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信息服务路径分析
Analysis of Library’s Industrial Information Service Path for Develop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建设以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能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图书馆长期服务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具有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有利条件。图书馆应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产业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加快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基础平台建设、开展产业深层次服务,担负起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based on the proposition of the times put forward by the urgency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cor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innovation, and the carrier is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future industries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Libraries have long served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y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erv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future industries. The library should deep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dustr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service basic platform, and carry out in-depth service of the industry, and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to help develop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文章引用:解登峰, 李靓, 温江妮. 图书馆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信息服务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0): 180-18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910

1. 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期间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是以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支撑载体的生产力,实体经济具有生产性功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支撑载体[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3]。“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4],这都为今后教育、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路径。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如何高质量地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与重大任务。

2. 研究现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引起政治、经济、哲学、管理、自动化技术、教育等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可见成果的研究主题涵盖理论分析、逻辑分析、特征、内涵、发展路径等。与上述领域相比,图书馆界对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截止2024年9月13日,通过中国知网仅检索到5篇论文:《Library Inside:AI赋能图书馆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基础模型》一文,主要探讨面向复杂适应性系统,发展AI赋能的图书馆服务的新质生产力[5];《智慧化是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一文,提出大学图书馆更应着力在如何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立足为高等教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的核心要务[6]。另外3篇论文分别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新质生产力与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演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图书馆建设:作用机制、现实梗阻与实践路径》,上述3篇论文聚焦研究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开展产业服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文化产业、文旅产业、创意产业这种与图书馆密切相关的细分产业或图书馆的细分服务,分析图书馆开展上述产业服务时面临的困难、局限和改进策略。面向宏观产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研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需求情况,并提出了图书馆应争取学校政策支持,更新观念,重视特藏资源和平台建设等服务建议[7]。《高校图书馆面向产业的专利信息服务供给分析与思考》着眼于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等专项服务,探究存在的多方面不足,并从完善服务供给条件、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8]。图书馆面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分析开展产业服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3. 新质生产力产业特点与信息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载体在产业,其中,产业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9]。作为新质生产力载体的新产业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信息需求也不同于传统产业。

3.1. 新产业具有创新性技术引领性,需要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新产业的首要性质是创新性技术引领,这些产业以技术研发和突破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和边界拓展。它们不仅涵盖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更包括了新技术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新产业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单一技术的突破,更在于跨领域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创新驱动型的特征使得新产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能够在市场变化中迅速调整和发展,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新产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新颖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因此信息服务的提供必须准确、及时、方便和快捷,以降低企业风险。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在广度、深度上都要有突破,除了传统的信息服务外,更加重要的信息服务包括技术创新与研发需求分析服务、市场情报和分析服务、政策和法规信息分析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信息服务、标准和专利信息服务及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服务等,服务新产业创新性发展,并同时引领新产业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

3.2. 新产业具备高技术含量的性质,需要科学可靠的差异化信息服务

新产业通常涉及先进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呈现高度的技术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精细化以及品质的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生产方法,在技术上领先于传统生产力,应用了尖端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成果[10]。新产业通常处于技术前沿,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保持其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和研发全程离不开信息服务,需要海量的相关信息、数据、知识和分析,不同用户、不同创新阶段有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差异化信息服务不仅体现在服务内容上,也体现在服务方式上,图书馆需要根据新产业差异化信息需求制订个性化服务。首先深入了解新产业的偏好与需求,根据新产业行业特点打造合适的服务渠道,例如线上和线下结合、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以满足不同产业的接触和使用习惯。服务内容差异化主要表现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例如提供附加服务、增值服务或独特的服务体验,通过严格的服务质量控制和持续的服务改进增强产业用户的满意度。

3.3. 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需要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3]。产学研是一种协同创新模式,产业主体、科研院校等主体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将科技、人才、创新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并通过相互融合助推企业自主研发、加速技术创新、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需要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包括产业链信息分析服务,提供产业上下游的详细分析,包括关键环节、主要企业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以及产业链中的价值分布;技术发展和创新动态信息服务,追踪新产业中的最新技术进展、研发活动和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产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竞争分析,分析产业内主要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和业务战略,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人才培养和引进信息服务,提供产业人才需求、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的信息等。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在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和组织上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和基础,但面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深层次服务还有待提升,应重点提高深层次咨询服务能力,帮助企业解决特定问题、更好地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4. 图书馆服务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实践逻辑

4.1. 图书馆能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和信息支持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既有支持创新的海量文献信息、科学的知识组织体系、高效的信息服务,也有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数据、事实数据、软硬件工具、可视化图谱及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培训等新型资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创新工具。图书馆通过深入了解产业的特征、趋势及需求,能够筛选出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知识资源,并通过专业的服务手段将这些资源有效地传递给产业界,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2. 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入融合

产业升级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而产学研深入融合全过程离不开信息服务与数据支持,图书馆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知识组织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充分挖掘产业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需求,联合馆内外、上下游信息产业,实现对产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和高效响应,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整合和优化知识资源,图书馆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知识引擎和智库,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支持,助力产业创新和发展。

4.3. 图书馆能为新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新产业人力资源不同于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且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驾驭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1]。未来的职业价值将转向更高层次的交流、反思、探索、决策及个性化情景下的分析、设计与问题解决中,其素质基础就是人文素养,如人际沟通、协调与理解能力,基于情感和文化的反思、决策能力等[12]。图书馆除了作为知识中心外,更发挥了学习中心的功能,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产业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产业人才学习和提升,提升产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推动产业界与文化界、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图书馆服务与产业人才发展间能够形成良性互促的正向循环,可为新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 图书馆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在新一轮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图书馆服务新质生产力产业能够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5.1.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跨界合作与信息共享平台

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人力资源及技术资源,联合馆内外、上下游信息产业,建设新型信息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产学研结合、上下游联动、科研创新成果集成的服务平台,用于发布产业技术需求信息、技术研发创新信息、新产品展销信息以及人才需求信息等。服务平台还能集成多领域科学技术、多类型创新资源、多方向优秀专家,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成科技企业孵化、助推科技人才培养。图书馆通过推动产学研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拓宽自身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5.2. 图书馆应积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能力。通过构建智能化服务系统,如智能检索、智能推荐等,为产业人才提供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科研咨询等服务,为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体验。通过不断丰富学术资源和研究工具,为产业界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通过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水平,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现代化、创造性的服务选择。

5.3. 图书馆应为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更多综合素质高、国际视野广、科技创新力强、专业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中心作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活动,提供行业动态分析、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帮助产业人才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团队,积极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项目,推动知识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创新应用,及联合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图书馆通过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与培训服务,可以成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活化剂。

5.4. 图书馆应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服务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图书馆应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始终保持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同时,图书馆也应加强营销推广工作,利用社交媒体、宣传活动等渠道扩大图书馆产业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图书馆的产业服务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资源。

6. 结论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图书馆需要对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这一载体,深入开展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技术应用和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着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新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为助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EB/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32.htm?device=app, 2024-09-12.
[2] 产学研深度融合, 内生动力须增强[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23/1219/c1006-40141989.html, 2024-09-11.
[3] 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EB/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57496.htm, 2024-09-13.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content_6929446.htm, 2024-09-13.
[5] 张晓林. Library Inside: AI赋能图书馆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基础模型[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4, 50(3): 4-16.
[6] 杨新涯. 智慧化是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1): 24-27.
[7] 郭卫兵. 高校图书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4): 68-72.
[8] 张善杰, 石亮, 李慧, 袁倩, 陈伟炯. 高校图书馆面向产业的专利信息服务供给分析与思考[J]. 图书馆杂志, 2019, 38(9): 41-50.
[9] 余东华, 马路萌.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 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 天津社会科学, 2023(6): 90-102.
[10] 戴翔.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J]. 天津社会科学, 2023(6): 103-110.
[11] 姜朝晖, 金紫薇. 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重庆高教研究, 2024, 12(1): 108-117.
[12] 王博. 智能时代的职业演进趋势: 人机协作与人才培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31(12): 39-55.