻树立起高度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增加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环节,如扮演在无人监督下做出决策的护士,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道德挑战,增强慎独精神的实践能力。用虚拟现实(VR)技术或模拟实验室,创造逼真的护理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护理操作和沟通技巧。并在课堂采用独立操作模拟,如夜间值班、独处患者护理等,让学生在无直接监督的环境中练习慎独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长时间的实训课程,强调对护理过程的每个细节的关注,如药物配比、器械清洁等,培养学生的细心和对工作质量的高要求,让学生在持续的工作中锻炼专注力和耐心,学会在重复中发现细节和改进点,体现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实训课中设置模拟情景,如“患者心理支持”、“家庭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增强人文关怀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还应重视新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微课、慕课等途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更好的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到一起。教学改革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但教师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能将思政教学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6.3.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一支职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对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要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15]。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会议和在线课程,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学校只有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技能强、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学校要不断挖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潜力,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对考核指标进行优化,健全激励与反馈机制,增加量化考核。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支持教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参与学术会议,提升学术影响力,为护理教育领域做出贡献。并把教师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纳入到职称评定中去,还可以聘请行业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才兼任教师,鼓励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等有助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教学过程中。
6.4. 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健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持续课程改进的关键。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觉悟和人文素养纳入到考核中[16],将思政教育与考核方式相融合,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感受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应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和教师表现等。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可以设置技能考核,定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如静脉注射、心肺复苏、操作时的仪容仪表等,评估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设置理论知识测试,通过笔试、在线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置综合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自我与同伴评价,引入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教学过程评价可以增加教学观察,组织同行教师或教学督导进行课堂观察,评估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增加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改进建议。增加教学日志与反思,要求教师记录教学日志,反思教学过程,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点。课程内容评价可以从内容相关性出发,评估课程内容与护理实践的关联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也可以从课程资源评估出发评价教材、模拟设备、在线资源等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还可以从课程更新机制出发,建立课程内容定期审查和更新机制,确保课程与行业标准和最新研究保持同步。也要让学生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智能等,确保教师行为符合专业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整体课程质量评价,建立反馈循环,将评价结果用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的持续改进。通过上述评价体系来确保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持续提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正确的职业素养,为培养优秀的护理学人才奠定基础。
7. 结语
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深化其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理解与实践。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专业人才。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实训课程,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内化思政理念。同时,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确保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估。结语中,我们强调了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它不仅响应了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护理教育的深层次价值。未来,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的护理人才做出更大贡献。同时,鼓励学生将思政教育中所学的理念和精神,贯穿于日常学习、实践乃至未来的护理职业生涯中,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专业人才,为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17]。总之,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德才兼备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是实现护理教育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LJYJSZLTSGC-KCSZAL-2023-09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