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电影《情人眼里出西施》字幕翻译策略
Analysi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American Movie Shallow Hal
摘要: 由于视频软件的普及,电影字幕翻译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具有必要性。电影字幕具有口语化、简洁化、易懂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既彰显了其与书面翻译的不同,又束缚译者的主体性。加之国内现有的字幕翻译教学期刊数量较少,可为译者提供的参考有限,因此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电影字幕的过程中,译者需根据字幕特点,结合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本论文以美国电影《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例,分析译者在该影片中使用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及其如何体现字幕语言的五种特性。
Abstract: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video software, the demand for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increas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colloquial, concis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which not only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t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but also restricts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addition, teaching journal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China cannot provide enough related reference for translator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film subtitles, the translators need to combin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titles. Taking the American film Shallow Hal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used by the translator in the film and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subtitling language.
文章引用:李秋雯, 李俊叶. 浅析美国电影《情人眼里出西施》字幕翻译策略[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0): 450-45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912

1. 引言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但由于国家之间存在语言障碍,因此,电影字幕翻译随之诞生。我国在1949年制作了第一部译制片——苏联电影《普通一兵》。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不断引进外国电影,尤其随着视频软件的兴起,我国字幕翻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字幕翻译需要对原文的高度浓缩及涉及的文化背景均使字幕翻译难度较大。因此,译者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经常会使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较好的共情效果。归化以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为导向,而异化则保留源文本的特点和风格。在电影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需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以达到预期效果。本论文通过研究美国电影《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英汉字幕翻译,分析其中使用的策略及其如何体现影视作品的五个特性。

2. 字幕翻译简介

电影字幕翻译是将电影中的语言翻译为目的语文字,并显示在屏幕底部,此外,影片最后结尾出现的解说文字也属于电影字幕。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语际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解释另外一种语言[1]。广义上的电影字幕翻译通常指语际翻译。近年来国外优质电影被不断引入中国,字幕翻译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2.1. 字幕语言风格

电影类型不同,因此电影字幕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必须考虑电影类型和观众的需求。纪录片注重纪实,文字朴实无华,具有精确化和地道化的特点;动画片主要针对儿童,语言简单、有趣、易懂;奇幻片想象力丰富,语言具有创造性;喜剧语言诙谐,幽默,有时使用双关、比喻、反讽、拟人等修辞手法。此外还有体育、金融、历史、艺术、自然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意识到这点,在语言风格上与电影类型保持一致。

2.2. 字幕翻译特性

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传统的书面翻译。钱绍昌教授认为,影视语言具有五个特性: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2]。聆听性是指在翻译影视字幕时将一些同音词译为更具有可区分性的词语,以使观众能够看懂。综合性是指字幕翻译不仅翻译语言,还需结合演员的嘴型、肢体动作、表情等,使表演和台词达到和谐统一的程度。若演员点头,而却翻译为“不行”,就会给观众造成困扰,到底是“行”还是“不行”,而如果演员嘴巴还在说话而字幕已经结束,也会给人一种出戏、滑稽之感。瞬间性是指影视字幕不同于书籍,无法让人慢慢阅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影视剧对白通常一闪而过,不会留给观众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因此语言需要简洁、简短,每一帧的每句话都能看懂。通俗性是指影视剧字幕翻译应通俗易懂,对白不能过于晦涩,使用的语言风格也取决于影片的语言特点。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和商业利润产物,首先应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市场反应。无注性是指字幕翻译不能额外给字幕加注解。由于存在文化、语言差异,所以在翻译中会出现词语缺项,但不能增加注解,否则会造成字幕过多而使观众目不暇接的情况。

3.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法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而异化法是指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3]。归化与异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单一地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策略都难以形成优秀的译文[4]

3.1. 归化翻译策略

电影须考虑主要受众群体,否则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翻译电影字幕时,常会使用归化策略。归化策略会减少文化冲突,加深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引起共鸣,最终达到理想的观影效果。常用的归化翻译方法有:意译、套译、仿译、改译、创译等。而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又会用到重复法、增词法、省略法、词性转换法、词序调整法等翻译技巧。

3.2. 归化策略案例分析

《情人眼里出西施》(Shallow Hal)是一部美国奇幻浪漫喜剧电影,语言轻松、诙谐、幽默,深受大众喜爱。该片男主人公哈尔善良但思想浅薄,只愿与漂亮女性交往。随后,哈尔遇到一位催眠专家,被施行了催眠,致使看到的人的相貌美丑均由内心善恶幻化出来。之后哈尔遇见了在他眼里身材苗条但实际体型极度肥胖的萝丝·玛丽。在与玛丽的交往中,哈尔被玛丽的善良与幽默吸引,于是为她倾心。但某天催眠突然解除,哈尔看到了玛丽的真实模样。一开始哈尔有些难以接受,直到见到小女孩柯丹丝。柯丹丝被烧坏的相貌与善良的内心产生的极大反差令哈尔大为震撼,于是他改变了对“美”的看法,最终与善良的玛丽重归于好。译者在翻译此影片字幕时主要使用了归化策略,使影片既保持诙谐幽默的特点,又达到共情效果。

3.2.1.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主要运用在源语与译语体现出巨大文化差异时。

例1.

原文:

Hey, all I’m saying is she’s got cankles, for God’s sake.

What?

Cankles! She’s got no ankles.

译文:

我忍不住想说她的象腿。

什么?

象腿,她根本没脚踝。

“Cankles”意为“粗壮的脚踝”,常指人体型肥胖。而汉语中也会运用一些比喻形容人体型肥胖或者纤瘦,如“大象腿、水蛇腰”等。译者将此处译为“象腿”,既形象地说明玛丽体型巨大又达到了诙谐幽默的效果。

例2.

原文:

And me daughter would get a hell of a lot more dates.

I’m sure Rosemary does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dates.

译文:

女儿也会多几个人追她。

追萝丝·玛丽的一定有一箩筐。

原文中的“I’m sure Rosemary does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dates”直译为“我肯定萝丝·玛丽的约会不是问题”,但是译者并没有这么翻译,而是将其译为“追……的人一定有一箩筐”。“箩筐”是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用来盛粮食、蔬菜等,能盛很多东西。“一箩筐”常用来形容数量多,与它搭配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人。因为哈尔眼中的萝丝·玛丽非常美丽,因此哈尔认为追玛丽的人很多。“一箩筐”准确表达了哈尔的想法。此外,“一箩筐”常用在日常口语表达中,这一点与电影字幕口语化的特点相一致。

例3.

原文:

I don’t understand.

The jig is up, and she knows it.

译文:

我不懂。

露出马脚了,她知道了!

此处是哈尔与玛丽父亲的对话。玛丽父亲认为哈尔与女儿谈恋爱是因为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并认为哈尔的小把戏已经暴露了。于是便说“The jig is up”。“The jig is up”在北美(非正式)英语中,表示“把戏已拆穿,一切都完了,已无成功希望”。而汉语中的“露出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而“露出马脚”既简洁又地道。

由于本影片是轻松浪漫型喜剧,人物性格开朗、活泼,语言上语言诙谐、幽默,因此中文字幕语言也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同一时期的流行语。

3.2.2. 套译

套译法是指借助汉语成语来翻译。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中国的习俗,如采取直译会令人颇为费解,或原文的形象会引起另一种联想,从而影响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这种情况大多可以采用套译。本影片大量使用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成语及四字短语,既达到简洁的效果,又易于观众理解。

例4.

原文:

You guys, thanks for the cake. You didn’t have to do this.

The least we could do, seeing as how you worked so hard to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the company.

译文:

谢谢你们的蛋糕,太客气了。

这根本不足挂齿,跟你……“攀龙附凤”的牺牲哪能比。

哈尔的同事和好友均认为哈尔与玛丽谈恋爱是由于玛丽父亲的地位,于是便说出了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话。“The least we could do”直译为“这是我们至少能做的”,套译为“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此处是同事对哈尔行为的轻蔑。“...how you worked so hard to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the company”直译则为:你如何努力工作,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员。表面上看是在夸赞哈尔,实际上是对他的讽刺,因为同事们认为哈尔是通过与老板女儿谈恋爱而得到晋升,于是便说出此话。译者将此句译为“攀龙附凤”,比喻攀着龙鳞,附着凤翼,指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具有讽刺意味,也正如同事对哈尔的看法。

例5.

原文:

If you have one ounce of integrity left, you’ll break it off immediately before you hurt the poor girl.

译文:

你若还有廉耻,就快悬崖勒马,不要伤害那个可怜的女孩。

此处紧接上一个例子。这是马里西奥对哈尔说的话,他认为哈尔与玛丽谈恋爱就是为了玛丽父亲的地位,于是劝哈尔从善。译者将“break it off immediately”译为“悬崖勒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常用来劝慰做了坏事的人及时收手。

例6.

原文:

Listen to me. I’m giving you pearls here.

译文:

听我说,这是我给你的金玉良言。

这句话是哈尔的爸爸在临终前对哈尔的劝告。此处译者并未将“pearls”译为“重要的事情”或“宝贵的事情”,而是将其译为“金玉良言”。“金玉良言”是汉语成语,金玉指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有宝贵且劝告之意。

3.2.3. 创译

创译法是指翻译时不拘泥于源语言在语意与语音上的束缚,进行一定创造性的翻译,以求译语与源语在功能或效果上的对等。但创译法并不是纯粹天马行空的创作,而是基于源语,在翻译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赋予译者一定的创意空间。

例7.

原文:

I got tickets for that Beatles reunion.

The Beatles?

Yeah. Well, not the real Beatles, but Paul, George and Ringo will be there.

译文:

我有“披头四”团圆音乐会门票。

“披头四”?

不算是真的“披头士”啦。保罗,乔治和林果,艾力克莱普顿取代约翰的位置。

此处将“Beatles”译为了“披头四”而不是“披头士”,因为从下文中可以看出“披头士”组合中的一位成员被代替,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披头士”组合,而译者将“士”改为了“四”,使观众一看便能明白对话中的组合有特别含义,并且因为该乐队有四名成员,所以这里的“四”恰到好处。这里使用了创译的归化策略,将“shi”创译为“si”既能使观众明白其中的意思,又使影片诙谐、幽默。笔者认为此处的翻译非常之巧妙。

例8.

原文:

You can’t stand within three feet without getting flaked on.

译文:

三尺内难逃他的头皮屑攻击。

原句若采用直译则为:你站在三尺之内,头皮屑就会落在你身上。但直译并不能体现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因此译者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说明了雷夫的牛皮癣非常严重。

例9.

原文:

Well, let’s just say the score’s Hal two, mall rats zero.

译文:

哈尔大胜街头小混混。

本句若直译,则为:这么说吧,哈尔两分,小混混零分。但译者将原文中二人分数差异译为“大胜”。“大胜”一词在汉语中不仅表示“赢”,还表达一种喜悦感,有力说明了男主人公在玛丽面前替自己夺回面子时的喜悦心情。此外,此译文更加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

3.2.4. 改译

改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使翻译更准确、自然或符合文化习惯,包括增加或删除信息。根据目标语言的需要,在翻译中增加或者删除原文中的信息,将原文中的词汇替换成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词汇以便更好地传达句意。

例10.

原文:

God knows I love her dearly.

译文:

我爱她犹如掌上明珠。

此处译者并未将原文译为“上帝知道我非常爱她”,而是改译为“我爱她犹如掌上明珠”。“掌上明珠”在汉语中表示“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为钟爱的子女”。此话为玛丽的父亲所说,表现出其对玛丽深厚的爱,并且也符合作为父亲的身份。译者将抽象的爱改译为具体的表象,使观众更加感同身受。

例11.

原文:

I’ve been really dumb. I’m immature, I’m unthoughtful, I’m a friggin’ idiot.

译文:

我真是个大笨蛋,幼稚、无知的超级猪头。

此处是哈尔对自己思想肤浅的忏悔。原句“friggin’ idiot”,有“该死的笨蛋”之意。在汉语中,人们有时会用“笨得像猪”来形容一个人无知、蠢笨。译者将此处“该死的笨蛋”译为“超级猪头”,既可以避免与前半句的“大笨蛋”重复,又表达哈尔的悔过之意。

3.3. 异化翻译策略

一部影片若完全使用归化策略,则无法体现异国风情并且难以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部分内容时应适当使用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法、音译法、零翻译、逐词翻译等。

3.4. 异化策略案例分析

本影片在翻译某些部分时亦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如影片中出现的地名大多以直译为主。“Bean Town”译为“豆豆城”、“Pudding Town”译为“布丁镇”、“Double Door Inn”译为“双门旅馆”等。

例12.

原文:

Who says they’re ugly?

Bausch & Lomb.

译文:

谁说他们丑?

博士伦。

译者将“Bausch & Lomb”直译为“博士伦”。“博士伦”是一个美国隐形眼镜品牌。许多国人对该品牌并不了解,但是通过该影片,了解到这种外国商品,这种行为满足了异化策略想要达到的效果,即文化与思想的交流。

4. 影片字幕翻译中体现的五个特性

本影片的字幕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亦体现出了钱绍昌教授字幕语言的五个特性。

4.1. 聆听性

聆听性是指在翻译影视字幕时将一些同音词译为更具有可区分性的词语,以使观众能够看懂。如:

Reverend Larson, your son is here.

OK, sure. Send her in.

拉森牧师,您儿子来了。

好,叫“她”进来。

这句话是哈尔的父亲(拉森牧师)去世前与医生的对话。拉森牧师因为打了镇痛剂,所以神智模糊,将“him”误说成“her”,译者为了保持忠诚和影片的幽默度,延用了这种错误,但是为了便于观众理解此处是口误,便为“她”字添加了双引号。

4.2. 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字幕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还需要结合演员的嘴型、肢体动作等,使表演与台词和谐统一。如:

I didn't mean the “banana hands” thing.

我叫你香蕉手,没有恶意。

此处是哈尔以为自己称对方为“香蕉手”导致对方生气,所以向对方道歉,并做出了明显摇头致歉的动作。“没有恶意”一词与演员摇头的动作保持了一致,体现出字幕翻译的综合性。

4.3. 瞬间性

瞬间性是指译者将冗长的句子翻译地简洁明了,使观众一看即懂。如:

In the five years, I’ve known you, every woman—I should say girl—you’ve gone after has been completely out of your league.

五年来你追求的女人有哪个属于你的等级?

此处原句较长,若逐字翻译,会造成因字数过多而使观众目不暇接的情况,因此,译者将此处简洁地翻译出来,简洁明了又不失其意。

4.4. 通俗性

通俗性是指影视剧字幕翻译应通俗易懂,对白不能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文绉绉而不像日常用语。本影片基本都遵循通俗性的原则,整体的语言风格与影片相一致。此外,译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习语、流行语等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使观众更易共情。如:

Where you from?

你是哪里人?

译者并未将此句直接译为“你来自哪里”,而是译为日常口语中更常用到的“你是哪里人”,体现了字幕翻译的通俗性。

4.5. 无注性

无注性是指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不能额外给字幕加注解。因为存在文化、语言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词汇项空缺。译者可以使用技巧进行翻译,但是不能增加注解,否则会造成字幕过多而使观众目不暇接的情况。本影片字幕均未出现注解,虽有个别处因为文化差异,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困惑,但这正是外国电影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适当的保留一些表达会起到较好的文化交流之效。如:

Boston.

Bean Town.

波士顿。

豆豆城。

波士顿早在殖民地时期,有一种著名的佳肴:糖浆烤豆子。满城飘香的烤豆子,使该城获得了“豆豆城”的昵称,因此波士顿也被称为“豆豆城”。此处无注解,观众可能一开始会好奇,但通过查询他们可以了解到“豆豆城”是波士顿的别称,由此起到较好的文化交流之效。

5. 结语

归化与异化是一对动态的概念,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孤立地谈论归化与异化都是不全面的[5]。因此在翻译电影字幕时不仅需要将两者动态结合,还需遵循字幕语言的特点及影片本身的语言风格。由此既满足受众需求,准确传达出影片的中心思想,又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Jakobson, R. (1967)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In: Venuti, L.,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Routledge, 113-118.
[2]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1): 61-65.
[3]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Routledge.
[4] 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 从归化趋向异化[J]. 中国翻译, 2002(1): 39-43.
[5] 孙会军. 归化与异化——两个动态的概念[J]. 外语研究, 2003(4):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